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理解练习知识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4237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第三章理解练习知识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计学第三章理解练习知识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计学第三章理解练习知识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统计学第三章理解练习知识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统计学第三章理解练习知识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第三章理解练习知识题.docx

《统计学第三章理解练习知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第三章理解练习知识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第三章理解练习知识题.docx

统计学第三章理解练习知识题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一、填空题

3.1.1是指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

3.1.2加权算术平均数受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另一个是各组变量值出现的。

3.1.3计算比率的平均数时,如果已知比率及其基本计算式的分母资料,则采用。

3.1.4计算比率的平均数时,如果已知比率及其基本计算式的分子资料,则采用。

3.1.5是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发展速度最适用的一种方法。

3.1.6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3.1.7是指将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划分为四等分的三个变量值。

3.1.8是指将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划分为10等分的9个变量值。

3.1.9在数据分布呈时,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相等。

3.1.10是指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率。

3.1.11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称为。

3.1.12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称为。

3.1.13总体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其的离差平方的平均数,通常以

表示。

3.1.14皮尔逊测度法就是利用算术平均数与众数的关系来测度数据分布的一种方法。

3.1.15是指用标准差的三次方除三阶中心矩计算偏态系数的一种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3.2.1先将一组数据的变量值按一定顺序排列,然后取某一位置的变量值来反映这些数据的一般水平,把这个特殊位置上的数值看作是平均数,称为()

A.数值平均数B.位置平均数C.离散系数

3.2.2算术平均数反映的是数据分布的什么特征()

A.集中趋势B.离散趋势C.偏态趋势

3.2.3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B.

C.

3.2.4如果分布数列中各变量值呈几何级数变化或频率分布极不对称,计算平均数的常用方法是()

A.算术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调和平均法

3.2.5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其实际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通常假定()

A.各组数据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

B.各组次数相等

C.各组数据之间没有差异

3.2.6当数据分布为右偏分布时,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众数的关系表现为()

A.

B.

C.

3.2.7离散程度测度指标中,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是()

A.平均差B.标准差C.全距

3.2.8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A.说明问题的角度不同B.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C.计算对象不同

3.2.9标准差系数消除了()

A.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B.平均数大小和计量单位的影响C.离散程度的影响

3.2.10直接使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其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该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该相等

C.两个总体的离差平方和应该相等

3.2.11下列指标中,实际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测度指标是()

A.平均差B.标准差C.离散系数

3.2.12皮尔逊测度法就是利用算术平均数与众数的关系来测度数据分布的()

A.偏斜程度B.离散程度C.集中程度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4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二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3.3.1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

C.众数D.中位数

3.3.2描述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指标有()

A.全距B.平均差

C.标准差D.离散系数

3.3.3算术平均数所具有的数学性质有()

A.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之和等于零

B.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的绝对值之和等于零

C.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值

D.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最大值

3.3.4下列不适于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数据类型有()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D.截面数据

3.3.5加权算术平均数中,各个变量值的权数要起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A.各个变量值之间有差异B.各个变量值的权数相等

C.各个变量值相等D.各个变量值的权数有差异

3.3.6下列对众数的解释说明中,正确的有()

A.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B.一组数据中可能有多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C.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D.众数缺乏灵敏性

3.3.7下列对中位数的解释说明中,正确的有()

A.中位数不受分布数列的极大或极小值影响

B.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C.中位数缺乏灵敏性

D.当次数分布偏态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会受到影响

3.3.8以

表示根据皮尔逊测度法计算的偏态系数,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经验证明,在适度偏态的情况下,

B.当

时,数据分布呈对称分布

C.当

时,数据分布呈右(正)偏分布

D.当

时,数据分布呈左(负)偏分布

3.3.9下列关于四分位差的解释说明中,正确的有()

A.四分位差就是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的简单算术平均数

B.四分位差越小,表明中位数的代表性越好

C.四分位差越大,表明中位数的代表性越差

D.四分位差可以避免受极端值的影响

3.3.10比较不同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应该使用离散系数,因为()

A.离散系数可以消除平均数大小的影响

B.离散系数可以消除计量单位的影响

C.离散系数可以消除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D.离散系数可以消除变量值之间差异程度的影响

四、判断改错题

3.4.1算术平均数既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也适用于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

3.4.2根据分组数据计算的平均数只是实际平均数的近似值。

()

3.4.3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与变量值的大小有关,与权数无关。

()

3.4.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值。

()

3.4.5众数可直观地说明分布的离散趋势,可用它反映变量值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

3.4.6对于一组数据,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能不存在众数。

()

3.4.7四分位数是将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划分为三等分的四个变量值。

()

3.4.8十分位数是指将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划分为10等分的10个变量值。

()

3.4.9在左偏态分布中,众数最小,中位数适中,算术平均数最大,即

()

3.4.10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就越差。

()

3.4.11在实际工作中,全距常用来检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进行质量控制。

()

3.4.12偏态和峰态是对分布集中程度的测度。

()

3.4.13凡频率分布中各变量值对众数的相对位置都较正态曲线更为分散,其曲线较为平缓,则为低峰度。

()

3.4.14如果以

表示峰度系数,当

时,分布曲线为低峰曲线,表明变量值的差异程度大,平均数代表性差。

()

五、简答题

3.5.1什么是集中趋势?

测度不同类型数据集中趋势的主要指标各有哪些?

 

3.5.2什么是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有何关系?

 

3.5.3什么是几何平均数?

其应用场合是什么?

 

3.5.4什么是离散趋势?

测度不同类型数据离散趋势的主要指标各有哪些?

 

3.5.5什么是偏度和峰度?

如何根据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判断数据分布的形态?

 

六、计算题

3.6.12007年某企业精加工车间20名工人加工A零件的产量资料如下:

按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人数(人)

28

2

29

4

30

7

31

5

32

2

合计

20

要求:

试计算20名工人日产量的算数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3.6.22007年某管理局所属22个企业的工人工资及工人比重资料如下:

按月工资分组(元/人)

企业数

各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比重(%)

1000以下

3

15

1000~2000

7

35

2000~3000

8

32

3000以上

4

18

合计

22

100

要求:

试计算该管理局工人的月平均工资。

 

3.6.3某工业局所属生产同一产品企业19个,2007年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如下:

按劳动生产率分组(吨/人)

企业数

各组工人数(人)

50~60

8

2400

60~70

5

1600

70~80

3

1200

80~90

2

1200

90~100

1

1100

合计

19

7500

要求:

试计算该工业局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3.6.4某企业生产A种产品需要经过三个连续作业的车间才能完成。

2008年1月第一车间粗加工产品的合格率为98%,第二车间精加工产品的合格率为95%,第三车间最后装配的合格率为92%。

要求:

试计算该产品的企业平均合格率。

 

3.6.5根据抽样调查结果,2008年2月某市居民通讯支出额的众数为120元,算术平均数为150元。

要求:

试根据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之间的关系,计算中位数的近似值,并说明该市居民通讯支出额分布的态势。

 

3.6.6某投资银行的年利率按复利计算,1996~2007年的年利率分组资料如下:

按年利率分组(%)

年数(年)

6

2

8

4

9

3

12

2

15

1

合计

12

要求:

试计算1996~2007年的平均年利率。

 

3.6.7根据500户抽样调查结果,2007年某市城市居民家庭按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资料如下:

按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元/人)

各组家庭户数占总户数的比重(%)

1000以下

15

1000~2000

28

2000~3000

32

3000~4000

18

4000以上

7

合计

100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2007年该市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平均差和标准差。

 

3.6.82006年某校学生会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情况,从全校本科学生中按性别随机各抽取100名,其月消费支出额分组资料如下:

月消费支出额(元)

男生(人)

女生(人)

200以下

6

5

200~300

9

12

300~400

16

25

400~500

24

24

500~600

23

18

600~700

14

10

700以上

8

6

合计

100

100

要求:

根据表中资料

(1)分别计算男女学生的平均月消费支出;

(2)分别计算男女学生月消费支出的中位数和众数;

(3)分别计算男女学生月消费支出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

(4)分别计算男女学生月消费支出的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并比较其平均月消费支出的代表性;

 

3.6.92007年第一季度某种药品在三个地区的销售额资料如下:

月份

单价(元/合)

销售额(万元)

甲地区

乙地区

丙地区

1

15

30

45

24

2

14

32

35

28

3

12

36

42

30

合计

——

98

122

82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

(1)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个地区第一季度该种药品的平均价格;

(2)分别计算第一季度各月该种药品的平均价格;

(3)计算该种药品第一季度总的平均价格。

 

3.6.102007年5月,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个班的女生比重及学生人数资料如下:

(1)已知女生比重、班数及各组学生总人数:

女生比重(%)

班数(个)

各组学生总人数(人)

10~20

30

1560

20~30

35

1680

30~40

55

2800

40~50

45

2080

50以上

35

1760

合计

200

9880

(2)已知女生比重、班数及各组女生人数:

女生比重(%)

班数(个)

各组女生人数(人)

10~20

30

234

20~30

35

420

30~40

55

980

40~50

45

936

50以上

35

968

合计

200

3538

要求:

根据上述两组资料分别计算全校女生的比重,并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