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井下作业工精彩试题.docx
《初级井下作业工精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井下作业工精彩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井下作业工精彩试题
一、石油地质
1.石油的相对密度是指在(D)条件下,石油密度与4℃条件下纯水密度的比值。
〔A〕0℃〔B〕自然〔C〕常温〔D〕标准
2.〔√〕地壳外表岩石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
3.地壳岩石与油、气藏有密切关系的是〔D〕。
〔A〕火成岩〔B〕岩浆岩〔C〕变质岩〔D〕沉积岩
4.〔√〕变质岩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岩、沉积岩发生物、化性质变化后而形成的。
5.生油层应具备的根底条件是〔A〕。
〔A〕含有大量有机质,具备氧化复原环境
〔B〕含有大量无机质和氧化复原环境
〔C〕含有大量的碳质和高温、高压环境
〔D〕含有大量的氢氧化物和高温、高压环境
6.在如下四种岩石中,〔B〕是油气藏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
a)碎屑岩〔B〕粘土岩〔C〕碳酸岩〔D〕砂岩
7.在如下四种岩石中,〔A〕是油气藏良好的盖层。
〔A〕泥岩〔B〕石灰岩〔C〕砂岩〔D〕碎屑岩
8.〔×〕粘土岩是由粘土矿物组成的,是主要的储油层之一。
9.地层间的整合、不整合、假整合反映的是〔C〕层间的接触关系。
〔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火成岩
10.沉积岩层层理互相平行,沉积时代连续,岩性自上而下渐变,这种层间接触属于〔B〕。
〔A〕假整合接触〔B〕整合接触〔C〕不整合接触〔D〕假不整合接触
11.地层中部向下坳陷形成弯曲的几何形状是〔A〕。
〔A〕向斜构造〔B〕鼻状构造〔C〕背斜构造〔D〕单斜构造
12.地层中部向上拱起形成弯曲的几何形状是〔C〕。
〔A〕向斜构造〔B〕鼻状构造〔C〕背斜构造〔D〕单斜构造
13.〔×〕地下油、气在运移时,是从背斜的顶部向背斜的底部。
14.一个油田〔D〕油气藏。
〔A〕只有一个〔B〕有两个以上〔C〕有几个〔D〕有一个或几个
15.地下油气的运移是〔A〕。
〔A〕从高压向低压〔B〕从低压向高压
〔C〕在高浓度区部〔D〕在低压区部
16.〔×〕地层的裂隙是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但它无法储藏油气。
17.〔×〕地下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藏不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18.以下四类油层中,最容易出砂的是〔A〕。
〔A〕粉砂岩〔B〕泥质砂岩〔C〕石灰岩〔D〕白云岩
二、油、气、水井的一般知识
1.〔√〕天然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有害气体。
2.硫化氢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气体,如果每立方米空气中含量超过〔D〕g,人吸入就会失去知觉。
〔A〕10〔B〕5〔C〕2〔D〕1
3.自喷井地能量来源于〔A〕。
〔A〕地层压力〔B〕井底压力〔C〕井口压力〔D〕地面管线压力
4.充满岩石中的水在流动中带动油、气运移是〔C〕作用。
〔A〕压力〔B〕重力〔C〕水动力〔D〕弹性力
5.对低渗透油藏应采取〔A〕开发方法。
〔A〕压裂酸化、高压注水〔B〕保护井温
〔C〕保持油气压力平衡〔D〕先期防砂
6.油田注水开采属于〔D〕驱动方式。
〔A〕弹性〔B〕溶解气〔C〕气顶〔D〕水压
7.油田注采比是指〔B〕。
〔A〕注入水的体积与采出油、气体积之比
〔B〕注入水在地下所占体积与采出物所占地下体积之比
〔C〕每注入1m3的水与采出油的吨数比
〔D〕每注入1m3与采出液体的体积比
8.吸水指数是指〔B〕。
〔A〕单位注水时间的注水量〔B〕单位压差的日注入量
〔C〕单位地层厚度的注水量〔D〕不同压差下的注水量
9.抽油井的油层中部压力等于〔A〕。
(A)油层中部深度与静液面深度相差的液柱压力
(B)油层中部深度与动液面深度相差的液柱压力
(C)动液面深度与静液面深度相差的液柱压力
(D)油层中部深度的静水柱压力
10.〔√〕高压油气井作业,井口必须装防喷器。
11.高压油气井施工安全工作容是什么?
答:
〔1〕根据地层压力和油气性质选择井口装置,井口油套压不超过采油树的最高工作压力,采油树装好后,要进展强度和密封试压并且合格;〔2〕射孔前要装好流程管线和别离器,密封试压并且合格;〔3〕压井液合格,洗压井管线合格,进口要装单流阀;〔4〕射孔前要装防喷器,试压合格;〔5〕井场用电,用火执行安全规定。
12.岩石孔隙的总体积与该岩石总体积的比称为〔B〕。
〔A〕相对孔隙度〔B〕绝对孔隙度〔C〕有效孔隙度〔D〕无效孔隙度
13.岩石互相连通的孔隙总体积与该岩石总体积的比称为〔C〕。
〔A〕相对孔隙度〔B〕.绝对孔隙度〔C〕有效孔隙度〔D〕无效孔隙度
14.油层出水后的渗透率〔C〕原来的渗透率。
〔A〕高于〔B〕等于〔C〕低于〔D〕等于或高于
15.含油饱和度是指〔B〕。
〔A〕岩石孔隙中的含油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
〔B〕岩石孔隙中的含油体积与岩石有效孔隙的比
〔C〕岩石孔隙中的含油体积与岩石面积的比
〔D〕岩石有效孔隙中的含油体积与岩石厚度的比
16.不稳定试井〔A〕。
〔A〕可以确定渗透率、孔隙度、流动系数、导压系数
〔B〕可以确定渗透率、孔隙度,不能确定流动系数
〔C〕可以确定采收率、采油指数,不能确定渗透率
〔D〕可以确定导压系数、流动系数、采收率、采油指数
17.声波在油、气、水层中的能量衰减〔A〕。
〔A〕气层最大,油层次之,水层最小
〔B〕气层最小,油层次之,水层最大
〔C〕油层最小,水层次之,气层最大
〔D〕水层最小,油层次之,气层最大
18.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主要用于〔C〕。
〔A〕判断油、水层〔B〕划分油、水界面
〔C〕确定地层泥质含量〔D〕固井质量
三、采油工艺
1.〔√〕有杆深井泵按其结构分为杆式泵和管式泵两种。
2.〔√〕杆式泵分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固定式是、外工作筒固定,活塞在工作筒作上下往复运动;活动式是外工作筒活塞与固定阀均固定在油管上,工作筒作上下往复运动。
3.固定式杆式泵工作时〔A〕。
〔A〕工作筒不动,活塞作往复运动
〔B〕活塞不动,工作筒作往复运动
〔C〕活塞与工作筒同时作往复运动
〔D〕活塞与工作筒都不运动
19.杆式泵适用于〔D〕的井。
〔A〕井浅、产量小、气量小、含砂大〔B〕井深、产量大、气量小、含砂大
〔C〕井深、产量大、气量大、含砂少〔D〕井深、产量小、气量大、含砂少
4.〔×〕杆式泵和管式泵结构不同,工作原理也不同。
5.管式泵在下泵时〔A〕。
〔A〕工作筒与油和管连接,活塞与抽油杆连接
〔B〕工作筒与活塞都与油管连接
〔C〕工作筒与活塞都与抽油杆连接
〔D〕工作筒与抽油杆连接,活塞与油管连接
6.管式泵检泵起下作业工作量〔A〕。
〔A〕比杆式泵大〔B〕比杆式泵小〔C〕与杆式泵一样〔D〕较小
7.在不考虑油井自喷情况下,抽油井在工作时,抽出的液体〔C〕泵的活塞体积。
〔A〕等于〔B〕大于〔C〕小于〔D〕大于或等于
8.〔√〕泵深等于尾管深度减去尾管长度。
9.〔√〕油嘴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油井生产。
10.井口装置〔D〕。
〔A〕承挂套管局部重量,不承挂油管重量
〔B〕承挂油管重量,不承挂套管局部重量
〔C〕不承挂油管、套管重量
〔D〕承挂油管和套管重量
20.井口装置〔B〕。
〔A〕密封油套环形空间,不能密封各层套管环形空间
〔B〕密封油套和各层套管环形空间
〔C〕不能密封油套和各层套管环形空间
〔D〕密封各层套管环形空间,不能密封油套环形空间
11.〔√〕常用的井口装置有250型,300型,600型三种。
12.采油树安装后,用清水试压时间不能少于〔D〕min。
〔A〕10〔B〕15〔C〕20〔D〕30
13.〔√〕油层射孔的目的是打开油层的油气流入井底的通道。
14.〔×〕油井在射孔后只有经过替喷和诱喷,地层中的油才能流入井。
15.替喷时如出现〔B〕,说明井漏。
〔A〕泵压不变,进出口排量一致
〔B〕泵压下降,进口排量大于出口排量
〔C〕泵压上升,进口排量小于出口排量
〔D〕泵压不变,进口排量小于出口排量
16.〔√〕常用的诱喷方法有提捞、抽汲、气举三种。
17.〔×〕抽汲出口必须接高压管线,并固定好。
18.非自喷井抽汲求产法是〔A〕抽汲求产。
〔A〕定时、定次、定深〔B〕定时、定次〔C〕定时、定深〔D〕定次、定深
19.非自喷井气举求产是〔A〕。
〔A〕定时、定压、定方式
〔B〕定时、定压
〔C〕定时、定方式
〔D〕定压、定方式
21.气举使用的气体最好是〔B〕。
(A)空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
20.在井液面一样,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气举的正举与反举其产液量〔B〕。
〔A〕正举比反举大〔B〕正举比反举少〔C〕正举和反举一样〔D〕无可比
21.在下油管时,发生井喷现象应〔C〕。
〔A〕抢下油管〔B〕停止观察
〔C〕抢装油管悬挂器,装上总闸门〔D〕提出油管坐上总闸门
22.测量抽油井示功图的目的是什么?
答:
〔1〕了解抽油机驴头负荷变化情况;〔2〕了解抽油参数是否合理;〔3〕了解抽油泵工作性能;〔4〕了解泵受砂、蜡、气、水、稠油的影响情况;〔5〕了解抽油杆是否断、脱;〔6〕了解油层供液能力;〔7〕了解防冲距是否合理。
23.油嘴直径变大,井口油压〔C〕。
〔A〕上升〔B〕不变〔C〕下降〔D〕不变或上升
22.抽油泵的入口处的压力〔C〕地层的饱和压力时,会出现气锁现象。
〔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或小于
23.抽油井的生产压差等于〔C〕。
〔A〕油层中部深度与动液面深度相差的液柱压力
〔B〕油层中部深度与静液面深度相差的液柱压力
〔C〕动液面深度与静液面深度相差的液柱压力
〔D〕静液面对油层中部的压力
24.地层吸水能力下降是由于〔C〕造成的。
〔A〕注水压力低〔B〕注入量小〔C〕地层被污染〔D〕地层压力高
25.油井出水后的地层压力〔B〕原地层压力。
〔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或等于
26.油井放喷时,采用〔C〕方式放喷,最容易出砂。
〔A〕油嘴控制〔B〕闸门控制〔C〕无控制〔D〕放大油嘴
四、钻井完井工艺
1.为探时地质构造与其含油情况寻找油、气田而钻的井称为〔A〕。
〔A〕探井〔B〕调整井〔C〕资料井〔D〕观察井
2.〔√〕井身结构主要是由下入井的各类套管与各层套管外的水泥环组成。
3.在井身结构中下入的第一层套管叫〔D〕。
〔A〕表层套管〔B〕油层套管〔C〕技术套管〔D〕导管
4.在井身结构中下入的第二层套管叫〔A〕。
〔A〕表层套管〔B〕油层套管〔C〕技术套管〔D〕导管
5.油层套管的作用是〔D〕。
〔A〕保护井口附近地表层〔B〕封隔松软地层和水层
〔C〕封隔复杂地层〔D〕封隔油、气、水层
6.〔×〕完钻井深是指地层外表至钻头钻进最后位置之间的距离。
7.目前油井完成中最广泛应用的方法是〔D〕。
〔A〕裸眼法〔B〕筛管完井法〔C〕贯眼法〔D〕射孔法
8.目前油井完成中最广泛应用的方法是〔D〕。
〔A〕裸眼法〔B〕筛管完井法〔C〕贯眼法〔D〕射孔法
9.以下四种完井方法中,〔D〕完井法具有防砂和保护油层的作用。
〔A〕射孔〔B〕裸眼〔C〕贯眼〔D〕砾石衬管
10.完钻后,在生产层位不下套管的完井方法是〔A〕。
〔A〕裸眼完井法〔B〕射孔完井法〔C〕贯眼完井法〔D〕衬管完井法
11.〔√〕贯眼完井法是在钻穿油气层后,在油层部位下入有孔眼的套管,固井水泥浆不经过油层,在孔眼套管外没有水泥环,不再射孔。
12.〔×〕钻穿油气层后,把带有孔眼的套管下到油层部位的完井方法叫衬管完井法。
13.诸种完井方法中,〔C〕不需要用水泥浆固井。
〔A〕射孔完井法〔B〕贯眼完井法〔C〕裸眼完井法〔D〕衬管完井法
14.简述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的原理。
要点:
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是选定适宜缝隙尺寸的筛管〔割缝管〕,外面均匀缠绕不锈钢丝,制成绕丝筛管。
用防砂管柱携带绕丝筛管下入油井,正对出砂油层,在筛管与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填充砾石,形成一个二级拦截过滤体系。
这些填充砾石阻挡地层砂的流动,筛管又把砾石隔挡在筛管周围,从而阻止地层砂流入井。
15.泥浆泵属于〔D〕。
〔A〕提升设备〔B〕旋转设备〔C〕辅助设备〔D〕循环冲洗设备
16.现场常用于提高泥浆密度的材料是〔C〕。
〔A〕清水〔B〕水泥〔C〕重晶石〔D〕CMC
17.现场常用于降低泥浆密度的材料是〔A〕。
〔A〕清水〔B〕水泥〔C〕CMC〔D〕重晶石
18.泥浆气浸后其密度〔B〕原浆密度。
〔A〕大于〔B〕小于〔C〕大于或等于〔D〕等于
19.〔×〕泥浆是无固相压井液,盐水是有固相压井液。
20.〔×〕泥浆的失水量越大,泥饼越厚,对地层污染越小。
21.钻井施工中由于〔A〕,易造成油井窜槽。
〔A〕固井质量不合格〔B〕钻井泥浆不合格
〔C〕钻井斜度大〔D〕钻头直径大
27.以下四种岩层,〔C〕地层与固井水泥胶结质量最差。
〔A〕石灰岩〔B〕白云岩〔C〕泥质砂岩〔D〕页岩
22.简述溢流发生的预兆。
要点:
〔1〕井液循环中溢流发生的预兆:
①井液返出量增加;②循环罐中的液量增加;③停泵后井口井液外溢。
〔2〕起下管柱时溢流发生的预兆:
①起管柱时灌入井的液量小于起出管柱的排替量;②下管柱时返出的液量大于管柱的排替量。
〔3〕测井时溢流的预兆缆下放和上提中,井口有明显的井液外溢。
23.简述井喷失控的危害。
要点:
〔1〕打乱全局性的正常工作程序,影响安全生产〔2〕使井喷事故复杂化〔3〕极易引起火灾〔4〕影响井场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甚至危与生命安全〔5〕污染环境〔6〕破坏地下油气资源〔7〕造成人力与物力的巨大损失,严重时造成机毁人亡和油气井报废。
五、增产措施
1.目前油田采取人工恢复地层压力的主要方法是〔A〕。
〔A〕注水〔B〕火烧油层〔C〕注汽〔D〕注聚合物
2.注入水使油层的粘土矿物膨胀,地层的吸水能力〔A〕
〔A〕下降〔B〕上升〔C〕不变〔D〕上升或不变
3.选择堵水方法的一般原如此。
要点:
〔1〕是否能有效封堵住出水层位〔2〕施工工艺简单,切实可行,操作方便〔3〕施工周期短,时效高,见效快〔4〕无损于其它油层〔5〕对井身结构和其它设备无损害〔6〕费用少,本钱低,效益高。
4.油层压裂可以提高〔C〕。
〔A〕地层的原始压力〔B〕地层的流动压力
〔C〕液体在地下的流通面积〔D〕地层的饱和压力
5.压裂施工为使地层裂缝不闭合,采用的方法是〔D〕。
〔A〕提高压裂压力〔B〕延长压裂时间
〔C〕多注入压裂液〔D〕注入高强度固体颗粒
6.压裂液的携砂能力与〔A〕有关,其值越大,携砂能力越强。
〔A〕自身粘度、密度〔B〕地层压力,致密程度
〔C〕施工泵压〔D〕加砂量的大小
7.压裂液的粘度小,携砂能力〔A〕。
〔A〕低〔B〕高〔C〕不变〔D〕高或不变
8.适用盐酸算化处理的油层是〔C〕地层。
〔A〕砂岩〔B〕泥岩〔C〕碳酸盐岩〔D〕页岩
9.油层酸化使用外表活性剂的主要作用是〔C〕。
〔A〕加速酸与地层岩石的反响速度
〔B〕防止铁盐在地层中的沉淀
〔C〕降低酸液面的外表力,改变地层润湿性
〔D〕防止酸液对金属设备和油、套管的腐蚀
10.基质酸化〔解堵酸化〕的目的是〔A〕。
〔A〕去除井筒附近地层的堵塞物〔B〕去除井筒壁结垢物
〔C〕去除炮眼的结垢物〔D〕扩层裂缝
11.酸化常用的稳定剂有乙酸、柠檬酸等,其作用是〔B〕。
〔A〕加快酸与地层岩石的反响速度
〔B〕防止铁盐在地层中沉淀
〔C〕防止酸对金属设备和油、套管的腐蚀
〔D〕延长酸与地层岩石的反响时间
12.〔√〕在压裂、酸化施工完毕后,必须用清水将管线的原油、压裂液、酸液替净后,才可拆除管线。
13.酸化、压裂施工后罐的残液应〔A〕。
〔A〕回收〔B〕放入废水沟〔C〕放入非耕地〔D〕方便排放
六、井下作业工艺技术
1.〔√〕试油可以取得流体产量、压力、温度流体与油层性质、物理参数等资料数据。
2.常规井试油一般经过〔C〕几道工序。
〔A〕施工前准备、射孔、替喷、放喷、测试与资料录取
〔B〕施工前准备、替喷、放喷、测试与资料录取
〔C〕施工前准备、射孔、替喷、诱喷、放喷、测试与资料录取
〔D〕施工前准备、射孔、替喷、诱喷、放喷
3.〔√〕试油或补孔井在测试过程中,井产生的天然气,应点火放空。
4.下述四种试油中,〔D〕不需要地面流程进展测试。
〔A〕常规井试油〔B〕水平井试油〔C〕稠油井试油〔D〕地层测试
5.压井液的作用就是要控制地层中的液体流入井筒,防止井喷。
6.〔×〕只要地层压力低于压井液柱压力就要造成井漏事故。
7.两层以上的井,地层压力相差较大,在选择压井液密度时,应按〔A〕选择。
〔A〕高压层〔B〕低压层〔C〕各层压力平均值〔D〕中压层
8.当地层压力〔C〕井筒液柱对它的回压时,就可能造成井漏。
〔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或等于
9.采用挤压法压井,压井液的挤入深度应在油层〔D〕。
〔A〕中部〔B〕顶部〔C〕底部〔D〕以上50m
10.〔×〕在以下四种压井液中,〔D〕是有固相压井液。
〔A〕清水〔B〕盐水〔C〕汽化水〔D〕泥浆
11.低固相和无固相压井液具有哪些优点?
要点:
〔1〕不会造成固体颗粒堵塞油层;〔2〕压井液的密度和粘度在参加适量的添加剂后,能有较大围的调配,可以适用不同压力系数的地层。
12.在如下压井液中,〔D〕最容易造成固体颗粒堵塞油层。
〔A〕清水〔B〕盐水〔C〕卤水〔D〕泥浆
13.〔√〕压井液固相含量越少,越不容易堵塞地层。
14.〔×〕压井方法有灌注法、循环法和挤压法三种,常用的是灌注法和挤压法。
15.〔×〕造成井喷的唯一原因是压井液密度过低。
16.循环压井的进口排量应〔B〕出口排量。
〔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或等于
17.一次替喷可用于〔A〕。
〔A〕低压井〔B〕高压油井〔C〕高压气井〔D〕水平油井
18.某井用清水压井发现井漏,应改用〔D〕。
〔A〕泥浆压井〔B〕卤水压井〔C〕盐水压井〔D〕轻质油压井
19.在不压井起下油管时,井压力〔A〕井油管悬重时,必须与时采取加压措施,以防油管飞出。
〔A〕大于〔B〕等于〔C〕小于〔D〕小于或等于
20.简述导致压井失败的主要因素。
答:
1、压井液性能的影响:
使用的压井液密度不当;泥浆做压井液进展压井时,受水侵、气侵、盐水侵、钙侵污染。
2、施工因素的影响:
〔1〕井下情况不明,如井下结蜡严重;有高压水层;油气比、静压与临井连通情况不清。
〔2〕准备不充分:
如压井液准备不足等。
〔3〕技术措施不当:
如压井过程节流阀门控制不当,影响压井效果。
3、设备状况的影响:
泵排量过低,使压井液不能连续注入井;设备故障等。
21.作业机分通井机和修井机,在施工中〔C〕另立井架。
(A)两者都不需〔B〕两者都需
〔C〕前者需要,后者不需要〔D〕前者不需要,后者需要
22.作业机是属于〔B〕。
〔A〕牵引设备〔B〕提升设备〔C〕旋转设备〔D〕循环冲洗设备
23.〔√〕修井机主要由绞车局部、井架局部和运载车局部等组成。
24.使用通井规通井时,其外径应〔A〕油井套管径。
(A)小于〔B〕等于〔C〕大于〔D〕大于或等于
25.简述检泵的原因有几种?
答:
〔1〕油稠、结蜡、出砂等原因,造成活塞卡或凡尔卡〔2〕抽油杆断脱〔3〕生产管柱或泵漏失〔4〕油井的动液面发生变化,产量发生变化,为查清原因,需检泵施工〔5〕根据油田开发方案要求,需调整工作制度,换泵或改变泵挂〔6〕其它原因:
如油管、泵筒脱扣、衬套乱等。
26.〔×〕检泵井的地层压力一般都比拟低,故常选用低密度的泥浆进展洗压井。
27.〔√〕抽油井示功图是表示光杆反复运动一次的负荷变化和光杆与冲程变化的图形。
28.在〔B〕作业施工中必须使用水龙带。
〔A〕通井〔B〕冲砂〔C〕气举〔D〕放喷
29.〔√〕冲砂时,泵的排量要大,下放油管的速度要慢,操作要平稳。
30.〔√〕油井砂卡分为光油管卡、抽油杆卡、下井工具卡三种类型。
31.冲砂时进口排量与出口排量要保持〔C〕。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一致〔D〕不一致
32.油井冲砂循环不彻底造成止钻,是属于〔A〕。
〔A〕砂卡〔B〕落物卡〔C〕套变卡〔D〕蜡卡
33.〔×〕油井砂卡都是由地层出砂,埋住局部井管柱所造成的。
34.造成卡钻的类型与其原因是什么?
答:
〔1〕砂卡:
主要是因为油井出砂,或填砂、冲砂、压裂施工中操作不当造成沉砂,埋住管柱;〔2〕落物卡:
主要是由于施工时,金属小件物掉和油套环形空间;〔3〕稠油卡:
热采井由于停电或其他原因使井原油凝固;〔4〕套管变形卡:
厉害管断、错位、弯曲卡住管柱;〔5〕其他类型有油管逢身弯曲、泥浆固相沉淀、电泵电缆松脱、注水泥浆固结等。
35.〔×〕处理井下落物的唯一方法是捞出原物。
36.〔×〕选择打捞工具的唯一依据是落鱼的类型。
37.打捞杆类落物应选用〔B〕。
〔A〕捞矛〔B〕打捞筒〔C〕、外钩〔D〕磁性打捞器
38.开窗打捞筒用于打捞〔C〕落物。
〔A〕不带接箍的杆类〔B〕不带接箍管类〔C〕带接箍的管类〔D〕绳类
39.打捞绳类落物应选用〔C〕。
〔A〕打捞筒〔B〕捞矛〔C〕、外钩〔D〕磁性打捞器
40.开窗打捞筒是通过对落物〔D〕实现打捞。
〔A〕径造扣〔B〕外壁造扣〔C〕径挂卡〔D〕外壁挂卡
41.打捞管类落物应使用〔A〕。
〔A〕公、母锥〔B〕磁性打捞器〔C〕、外钩〔D〕一把抓
42.套管缩径使下井工具无法提出,是属于〔C〕。
〔A〕砂卡〔B〕落物卡〔C〕套变卡〔D〕稠油卡
43.简述井下作业施工常用打捞工具类型有哪些,并分别举例。
要点:
〔1〕管类落物打捞工具:
公〔母〕锥、滑块打捞矛、各种管类打捞筒等〔2〕杆类落物打捞工具:
抽油杆打捞筒、三球打捞器等。
〔3〕绳类落物打捞工具:
〔外〕钩、老虎嘴等〔4〕小件落物打捞工具:
一把抓、反循环打捞篮、磁力打捞器等。
〔5〕辅助打捞工具:
铅模、各种磨铣工具、各种震击器、安全接头和各种井下切割工具等。
44.在〔A〕作业施工中必须使用水龙头。
〔A〕钻盘钻水泥塞〔B〕冲砂〔C〕通井〔D〕洗压井
45.在修井作业施工中,为防止对油层损害,要保持在〔C〕的状态下作业。
〔A〕微喷不漏〔B〕不喷微漏〔C〕不喷不漏〔D〕时喷时漏
46.井下作业施工中排出的污水应〔A〕。
〔A〕回收送进污水处理站〔B〕放入水沟〔C〕就地掩埋〔D〕方便处理
47.井下作业造成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
〔1〕作业使用的残液、废水;〔2〕油井替出或喷出的原油;〔3〕油气井产出的天然气;〔4〕施工作业的噪音与机械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