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国学之《三国演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2816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国学之《三国演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语文国学之《三国演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语文国学之《三国演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语文国学之《三国演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语文国学之《三国演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国学之《三国演义》.docx

《中学语文国学之《三国演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国学之《三国演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语文国学之《三国演义》.docx

中学语文国学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全书描写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从时局动乱、军阀纷争中崛起,—直到最后为西晋所灭的历史故事。

汉末,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农民起义,不久,起义被统治阶级的联合军事力量扑灭,而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军阀豪强,彼此间又重新混战,为的是争夺地盘。

不久,汉灵帝死去,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掌权,与袁绍密谋诛杀宦官,何进即密召董卓带兵进京。

宦官先下手为强,设法杀死何进。

袁绍起兵诛杀了宦官,又被董卓赶走,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

其时,司徒王允忧国心切,想出了一个“连环计”,用绝色女子貂婵离间董卓与其义子吕布的关系,然后与各路豪强联络,设计杀死董卓。

董卓部将拥兵自重,并杀死王允及其同僚。

随之,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先后割据混战。

在连年混战过程中,曹操、刘备、孙坚渐次崛起。

先是曹操以“勤王”名义救援了溃败中的汉献帝,并强迫献帝迁都许昌,从此他就“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过十一年的长期争战,他先后歼灭了袁绍、袁木等军阀,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

孙坚早在十七镇共讨董卓之时,便乘机移军长江中下游,攻取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地盘。

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孙权先后接管一切,实力日益增强。

刘备则先因兵败依附曹操,后又辗转依附荆州刺史刘表。

在此期间,他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得到了有力的臂膀。

其后,他连续击败曹操部将的进攻,军事上有了起色,但局处一隅,没有可靠的根据地,整个形势还是不妙。

不久曹操挟战胜袁绍的余威,亲率大军南下,想要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人,进而一统天下。

恰逢刘表病死,其子刘琮献荆州降操,战局急转直下,大大有利于曹操。

曹操在这种形势面前,滋生了骄傲轻敌情绪。

经过诸葛亮的反复游说,孙权、刘备决定联合,双方共同发动了一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大战役——赤壁之战。

赤壁一战,曹军几乎全军覆没,曹操只得统兵北还。

大战过后,刘备又统兵攻占四川全境,取得了比较广阔的根据地。

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从此形成。

此后若干年,三国展开了争夺角逐。

当时据有荆襄九郡并两川之地的刘备,正发展壮大,但是,由于镇守荆州的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孙权乘关羽忙于和曹兵交战之机,派兵袭占了关羽后方——荆州全境,关羽由此败死。

未几,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建国号为“魏”。

刘备闻讯,亦“继汉统”,正式建立蜀汉政权。

为了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亲自统兵与孙权交战,结果为孙权手下大将陆逊所败,火烧连营七百里,全军丧亡殆尽,他自己也病死白帝城。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一切依赖诸葛亮。

诸葛亮内外操劳,常常疲于奔命。

不久孙权也正式称帝,建立了吴国。

魏、蜀、吴三国仍连年争战。

这期间,诸葛亮坚持联吴讨曹,先出兵七擒孟获,收服了南部部边境的少数民族,巩固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对魏作战。

其间也有几次联合东吴共同伐魏,但因种种原因,终于未能消灭魏国。

诸葛亮后来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他死后,姜维继其军事统帅之职,也曾“九伐中原”,同样没有取得成功;而后主刘禅庸懦无能,朝政日益腐败,蜀汉国力日衰。

吴魏之间的争战也各有胜败。

后来,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了晋国。

晋武帝司马炎派兵攻占四川,姜维假降策反钟会不成而被杀。

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孙权死后,继位的孙皓施政残暴,民心日背,晋派大军顺流东下,终于灭了东吴。

至此,天下重新归于统一。

《三国演义》描写了汉末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它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斗争的方式有公开的,有隐蔽的。

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灾难和痛苦,也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和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分裂,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1.多疑善嫉、狡猾奸诈的乱世枭雄——曹操

曹操,字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奸雄,他人生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

这与历史上的真实曹操是不可混同的。

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压缩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2.智慧的象征、贤相的楷模——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代表,是忠臣的典范。

关于他的性格,我们可以轻易地写出:

智慧、忠诚、稳重、大度、机敏、博学……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他的性格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可是所谓人无完人,诸葛亮的性格缺点也是有的。

他过分的忠诚,成了愚忠。

他“斩马谡,诛魏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宗旨也忘了。

过分的鞠躬尽瘁导致蜀国人才奇缺,君主无能……这些又都是他性格中的缺点。

3.义薄云天、英勇无畏的英雄——关羽

关羽是一个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

他是一位忠于蜀汉、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

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

但当他被尊为“五虎上将”之首后,随着地位的提高,他变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刚愎自用。

失荆州走麦城,可谓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总观关羽,是一个性格复杂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不能一味赞誉他,也不能一味诋毁他,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人物形象。

他的悲剧命运不但不影响英雄形象的神威,反而使之更加真实可信。

七分历史,三分想象

《三国演义》中的很多精彩故事,都没有多少史实根据,基本上是作者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凭空虚构出来的,或者是根据民间传说再加上自己的合理虚构创造出来的。

《三国演义》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罗贯中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虚构。

1.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在小说创作中,根据情节的进展和人物性格的需要,作者常常把本来发生在甲身上的故事挪移到乙的身上,从而造成奇特的艺术效果。

比如《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是表现张飞性格的一个重要情节,写得非常精彩。

可是如果你翻开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一看就会发现,原来怒鞭督邮的并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说的是督邮因公事来到县里,刘备去拜见他,他不见。

刘备恼了,径直进去把督邮绑上,打了二百棍,解下官印,系在拴马柱上,弃官而去。

但是《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与历史上的刘备并不完全相同,他是一个忠厚仁德的人,如果照抄史书,让他鞭打督邮,就不符合他的性格。

所以作者就把这个情节移植到张飞的身上,让张飞去鞭打督邮,恰好表现了张飞豪爽莽撞、嫉恶如仇的性格。

2.借机生发,铺叙渲染。

历史上曾发生过某件事,但史书记载十分简单,作者抓住一点,生发开来,大肆铺叙,浓墨渲染,创造出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大大丰富了小说内容和人物性格。

例如,《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写的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它是刘备事业的转折点,也是刻画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性格的重要情节,在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让我们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这件事的,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根本就没有写这件事,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提到了这件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只有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

至于刘备为什么去了三次,每一次是怎样去的,一点也没有写到,留下了很多的空白。

罗贯中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这十二个字生发开来,用了洋洋洒洒两回的篇幅,详细地描绘出三顾茅庐的故事,使这个故事成为《三国演义》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

大约生活在1315—1385年之间。

罗贯中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一生写了很多作品,如今流传下来的署名他编写的小说除《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外,还有《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他还是一个戏曲作家,写过三种杂剧,现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

他最喜欢写的题材是历史题材,特别是那些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由分裂到统一时期的历史题材,那些在动乱年代中南征北战称王称霸的历史英雄的故事。

罗贯中对历史题材的偏爱,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和他所处的时代、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创作心态有密切的联系。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

它的出现,推动了明清两代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兴盛,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小说无不受到它的影响和启发。

《三国演义》早在17世纪就流传到国外,如今已经被译为十几种外国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在世界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

“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玄德曰:

“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

”张飞曰:

“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

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玄德叱曰:

“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

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

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飞曰:

“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

”玄德曰:

“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

玄德忙施礼,问曰:

“令兄在庄否?

”均曰:

“昨暮方归。

将军今日可与相见。

”言罢,飘然自去。

玄德曰:

“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

”张飞曰:

“此人无礼!

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玄德曰:

“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

玄德曰:

“有劳仙童转报:

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

“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

”玄德曰:

“既如此,且休通报。

”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

半晌,先生未醒。

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

“这先生如何傲慢!

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

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云长再三劝住。

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

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童子欲报。

玄德曰:

“且勿惊动。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

“有俗客来否?

”童子曰:

“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孔明乃起身曰:

“何不早报!

尚容更衣。

”遂转入后堂。

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

“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孔明曰:

“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

茶罢,孔明曰:

“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玄德曰:

“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

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孔明曰:

“德操、元直,世之高士。

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

二公谬举矣。

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玄德曰: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

“愿闻将军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孔明曰: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惟将军图之。

”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

“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

“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

”孔明曰:

“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

久后必归将军。

”玄德闻言,顿首拜谢。

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后人有诗赞曰: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玄德拜请孔明曰:

“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备当拱听明诲。

”孔明曰:

“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玄德泣曰:

“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

“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

孔明固辞不受。

玄德曰:

“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

”孔明方受。

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

“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

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后人有诗叹曰: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九年级上册,选自《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

“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陈寿《三国志·隆中对》)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及魏武帝①南征。

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④。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江南悉平。

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①魏武帝:

曹操。

②举州委质:

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

人数少。

④吴会:

吴国。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此用武之国()

(3)乃建奇策()

(4)江南悉平()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名微而众寡/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C.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甲】文中,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举两例说明。

 

(2)从【乙】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答案】

1.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2.

(1)大概

(2)地方(3)提出(4)都

3.D

4.

(1)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你呢?

(2)益州平定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5.

(1)①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

②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③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学#科网

(2)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

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

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解析】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孰,谁;既,已经。

【参考译文】

【甲】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

“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

”刘备说:

“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

“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

“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

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

“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

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

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

“好!

”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

学@科网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蜀相①》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②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③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④频烦天下计,两朝⑤开济⑥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

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②锦官城:

现四川省成都市。

③自:

空。

④三顾:

指刘备三顾茅庐。

⑤两朝:

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⑥开济:

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___________________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

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猥自枉屈。

8.【甲】文是诸葛亮的自述,【乙】文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评价,综合【甲】【乙】两个文段,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超过100字)

 

【答案】

6.

(1)卑鄙:

身份微贱,见识浅陋。

(2)顾:

拜访

7.

(1)于是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

(2)(亲自屈尊)降低自己的身份,枉驾屈就。

8.示例:

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君子。

在【甲】文中诸葛亮是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为蜀汉大业奋斗;在杜甫的诗中表现出来的是诸葛亮为了先帝而竭尽全力辅佐刘禅。

学科.网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

“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

“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

”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

“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

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

张飞说:

“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

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道:

“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

”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

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奋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

“先生到哪儿闲游了?

”诸葛均说:

“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

“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

”刘备解释说:

“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