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只是分享.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4650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只是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只是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只是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只是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只是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只是分享.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只是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只是分享.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只是分享.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错题归纳包括答案只是分享

1、如图1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______;______;

(2)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所示,则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3)当水温升高到90摄氏度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可得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当时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根据下表数据请在图3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5)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  下结论:

①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前4分钟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③你还能总结出的结论有:

______.

(6)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

______.

(1)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适当的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加大酒精灯的火焰及给烧杯加盖子等;

(2)图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

图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3)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可知水的沸点为98℃;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98℃低于100℃,所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5)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还可知水的沸点为98℃;

(6)由于水沸腾的条件是:

达到沸点且不断吸热,所以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

故答案为:

(1)给烧杯加盖子;适当减少水量(或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换用火焰更大的酒精灯);

②乙;

(3)98;小于;

(4)见上图;

(5)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不能;不断吸热且温度达到水的沸点.

2、

如图所示,是小明做完了“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做出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

水的初温为92℃; 

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沸点为98℃;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摄氏度热水的大试管,当对大烧杯里的水加热时

试管里的水很快就会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了的水将会()

A.升到100摄氏度而沸腾

B..升到100摄氏度不能沸腾

C.试管内水温保持80摄氏度不变

D.无法确定

选择B.因为烧杯内的水最高就为100,当试管内的水与烧杯内达到同一温度后,试管将无法从烧杯吸热,而沸腾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只会达到100度,

4、

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小明通过描点画出下图所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左右.

(2)根据如上图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

(2)温度较高时,温度随时间下降较快,当温度接近室温时,温度下降越来越慢(合理即可)

5、冬天,在东北地区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凝固点

C.蒸发性能强

D.较易流动

答案B

解析:

冬天,东北地区夜间气温很低,汽车水箱中的冷却液很容易凝固,因此需选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作冷却液,水的凝固点是0℃,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所以把它们混合后就得到凝固点较低的液体.

6、把装碎冰块的试管插入装碎冰块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

A.也大部分熔化

B.全部熔化

C.刚开始熔化

D.不熔化

答案D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1)温度达到熔点;

(2)能够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小试管中的冰块温度可以上升到熔点0℃,但达到熔点0℃时,它周围环境温度为冰水混合物,即为0℃,它从外界吸收不到热量,因此不熔化.

7、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做“探究海波和蜂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蜂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1)实验时,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

①______;

②______.

(2)利用图示装置给试管内的海波和蜂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______是晶体,其凝固点为______℃.

(4)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______.

(5)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

(6)在探究过程中,小丽发现蜂蜡凝固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

______.

(7)如图2中,能正确描述蜂蜡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______.

(1)为了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需要将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但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2)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海波和蜂蜡受热比较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海波不断吸热,开始温度不断升高,后来温度保持在48℃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温度再升高,

由此可见海波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海波是晶体,它的熔点是48℃.

(4)固体颗粒越小,受热越充分,熔化的就越快,因此固体颗粒小一点好.

(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Q吸=cm△t,∴由△t=

Q吸

cm

可知,当Q吸和比热c一定时,

水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烧杯中水的质量m越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

(7)蜂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蜂蜡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由图2所示图象可知,图象C符合蜂蜡凝固的特点.

故答案为:

(1)试管不接触烧杯底;试管中装有晶体的部分完全浸没在水中;

(2)慢;(3)海波;48;(4)小一点好;(5)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6)烧杯中水太多;(7)C.

8、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

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6,那么它的飞行速度为多少km/h?

从北京到上海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北京到上海距离为1400km) 

1马赫=340m/s,也等于340m/s×3600=1224km/h.

北京到上海1400km,不考虑飞机起降时间等因数,飞行时间约1400÷(1224×2.6)≈0.44小时.

9、 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          做测温物质。

水银 酒精 酒精

10、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要______,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体积就要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升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边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______现象,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______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

熔化,变大,汽化,液化

1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它们将发声的闹钟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__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较强

几乎听不到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______.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______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1)不变;有关;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果最好(或其它条件相同时,大理石反射效果好);

(2)用灵敏仪器替代人耳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弱;(3)大理石.

12、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升温,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__,太阳出来了,草叶上晶莹的露珠不见了,这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瞬间会出现如图甲和乙所示的两种情景,可以确定________(甲/乙)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

二氧化碳    汽化    吸热    液化    不变    乙

13、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下表:

t/℃ 

17 

19 

21 

23 

25 

27 

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1)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2)用此温度计能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吗?

 ;

(3)利用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气体的热胀冷缩;不能 ;测温范围小,测得的温度受外界气压影响 

14、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空气没有液化,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

15、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有下列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①干冰吸热熔化;②干冰吸热升华;③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雨滴;

④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水冰晶;⑤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小雨滴;

⑥小冰晶下落时遇暖气流熔化成小雨滴( )

A.①④

B.②④

C.④⑤

D.②④⑥

D

16、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A

17、已知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

-183℃、-196℃和-33.5℃,现把这3种气体的混合气体通过液化后再逐渐提高温度的方法分离出来,则先后得到的气体的顺序是(  )

A.氨气、氧气、氮气

B.氧气、氮气、氨气

C.氮气、氧气、氨气

D.氨气、氮气、氧气

由题意几种气体的沸点可知,沸点最低的是液态氮气,最先分离出来,其次是氧气;最后是氨气.所以,C正确.

18、码头上轮船的汽笛声能传得很远,是因为(  )

A.汽笛声音调高

B.汽笛声音色好

C.汽笛声响度大

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大

C

19、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是指()

A.音调和响度B.响度与音色C.音调和音色D.音调、响度和音色

应该选C

声音的三要素中音调和音色就决定了音效,而响度主要决定声音的音量大小

20、某处固定着一个用来测定声音响度的仪器,先后测得两个发声体传来的声音的分贝数分别为62和45.由此,能否判定第一个发声体的振幅一定比第二个发声体的振幅大?

答:

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你的理由______.

由于第一个物体发声的分贝数值比第二个大,所以第一个的响度大;即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第一个发声体离仪器近,二是第一个的振幅大;也可能是由于第二个发声体离仪器远,或第二个的振幅小.故单凭所测得响度的大小是不能判断其振幅的关系的,即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第一个发声体距离测响度的仪器近造成的.

故答案为:

不能;响度还与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关.

21、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 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  料

衣  服

报  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  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大/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

______.

(1)小; 

(2)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22、进行百米赛跑时,若终点计时员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这样做会使所记录的成绩比实际成绩好还是差,相差多少?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因此这样做会使所记录的成绩比实际成绩好;这是肯定不准确的,主要是声音从发令枪响到传播到终点计时员处要结果100m的距离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导致运动员少计时的原因.所以一般是终点计时员在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虽然光从枪响到传播到100m的终点也需要时间,但是由于光速很快,这点时间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误差的时间应该是:

t=100/340=0.29S

23、小明在一陡峭的山谷用里吹了一声哨,2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1s听到另一次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山谷两壁相距多远?

小明距较近的一壁有多远?

(1)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峭壁的时间t1=

2s

2

=1s,

由v=

s

t

可得,小明到该峭壁的距离s1=vt1=340m/s×1s=340m;

声音传到第二个峭壁的时间t2=

2s+1s

2

=1.5s,

小明到该峭壁的距离s2=vt2=340m/s×1.5s=510m;

(2)山谷两峭壁间的距离s=s1+s2=340m+510m=850m;

答:

小明距近的一处峭壁的距离是340m;山谷两峭壁间相距850m.

24、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生存夏令营”,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

(1)获得饮用水.如图甲所示,用大塑料袋套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袋口扎紧,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______然后又______,经过一段时间,你就能获取可食用的水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利用影子可以辨别方向.如图乙所示,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顶端影子在地面上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______(选填“南北”或“东西”)方向.这一实践活动中运用到的光学知识是:

______.

(1)植物叶子内有很多的水,叶子上有很多的气孔,叶子中的水从气孔蒸发变为水蒸气,这是汽化过程(或蒸发);水蒸气遇到冷的塑料袋液化为水,从而获得饮用水.

(2)OA是最短的影子,说明此时阳光与地面夹角最大,这是正午,又由于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所以影子在正北方,即OA是南北方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

故答案为:

(1)汽化;液化;

(2)南北;光的直线传播.

25、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答案B

2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

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

A.30%

B.40% 

C.60% 

D.90% 

(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比热容

(2)D (3)B

(4)

120

(5)升高    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

27、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

物理题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

酒精蒸发时吸热,有制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A只能验证猜想1

因为“均发现t1>t2”,即手的温度t1>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这句话只能说明手的温度高于酒精的温度.即使不是易蒸发的酒精而是其他不容易蒸发的液体,只要液体本身温度低于手的温度,那么用温度计测量出来的结果必然是t1>t2,也就是说挥发性根本不影响测量的结果,测试的结果自然也就不能说明这种液体是不是在蒸发了,更不能推出蒸发要吸热这个结论了.

要想证明猜想2必须是证明酒精没有蒸发时的温度高于有蒸发时的温度,或者是证明蒸发量少的酒精温度高于蒸发量多的酒精的温度.在这道题里,在重复多次实验的过程中,酒精不断蒸发,所以如果题目中说第一次测出的t2>最后一次测出的t2,那么就能说明酒精蒸发吸热.

28、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

A.30m远

B.17m远

C.约1.655m远

D.无法知道

北京观众必须距离离演奏者S1=V1t2=340m/s×0.0049s=1.666m.

故选C.

29、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为2×108m/s,地球的周长约4×107m,则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______s.

0.2

30、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是7.0mm这本书共有200页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平均厚度的多少mm这把尺的分度值是多少

因为这本书共有200页,所以这本书有100张纸,所以每张纸的平均厚度为0.07mm,该尺的分度值为0.1mm.

3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能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应该使(  )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稍远些

B.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稍近些

C.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稍远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稍近些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故选C.

32、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南开),为了能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

A.朝南

B.朝北

C.朝西

D.朝东

答案B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要看清楚自己的面容,自己应面向光线较强的方向.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的像是由人射向镜面的光经镜面反射而形成的.所以要能较清楚地看清自己的面容,自己应面对窗户,镜子的反射面应朝北.

故选B.

 

(9)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33、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