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红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2762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标准--红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技术标准--红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技术标准--红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技术标准--红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技术标准--红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标准--红外.docx

《技术标准--红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标准--红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标准--红外.docx

1.1转机设备红外技术标准

采用润滑脂的轴承温度≤80℃。

采用润滑油的轴承温度≤70℃。

1.2电气设备红外技术标准

1、范围

电力设备的红外检测诊断技术是一项简便、快捷的的设备状态在线检测技术,具有不停电、不取样、非接触、直观、准确、灵敏度高、快速、安全、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

为加强XXXX公司精密点检工作的的开展,规范红外诊断在精密点检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红外检测诊断的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XXXX公司在开展精密点检工作中,使用红外热像仪对电力设备进行红外检测诊断工作的技术要求、过热缺陷的判断依据、安全要求、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周期、红外热像仪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电压等级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设备。

例如:

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套管、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组合电器、低压电器、电机、二次回路等。

本标准适用于XXXX公司所属各发电公司,做为开展精密点检工作的技术判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技术要求

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温升

被测设备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参照体表面温度之差。

3.2温差

不同被测设备或同一被测设备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

3.3相对温差:

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相对温差δt,可用下式求出:

δt=(τ1-τ2)/τ1×100%=(T1-T2)/(T1-T0)×100%

(1)

式中:

τ1和T1——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

τ2和T2——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

T0——环境参照体的温度。

3.4环境参照体

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物体。

它不一定具有当时的真实环境温度,但具有与被检测设备相似的物理属性,并与被检测设备处于相似的环境之中。

3.5一般检测

适用于用红外热像仪对电气设备进行大面积检测。

3.6精确检测

主要用于检测电压致热型和部分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内部缺陷,以便对设备的缺陷进行精确判断。

3.7电压致热型设备

由于电压效应引起的发热设备。

3.8电流致热型设备

由于电流效应引起的发热设备。

4、电气设备红外检测方法

4.1一般检测

4.1.1环境条件

被测设备为带电运行设备,并尽量避开视线中的封闭遮挡物,如门和盖板等。

检测时环境温度一般不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5%。

检测不应在雷、雨、雾、雪等气象条件下进行,检测时风速一般不大于5m/s。

检测时天气以阴天、多云为宜,夜间图像质量为佳;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进入镜头,在室内或晚上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宜闭灯检测。

检测电流致热型的设备,最好在高峰负荷下进行,一般不低于额定负荷的30%。

4.1.2现场操作

红外热像仪在开机后,先进行内部温度校准,在图像稳定后即可开始检测。

红外检测一般先用红外热像仪对对所有应测试部位进行全面扫描,发现过热异常部位,再有针对性地近距离对异常部位和重点检测设备进行准确检测。

仪器的色标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10K—20K左右的温升范围。

检测时应充分利用红外热像仪的有关功能,如图像平均、自动跟踪等,达到最佳检测效果。

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校准方法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在有电磁场的环境中热像仪连续使用时每隔5—10min,或者图像出现不均衡现象时(如两侧测得的环境温度比中间高),应进行内部温度校准。

作为一般检测,被测设备的辐射率一般取0.9左右。

4.2准确检测

4.2.1环境条件

除满足一般检测的环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检测时风速一般不大于0.5m/s(相当于1级风);

b)被检测设备通电时间不小于6h,最好在24h以上;

c)检测期间天气为阴天、夜间或晴天日落2h后;

d)被检测设备周围应具有均衡的背景辐射,应尽量避开临近的热辐射源的干扰,某些设备被检测时还应避开人体热源等的红外辐射;

e)避开强电磁场,防止强电磁场影响红外热像仪的正常工作。

4.2.2现场操作

对电力设备进行红外检测必须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对电气设备进行红外检测应设专人监护,监护人必须在工作期间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任其他工作。

检测温升使用的环境温度参照体应尽可能选择与被检测设备类似的物体,且最好能在同一方向或同一视场中选择。

在安全距离允许的条件下,红外热像仪应尽量靠近被检测设备,使被测设备(或目标)尽量充满整个仪器的视场,以提高红外热像仪对被检测设备表面细节的分辨能力及测温准确度。

必要时,可使用中、长焦距镜头。

为了准确测温或方便跟踪,应事先设定几个不同方向和角度,确定最佳检测位置,并可做上标记,以供今后的复测用,提高互比性和工作效率。

正确选择被测设备的辐射率,特别要考虑金属材料表面氧化对选取辐射率的影响,电气设备常用材料辐射率的选择推荐使用下表,辐射率选取具体可参见附录E。

材料

金属

瓷套

带漆金属

比辐射率(ε)

0.90

0.92

0.94

准确检测所用的红外热像仪应具有大气条件的修正模型,可将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输入,进行必要修正,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

准确检测应记录被检测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运行电压,被检测物体温度及环境参照体的温度值。

5、红外热像仪

5.1红外热像仪的选择

一般检测可使用手持式或便携式红外热像仪,准确检测必须使用便携式红外热像仪。

5.2红外热像仪的技术性能要求

红外热像仪目前应以非制冷平面的热像仪为主,便携式和手持式红外热像仪基本性能要求见附录D

6、电气设备红外检测诊断方法

6.1表面温度判断法

主要用于电流致热型和电磁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对照附录C,结合环境气候条件、负荷大小进行分析判断,凡温度(或温升)超过标准者可根据设备温度超标的程度、设备负荷率的大小、设备的重要性及设备承受机械应力的大小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对在小负荷率下温升超标或承受机械应力较大的设备要从严定性。

6.2相对温度判断法

相对温度:

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主要用于电流致热型设备,特别是对小负荷电流致热型设备,采用相对温度判断法可降低小负荷缺陷的漏判率。

若发现设备的导流部分热态异常,应按规定进行准确测温,按公式

(1)算出相对温差值,按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判断设备缺陷的性质。

6.3同类比较判断法

根据同组三相设备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比较分析。

在同一电气回路中,当三相电流对称和三相(或两相)设备相同时,比较三相(或两相)电流致热型设备对应部位的温升值,可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若三相设备同时出现异常,可与同回路的同类设备比较。

当三相负荷电流不对称时,应考虑负荷电流的影响。

对于型号规格相同的电压致热型设备,可根据其对应点温升值的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缺陷宜用允许温升或同类允许温差的判断依据确定。

一般情况下,当同类温差超过允许温升值的30%时,应定为重大缺陷。

当三相电压不对称时应考虑工作电压的影响。

6.4图像特征判断法

主要适用于电压致热型设备。

根据同类设备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的热像图的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注意应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对图像的影响,必要时结合电气化学试验或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6.5档案分析判断法

分析同一设备在不同时期的检测数据(例如温升、相对温差和热谱图),找出设备致热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6.6实时分析判断法

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负载、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方法。

7、电气设备过热缺陷判断依据

7.1电流致热型设备的过热缺陷判断依据(见附录A)

7.2电压致热型设备的过热缺陷判断依据(见附录B)

7.3综合致热型设备的过热缺陷判断

当缺陷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引起的,应综合判断缺陷性质,对于磁场和漏磁引起的过热可依据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判断进行处理。

8、电气设备过热缺陷性质的确定

红外检测发现的设备过热缺陷应纳入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范围,按照设备缺陷管理流程进行处理。

根据过热缺陷对电气设备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以下三类:

8.1一般缺陷

指设备存在过热,有一定温差,温度场有一定梯度,但不会引起事故的缺陷,这类缺陷一般要求记录在案,注意观察其缺陷的发展,利用停电机会检修,有计划的地安排试验检修消除缺陷。

当发热点温升值小于15K时,不宜按表1的规定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

对于负荷率小、温升小但相对温差大的设备,如果负荷有条件或机会改变时,可在增大负荷电流后进行复测,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当无法改变时,可暂定为一般缺陷,加强监视。

8.2严重缺陷

指设备存在过热,程度较重,温度场分布梯度较大,温差较大的缺陷。

这类缺陷应尽快安排处理。

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检测等,必要时降低负荷电流。

对电压致热型设备,应加强监测并安排其他测试手段,缺陷性质确定后,立即采取措施消缺。

8.3危急缺陷

指设备最高温度超过附录C规定的最高允许温度的缺陷,这类缺陷应立即安排处理。

对电流致热型的设备,应立即降低负荷电流或立即消缺。

对电压致热型的设备,当缺陷明显时,应立即消缺或退出运行,如有必要,可安排其他试验手段,进一步确定缺陷性质。

8.4缺陷判断说明

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缺陷一般定为严重及以上的缺陷。

9、基础台账及检测报告管理

9.1各开展红外测温的企业应将红外检测的测试记录和诊断报告、检修报告应详细、全面和妥善保管,并建立红外数据库,将红外诊断纳入本单位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

9.2红外检测报告应包含仪器型号、出厂编号、检测日期、检测环境条件、检测地点、检测人员、设备名称、缺陷部位、缺陷性质、负荷、图像资料、诊断结果及处理意见等内容。

9.3现场应详细了解和记录缺陷的相关资料,并及时提出检测诊断报告。

电气设备红外检测报告和电气设备现场检测记录可参照下面给出的格式样本。

9.4对记录的数据和图像及时编号存档,诊断结论和处理结果要求登记在案,缺陷和异常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9.5建立本单位的红外图谱库及检测台帐,并将220kV~500kV避雷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变压器、套管和电缆头等设备正常状态下热像图输入,每年录入一次。

同时将缺陷情况建立子库,进入单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9.6《电气设备红外检测报告》和《电气设备现场检测记录》可参见附录F和附录G。

10红外热像仪的保管

10.1每台红外热像仪均应确定专人管理。

10.2红外热像仪应定期进行检查保养,每年不少于1次,包括通电检查、电池充放电、磁盘存储处理等。

10.3红外热像仪每年应校验比对1次,其校验比对要求根据出厂说明书进行。

10.4新采购的红外热像仪在使用前应先校验比对1次。

10.5红外热像仪应存放在防潮、干燥处。

10.6红外热像仪的保管环境条件及运输中的冲击、振动必须符合该热像仪的技术性能的要求。

附录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