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检测性能的蒙特卡罗仿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1831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三:检测性能的蒙特卡罗仿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验三:检测性能的蒙特卡罗仿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验三:检测性能的蒙特卡罗仿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验三:检测性能的蒙特卡罗仿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验三:检测性能的蒙特卡罗仿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三:检测性能的蒙特卡罗仿真.docx

《实验三:检测性能的蒙特卡罗仿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三:检测性能的蒙特卡罗仿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三:检测性能的蒙特卡罗仿真.docx

检测性能的蒙特卡罗仿真

一、实验目的

在理论课中介绍了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及其在检测性能分析中的应用,本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熟悉该方法.

二、实验内容

仿真高斯白噪声中恒定电平检测的性能。

设有两种假设:

(1)

其中是服从均值为零,方差为的高斯白噪声序列,假定参数是已知的,且,采用纽曼-皮尔逊准则,假定虚警概率为,仿真分析检测概率与信噪比的关系曲线.

三、实验要求

信噪比用分贝表示,仿真曲线要和理论计算曲线进行比较.

四、实验原理

该实验用到的原理主要是检测理论中的纽曼-皮尔逊准则,该方法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利用到先验概率来确定门限,而是通过确定一定的虚警概率来确定,下面将原理介绍如下:

设虚警概率PF=α为常数。

构造一个目标函数

(2)

我们的目标就是得到一种最佳分划使得达到最小,通过求解可以得到纽曼—皮尔逊准则判决表达式为

(3)

门限由给定的虚警概率确定,即

(4)

本实验中,纽曼—皮尔逊准则判决函数为

(5)

(6)

代入,有

(7)

(8)

(9)

(10)

此时,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分别为

(11)

(12)

(13)

从而

(14)

其中,可以看作信噪比。

本实验中虚警概率已知,故

(15)

取定观测次数N,则可得出的关系曲线(检测器的检测性能曲线)。

蒙特卡罗方法:

蒙特卡罗方法也称为统计试验方法,它是采用统计的抽样理论来近似求解数学问题或物理问题,它既可以求解概率问题,也可以求解费概率问题,蒙特卡罗方法是系统模拟的重要方法。

应用蒙特卡罗仿真的一般步骤是:

(1)建立合适的概率模型;

(2)进行多次重复试验;

(3)对重复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精度。

五、实验过程及结果

1.理论检测性能曲线

由可知,对于理论上的实验曲线代码为:

%Sandy

%2015.12.18

clear;clc

%%理论检测性能曲线

d=0:

0.01:

10;%信噪比

A=1;%信号

sigma=A./d;%噪声方差

PF=10e-4;%虚警概率

N=8;%观测次数

PD0=1-normcdf(sqrt

(2).*erfinv(1-2.*PF)-sqrt(N)*d);

%PD=Q(Q^-1(PF)-sqrt(N)*d);

%Q(x)=1-normcdf(x);

%Q^-1(x)=sqrt

(2).*erfinv(1-2.*x);

figure;plot(20*log(d),PD0);

xlabel('信噪比d(dB)');

ylabel('PD');

title('理论检测性能曲线');

在该实验代码中取观测次数8。

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2.蒙特卡罗仿真检测性能曲线

具体的代码如下:

%Sandy

%2015.12.18

clear;clc

%%蒙特卡罗仿真

d=0:

0.01:

10;%信噪比

A=1;%信号

sigma=A./d;%噪声方差

PF=10e-4;%虚警概率

N=8;%观测次数

gama=sigma/sqrt(N)*(sqrt

(2).*erfinv(1-2.*PF));%门限值纽曼皮尔逊准则

%高斯白噪声之流电平检测

%gama=sigma/sqrt(N)*Q^-1(PF)

%Q^-1(x)=sqrt

(2).*erfinv(1-2.*x);

%---------------------------------------------------------------------

M=100;%重复次数

PD1=zeros(1,length(d));%检测概率(记录大于门限的次数)

fori=1:

length(d);

forj=1:

M;

samp=A*ones(1,N)+sigma(i)*randn(1,8);%N次观测值

ifsum(samp)/N>gama(i)%门限判别

PD1(i)=PD1(i)+1;

end;

end

PD1(i)=PD1(i)/M;

end

%---------------------------------------------------------------------

M=500;%重复次数

PD2=zeros(1,length(d));%检测概率(记录大于门限的次数)

fori=1:

length(d);

forj=1:

M;

samp=A*ones(1,N)+sigma(i)*randn(1,8);

ifsum(samp)/N>gama(i)

PD2(i)=PD2(i)+1;

end;

end

PD2(i)=PD2(i)/M;

end

%---------------------------------------------------------------------

M=1000;%重复次数

PD3=zeros(1,length(d));%检测概率(记录大于门限的次数)

fori=1:

length(d);

forj=1:

M;

samp=A*ones(1,N)+sigma(i)*randn(1,8);

ifsum(samp)/N>gama(i)

PD3(i)=PD3(i)+1;

end;

end

PD3(i)=PD3(i)/M;

end

%---------------------------------------------------------------------

M=50000;%重复次数

PD4=zeros(1,length(d));%检测概率(记录大于门限的次数)

fori=1:

length(d);

forj=1:

M;

samp=A*ones(1,N)+sigma(i)*randn(1,8);

ifsum(samp)/N>gama(i)

PD4(i)=PD4(i)+1;

end;

end

PD4(i)=PD4(i)/M;

end

%---------------------------------------------------------------------

figure;

subplot221;plot(20*log(d),PD1);xlabel('信噪比d(dB)');ylabel('PD');title('蒙特卡罗仿真曲线(M=100)');

subplot222;plot(20*log(d),PD2);xlabel('信噪比d(dB)');ylabel('PD');title('蒙特卡罗仿真曲线(M=500)');

subplot223;plot(20*log(d),PD3);xlabel('信噪比d(dB)');ylabel('PD');title('蒙特卡罗仿真曲线(M=5000)');

subplot224;plot(20*log(d),PD4);xlabel('信噪比d(dB)');ylabel('PD');title('蒙特卡罗仿真曲线(M=50000)');

结果如下图:

当M=100时,可以看到此时整体的曲线还是趋近于理论曲线的,但是由于仿真的次数较少,曲线上的毛刺较多,这就意味着PD的计算存在着一定的波动,这是由于蒙特卡罗方法本身的概率特性造成的。

当M=500时,可以看到曲线的光滑程度有了一定的改善,毛刺少了许多,但是总体来说,曲线的平滑度还是较差,曲线上的毛刺仍有。

当M=5000时,相对于前面两个图像,曲线的平滑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能够辨别出一定的毛刺。

当M=50000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该结果与理论值已经十分的吻合。

曲线的光滑度等方面都已经很接近,但是计算机处理的时间也随之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