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4335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docx

《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docx

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

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

——蒙曼教授在武川县建县百年经济社会发展同乡论坛上的讲座

(根据录音整理)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

先后在《百家讲坛》主讲了《武则天》、《太平公主》和《长恨歌》等系列讲座,深受观众好评。

现将蒙曼教授2012年8月28日在武川县建县百年经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专题讲座刊出,供学习参考。

 

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武川县建县百年经济社会发展同乡论坛。

今天来的都是武川同乡,好像我是外人一样,其实我也可以说是武川人,因为研究隋唐史的人都觉得武川是自己的精神家乡。

为什么研究隋唐史的人都觉得武川是自己的精神家乡呢?

这就涉及到今天我要讲的题目——《隋唐盛世与武川英雄》。

刚才靳县长也提到,清朝学者赵翼讲过武川一个区区弹丸之地出了三朝的皇帝。

这个一点错都没有,而且这三朝不是一般的三个朝代,这三朝分别是:

北周、隋和唐。

这几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都很高,北周的历史地位高是因为北周是继北魏后第二次统一北方,把北方从之前动乱的、民族矛盾非常深的局面中拯救出来;隋朝的历史地位高是在于隋朝实现了秦朝之后第二次统一中国。

我们今天讲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已经形成共识,没有争议,但这样的共识并非古已有之。

虽秦汉时期中国已经统一,但汉朝末期游牧民族进入北方,汉朝成为三国,后为西晋,但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的内部纷争,在“八王之乱”中作乱的王子们把北方能征惯战的少数民族引入中原,引入内争之中,少数民族借机滚滚南下,形成了大举入主中原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五胡乱华”,今天我们称之为“五胡入华”。

入也好乱也罢,事实上就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在中原自己建立王朝,原来的中原王朝被赶到南面,西晋变为东晋,东晋演变成南朝,南朝和北方对峙,北方建立了北朝,南北朝对峙。

从汉末到隋朝建国,中国分裂了将近四百年。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多年,我们形成了多少传统,我们认为颠扑不破的东西,事实上就是这六十年形成的,六十年形成了如此深厚的传统,那么四百年呢?

四百年国家都处在分裂的局面中,可以想象当时会有谁的头脑里认为统一就是共识,统一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直到隋朝建立,统一又成为了人民心目中一个特别明确的概念,隋朝第二次统一了中国,一次又一次的统一才让中国人民心目中产生了一个清晰的印象: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

国家统一才成为历史的主流。

所以隋朝的历史贡献就是在分裂了四百多年后重新统一了中国,重新缔造了一个统一的精神传统;第三个朝代更了不得,唐朝是中国古代的盛世巅峰,今天我们讲“雄汉盛唐”。

我们的主体民族被称为汉族,而我们海外的华人却被称为唐人,海外中国人的聚居区叫唐人街,这是一个世界级别的影响力,唐朝在当时世界舞台上所拥有的位置即便今天我们也没能超过。

这三个朝代的祖先都出自于武川,这是不得了的事情。

刚才靳县长很谦虚,说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泰是出生于武川的,隋唐两代的皇后诞生于武川,其实我们武川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谦虚。

周、隋、唐三代,不仅国母,国父也毫无疑问出生于武川。

周朝宇文泰的五世祖宇文陵落脚武川,隋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也是落脚武川的,唐朝李渊的四世祖李熙落脚武川,所以我们不必那么谦虚,我们说宇文泰的五世祖、杨坚的五世祖、李渊的四世祖都是武川人,我们为什么不再往前追问?

再往前没有武川,武川镇是一个移民城市,当地原来虽有人,从考古年代就有人类的足迹,但之后武川是没有名字的,自从建武川镇才有天南地北的人汇聚到武川来,才真正开始了武川镇的历史,所以所有的武川人都是移民。

多好啊!

天下的人都汇聚于此,这个地方汇聚了当时天下的人心,而且这些人最后就真的把武川视做自己的家乡,反认他乡作故乡。

什么时候才能反认他乡作故乡,只有他乡魅力大于故乡时,并且让自己的子子孙孙就生活在曾经的他乡,最后逐渐变成故乡了,这足以说明武川的魅力之大!

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知道今天天南地北的人们到武川来的意义了,武川本来就是一个聚集人气的地方,是一个能够凝结人心的地方,并且迸发出伟大的力量。

以上作为我们今天的开场白。

今天我们讲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武川镇的历史地位是怎样奠定的,第二个话题是武川英雄厉害在哪里,第三个话题我们讲武川英雄给隋唐盛世带来了什么。

一、武川镇的历史地位是怎样奠定的

(一)武川是北魏平城时代的一个军事重镇

北魏曾经有三个都城,最开始在盛乐,今天的和林县,第二个都城在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第三个都城是在洛阳,今河南洛阳,而武川的地位是在平城时代赢得的。

这个时期武川为什么能赢得那么辉煌的地位?

是因为北魏有敌人。

北方的少数民族柔然,是当时横行在北方草原上的一个霸王民族,北魏需要抵御柔然的一次次寻衅,就要设立军镇,北魏六镇就应运而生,从西向东依次为:

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武川镇、抚冥镇(今内蒙古四子王旗)、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县)、怀荒镇(今河北省张北地区)。

当时北魏的都城在今山西省大同市,离六镇的距离是非常近的,六镇作为边防前哨,一旦失守,柔然人就可跨过阴山直接进入都城,所以六镇是必须严防死守的。

当时北魏的皇帝是非常重视六镇的,按照《魏书》记载:

“盛简亲贤,拥麾作镇。

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不但不废仕宦,至乃偏得复除。

当时人物,忻慕为之”。

因为武川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所以派往六镇的将领都是派最亲近、最贤能的人,且高干子弟都要派往六镇去接受历练,只有在六镇历练之后才能回到中原为官,六镇就成为“官二代”、“富二代”的回翔之地、发迹之地,所以当时在人们心目中就认为有了在六镇做官的经历,以后到中央就可以飞黄腾达。

所以人人愿意来,所有的高官贵族都把子弟放到这里。

这是武川镇的第一个历史定位:

“官二代”、“富二代”的集中之地,高官的回翔之地,国家的军事重镇。

那么仅有第一个历史定位能不能成就后来武川开创三朝帝业的英雄业绩?

仅仅有这个还是不够的,武川真正能成为三朝的开创之地其实并不是它在北魏有多重要,恰恰相反,武川镇及其它五个军镇真正有意义的历史定位是北魏洛阳时代的祸乱之源。

(二)武川是北魏洛阳时代的祸乱之源

平城作为北魏的第二个都城,相对来说还是靠北面的。

北魏虽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北魏后来走的是一条中原化的道路,即一条汉化的道路。

北魏孝文帝与冯太后是非常有远见,也非常有雄心的人,他们不光想要统治北方地区,而是有全国的视野,有天下的雄心。

为了控制天下,当时孝文帝与冯太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调整就是迁都,从比较边荒地带的平城迁到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

而从平城迁到洛阳意味着都城离六镇就远了,隔山隔水。

然而柔然依然存在,依然是边患,但和洛阳的关系不是那么紧密了,洛阳有很多其他的防线来阻挡柔然,柔然只能侵袭北方地区,南下是有困难的,所以洛阳就不再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了,相对而言北方六镇的地位就大大降低了,就没有平城时代防守的那么深远的意义了,所以六镇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就下降了。

同时迁都洛阳后的孝文帝开始汉化改革,开始推行讲汉语、穿汉服、葬汉地、娶汉女等一系列改革,使得鲜卑族越来越像汉人,并开始追求汉人的文治。

与汉族女子通婚后的鲜卑人,服饰、饮食等各种主体生活习惯都随汉族,使得到了中原的鲜卑人越来越高雅、文质彬彬的,子女们也都穿着宽袍大褂,不再学习骑术,而是进入学堂去读书,那么以后做官的也是这些被汉化了的子弟们,而留在六镇的他们的兄弟就显得格格不入。

六镇作为北方边陲,倡导胡服骑射,这就导致本是同源的鲜卑族互相看不上。

其次,洛阳时代的北魏六镇也不像平城时代一样,是高官的回翔之地了。

洛阳时代的高官都出自高门大族中,像汉人一样,这时的六镇人就被排挤在中央的圈子之外了。

《魏书》记载:

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

原来能到中央做官的北魏将领,现在与中央政治再也没有缘分了,那么六镇的将领及其子孙的实际身份就下降了,按当时的说法是“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

年轻人在六镇边地已经没有办法求名师、长学问,那么以后的仕进之路就没有了;成年人也根本没有再到中央系统做官的机会了,身份地位已经全面下降了。

这是从镇将的角度来讲的,就是从北魏六镇的高层角度来讲的。

然而六镇的底层这个时候也很糟糕。

一般的士兵开始是来自于鲜卑族的平民,但也是国族的平民,跟皇帝是一族的,其实从心里定位到事实定位都是比较高的,可是现在到六镇这儿也没有出路,所以平民也不愿意来当兵了,然而六镇还要防守,征发不上来士兵的政府就只能把大量在中原判了刑的人员遣送到六镇来戍边,使得大量中原的坏分子涌入六镇,从底层来讲就不是原来的国族,而是混杂了大量中原的囚犯,使得镇兵的身份也降低了。

与此同时,镇兵与镇将的矛盾也就产生了。

原来镇将在六镇有前途时,他们明白自己在边镇辛苦奋斗两年,可以回到中央去做官,那时候人都是爱惜羽毛的,他们尽可能的表现好,才有可能回到中央,履历表上要清白一点啊。

可是现在一辈子无论怎样挣扎也就是一个地方军事将领,这时镇将的心气就变了,他们就没有那么崇高的荣誉感了,反正也混不上官,干脆就混钱算了,贪污腐败现象也就出现了。

克扣镇兵的钱粮、虐待殴打镇兵的现象使得镇将和镇兵之间的矛盾产生了。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鲜卑人和汉人的矛盾以及镇将和镇兵的矛盾,使得武川以及其他几个边镇就变成了北魏后期的火药筒。

这时六镇不再是英才云集的地方,而是矛盾重重的火药筒,这个火药筒最终在北魏闵帝的正光五年(公元524年)爆发了。

六镇起义爆发的源头在最西边的沃野镇,最开始是士兵反对主将的斗争,然后动乱的规模不断扩大,横扫六镇,最后变成镇将、镇兵一起反对中央的大动乱。

六镇起义爆发后攻城陷地,中央便求助老敌人柔然来帮助镇压六镇起义,柔然军与中央军配合平息了六镇起义。

打败六镇起义后便有二十万俘虏安置问题产生了,这些俘虏都是骁勇善战且对中央政权不满的,如果原地安置北魏担心他们会第二次起义,所以把他们移民到今河北地区,希望把他们放入中原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然后就此消失自己的特性,和汉人融合不再作乱。

然而当时的河北地区经济也不富裕,连年旱灾,天灾人祸并行,突然涌进二十万流民,河北就承受不了了,二十万俘虏的供给便没有保障。

这些俘虏原来都是能征善战的将士,并不会农田生产,所以到河北后非常不适应,加之保障不好,便在河北第二次暴乱了。

这就相当于起义的面积又扩大了,同时河北对洛阳的威胁力相对六镇来说就大多了,洛阳北魏政府就进一步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这时北魏第二次借助少数民族,当时生活在山西地区的羯人,尔朱荣的一支军队去打河北的起义军。

战胜了起义军后的尔朱荣也就控制了北魏政府,尔朱荣为丞相,此时武川与关中结合在一起。

(三)武川与关中的结合

尔朱荣平息的是东部的起义军,而当时六镇的起义波及范围很广,在西面关中一带也有起义军的存在,而尔朱荣控制中央政权后也想做皇帝,所以他想把西部的起义军也消灭了,这时尔朱荣自己坐镇河北山西一带,他派了自己的亲信尔朱天光带着贺拔岳、宇文泰去平定关中军,当时只带了三千人,这三千人大部分都是武川籍的。

这三千人战斗力非常强,同时运用各种有效战术,便平定了关中起义军,成为政府的一个派出机构,在关中建立了大邢台。

他们刚刚在关中落下脚,北魏中央政府却又出事了,因为尔朱荣控制了皇帝自己为丞相,什么都说了算,皇帝不高兴了,通过密谋就把尔朱荣给干掉了,但皇帝并不能立刻控制尔朱荣手下的军事力量。

尔朱荣手下的军事力量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被镇压的河北的六镇起义军,另一部分是尔朱荣的部落兵,无论哪部分都与北魏皇帝没有直接渊源,所以皇帝控制不了这支军事力量。

怀荒镇的镇将高欢,在历次起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一名将领,他便控制了这支军事力量,随即也控制了皇帝。

高欢控制了皇帝后想要收服当年派出到关中的那支军队,他也想当皇帝啊,所以他就要关中这些人回来。

然而宇文泰他们当时已经在关中打下自己的天下,他们也不会服从于高欢,所以现在天下便形成了两股大的军事力量。

此时皇帝与高欢有矛盾,皇帝就想借助关中这支军事力量来对抗自己手下桀骜不驯的高欢的军事力量,皇帝便给宇文泰他们写了封密信请求支持。

然而皇帝给关中军写的密信必定会被高欢知道,所以皇帝和高欢之间的矛盾就愈演愈烈,到最后皇帝觉得自己无法在东边立足了,结局就是北魏的孝武帝干脆跑了,带着非常少的亲信跑到关中去投奔宇文泰。

北魏的皇帝跑到了今西安,意味着高欢手下没有皇帝了,此时高欢便重新立了皇帝。

然而宇文泰也容不下这个逃来的皇帝,觉得他太有性格,于是宇文泰又把这个皇帝干掉了,宇文泰也立了一个新皇帝。

北魏原来的共主没有了,北魏也就结束了,高欢与宇文泰都另立新皇帝,实际上北魏就已经分裂了,此时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此时的西魏就是由原来那三千武川英雄构造的,这时武川英雄真正在中国历史上登场了。

武川镇将构成西魏班底,并由此开创了北周、隋、唐的基业。

二、武川英雄厉害在哪里

武川英雄构成了后来的关陇贵族集团。

武川英雄进入关中,并且关中化,形成了统治集团,因地处关陇地区,我们称之为关陇贵族集团。

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是八柱国十二将军,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统领二十四开府,二十四开府统领四十八仪同,手下兵力一共四万多人,这是整个西魏、北周的全部军事班底。

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问题,这里是八柱国、十二将军、二十四开府、四十八仪同,好像从将军开始都乘二,但将军和柱国之间并不是乘二的关系,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是为什么呢?

这里和大家交代一下就明白了。

八柱国中第一个就是西魏和北周的真正开创者宇文泰,宇文泰是八柱国之一,但也是八柱国之首,他的低位不是其他柱国所能比拟的,所以他其实是高出一派的。

第二个柱国是元欣,元欣是原来北魏的皇族,所以他只占一个席位,元欣最大的优点就是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让他做任何一件事都做不成,他推荐出来的任何一个人都是草包,所以宇文泰觉得让他占这个席位非常好,既代表了皇族的力量,但实际上又不掌管任何事情,所以元欣相当于一个吃空饷的柱国。

剩下的才是六个真正地位平行的而且有实际职能的柱国,包括后来李唐的祖宗李虎、隋唐演义中李密的祖宗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那么以六来算,还是乘二的关系。

宇文泰、元欣除外,真正有实权的六柱国、十二将军、二十四开府、四十八仪同,每个仪同领军一千人,所以实际上当时西魏包括后来的北周核心军事力量就是这样四万八千人。

那为什么说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就是以武川人为核心的呢?

我们就讲八柱国中武川人占得比例就知道了。

八大柱国里武川出身的人有五个,宇文泰、李虎、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都是武川人,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四个是武川人,所以我们讲关陇军事贵族力量是以武川籍力量为核心力量的。

我们说武川人对于西魏、北周、隋、唐的历史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当时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支柱,其实他们也都担任文职,也就是说无论军事、政治都掌握在武川籍人士手里。

为什么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就是要以武川镇的人士为班底,为什么这样的班底不仅能掌控住关中的小局面,后来还能开创全国的大局面,还能够走向隋,走向唐?

武川英雄有什么不得了的地方,武川英雄厉害在那里?

在这里我讲三个方面,三个最厉害的地方就奠定了他们在西魏、北周、隋、唐的地位。

(一)胡汉杂糅

武川英雄能够成就后来那样的英雄霸业是因为胡汉杂糅,他们中间既有胡人又有汉人。

我们刚看到八柱国中有五个武川籍人士,那么这些武川籍人士中民族比例是怎样的呢。

武川籍宇文泰是胡人,李虎则是汉人,赵贵也是汉人,独孤信和侯莫陈崇一听名字就是胡人,也就是说五个武川籍人士中汉人占到了两个,胡人占到了三个,这就是胡汉杂糅,不仅有胡人的力量也有汉人的力量。

但这只是一个小问题,单讲核心将领还不是唯一的原因,军队里汉人的比重也很高,地位也很高。

为什么武川人进到关中地区要融入那么多的汉人呢,因为当时到关中的是一支别动队,当时尔朱荣是派了一支先遣部队到了关中,当时下关中才带了三千人,三千人要控制一个大的关中地区是不行的,关中地区是汉人聚居的汪洋大海,三千人进入汪洋大海之中一定是要依靠当地人的力量,所以这三千人当初来的时候就小心翼翼,就面临一个维护民族团结的问题。

后来西魏要与东魏对抗,西魏只有这四万八千军人,然而东魏是主力军,至少有二十万大军,所以要牢牢依靠关中大军,依靠关中大军维护自己家园的心理。

因为关中地区的汉人,担心东魏的鲜卑人打过来,破坏自己的家园,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园,保卫自己的生产方式,他们便支持自己这边的将领。

同时宇文泰正缺兵源,这边又愿意与他合作,所以宇文泰也努力和关中的大族合作,不断地把当时关中豪右所领导的乡兵部曲收编为政府的正规军,四万八千人中其实就有很多是汉人了,后来在继续扩张中主体上扩张的仍然是汉人。

六镇起义起初是胡人反汉人,或者说是胡化反汉化,因为汉化了的洛阳人瞧不起胡人,所以才爆发了六镇起义,想要恢复原来的生活方式。

可现在进入汉人的汪洋大海中又要依靠汉人的支持,那么如何才能保障鲜卑人的主体地位呢?

这也是宇文泰必须要考虑的,原来的目标就是要打那些汉化的人,现在如果让汉人都包围,会不会也走上北魏洛阳政府的老路,宇文泰其实是不愿意的。

当时宇文泰采取的措施就是给汉族的统兵官一个胡姓,给他们一个少数民族的姓氏。

原来鲜卑人的部落有36部99个分部落,宇文泰将这些部落首领的姓氏加到汉族将领的头上,让他们统帅的士兵也跟他们姓,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他们胡化。

隋、唐的祖宗都是接受过胡姓的,隋朝当时杨坚赐姓普六茹,杨坚当时叫普六茹坚,但事实上杨坚连普六茹坚都很少用,他还有一个胡名普六茹那罗延,成为完全鲜卑化的名字,唐朝祖宗李虎被赐姓大野,李虎、李渊在那时叫大野虎、大野渊。

其实宇文泰他们在民族问题上是非常敏感的,他进入了汉人地区,不得不依靠汉人的力量,但是他也尽心竭力的想把这些汉人变成胡人。

尽管那时杨坚、李虎都高高兴兴的叫起了普六茹那罗延、大野虎,他们手下的士兵也都姓了胡姓,但是在内心之中人的文化本性是很难一代二代的就消废了的,所以当时在关中仍然存在汉人翻身的问题,文化属性和民族属性是不可能一两代人就消磨了的。

无论当时宇文泰怎么想把汉人改成胡人,但毕竟把汉人吸收到了军队中政府中来,仍然给汉人机会,汉人有发展自己的机会,这对一个人来讲是最重要的,比姓什么还重要。

对于李虎、杨坚来讲,祖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当时的身份定位,如果这个政权能够给他们一个有效的身份定位,能够把他们吸纳进政府之中,能够让他们做高官施展才华,那么姓什么就相对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了。

汉人在宇文泰构建的政权中能够得到机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拥护宇文泰的,这是关陇集团一个很了不起的地方,北周与北齐相比或者说西魏与东魏相比了不起的地方,后来北周能够灭掉北齐与北周给汉人机会有很大的关系。

高欢进入河北地区同样是汉人的汪洋大海,也同样要解决汉人和胡人的民族矛盾问题,高欢也做了很多努力。

高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凡是和鲜卑人打交道的时候就说:

“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陵之?

”一见到鲜卑人就讲,汉人不过就是你们奴才,男的给你们种地,女的给你们织布,让你们吃让你们穿,你们干嘛还要欺负他们呢?

这是高欢用鲜卑语和鲜卑人讲的。

高欢遇到汉人的时候又用汉语讲:

“鲜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宁,汝何为疾之?

”鲜卑人也是你们的奴才呀,就收了你们一斗麦子一匹布,就拼命的去给你们打仗,保卫你们的安宁,你们干嘛老是看不上他们呀?

高欢这叫和稀泥,两头说好话,高欢虽然很有英雄远见,知道汉人和少数民族的矛盾不能激只能和稀泥,可是高欢以及他的政府之后对这个问题却不是这么看的。

在北齐政府中汉人一直斗不过鲜卑人,汉人有三次和鲜卑人发生的大冲突,最后都以汉人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时势问题。

我们说宇文泰这边民族问题处理的就比较好,汉人能够得到机会和鲜卑人相对平等的打交道,是因为鲜卑人少,实力弱,一开始就是三千人,后来再扩张后人数也不多,他们为了保存自己也要尽可能的低调一些。

然而高欢这边却是不一样的,高欢是得了北魏六镇起义军主力的,后来尔朱荣的羯人也追随了他,这些少数民族的力量就远远超过了二十万,所以在高欢的手下,鲜卑人的力量就特别的强大,人强的时候就不愿意低下头去,所以鲜卑人对汉人一直非常蔑视,即便高欢本人很有眼光一直努力弥合,但他政府里的其他人以及他的子孙都做不到,所以北齐的民族问题民族矛盾就很突出,北齐汉人就不支持他们的统治。

北周后来能够消灭北齐与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我们讲武川英雄英雄在哪里,不是说昂起高高的头谁都看不上,恰恰相反,是低下头去包容更多的人才能够成长起来,这便是武川英雄的第一个英雄之处,胡汉杂糅。

(二)文武兼资

刚才有同志让我写纪念册,我也没有思想准备,我就写了一句话——允文允武、海纳百川。

我们武川,允文允武,这是非常重要的,要有文化、要有武力,武川英雄当年就做的很好。

我们用实例来验证这个理论,为什么说武川英雄是文武兼资的,我们讲三个人,北周的实际开创者宇文泰,隋朝的开创者杨坚的父亲杨忠,李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的父亲李虎,我们看三个王朝的开创者是不是符合我们所说的文武兼资这样的品行。

宇文泰在文和武这两方面是什么样的呢?

宇文泰一个胡人,字黑獭,可以想象他是一个偏武的人,胡人都是武力胜过于文化的,确实宇文泰特别有武力,大家看看他的容貌就可以知道他是在武力方面有优势的人,宇文泰长什么样,史书记载:

“身长八尺,方颡广额,美须髯,发长委地,垂手过膝,背有黑子,宛转若龙盘之形,面色紫光,人望而敬畏之。

”身长八尺、腰带十围,是古代对于彪悍汉子的经典形容,身长八尺个子很高,“方颡广额”,“颡”是脑袋,“广额”额头特别宽阔,一看就是一个很刚毅的人;“美须髯,发长委地”一副大胡子像关公一样,而且头发还特别长,能够垂到地上,这说明荷尔蒙比较发达,毛发粗重,这也是一个胡人应该有的气概;“垂手过膝,背有黑子”这就涉嫌迷信了,一般中国古代人认为胳膊特别长,长得像猴的容易成为伟人,刘备也是手垂过膝,这很难说,总之是胳膊特别长,背上还有黑痣,黑痣还盘成龙的形状,这两个可以忽略不计,一般都是帝王神化;接着可以相信的是“面色紫光,人望而敬畏之”,紫棠脸色,说明比较健康,整天在高原晒太阳,人们看着心生畏惧。

不用讲其他的英雄事迹,我们一看宇文泰的长相就知道他是一个行武出生的人,事实也确实如此,宇文泰特别擅长打仗,身先士卒,但是宇文泰同样对文化有自己的思考。

史书记载宇文泰崇尚儒术、明达政事而且从谏如流,宇文泰自己很可能是不识字的,但他知道听识字人的意见,虽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他觉得儒家学说很有用。

具体表现为宇文泰以武力取家,尽占关中,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关中的大族武功苏氏,武功最厉害的一家姓苏的一个人叫苏绰,请来做自己的邢台佐丞,相当于宰相。

因为宇文泰本身就是宰相,不可能再任命宰相,但实际上苏绰在宇文泰身边就好像宰相在皇帝身边一样。

苏绰是汉人中的大族,诗礼名家,宇文泰用苏绰教给他怎样治国。

宇文泰对怎样治军特别有经验,他完全知道怎样率兵打仗,但他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军事将领没有过统治一方的经验,没有过行政经验,所以他用武功苏绰来教他怎样建立一个政府,怎样治理一个国家。

苏绰便给宇文泰起草了《六条诏书》,苏绰跟宇文泰讲:

我给你起草一个六条的治国理念,你把它颁布下去。

第一条“治心身”,统治者要治心身。

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好的政府?

怎样把军政府变成文治政府?

第一条统治者要学习、要修身养性,要排除一点力气,追加一点儒雅之气,这便是“治心身”,这是从统治者自身来要求的。

第二条“敦教化”,宇文泰原来领的是兵,兵要纪律就够了,现在治的是民,民是要教他道德的,不能光用严刑峻法来整他们,要用道德来约束他们,百姓中树立起道德,他们就容易治理了。

所以第二点就要让宇文泰认识到百姓和士兵是不一样的,对百姓要“敦教化”。

第三条“尽地利”,是指种庄稼,这很重要。

武川英雄刚到关中是不会种庄稼的,也不懂种庄稼的好处,原来在六镇做士兵时粮食是由政府提供的,所以刚到中原也没有认识到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依然习惯于没有食物吃便去抢,所以经常出现政府扰民的事件,这时苏绰告诉他们地里是可以长出“黄金”来的,不用抢也是可以得到粮食的,让老百姓都好好种地,地里打了粮食你收上税来照样可以有粮食吃。

第四条“擢贤良”,用人好的政府才是好的政府,不光用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