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应用全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2330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料及其应用全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燃料及其应用全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燃料及其应用全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燃料及其应用全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燃料及其应用全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料及其应用全解.docx

《燃料及其应用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料及其应用全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燃料及其应用全解.docx

燃料及其应用全解

年级

初三

学科

化学

编稿老师

李艳红

课程标题

燃料及其应用

一校

林卉

二校

黄楠

审核

张美玲

一、考点突破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主要的自然资源,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

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产品及其用途。

4.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提示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

一、本讲的知识导图

1.燃烧

(1)燃烧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a.可燃物;b.氧气(空气);c.达到着火点。

(2)着火点: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乙醇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558

700~750

注意:

着火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面积的大小、材料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都有关系。

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着火点越低;导热系数越小,着火点越低,所以块状的木材点燃难,而木材的刨花很好点燃,而对于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来说,火焰接触它们的情况和外界压强的大小都有关系,所以测定物质的着火点对外界条件有一定标准。

(3)影响燃烧的因素

①内在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不同种物质燃烧的现象不同。

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细铁丝在空气中却不能燃烧。

②外部因素:

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现象也不同。

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与在空气中不同。

注意:

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事实上,燃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

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因此,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

(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①灭火的原理

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使用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使用。

②灭火方法

a.隔离可燃物。

b.隔绝空气(或氧气)。

c.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③通常用来灭火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水。

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同时密度大于空气,能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开来。

用水灭火是水受热汽化,吸热降低温度。

④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和适用范围

a.泡沫灭火器。

使用时喷出大量CO2和泡沫,黏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b.干粉灭火器。

用压缩CO2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灭火。

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可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

c.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

将CO2压缩在小钢瓶中,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2.有关能源的几种常见概念

(1)一级和二级能源

一级能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二级能源是由一级能源转化产生的能源,如:

水电、火电、酒精等。

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都由石油分馏产生,都没有转化,因此属于一级能源,而不要误认为是二级能源。

(2)绿色能源和清洁能源

绿色能源是指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很小的能源。

如:

电能、光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

清洁能源是指使用时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但产物排放过多会对环境有影响的能源。

如:

乙醇、甲烷等燃烧产物有CO2,空气中CO2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

(3)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通过大自然的循环可不断转化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

如水能、氢能、乙醇等。

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形成的能源,用一点少一点,这样的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

(4)化学能、物理能、核能

化学能:

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如:

化石燃料和其他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

物理能:

不通过化学反应直接获得的能量,如:

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核能:

通过原子核变化获得的能量。

如:

原子弹、氢弹爆炸释放的能量、核反应堆中产生的能量。

3.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

(1)节约能源的意义在于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延长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时间,同时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开发新能源

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积极开发氢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以应对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①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将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可得到乙醇。

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乙醇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乙醇常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②氢气

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是一种理想的燃料。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化学与环境保护

(1)大气污染物:

CO、NO2、SO2和其他有害气体;可吸入颗粒物(烟尘)。

(2)水污染:

废气SO2、NO2导致酸雨;废水排放;废渣;化肥、农药等不合理使用。

(3)土壤污染

土壤中积累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或者残留在农作物中进入食物链而危害人体健康。

减轻土壤污染的措施是:

控制“三废”的排放;控制农药的使用;合理施用化肥;分类回收、科学处理各种工业、生活垃圾。

能力提升类

例1(苏州)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污染,下列有关处理秸秆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B.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

C.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一点通:

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不会形成酸雨,因为CO2与H2O反应得到的H2CO3酸性较弱,只有SO2、NO2等排放到空气中才会形成酸雨。

答案:

C

易错点分析:

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

酸雨、臭氧层衰竭和温室效应,其中酸雨产生的原因是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SO2、NO2等气体,臭氧层衰竭与含氟物质的任意排放有关,温室效应是空气中CO2含量过高造成的,但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例2(日照)2011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D.用土填埋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一点通:

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镉、铅,对水源污染特别严重,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正确;

B.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废气的排放,所以不能防止酸雨.所以错误;

C.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错误;

D.填埋废弃塑料,会严重破坏土壤和地表结构,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所以错误。

答案: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环境保护等知识,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同时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

例3(辽宁中考题)资料: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填序号);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一点通: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

(2)在有空气条件下,再看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则②④符合;在达到着火点条件下,再看是否有空气,③④符合;(3)因为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会污染空气,丙、丁装置可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答案:

(1)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②④;③④(3)防止污染空气

综合运用类

例1(乌鲁木齐)“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主要精神,民生、环境与能源也成为新疆政府工作关注重点。

(1)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新疆的传统能源,要节约和有效利用现有的能源,新疆还应开发新能源,如:

、核能、地热能等。

(2)今年4月,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大量的原油浮于水面,造成近海海域生态严重破坏。

在常温下,石油是一种难降解、(填“难”或“易”)溶于水的混合物。

(3)科学家预言,氢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

依据下图,请你写出获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一点通: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为了缓解能源危机,人类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氢能等。

石油是一种黑色或深棕色的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没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答案:

(1)天然气风能(或太阳能、或氢能等)

(2)难(3)2H2O

2H2↑+O2↑

易错点分析:

部分同学书写问题(3)化学方程式时易遗漏反应条件,或没有抓住题给图示信息,错将反应条件写成“通电”。

例2(广州)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和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实验和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4)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

为了生产安全,要求井下通风状况良好,控制天然气浓度在1%以下;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挖掘时防止和减少摩擦火花的产生.上述措施可以防止爆炸是因为破坏了燃烧的某些条件,分别是。

一点通:

本题探究了燃烧的条件。

控制变量法探究时,必须只有一个变量,探究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应选择有氧和无氧两种情况,其他条件应完全一致,故应选择实验②和④;同理,探究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温度,应选择实验③和④;控制天然气浓度相当于不提供可燃物;而禁止火源,则是防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

(1)4P+5O2

2P2O5

(2)②④(3)③④(4)移走可燃物防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易错点分析:

对于根据对比实验研究获取结论的试题,解答的关键是要牢牢抓住一组对比实验中实验条件的差异以及实验结果(反应现象等)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抓住实验条件差异和实验结果差异的对应关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从而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

思维拓展类

例1(沈阳中考)冬日里的一天,某学校五楼学生寝室中一名同学违规使用电褥子,因短路引发棉被着火燃烧。

就此事件请你回答:

(1)从物质燃烧条件上看,棉被是物。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大声呼救,导致火势迅速扩大,请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同寝室的同学在睡梦中惊醒,此时他们自救逃生的措施正确的是(选填以下序号)。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②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③立即跳楼逃生;④藏在衣柜里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一点通:

(3)火灾自救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有害气体或烟尘进入体内,是正确的;因为热气流上升,越低处烟尘越少,故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是正确的;跳楼逃生易造成危险,不提倡;衣柜、桌子都属于易燃物,藏在衣柜或桌子底下等待救援非常危险。

(4)水能灭火的原因是水不可燃,蒸发时吸热,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

(1)可燃

(2)空气进入使房间内氧气浓度增大,氧气助燃火势更旺(3)①②(4)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其他合理表述均可)

例2(江西中考题)2009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将在某市举行。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

一点通: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CO2含量上升,自然界消耗CO2主要是靠植物的光合作用;火力发电是利用煤和石油作燃料,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节能减排”做法很多,如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炉灶、步行代替乘车等。

答案:

(1)矿物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

(2)②(3)随手关灯(或步行代替乘车)

一、燃烧和缓慢氧化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相同点:

都是氧化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不同点:

反应的现象和剧烈程度不同。

二、火场自救的科学方法

1.火势如果很小,根据起火的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

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

3.如果房间内部着火,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

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物进入体内。

5.房间内燃烧,由于空气的对流,上层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弯腰前进。

三、化石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待开采的可燃冰也属于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

2.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煤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煤和石油的产品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会产生一些SO2、NO2、CO等有害气体。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比较清洁的能源。

充分燃烧生成CO2和水。

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化学反应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如镁与盐酸反应、可燃物燃烧;有些化学反应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燃料的使用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2)燃烧不充分的缺点:

①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

②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五、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会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常见的易燃、易爆物有:

硫、磷、酒精、汽油、液化石油气、氢气、沼气、煤气、食油、面粉、柴草、秸秆等。

在生产、运输和使用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能违规操作。

一、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1.森林着火,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以形成隔离带。

2.油锅中的油着火,盖上锅盖;用灯帽盖灭酒清灯;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都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

3.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4.用灭火器灭火。

泡沫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引起的火灾;干粉灭火器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的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

二、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比较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概念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

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能量变化

放热明显

放热明显

放出的热量随时散失

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是否发光

发光

发光

无明显发光现象

联系

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三者关系具体为:

(答题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

1.(贵阳)“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推广利用太阳能

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

2.(哈尔滨)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

B.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3.(湛江)上海世博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市提出“绿色亚运”。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拿驾照“换”自行车骑,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

D.上海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二甲醚天然气商用加气站

4.(株洲)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D.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5.(镇江)下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有分解反应

B.此过程中S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C.使用此废气处理装置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D.整个过程的反应可表示为:

SO2+CaCO3+O2=CaSO4+CO2

6.(宁夏)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无节制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纷纷提倡“国家应低碳发展经济,个人应低碳生活”。

下列做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A.尽量采用公共交通出行

B.拆除低效率的小型燃煤发电厂

C.积极研究开发氢气燃料

D.拒绝使用含碳元素的物质

7.(揭阳)下列在对海洋资源利用时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A.在休渔期间禁止捕捞

B.船舶垃圾直接倒入海中

C.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

D.将海水引入盐田进行晒盐

8.(内江)“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B.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二、填空题

9.(广东)请回答下列有关“走进低碳”的问题:

(1)以下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的是(填序号):

①废作业本②矿泉水瓶③霉变面包④破旧铁桶

(2)下列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是;

①煤②汽油③天然气④氢气

(3)某“组合转化”技术是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请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CO2+6

C2H4+。

10.(滨州)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试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某省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

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②用家畜粪便、秸秆等作原料生产沼气的过程主要发生(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用沼气做燃料与直接用秸秆做燃料相比,前者的优点是(只写一点)。

11.(连云港)“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上海世博会采用的1000余辆新能源汽车充分体现了“低碳”理念。

汽车能源的更新历程如下:

(1)汽车用汽油、柴油作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空气污染物,通常用催化转化的方法处理尾气,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CO+2NO

2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

(2)最近,我市有千余辆公交和出租车完成了油改气(汽油改天然气),使港城人出行越来越“低碳”,也为降低效应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2004年4月,化学家研究发现,利用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C3H6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全降解塑料,环氧丙烷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这不仅是体现“低碳”理念的又一举措,而且可以降低废弃塑料带来的问题。

12.(广州)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议题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上海世博会也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

(1)现代生产、生活所消耗的巨额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由于这些化石燃料的组成中均含有元素,因此燃烧时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2)汽车的燃料主要是汽油,汽油的成分复杂,本题用C8H18代表。

①C8H18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耗油量(均以汽油为燃料)和载客量如下表:

公共汽车

出租车

百公里耗油/kg

17.1

9.12

平均载客人数/人

30

2

乘公共汽车行驶一百公里,人均排放二氧化碳kg;乘出租车行驶相同距离,人均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乘公共汽车的倍。

13.(海南)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硫酸型酸雨形成的模拟实验。

【相关资料】①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亚硫酸。

②硫酸的酸性比亚硫酸强。

③酸雨能污染河流、土壤;破坏农作物生长;腐蚀桥梁、建筑物、机器;危害人体健康。

【回答下列问题】

(1)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现象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明说实验操作前,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滴加了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既可以吸收产生的SO2,防止污染空气,又可以证明有生成。

(3)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动物园门口的大理石雕像腐蚀严重,他们怀疑空气已被二氧化硫污染,于是收集了一杯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8:

00

8:

10

8:

20

8:

30

pH

4.94

4.88

4.86

4.85

请分析表中pH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

(4)酸雨造成的危害很大,请说出一种防治硫酸型酸雨形成的措施:

14.(安徽芜湖)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和探究。

请你一起参与!

(1)木炭燃烧的实验: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检验上图集气瓶中木炭完全燃烧产物的方法是。

(2)对燃烧是否产生火焰的探究:

【发现问题】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而氢气、蜡烛、酒精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都产生火焰。

那么,物质燃烧是否产生火焰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提出假设】a.与氧气的浓度有关b.与可燃物的状态有关c.与燃烧达到的温度和可燃物沸点的相对大小有关

【资料整理】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归纳整理,如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