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支架检修工艺流程.docx
《液压支架检修工艺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支架检修工艺流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压支架检修工艺流程
液压支架检修工艺流程
(一)适用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煤矿井下用各种型号液压支架的检修、修复。
(二)交接检查与清理:
1、设备进厂交接时,首先清点外部附件数量和设备有关的零部件进行检修前的验收交接,并填写《综机设备安装(撤除)交接单》(见下表),参加交接人员必须签字。
蒋庄煤矿综机设备安装(撤除)交接单
工作面年月日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主要附件
第一联存根
1
2
3
4
5
6
7
8
9
10
备注
千不拉
台
道板
块
绳头
根
综机修理车间:
使用单位:
运搬工区:
2、班组根据下达的检修任务,将设备在厂房外进行外部清理煤尘除锈放油。
3、对外部附件,存放到检修地点,按类分别码放整齐。
4、做出外部附件的材料购置、领用计划。
5、大修时结构件分块进厂,拆卸分部件时,应首先用水枪清洗掉煤粉、石渣,卸下之部件分类待修。
6、液压部件拆卸之零件必须认真清洗。
清洗剂可用煤油,也可用乳化液。
用清洗乳化液时,其要求为:
a水与乳化液质量之比为95:
5;
b加热温度80~100℃;
c清洁度符合部颁标准;
7、零件清洗时应特别注意沟槽、螺纹及孔眼处。
清洗时可使用泡沫塑料,严禁使用棉纱;
8、清洗后的零件涂以润滑脂,分架存放,不得落地;
9、部件组装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密封件损伤。
老化或接近老化的橡胶件和塑料件一律更换新件;
10、支柱、千斤顶组装时定位嵌丝一般应更换新件,如旧件变形轻微,可修复再用;
11、修复后的液压元件(阀类、胶管、立柱、千斤顶)孔眼处,加塑料塞堵后,存放待用;
(三)液压支架的解体:
液压支架进厂前已在井下分块解体为:
顶梁体、掩护梁及整体底座。
进厂检修时分别对以上各部件进行细解。
其解体工艺如下:
1顶梁整体
1.1拆下整梁所带的胶管和阀件;
1.2用泵站向前探梁千斤顶供液,伸出前探梁;
1.3拆下护帮千斤顶及护帮板;
1.4拆下前探梁千斤顶及前探梁;
1.5拆下悬臂梁千斤顶及悬臂梁;
1.6拆下活动侧侧护板(拆前应将侧护板拉出一段,以消除复位弹簧弹性力);
1.7拆下导向器及侧护千斤顶连接销,分别抽出导向器及复位弹簧、侧护板千斤顶;
1.8拆下固定侧侧护板;
1.9解体过程中拆下之销轴及定位件、防脱件分类存放。
2掩护梁整体
2.1拆下其上所附着的胶管及阀门;
2.2拆下掩护梁支柱;
2.3分别拆下前、后四连杆;
2.4将活动侧护板拉出一段,解除连接销轴,拆下活动侧侧护板;
2.5拆下侧护板导向器,抽出复位弹簧;
2.6拆下侧护板调整千斤顶;
2.7拆除固定侧简护板;
2.8拆下之连接板、销轴及防松件分类存放。
3整体底座
3.1拆下其上附带的胶管及阀体;
3.2分别拆下左、右大立柱;
3.3拆下前连接器,抽出推移装置;
3.4从推移装置中依次拆下推移千斤顶、推拉杆及推拉杆连接器;
3.5拆下后连接器;
3.6拆下底调千斤顶;
3.7将拆下之连接销轴及定位件分类存放。
(四)立柱检修工艺规范:
1立柱的解体
1.1取下卡箍销轴上的开口销,取出销轴;
1.2拆下卡箍;
1.3拆下二个半环;
1.4拆出加长杆;
1.5用扁铲将定位嵌丝打出一段,然后用拔销器拔出定位嵌丝;
1.6对于锈蚀严重,嵌丝不易拔出者,采用在导向套面焊挡块,利用拆装机沿嵌丝插入之反向旋转的方法转动导向套,从而使嵌丝吐出或拔出。
焊接挡块时应注意:
a、焊接前应可靠地保护好活柱漏出部分,以免烧伤镀层;
b、电焊机地热应可靠地放在导向套端面,以免烧伤导向套与活柱及缸体之配合面。
1.7拆下导向套;
1.8依次取出导向套上的“○”形密封圈、蕾形圈、挡圈及防尘圈;
1.9拉出活柱;
1.10从活柱上取下回定环;
1.11依次从活柱上取下卡环、支承环、鼓形圈和导向环;
1.12将拆下之复用零件清洗,分类存放;
2检修
2.1缸体的检修
缸体检修时,主要检查以下各项:
2.1.1缸体外表面有否变形,焊接的完好程度;
2.1.2与导向套配合和密封段的表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2.1.3缸体表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2.1.4定位嵌丝槽及卡环槽,止口的变形状况。
2.2活柱的检修
活柱检修时,主要检查以下各项:
2.2.1外观及焊缝情况、镀层完好程度、表面粗糙度;
2.2.2柱体外表面尺寸、变形状况;
2.2.3活塞密封段表面、止口、卡键槽的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3.2.2.4销孔的变形状况;
2.3导向套的检修
检修导向套时,主要检查以下各项:
2.3.1外观情况、定位嵌丝槽的变形状况、磨损情况;
2.3.2与活柱柱体配合和密封段的内表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2.3.3与缸体配合和密封段的外表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2.4各种密封面及导向件的检修
检查各种密封件时要注意检查各种密封件的变形状况、完好程度及老化程度。
2.5其它零件
其它零件检修时要注意检查必要的尺寸、变形情况及表面粗糙度。
3组装
3.1接所在位置依次将导向环、鼓形圈、支承环、卡环装入活柱的活塞上;
3.2将固定环放入卡环的槽口内;
3.3将活柱装入缸体内;
3.4接所在位置依次将防尘圈、挡圈、蕾形圈及“○”形密封圈装入导向套内(组装时注意蕾形圈的方向);
3.5将导向套装入缸体;
3.6穿入定位嵌丝,将导向套固定;
3.7装入加长杆;
3.8装上两个半环;
3.9装上卡箍;
3.10装入销轴,并用开口销固定。
4试验
检修后的立柱须接MT313—92中《立柱技术条件》进行试验,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五)千斤顶检修工艺规范:
1千斤顶解体
1.1用扁铲取出定位嵌丝.对于锈蚀严重者,方法与立柱解体同;
1.2拉出活塞杆,同时带出导向套;
1.3依次从活塞杆上取下挡圈、保护套、半环、支承环、导向环、鼓形密封圈;
1.4拧下活柱头(松动者用工具拧下,锈蚀严重者上拆装机);
1.5从活塞杆上道下导向套;
1.6从导向套上依次取下“○”形密封圈用挡圈、蕾形密封圈及挡圈、防尘圈;
1.7复用零件清洗后分类存放;
2千斤顶检修
2.1缸体
缸体检修时主要检查以下各项:
2.1.1外观形状、有否变形、焊缝的完成程度;
2.1.2与导向套配合和密封段表面的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2.1.3缸体内表面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2.1.4定位嵌丝槽或卡环槽、止口的变形情况;
2.2活塞杆
检修活塞杆时,主要检查下列各项:
2.2.1外观状况、镀层的完好程度、表面粗糙度;
2.2.2活塞杆外表面尺寸及变形状况;
2.2.3活塞密封段表面、半环连接件的槽口、密封件槽口尺寸、变形状况、表面粗糙度;
2.3导向套
导向套检修时,主要检查下列各项:
2.3.1与活塞杆配合及密封段的内表面尺寸、变形状况及表面粗糙度;
2.3.2与缸体在缸口部位的配合及密封段的外表面尺寸、变形状况及表面粗糙度;
2.3.3定位嵌丝帽的变形状况;
2.4各种密封件及导向件
检查各种密封件及导向件的变形状况、完好程度及老化情况。
2.5其它零件
检修其它零件的必要尺寸、变形情况和表面粗糙度;
3千斤顶的组装
3.1依次向导向套上套上防尘圈、蕾形密封圈及挡圈、“○”形密封圈及挡圈;
3.2向活塞杆上装入导向套;
3.3拧上活柱头;
3.4依次向活塞杆上装入鼓形密封圈、导向环、支承环、半环、保持环及挡圈;
3.5将活塞杆装入缸体,同时压上导向套;
3.6穿入定位嵌丝,将导向套固定。
4试验
检修后的千斤顶按MT97—92《千斤顶技术条件》进行试验,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六)操纵阀检修工艺规范:
1片阀的解体
1.1投出手把定位销钉,取出手把及手把套、手把复位弹簧;
1.2打出张紧销;
1.3一同取出压块及定位套;
1.4取出密封顶杆;
1.5阀体内的其余件使用专用工具依次取出,也可通过相应油口用尼龙棒捅出;
1.6将所有零件清洗,分类存放;
2检修
检修时,主要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2.1各零件外观及表面粗糙度;
2.2放置密封件沟槽的变形情况及表面粗糙度;
2.3各密封件的变形状况、完好程度、是否老化;
2.4复位弹簧及碟形弹簧的变形况、完好程度;
2.5注意密封杆的阀锥与阀芯上端的阀座密封情况;阀芯下端与阀座与阀座组件的密封面情况。
3组装
清洗后的各零件及新换密封件、更换件接以下顺序依次装入阀座中
3.1在组装好的阀体组件中装入弹簧座;
3.2将Φ23*2.5的“○”形密封圈装入阀体;
3.3将碟形弹簧装入阀芯,再将组装好的阀座组件装入阀芯,然后一并装入阀体;
3.4按图将Φ23*2.5之“○”形密封圈装入阀体;
3.5将密封顶杆装入阀体内;
3.6将复位弹簧装入阀体;
3.7通过圆柱销连接压快与定位套,然后一并装入阀体;
3.8打入张紧销;
3.9把手把与手把套装好后,装入阀体,穿入定位销定位。
4试验
组装好的片阀按MT419—1995《液压支架用阀》试验合格后,用紧固螺钉固定到阀板上备用。
(七)安全阀检修工艺规范:
1安全阀的解件
1.1取下“○”形密封圈及挡圈;
1.2取出过滤器及过滤器定位挡圈;
1.3用尼龙棒投出阀芯;
1.4依次从阀壳上拧下阀体及防松螺母;
1.5从阀体上取出特制“○”形密封;
1.6从阀壳上依次取出弹簧座及弹簧;
1.7将螺帽从阀壳上拧下;
1.8取出橡胶垫;
1.9从阀壳中取出调压螺钉;
1.10将拆下之零件清洗后,分类存放。
2检修
检修时主要检查下列事项:
2.1各零件的外观状况及表面粗糙度;
2.2放置密封件沟槽的变形状况及表面粗糙度;
2.3各密封件的变形状况、完好程度、是否老化;
2.4弹簧的变形程度及完好程度;
2.5过滤器的完好程度,是否有油污脏物;
2.6螺纹的变形和磨损情况。
3组装
3.1将特制“○”形密封圈装入阀体;
3.2将防松螺母拧入阀壳,然后与弹簧座、弹簧按图装好;
3.3按图纸要求拧入调压螺钉;
3.4装入橡胶垫及螺帽;
3.5将阀芯装入阀体内;
3.6装好过滤器及挡圈;
3.7装入“○”形密封圈及挡圈。
4调试
组装后的安全阀须经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调试方法及项目见MT419—1995《液压支架用阀》。
(八)液控单向阀检修工艺规范:
1液控单向阀的解体
1.1从阀体上拧下端堵;
1.2从阀体中依次取下弹簧、“○”形密封圈及挡圈;
1.3从阀体中依次取出减振阀、弹簧、压套、钢球及“○”形密封圈;
1.4从阀体中拧出杆套;
1.5从阀体中取出顶杆、然后取出顶杆上的密封圈及挡圈;
1.6将套及阀座用尼龙棒敲出;
1.7取下液控口处的密封;
1.8拆下之复用零件清洗分类存放;
2检修
检修时主要检查下列事项:
2.1各零件的外观状况及表面粗糙度;
2.2放置密封件的沟槽的变形状况及表面粗糙度;
2.3各密封件的变形状况、完好程度、是否老化;
2.4弹簧的变形状况、是否疲劳或损坏;
2.5螺纹的变形及磨损情况;
2.6顶杆是否变形;
2.7应特别注意钢球与阀座的密封状况;密封面是否有伤痕和刻疤。
3组装
3.1将套及阀座装入阀体中;
3.2将密封圈、挡圈装入阀杆,然后一并装入阀体中;
3.3将密封圈装入杆套一并拧入阀体中;
3.4将钢球装入阀座中;
3.5依次将弹簧、减振阀装人阀体;
3.6将密封圈及挡圈装到端堵上;
3.7将弹簧及端堵装入阀体;
3.8装上液控口处之密封。
4试验
组装好的液控单向阀按MT419—1995《液压支架用阀》进行试验,填写试验记录(附表三),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九)高压胶管检修工艺规范:
1拆下的胶管须逐目测,除出破损严重者,其余清洗后认真检验;
2检验管接头锈蚀、变形情况,能否顺利插入配合件中,在无压工作时管接头应能自由旋转。
3检验管体破损情况、胶管外层橡胶在每米长度上破损不得多于2处,破损面积每处不大于1C㎡,破损处距管接头在200mm以上,且金属网不应被破坏。
否则更换新胶管;
4观察胶管有无折痕、压痕或明显的永久变形,对有上述现状者,应更换新胶管;
5对于管接头松动者,重新扣压接头;接头密封沟槽处有毛刺者,修除毛刺;
6严重损坏的胶管,切去破损部分,重新扣压接头;
7更新所有“○”形圈及挡圈;
8经检验外观无缺陷的胶管,按MT98—1984《高压胶管性能试验规范》试验。
合格者,按规格分类存放于胶管架上待用。
(十)液压支架组装工艺:
液压支架组装时应先将零件涂以底漆,然后按部件分步组装,再整架组装。
其组装工艺如下。
1整体顶梁组装
1.1将悬臂梁连接到顶梁上,把悬臂梁千斤顶安装到悬臂梁及顶梁上;
1.2将前探梁穿入悬臂梁中,把前探梁千斤顶两端分别固定到前探梁及悬臂梁上;
1.3把护帮板安装到前探梁上,安装好护帮千斤顶;
1.4将固定侧侧护板安装到顶梁上;
1.5分别将导向器及复位弹簧、侧推千斤顶放入顶梁中,并用连接件固定;
1.6将活动侧侧护板分别与导向器及侧护千斤顶连接固定;
1.7仔细检查连接件及防脱件是否齐全。
2掩护梁整体
2.1将固定侧侧护板安装于掩护梁主体上;
2.2分别将复位弹簧、侧护板导向器、侧护板调整千斤顶装入掩护梁中;
2.3扣上活动侧侧护板,用连接件及防脱件固定;
2.4以上步骤完成后,掩护梁平放于地上(既承力而朝下);
2.5分别将前后四连杆及掩护梁立柱放入柱窝,用连接件紧固。
3整体底座
3.1选择平整位置放好底座;
3.2将底调千斤顶安装于底座上;
3.3安装好后连接器;
3.4依次将推拉杆连接器、推拉杆及推移千斤顶用连接件组装成推移结构整体;
3.5将推移结构放入两底座中间;
3.6照前连接器将推移千斤顶和底座连成一体;
3.7将大立柱吊装于底座窝上。
用固定销固定,并用木块垫好,使立柱向前略倾斜一些,特总组装。
4整体组装
组装好的各部件仔细检查连接件及防脱件安装是否可靠。
检查无误时按下列顺序进行整体组装。
4.1放稳底座;
4.2将掩护梁翻转180°,使承力面朝上,选择合宜吊装部位,保持吊装平稳,将掩护梁合于底座上。
摆动前后连杆,对准销孔,装好连杆与底座的连接销及防脱零件,然后摆动掩护梁立柱对准底座上的柱窝,穿入连接销并用防脱零件紧固;
4.3如4.2款之方法将顶梁整体翻转后平稳起吊,穿入连接销将顶梁与掩护梁可靠地连接为一体,然后摆动大立柱对准顶梁上的柱窝,将好连接销及防脱零件,顶梁与底座连为一体。
4.4整架组装后再喷一遍面漆;
4.5安装好后各类阀组;
4.6安好管路,并要求接头及软管排列整齐。
5试验,填写工艺记录与试验记录。
组装后的支架须经试验合格方可出厂使用,试验方法及要求见MT312—2000《液压支架通用技术条件》。
试验时应有设备租赁中心、生产单位、厂督导组、车技术员、包保负责人等人参加,共同监督验收并签字(见附表2)。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杜绝不合格品出厂。
(十一)填写设备修复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