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金融人才发展规划.docx
《重庆金融人才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金融人才发展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金融人才发展规划
重庆市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0-2020年)
序言
一、重庆金融业人才队伍的现状
(一)重庆金融业已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才队伍
(二)重庆金融人才队伍是一支比较年轻,具有活力的队伍
(三)重庆金融业拥有一批学历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人才队伍
(四)重庆金融业正在聚集一批海外金融人才队伍
(五)重庆金融人才发展政策环境日益改善
二、重庆金融业人才队伍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缺乏统筹
(二)金融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金融研究、培训力量不足
(四)人才交流、薪酬机制不完善
(五)人才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三、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战略目标
四、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建设一支通晓国际惯例,既能开拓创新又能经营管理,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
(二)建设一支熟悉现代金融服务,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操守,积极开拓,努力向上的高素质中层管理人员
(三)建设一支掌握先进金融技术,热爱金融事业,努力专研,善于创新,能够全面掌握金融产业升级,并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五、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程
(一)金融高端人才培养工程
(二)金融人才国际化提升工程
(三)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四)县域金融人才支持工程
(五)金融后备人才储备工程
(六)金融业骨干人才培养工程
六、政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金融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二)完善金融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三)促进金融人才合理流动
(四)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
(五)强化金融人才教育培训
(六)深化金融人事制度改革
七、规划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二)建立健全金融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为更好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我市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结合我市金融人才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序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人才是金融发展的核心。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日益开放和发展,金融人才的重要性逐步凸显。
金融中心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吸引和留住足够的人才。
近年来,重庆金融业异军突起,金融聚集效应日益显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雏形正在加速形成。
2009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89.9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高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9%(北京14.5%,上海12.2%,天津5.6%),成为重庆市重要支柱产业。
金融业对GDP的拉动率为10%。
目前,重庆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6家,其中本地法人商业银行3家(重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分行及代表处10家;35家证券公司设立了分支机构或营业部,其中本地法人证券公司1家(西南证券),期货法人机构5家,基金管理公司2家;市级保险机构36家,其中法人机构3家,外资保险公司及代表处6家;81家小额贷款公司,13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
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方面,全市初步形成了以股份转让中心、农畜产品交易所、联合产权交易所、农村土地交易所、药品交易所为主体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
《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提出,支持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
按照规划,中心将以重庆主城为内核区,以重庆辖区、云贵川相邻部分地区为腹地,辐射湖北、湖南、陕西等相邻的部分地区。
2015年,全市将初步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5%,实现全面建成金融中心,
与其他产业相比,人力资源对于推动金融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直接、更为突出。
纵观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人才的聚集程度、金融人才队伍水平,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金融人才资源状况与市场规模、产品多样性、机构数量、法制环境等同等重要,是判定金融中心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伴随着重庆金融业开放,重庆急需一批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惯例的高级国际金融人才,必须实施金融人才战略,这一战略是实现金融中心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和保证。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金融人才发展新局面。
一、重庆金融业人才队伍的现状
(一)重庆金融业已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才队伍
重庆市目前拥有金融业从业人员13.58万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金融系统正式员工6.73万人,其中银行业4.93万人,证券业0.22万人,保险业1.35万人,其他行业0.23万人(含担保公司、要素市场、小贷公司等)。
另一部分是非在编从业人员6.85万人,其中银行业非在编人员约0.6万人,保险业非在编营销人员约6.25万人(注:
金融人才队伍分析主要围绕6.73万正式员工队伍)。
(二)重庆金融人才队伍是一支比较年轻,具有活力的队伍
根据抽样调查统计,2009年末,重庆金融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为25岁以下年龄段占11%,26岁至35岁年龄段占29%,36岁至45岁年龄段占41%,45岁至60岁年龄段占19%。
金融业人才队伍较年轻,35岁以下员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0%。
从业人员越年轻,文化层次越高。
在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42%。
其中本科2.58万人,占38%,硕士研究生2275人,占3%,博士研究生63人。
特别是最近几年金融机构注重引进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以上的人才,使金融人才队伍趋于年轻化、知识化、精英化。
(三)重庆金融业拥有一批学历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人才队伍
重庆金融业约有一支近5500人的中高层管理人才队伍,其中高级管理人才队伍约1000人。
各金融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特别是高层管理人才的文化水平明显高于从业人员队伍的平均水平。
以博士为例,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博士有34人,占金融行业博士总数的54%。
董事长、行长或总经理等管理层班子成员中,88%为本科以上学历,35%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层管理人才中,80%为本科以上学历,14%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另从年龄结构看,高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是44岁,集中41-50岁。
中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为40岁,集中在36-45岁。
从目前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年龄状况可以看出,重庆这支队伍的多数人才具有较长的从业时间,积累了较丰富的金融工作经验,对今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支柱作用。
(四)重庆金融业正在聚集一批海外金融人才队伍
重庆金融人才队伍中,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海外金融人才。
据调查,有11家机构引进了外籍或港澳台金融人才,共计30人。
金融机构中有海外留学归国人员198人。
(五)重庆金融人才发展政策环境日益改善
2006年,为吸引优秀金融人才来渝发展,我市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庆金融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06〕114号),制定出一些优惠政策。
内容为:
市级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在股权、期权兑现前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兑现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交流到本市的市级以上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突出贡献人员,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购买商品房,给予一定的购房税费减免。
引入我市的市级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突出贡献人员的子女需在中小学入学的,由市教委负责协调就近安排进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
此后,市金融办出台相关实施细则,负责牵头落实该政策。
二、重庆金融业人才队伍面临的问题
(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缺乏统筹
目前我市没有专门的机构统筹管理金融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基本处于无机构、无经费、无计划状况。
金融机构普遍属于垂直管理,外地来渝金融机构主要领导往往由金融机构总部外派,副职靠猎头公司或者熟人推荐,在现存金融机构高管或中干中招录。
市属金融机构高管人员主要由市国资委进行管理。
(二)金融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
所谓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除了金融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外语、计算机、法律、产业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服务意识和技能;二是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如注册金融分析师、金融风险管理师、金融理财师、保险精算师、核保、核赔、上市保荐人、基金经理、要素市场高管人员等。
以在全球金融业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为例,2007年,上海持证人数为615名,占上海金融从业人员总数的0.4%;香港持证人数约为2600名,占金融从业人员总数的1.4%;新加坡持证人数约为2100名,占金融从业人员总数的1.9%。
据初步统计,我市暂无通过注册金融分析师三级考试人员;三是国际人才队伍占比小。
尽管重庆金融业初步聚集了一批外籍人才队伍,但差距依然显著。
有海外留学归国人员198人,有11家机构引进了港澳台及外籍人员30人,主要集中在合资法人金融机构,而上海金融业港澳台及外籍人员约1600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近2400人,合计占金融就业人数的2.4%(2007年);四是推动建设特色要素市场和国际离岸金融结算中心的专才十分匮乏;五是随着我市金融总部机构和拥有产品开发权的分行级金融机构不断增加,金融产品研发人员需求剧增。
(三)金融研究、培训力量不足
一是高端金融研究人才缺乏。
目前还没有一所比肩上海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的高层次金融研究机构,缺乏一批金融业高端研究人才,从事金融业发展研究、规划、创新等;二是金融人才培训资源缺乏。
全市没有专门的金融高端培训学院,无一所市内高校金融类专业在国内排名靠前。
高层次人才到海外金融机构和院校进行培训多属于自发、松散型,没有统一规划和组织;三是重庆金融业职业培训力量分散,除金融机构内部培训机构和重庆本地高校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社会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虽不少,但规模小,颁发的证书绝大多数未能被用人单位接受。
一些大型金融机构虽建立了内部的培训部门,但运转效果不理想,缺乏培训师资。
(四)人才交流、薪酬机制不完善
从市场本身来看,由于专业性、公益性的金融人才市场尚未建立,服务金融机构的能力较弱。
从人员流动角度来看,由于目前存在金融机构行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金融机构行业内部的收入水平差异过大,造成金融人才的流动过于频繁,甚至无序,尤其是保险行业。
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的干部交流力度不足,范围较小,且多是单向交流。
从管理方式看,由于对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才大多仍然采取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因此没能形成更具意义的高级人才市场或职业经理人市场薪酬体制。
地方金融机构人事薪酬方面自主性和灵活性不强,未能提供对中高端人才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制约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五)人才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比起国内上海、北京等国内金融中心,重庆的交通设施、商务环境、高质量的生活和娱乐设施,总体上还需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在商务环境上,外籍人士普遍反映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接触国际市场的机会较少,高端金融人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市为引进金融高管人才来渝,出台了个人所得税、购房、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但效果不理想,力度不大。
上海市为推动金融机构总部落户,吸引高层次金融人才,专门成立上海国际金融人才服务中心,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给予住房(租房)补贴、个人所得税40%补贴,集中建设金融人才公寓,设立金融人才专项奖励金,这些措施在我市尚未开展。
三、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金融强市战略,以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为动力,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大力培育金融业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积极引进国际金融人才,大胆创新人才开发和管理模式,努力打造能够满足重庆向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中层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加快建成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人才高地。
(二)发展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加强和改进党对金融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发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保护人才的积极性,形成加快人才发展的整体合力。
——坚持以用为本的原则。
牢固树立“人才是金融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金融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针对高级金融管理人才、中级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实行分类指导。
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和条件,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市金融人才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培养和造就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金融人才队伍,确立重庆金融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全国金融中心人才高地
行列,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奠定人才基础。
从业人员总数从现有6.73万人增加到15.97万人,基本满足金融发展的需要。
专栏1:
重庆市金融业从业人数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金融
规模
金融业增加值
亿元
389.97
1400
2700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97
10
15
人才
规模
金融行业
万人
6.73
10.95
15.97
银行业
万人
4.93
7.22
10.02
证券业
万人
0.22
0.63
1.22
保险业
万人
1.35
2.60
3.50
其他行业
万人
0.23
0.5
1.23
专栏2:
重庆市金融业急需紧缺人才预测表
领域
急需紧缺人才类别
2009年规模(人)
发展目标(新增)
2015年
(人)
2020年(人)
金融
风险评估及预测专业技术人才
426
1200
3600
金融分析师、注册会计师、保险精算师、保险核赔、资产评估师、证券投资及经纪人
2646
2000
6000
高级金融管理人才
1572
1600
5400
四、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人才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以及当前金融人才队伍的现状,重庆加快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三支队伍。
(一)建设一支通晓国际惯例,既能开拓创新又能经营管理,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
重庆金融业的发展首先要有一支领军队伍。
这支队伍是整个金融人才队伍的灵魂,只有这支队伍强大了,才能真正带动其他两支金融人才队伍的建设。
对这支队伍要有基本的学历要求,更要有高标准的素质要求。
素质要求包括:
一是职业化的素质要求,具有金融工作经验、能力和职业操守;二是国际化的素质要求,就是要懂得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和经营管理惯例,并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文化沟通能力适应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
今后重庆金融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全面提高职业化、国际化素质,建立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金融领军人物;二是扩大队伍规模,不断培养新生力量,保证金融业大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一支熟悉现代金融服务,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操守,积极开拓,努力向上的高素质中层管理人员
重庆金融业的发展还需要一支直接推进金融业务发展,确保金融机构高效运转的中层管理人才队伍。
这支队伍是骨干,是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高级管理人才的后备队伍。
对这支队伍,一要有现代金融技术与服务技能的要求;二要有市场开拓能力的要求;三要有综合管理能力的要求;四要有国际眼光、国际思维的要求;五要有良好道德操守的要求。
(三)建设一支掌握先进金融技术,热爱金融事业,努力专研,善于创新,能够全面掌握金融产业升级,并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重庆金融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技术先进的基础之上。
目前重庆金融业与发达地区金融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电子金融方面的差距和专业性金融服务方面的差距。
要缩短这些差距,关键要有一支掌握这些现代金融技术与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
重庆金融人才紧缺量最大的就是这类专业技术人才。
众多金融机构之所以不能引入并提供现代金融服务,受制约的并不是资金因素,而是人才因素。
目前,重庆金融人才队伍中,大学本科以上的比例只有42%,多数从业人员只是从事一般的传统金融服务,因此必须引进、培养包括金融电子、投资银行、金融顾问、金融经纪、金融法律、金融评级、国际会计在内的紧缺型人才和一技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五、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程
(一)金融高端人才培养工程
到2020年,培育30名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惯例,金融管理和资本运作经验丰富,在业界有较大影响的高级管理人才,70名精通现代金融知识、熟悉国际金融业务,能够引领金融创新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措施是采取支持平台建设、加大引才力度、开展交流合作等方式,有计划地发展主体金融业,完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支持市内高校建设金融专业重点学科;面向国际金融中心,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定向引进一批金融紧缺人才;选派优秀金融人才到国际金融组织顶岗锻炼或访学研修;组建金融研究机构,定期举办“两江论坛”,聚集海内外资深专家开展金融研究。
(二)金融人才国际化提升工程
坚持自主培养和吸收引进相结合,实施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计划,拓宽金融人才国际视野,提升金融人才处理国际金融事务、开展国际磋商和谈判、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围绕我市金融改革发展,金融行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法律等专业技术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每年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2万人次,到2020年,累计培训20万人次左右。
(四)县域金融人才支持工程
发挥金融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引导市级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到县级金融机构挂职锻炼或交流工作。
加强对县级金融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执行国家政策、遵守金融法规、审慎开展业务、自觉控制风险的能力和素质,各金融管理部门、金融企业每年要制定专门培训计划,分批、分类组织培训县域金融人才。
(五)金融后备人才储备工程
着眼于金融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依托市内高校,建立健全金融后备人才储备体系,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从高等院校在校生中选拔一批可塑性强、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人才,给予学习资助,提供实习机会,优先吸纳到金融行业工作。
(六)金融业骨干人才培养工程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制定的《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要求,结合我市金融业发展实际,依托国家“银行业‘128’人才工程”、“证券期货业人才队伍优化工程”、“保险营销精英‘万人计划’”实施我市金融业骨干人才培养工程。
六、政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金融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根据我市金融业人才现状,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市委统一领导,重庆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监局、重庆证监局、重庆保监局统筹协调,各金融机构党委全面负责,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业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金融人才工作格局。
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建立科学的决策、协调和督促落实机制,建立党委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不断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
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适时建立金融人才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人才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吸引金融人才的政策措施,研究地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管理,对金融人才教育、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进行统筹。
(二)完善金融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创新人才选拔工作机制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改进金融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不断扩大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
建立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金融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对金融机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实行经营任期制。
(三)促进金融人才合理流动
研究成立重庆市金融人才服务中心,为金融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服务,推动金融业从业人员认证,对海外、境外金融人才提供配套服务,为金融人才落户提供人事服务,加强对金融人才政策宣传。
为便于金融人才了解重庆金融人才政策和金融机构人才需求,公开集聚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有关政策、办理条件、办理流程,形成良性的人才交流环境,条件成熟时成立重庆金融人才网。
依法加强人才流动过程中劳动关系的管理,维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合法权益。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金融人才的支援力度,使金融人才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更加均衡。
(四)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对引进的高层次、紧缺金融人才在户籍和居住证办理、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便利。
对引进的境外金融人才,出入境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简化出入境手续。
探索实施高端人才奖励政策。
对于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聘任的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减免奖励。
条件成熟时,实施“人才公寓计划”。
探索在金融产业聚集区域,集中建设和设立金融人才公寓,按照只租不售的原则,提供给区域内引进的金融人才租住。
(五)强化金融人才教育培训
鼓励和支持本地高校根据重庆建设金融中心的战略和金融改革开放实际,调整专业机构,优化课程设置,进行金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支持高校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办学,引进人才培养项目,促进教材、教学的国际化。
抓住两江新区设立的机遇,探索国内著名金融高等院校在渝设立独立的分院。
引进国际著名、成熟的金融职业资格培训项目,支持其在重庆发展,探索在两江新区设立国际知名职业资质项目协会的在华分会。
支持国际知名职业资质项目与本市高校合作,推进国际职业资质项目的本土化或者与本土的认证项目互认。
支持和发展金融研究。
聚集一批金融研究高级人才,成立重庆金融研究院,开展两江论坛金融分论坛、联合课题研究,集聚海内外高端金融专业研究力量,提高重庆金融理论研究水平,提高重庆金融中心影响力。
(六)深化金融人事制度改革
实现薪酬市场化,逐步建立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互为补充、强激励与硬约束紧密结合、收入与业绩挂钩、能全面体现高端人才价值和贡献的薪酬分配体系。
支持已上市的企业,探索期权、期股、延期支付等长期激励手段,促进经营管理行为长期化。
畅通金融系统人才交流渠道。
加大重庆金融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重庆市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总部、发达省市金融机构互派挂职干部工作机制。
加大市属金融机构之间的高管交流力度。
促进市内金融机构与市级机关、区县政府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增强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能力。
七、规划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重庆市金融办和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监局、重庆证监局、重庆保监局负责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
各金融机构党委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好组织、干部和人才工作,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配强工作人员。
在人才密集的单位,要逐步建立专门人才工作机构,落实专职工作人员。
(二)建立健全金融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金融管理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人才发展规划,形成金融系统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要督促指导分支机构及管辖金融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制定措施,落实规划。
要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做好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
(三)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积极宣传国家和我市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