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分析.docx
《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分析
摘要
《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般的作品,其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她善良、美好、单纯又坚毅。
翠翠是边城长大的翠翠,湘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塑造了她。
因此,笔者从湘西入手试图详细深入的解读翠翠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
关键字:
沈从文《边城》湘西翠翠
引言
沈从文的《边城》是田园牧歌类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高峰。
小说中展现了田园式的理想生活形态与原始淳朴的人性,尤其是主人公翠翠完美诠释了作者所有作品追求和歌颂的人性美,他自己也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以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湘西单纯美好的爱情,兄弟间和谐身后的亲情,人与人之间真诚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悲剧而浪漫的结局也表达了他们命运不能自己掌握的悲悯。
本文主要通过湘西的成体环境,探讨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形象分析
一、《边城》的“湘西世界”
(一)生活状态与人文
凌宇在《沈从文传》中说过“在更多的时间里,湘西只是戏剧舞台外的看客。
湘西历史上发生的征服与反征服、同化与反同化所形成的合力,规定着湘西历史发展的总体构架和基本走向。
”“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状态,这里的生产水平十分低下。
”“这些时代延续的规矩,已经成了山民们约定俗称的习惯。
”湘西世界在作者生活的年代,与外界社会处于半封闭状态,交通不便有了摆渡为生的翠翠祖孙,这里的生活方式和宗法习惯还保留着过去的原始风貌,这种格格不入的冲突和对比,这样一个世界的构建背后,所要表现的是一种人性美,是作者重造民族的愿望,人性是构建他的湘西世界的基础。
沈从文曾说过“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建筑,这种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
(二)爱情
翠翠和船总两个儿子(哥哥天保、弟弟摊送)之前的情感纠葛是整部小说的主线。
天保是船总顺顺的大儿子,性情也与他父亲很像。
他个性豪爽、正直豁达。
他爱上翠翠,他觉得既然要同翠翠在一块就必须连同接管渡口,他想着“若事情弄好了,我应当接那个老人的手划渡船了。
我喜欢这个事情,我还想把碧溪咀那两个山头买过来,在界线上种大南竹,围着这条小溪作为我的砦子!
”既有担当,作为船总的大儿子还很有些灵活地头脑,他默默的规划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却没有想着得到他心目中伴侣的认可。
当他知道自己和弟弟爱上同一个女孩,自己又先走了车路,就让弟弟先去唱歌,他明知弟弟歌唱的好,自己比不过,就大度的成全弟弟,想出去看看,忘却这里的一切,却没想到出了意外。
所以他的意外是因为亲情和爱情。
傩送是船总顺顺的二儿子,与翠翠相爱。
他是一个不爱说话、英俊强壮的小伙子,还有着美丽的歌喉,被当地人称为小“岳云”,他很有些叛逆精神,热爱自由。
一看就是那种聪明又出众的男人,翠翠这样的少女自然是很容易爱上这样风一样自由的男子的。
他与翠翠相互喜爱的,但同时也是不明确的,翠翠的心事可能只有翠翠和“我们”(读者)知道。
后来是因为哥哥的意外,让他选择逃离这里,说明他是非常重视与哥哥的手足情谊的,也显示出他其实缺乏勇气和担当,他和翠翠的爱情是朦胧美好的,同时不可否认这份感情的脆弱性。
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他以这样的方式作为他们的结局,也反映了这个原始淳朴的世界里封建观念是多么根深蒂固,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年轻人受它的迫害无力反抗。
当情窦初开的少女翠翠偶遇了摊送,还对他起了小小的误会,第一次为了不关乎祖父的事情,沉默了一个晚上。
小小少年(翠翠)从此有了心事,有了发恼。
少年的爱恋是如此简单如此自然,翠翠心心念念的弟弟摊送,却等来了哥哥天保提亲的队伍。
面对这些翠翠是无力的,她和摊送的爱情是朦胧的,是遥远的想念,是对岸飘渺的歌声。
研究者都认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以汉族人的爱情观来看待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苗人的爱情是走婚和对歌的形式,并不一定要长相厮守、地久天长。
翠翠对爱情是羞涩的、默默的、被动的。
摊送也是这样,他也沿袭了苗人对歌的求爱风俗,却也在面临选择时犹豫,也许这就是湘西独特的风俗。
而哥哥天保则不同,他选择“提亲”这一汉人的求婚方式,也许就是因为观念的不同,他不是翠翠心中的人。
(三)人物
翠翠是在湘西中人物的典型代表,在情爱内容之外,表现的是湘西人纯粹、善良真诚憨厚的性情。
塑造人物,是最直接的表现其人性主题的方式。
这个世界里大致有三类人,一类是如主人公翠翠、三三这类单纯善良的人,作者在他们身上灌注了这里健康、善良、优美的美好品质,他们也是湘西世界人性中最核心的部分;另一类是普通的湘西人民,虽然不及翠翠他们单纯善良,但自然的养育也给了他们率真、热情、淳朴的性情。
还有一类就是仍然处于愚昧落后状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麻木单调的生活,也逼迫他们的后代重复这种生活。
老船夫几十年如一日守在外孙女和渡口旁,是一个颇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他身上有湘西人民所有美好的性情,憨厚热情、正直忠诚、善良勤劳、忠于职守,对孙女更是呵护备至,慈爱仁义,甚至很温柔。
翠翠的父母相恋,翠翠的母亲未婚有了翠翠他都不曾责备。
他恪守本分,为了让过渡的人早些回家,他总是在船上忙活不停,不肯歇一歇也不让孙女帮忙。
他从不收客人给的零钱,总是追出老远去把钱塞回去,要不就拿钱托到茶峒里买茶叶和草烟,给过往的人喝。
老人对孙女的爱护更是令人动容,生活上尽力照顾她,精神上还总是关怀她,连她的爱情也总是替她担忧,走马路怕她委屈,走车路又怕不靠谱,祖孙间最纯粹的亲情实在令人感动。
爷爷作为翠翠的抚养人,充当了翠翠父母的角色,他的淳朴善良,重义轻利深深的影响着翠翠。
爷爷是十分疼爱翠翠的,可爷爷毕竟不是妈妈,老人无法体会到翠翠的少女之心。
翠翠的心事从不曾与人说,爷爷不知道,天保不知道,就连摊送也未必知道。
翠翠与摊送与其说相爱,不如说相互爱慕,他们的爱情像湘西的河水静静的流淌,却有雾气笼罩着。
爱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结果的爱情无所谓悲剧,青年的爱情像一首朦胧的田园牧歌。
把天保的意外离世归罪于爱情这种想当然的做法,是不科学的,那只是件令人遗憾的意外。
可摊送并不这么认为,他将天保的意外归咎于爷爷,对翠翠也很冷漠,间接造成了爷爷积郁成疾在风雨夜离世了。
翠翠的父母,在文中笔墨很少,但一个人总离不开父母的影响,翠翠是湘西山的女儿、水的女儿,她更是她父母的女儿。
《边城》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依稀知道翠翠的父亲是个驻地军人,想和爱人在一起又不愿意做逃兵,他选择了服毒自尽。
殊不知自杀是最大的逃避,在西方圣经中,自杀的人永远不会被原谅,不能上天堂。
我想翠翠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父亲遇到问题逃避的性格。
她的母亲是善良的,舍不得肚子里的孩子而选择隐忍,最后在生下翠翠后殉情。
可见蒲柳韧如丝,沈从文笔下的女性柔弱却也坚韧,翠翠的母亲如此,翠翠也如此,有着值得称颂的美好品格。
(四)自然
自然影响这人物,钟灵毓秀的湘西赋予了翠翠天真纯良的心性。
自然养育了翠翠,也教育了翠翠。
作者在所有作品中着力描写自然与人高度契合的状态,写自然之景,也是在写人。
例如: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山城、小溪、白塔、人家,多么美的景致描写,从景色写到人家,浑然一体,表现了自然与人的高度契合。
还有就是用文字描绘这里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和淳朴健康的生活状态。
这些内容使湘西世界变得有血有肉,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
这些方法在《边城》中都有集中的体现和出色的描写。
翠翠像湘西的山水一样自然、幽静、美丽,也像自然一样的默默,娇羞。
《边城》描绘了湘西世界健康、淳朴的人性特点。
这里的山青水也绿,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憨厚热情,这里的商人乐善好施,侠义心肠,甚至这里的妓女遇见熟客都可以不理会价钱。
二、《边城》的人物分析
(一)翠翠
1、纯情少女
翠翠是一个灵气健康的少女,“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她在爷爷的呵护下慢慢长大,“在风日里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而翠翠的身世又令人心疼,母亲为了爱情离开了他和老父亲,从生下来只有老祖父像珍宝一样呵护、照顾她长大。
哪个少女不怀春,翠翠对爱情是有朦胧的向往,大自然给了她最纯净的灵魂。
他和二老的爱情从年幼的朦胧到歌声里的心意相通,最终二老离开,爷爷去世,她仍然痴心的等待,“他也许明天回来,也许再也不会来了...”翠翠的爱情悲剧令人唏嘘,虽然没有明确肯定摊送最后的态度,但天保死后,摊送的对翠翠已经什么冷淡,这可以看出,摊送不是一个勇敢坚强的男人,在他和翠翠的感情上是缺乏责任和担当的。
翠翠对待感情也是有责任的,她并没有把真实的情感告诉别人,无论是天保还是摊送,如果翠翠能正视自己内心的情感,直面三个人的感情纠葛,也许就能改变天保和摊送兄弟阋墙的危机,天保也就不用远走他乡。
就在爷爷为她操劳婚事的过程中,翠翠甚至不曾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爷爷,这种做法导致爷爷心力交瘁,使摊送误会爷爷。
对于爷爷最后的死,翠翠在这方面是有责任的。
翠翠的形象是湘西世界的理想化身,她美丽、善良、纯粹、温柔,坚贞而执着,映照着湘西世界宁静致远的生活形态。
在爷爷死后,翠翠表现出了坚强的一面,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这个少女成长了,她勇敢的担负起了爷爷的渡船,默默等待爱人的归来。
2、正直朴素的自然儿女
于湘西,有着朴素自然之美。
是大自然最骄傲的儿女,她有“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有一个健壮的躯体,“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翠是青山绿水养出来的女儿,没有一点杂质、邪念。
酉水、小船见证了她那少女的美好岁月,虎耳草、白塔承载了他懵懂的爱情。
(二)翠翠与湘西的人景交融
湘西世界的构成有两部分,即人性美与自然美,所以说作者作品中对自然美的构建也是占有很大比例的,而自然美又与人物描写密不可分,自然美与人性美水乳交融,交相辉映。
没有人物的风景是孤独的,没有自然的社会是寂寞的,没有环境为依托的人物形象是孤立的。
作者笔下的翠翠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描写自然来凸显人性美也是沈从文小说的独特手段之一。
沈从文对山水的感情是特别的,像《边城》就是写的依山傍水的小城茶峒。
主人公翠翠爷孙就是撑渡船的老船夫,大老二老也是船总的儿子,甚至大老的意外也是淹死的,而山也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山水带给他们工作,带给他们吃喝的供给,生养了钟灵毓秀的翠翠,甚至决定了人物的生死。
在这里,大自然才是人们信仰的神明。
翠翠既敬畏他,也依赖他,翠翠和山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她的轮廓清晰立体起来。
湘西边城是翠翠独特的人性美最好的背景。
其实作者写景也是写人,有时通过写景表现人物心理,有时是为了借景物渲染气氛,或者烘托人的美,这些手段都使得人物的性格丰富起来。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翠翠抱膝在月光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
这些美丽的文字让这个美好的湘西世界达到人景合一的和谐境界,读者也能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画里的湘西世界栩栩如生。
(三)翠翠原始淳朴的生命形态
1、原始的生活方式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做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
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有些人家的新谷已上了仓,有些人家摘着早熟的禾线,舂出新米各处送人尝新了。
贴黄榜,升桅,燃天蜡,施食,以至于在行香时各家把所有宝物用托盘托出,满城走,像开展览会(行香中少不了观音一座),据说因此一来本地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了。
”那个时代的宗法制度还是比较完整的,它体现的是本土的民俗风情和原始健康的人性,也带有沈从文对家乡愚昧陋习的委婉批判和痛惜。
茶峒的人们生活自给自足,原始的生活方式带给他们平静安宁的生活,给了他们与世无争的性情。
作者通过这种方式与现代文明下的社会发展对比,从而展现这种至纯至性的人性美。
2、纯真热烈的爱情
沈从文的小说,大多以两性情爱故事为线索展开,来表现原始欲望下热烈生长的生命形态。
这里的爱情原始又简单,粗俗而热烈,野蛮而诚实,这些性情让湘西世界构建的更加饱满、有色彩。
翠翠、傩送的爱情令人唏嘘,天保的命运让人惋惜,在这个看似复杂的三角恋爱关系里,没有一个人是负面的、令人厌恶的,虽然在落后的风俗里相爱的人结合是困难的,但也恰恰考验了当事者们对待爱情和人情的态度。
在这份爱情里的三个人,翠翠是最纯洁美丽的少女,最初她怀有对爱情最美好的期许,少年健硕的身影和美丽的歌声让这个大自然最骄傲的儿女敏锐的感受到幸福甜蜜的滋味,而造化的不公并没有让她心生怨气,大自然给了她最坚韧的品格,它坚信并等待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傩送是个沉默又叛逆的少年,他的爱是真诚健康的,富有担当和责任,但是内心纯善的他在哥哥的意外后还是选择了逃避,不是他不负责任,而正是这种逃避展现了湘西人无私、重情的性情,他没有办法在哥哥的悲剧下享受自己的幸福,即使那并不是他的责任;天保好似是这份爱情里的第三者,但其实他才是一开始表明自己的一个人,他大方开朗、不拘小节,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当他两次面对与弟弟的竞争时,他展现了一个男人的坦荡和身为兄长的大度,他的选择不代表爱情对他的不重要,而是湘西人淳朴性情使然。
湘西世界故事里不乏轰轰烈烈的爱情,但若从人性的角度讲,《边城》的高度是无人能及的。
3、单纯又复杂的人性特点
湘西世界之所以令我们如此喜爱,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单纯,而这种单纯反映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说,最大的不同应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淳朴善良的湘西人相处从来没有现代社会人们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无论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老船夫,还是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的船总顺顺,人们总是善良而真诚,憨厚又热情。
在《边城》的最后,爷爷去世,这种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最为突出,令人感动,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反省:
“对老船夫有些误会的顺顺带来了白棺木匣子,派人送来了米和酒肉,还准备在事情办完之后接翠翠到家住......就连当初被翠翠母亲拒绝的杨马兵,也来照顾陪伴她。
”之前由于天保是死,顺顺对老船夫是有心结的,在老船夫离世后,顺顺还愿意接翠翠来家里住,关于人际关系的描画才是展现一个社会基本特征和本质最重要的内容,单纯的物质、自然或者人是不构成活动的社会的,沈从文描绘的湘西世界的人际交往最终使这里活了起来,正是这种生机让读者感受起来变得有滋有味。
三、总结
湘西的山是峻峭伟岸的,详细的水是灵动清澈的,祖祖辈辈的湘西人拥有着水一样透明的心灵,山一样憨厚的性情。
这些构成了湘西世界特有的风情和气质,这如画的世界描绘的是生命力与自然最原始的结合,这里的山水养成了湘西人淳朴的性情和坚韧的灵魂。
《边城》里的翠翠祖孙、大老二老都与这里的山水融为一体,我们爱的不就是他们就是深爱故乡的灵魂吗?
他们身上无时无刻不展现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芒。
沈从文是一个敏锐的作家,他看到了历史变迁下当。
民性格灵魂被时代大力压扁扭曲失去了原有的朴素所表现的式样,并加以描绘和剖析。
在这样世外桃源式的小说世界下,隐含的是作者对民族发展的隐忧,对民族重塑的观点。
沈从文自我评价过:
“我人来到城市五六十年,始终还是个乡下人,不习惯城市生活,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我感情同他们不可分。
虽然也写都市生活,写城市各阶层人,但对我自己的作品,我比较喜爱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
因此我被称为乡土作家。
”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和体悟,才带给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用一部部作品构建和丰富他理想的湘西世界。
他的作品已经成为文学星空中一颗闪耀的金星,是我们喧嚣世界里一个宁静的精神港湾。
本文通过对《边城》的内容分析,深度挖掘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从自然风景写到湘西人文,从淳朴民风写到纯粹的爱情,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风景美好,简单明净的湘西。
同时也与繁华的都市形成对比,还原了一个不谈功利,不讲等级的湘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