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训练19课 草船借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92724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训练19课 草船借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同步训练19课 草船借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同步训练19课 草船借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同步训练19课 草船借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同步训练19课 草船借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步训练19课 草船借箭.docx

《同步训练19课 草船借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训练19课 草船借箭.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步训练19课 草船借箭.docx

同步训练19课草船借箭

同步训练19课草船借箭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jìdūdūchíyánsízìnàhǎnzhīyuánshuǐzhài

()()()()()()()

zìyǒumiàoyòngchéngxiànggānshòuchéngfá

()()()

二、给多音字组词

把bǎ()朝cháo()干gān()调diào()

bà()zhāo()gàn()tiáo()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

2、形容计谋十分高明,很有预见性。

()

3、天空中到处都是雾,形容雾很大。

()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周瑜()知道了,我的计划()完了。

2、()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能造箭。

3、()诸葛亮识天文,懂地理,()他答应周瑜三天内造十万支箭。

五、多项选择:

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正确的选项是()

A、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边,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C、他算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D、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六、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接着写了,重点写了,最后写了。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1、“虚”和“实”意思相反,照“虚实”的样子写反义词。

虚实

2、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4、“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语文学习与巩固19课草船借箭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jìnàhǎnchéngxiànglěigǔ

()()()()

二、为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诸葛亮对鲁肃说:

“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dedéděi)请你帮帮我的忙。

2、”鲁肃说∶“我怎么帮得(dedéděi)了你的忙?

3、曹操得(dedéděi)到消息,说敌人忽然乘船来攻。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再比较一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果然虽然必然忽然竟然仍然

1、诸葛亮说: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四、在括号里写出与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1、周瑜对诸葛亮说: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2、周瑜说: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

3、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4、鲁肃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七、文学常识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这部小说与《》《》和《》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2、诸葛亮字(),又称()先生,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谋士。

有关他的故事大都脍炙人口,例如:

草船借箭,、等。

百花园

读一读,自己再搜集一些有着三国的歇后语,写在横线上。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张长穿针—粗中有细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示例: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同步三练19课草船借箭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dūdudùjìgānyuànchíyánlingmáochéngxiàngnàhǎnzhīyuán

()()()()()()()()

二、一锤定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惩罚(chěngchéng)仍旧(réngrěng)擂鼓(lěilèi)水寨(zhàisài)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

()

3、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

()

4、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

四、对号入座(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用:

A使用;B需要;C用处;

(1)不用十天,只要三天。

()

(2)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3)我自有妙用。

()(4)真是大材小用。

()

(5)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

2、妙:

A美妙,好;B巧妙,神奇。

神机妙算()

五、词海拾贝(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妒忌()推却()商议()仍旧()

2、写反义词:

惩罚()疑惑()迟延()秘密()

六、根据课文内容给句子排序

()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

()诸葛亮请鲁肃帮助他。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十万支箭来为难他。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鲁肃为诸葛亮做好借箭的准备工作。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推脱)。

”诸葛亮说∶“都督(嘱托、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呼、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把文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画掉。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是因为,从中反映出周瑜。

4、根据句意,选词填空。

果然不然既然必然显然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

()这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

如果三天交不出箭,诸葛亮()要有杀身之祸。

()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阴谋,为什么还要答应呢?

原因有两个:

一是诸葛亮这时只能团结周瑜,()就会影响联吴抗曹的大计;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定会用计谋战胜周瑜,后来诸葛亮()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

拓展训练

一、把下面词语连接起来组成遏后语。

曹操南下来得凶败得惨

诸葛亮立军令状有借无还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开口面不改色心不跳

草船借箭尽是计谋

二、阅读故事,完成练习。

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挥师出祁(qí)山,准备一举攻灭曹魏政权.但是由于蜀将马谡(sù)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使他非常被动,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曹魏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吓得个个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诸葛亮于是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魏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就下令,把城头旌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也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guān)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之下,见诸葛亮一人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这个故事写的是著名的 ()

A.空城计    B.声东击西   C.西游记    D.连环计 

2.从这篇文章中找出三个成语写在下面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曹魏大军逼近西城,把有关句子画上“”

5、曹魏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是怎么做的?

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画上横线。

6、为什么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能让司马懿退兵?

                   

5·3天天练19课草船借箭

一、同本课所学的生字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心()情愿嫉贤()能自()自利

孤立无()摇旗()喊()年益寿

二、用“然”字组词填空。

(不可重复)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

()这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

如果三天交不出箭,诸葛亮()要有杀身之祸。

()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阴谋,为什么还要答应呢?

原因有两个:

一是诸葛亮这时只能团结周瑜,()就会影响联吴抗曹的大计;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定会用计谋战胜周瑜,后来诸葛亮()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诡计。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这件事不能让都督知道,他()知道了,我的计划()完了。

(2)诸葛亮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大声呐喊。

(3)()诸葛亮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了二十多里,()曹操要追要来不及了。

五、课文综合回顾

本文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他的“神机妙算”。

“识人心”是指他清楚鲁肃、周瑜的为人,更知曹操();“知天象”是指();“晓地利”主要指回来的时候()。

六、阅读课文内片段,完成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1)文中画“”的句子是()描写,其作用是

(2)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

(3)在第1自然段中,用“”画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4)鲁肃的“”和诸葛亮的“”形成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5)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结合选文,对“诸葛亮笑着说”的“笑”理解合理的有()。

(多选)

A、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

B、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的样子。

C、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表现。

D、是诸葛亮故作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鲁肃不要怕。

八、阅读积累展示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体现他“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的故事比比皆是。

因为了解司马懿的性格而大摆(),化险为夷;因为知天象,帮周瑜(),火烧赤壁;巧借地利,火烧(),初战告捷,当然,也曾因为用人失误,让蜀国(),于是就有了荡气回肠的()的故事。

全优训练19课草船借箭A级

一、拼音写字我最棒

dùjìcáodūdūgānchíyánmàn

()()操()()愿()()子

二、正确读音我来注。

寨弩丞翎

三、选字组词我最棒。

呐纳()闷容()()喊吸()

援缓()助迟()()慢支()

四、多音字注音组词我能行

擂()饮()划()更()

()()()()

六、火眼金睛改错字。

1、故意迟廷()2、军令壮()3、起声高喊()

4、草靶子()5、神几妙算()6、订罪()

7、曹军水赛()

七、句子加工厂

1、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改为反问句)

2、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

(改为“把”字句)

全优训练19课草船借箭B级

一、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2、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

3、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

4、鲁肃私自拔了二十条快船,等诸葛亮调度。

()

二、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B、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C、对于周瑜的陷害,诸葛亮浑然不知。

D、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是为了联合起来打败曹操。

三、课文精彩内容回顾

1、本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A、《水浒传》B、《三国演义》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何大喜过望?

()

A、因为有望战胜曹操。

B、因为有望打击刘备。

C、以为计谋得逞,有望除去诸葛亮。

D、因为诸葛亮肯听命于他。

3、鲁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多疑谨慎B、忠厚守信

四、阅读小天地。

(一)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二)“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曹操的话反映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2、选文

(二)中“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在选文

(一)是否有体现,体现在哪儿?

3、周瑜说过一句话,把他对诸葛亮的妒忌表现得沪淋漓尽致,这句话一直流传到今天,它是

创新优化题

你能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与相应词语连接起来吗?

1、诸葛亮用兵A不念旧情

2、诸葛亮斩马谡B虚虚实实

3、诸葛亮焚香弹琴C故弄玄虚

4、诸葛亮吊孝D自有妙方

5、孔明给周瑜看病E装模作样

黄冈小状元19课草船借箭

一、选一选,在正确的读音下打“√”

瑜(yúyù)弩(nǔnū)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ùjìnàhǎnchéngxiàngdūdūmànzishuǐzhài

()()()()()()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私:

①个人的,跟“公”相对。

②秘密而不公开,不合法。

③暗地里,偷偷地。

1、窃窃私语()2、大公无私()

3、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

()

动静:

①动作或说话的声音。

②(打听或侦察的)情况。

4、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

5、屋子里静悄悄的,一点动静也没有。

()

四、根据句意,选词填空

果然不然当然必然显然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

()这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

如果三天交不出箭,诸葛亮()要有杀身之祸。

()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阴谋,为什么还要答应呢?

原因有两个:

一是诸葛亮这时只能团结周瑜,()就会影响联吴抗曹的大计;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定会用计谋战胜周瑜,后来诸葛亮()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

五、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

(补充完整)

2、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改为陈述句)

六、下列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选一选。

1、周瑜()2、诸葛亮()3、曹操()4、鲁肃()

A、忠厚老实,守信用。

B、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C、智谋过人,妒贤嫉能。

D、多疑谨慎

七、按照课文的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十万支箭来为难他。

()谢谢曹丞相的箭,飞驶而归。

()曹营万箭齐发,诸葛亮饮酒取乐。

()诸葛亮请鲁肃相助,借来船只、兵士等。

八、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1、鲁肃吃惊的原因是什么?

2、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一定”说明什么?

诸葛亮“笑着说”反映了什么?

3、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曹操不敢轻易派兵出动,是因为()

A、东吴兵马多,曹操兵少。

B曹兵是旱兵,不识水性,只能放箭。

C、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不知道对方的情况。

(2)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原因是()(多选)

A、使船两面受箭。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C、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时间。

典中点19课草船借箭

基础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周瑜()弓弩()自私()甘心()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寨()幔()援()延()

赛()漫()缓()诞()

三、看拼音,写词语。

dùjìlěigǔnàhǎncáocāochéngxiàngdūdū

()()()()()()

四、观察下列词语的特点,照样子写词语。

(动静虚实)

五、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

()()

2、周瑜听了鲁肃的报告,也疑惑起来。

()

3、曹操说;“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

六、根据句意,用“然”字组词填空。

(不可重复)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

()这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

如果三天交不出箭,诸葛亮()要有杀身之祸。

()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阴谋,为什么还要答应呢?

原因有两个:

一是诸葛亮这时只能团结周瑜,()就会影响联吴抗曹的大计;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定会用计谋战胜周瑜,后来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不得不对他()起敬。

六、用“然”字组词填空。

答案:

显然,必然,既然,不然,果然、肃然。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

1、诸葛亮对鲁肃说,让鲁肃借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改为直接引语)

2、有胆、有识、有谋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缩句)

八、写出下列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吊孝——()诸葛亮挥泪马谡——()

诸葛亮用兵——()诸葛亮放孟获——()

九、课文探源。

1、《三国演义》

(1)全名为《》,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2)地位: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小说,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罗贯中将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

2、《草船借箭》

(1)出处:

《三国演义》第回。

(2)“草船借箭”是(战役名)里的著名桥段,这场战役奠定了的基础。

曹操损失惨重无力南下,给了、休整和扩展实力的机会。

主题探究

一、周瑜:

设“造”箭陷阱

1、根源是“妒忌”:

周瑜看到诸葛亮,心里很,就设计来,

2、“明”中为难:

现在,想请先生负责。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

“赶造”说明;周瑜把这样的“公事”交给诸葛亮,显然。

3、“暗”中破坏: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

4、周瑜的“高兴”: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又。

周瑜的“高兴”并不是因为箭,而是。

二、诸葛亮:

用“借”箭妙计

1、识周瑜,早有计谋:

怎么敢?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造不好,甘受这说明此时诸葛亮已经。

他知道周瑜用心狠毒,但此时他有了。

2、识鲁肃,借船成功

(1)填空: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知道,他要是知道了,就完了。

(2)分析:

这里的“妙用”,鲁肃是不知道的。

但如果周瑜知道了,会,实施“借箭”的计划就会。

但诸葛亮料想鲁肃为人,是不会的。

3、识天气,大雾漫天

(1)这时候,江上连都看不清。

这一次的雾,是诸葛亮在立军令状的时候就已经看出了的。

这说明。

(2)雾在借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有雾,曹操,才给带来可能。

4、识曹操,定会放箭

(1)雾这样大,曹操一定。

这说明诸葛亮知识曹操,在不明白真假前,是不会的。

(2)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到江边。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箭好像一样。

箭才是诸葛亮想要的东西,看来,这一切只不过在验证。

三、鲁肃:

在“和”与“斗”中周旋

1、识大局,联刘抗曹:

当时,曹操势力最强,大兵压进,孙权联刘抗曹,准备是大局。

2、巧周旋:

作为的部下,同时又是的朋友,鲁肃在极力。

知道周瑜和诸葛亮在斗智斗法,只好在两者之间周旋。

周瑜的命令不,诸葛亮的要求也尽量。

3、有情义

(1)私自拨船:

这里的“私自”指的是。

因为诸葛亮说了,若让周瑜知道,计划。

(2)吃惊:

当鲁肃知道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计时,吃惊了。

担心。

这说明诸葛亮的借箭之计是一步险棋。

拓展提升

一、主题积累(《三国演义》中的名句)

1、话说,分久,合久。

2、不密,反为。

3、良禽而栖,贤臣而事。

七彩课堂19课草船借箭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擂鼓(lěilēi)丞相(chěngchéng)都督(dūdōu)

调度(diàotiáo)水寨(zhàizài)惩罚(chēngchěng)

二、写出下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