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念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91280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念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念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念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念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念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念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x

《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念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念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念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x

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念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

2014年烟台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

反思是一种修养

——《这样教书不累人》读后感

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王德云

《这样教书不累人》,看到这本书,心里涌出一份好奇,产生一份侥幸,倘若真的有一种不累人的教书方法,我当义无反顾地学来。

谁不喜欢潇洒地工作,自由地成长。

书的作者是严育洪老师,全书通过列举教师工作中的大量实例来谈教育,成功的,失败的,欢喜的,流泪的……种种的思考带着我们在回顾中反思工作的方方面面,困惑,迷茫,疲惫,期待……为师都曾有过的感受,自然而亲切。

读这本书,仿佛在自我诉说往日的工作,优点、不足、还有许多时时涌来的小心情,同时还会从严老师笔端撷取一些智慧的星辰。

曾几何时,我很欣赏一句话:

累并快乐着。

其实呢?

却往往事与情违,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和各种问题学生往往把我累得烦不胜烦,快乐不过是聊以自慰的谈笑罢了。

带着这种感受去读书,心中有所期许,严育洪老师把教学中的诸多事例加以自己的理解体会,总结出教书不累的法宝。

从心态,情绪,思想等各个方面认识教育,认识自己,在这种不断更新的认识中,自身的审美,情趣,素养都在发生变化,那种“累”也在慢慢变淡,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放下。

捧着书,细读慢品,一种亲切感由然而生。

严育洪老师没有刻意地去谈累与不累。

而是娓娓叙叨一些鲜活的教师生活,感觉就是我们曾经的经历,曾有的感触,曾有的踟躇,只是在这些熟悉中增添了更深刻的宽容与理解—那是一种深厚的修为。

那一些朴实而真切的体会和见解,温暖着心房。

一、让灵魂赶上来。

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委屈着自己,更谈不上去尊重灵魂里的声音。

本书通过反思来追寻灵魂的脚步的观点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这样一个事例提醒我去思考:

一个导游带领游客连续玩几天后必须休息几天,原因是为了让灵魂赶上来。

这个小小的事例让我突然产生了一种疲惫之感,仿佛灵魂真被丢在了身后,没有太多的情绪去面对眼前的事情了。

忍不住感叹工作和生活竟然一直如此!

该如何来减缓这种疲劳感,使灵魂与躯体形影相随?

我也静下心来反思?

放弃急躁、放弃偏见,放弃抱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继而达到转变思想。

我的思绪中回响着一个很大的困惑:

有些学困生经常都不把家庭作业写完整,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当堂作业。

这些缠人的问题,躲不开,逃不掉,必须面对,我问严老师:

我该怎么办?

如何控制自己急躁的情绪?

一个声音从书中遥远的地方传来:

如果我们能够用心灵引导自己的情感去接受这样的学生,接受这样的现实,不受先前既定看法的影响,就事解决事,让心灵带领我们客观去分析,这些孩子每次不完成作业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的,也可能还有不同的心里在作用。

然后我们就会先调查原因,再因材施教,不乞求立竿见影,但求寸有所长。

如此,不完成作业可以用减少作业量,减轻难度便轻而易举地救了孩子,解放了自己。

师不再为此而累,师生情感也维系了。

我恍然顿悟。

我知道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对孩子们充满深厚的感情,只是有时候爱使这种感情太自私了,缺少了理智,因而我们几乎都不容易在每一次遇到类似事情时都能理智面对,我们的心灵没赶上来,我们的情感还没有完全成熟,冲动还时不时地左右我们。

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了:

那便是提高自己的修为,时常反思,时常静听灵魂的声音。

二、让幸福感常在。

幸福是什么,就是一种感觉。

境由心生,感觉是随人的修为而不同的。

因而严育洪老师谈到了老师的“修心”。

回想昨日,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调整好心态,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身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好多次讲座,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对“牵着蜗牛去散步”充满了向往,在讲座后的几天里,老师们真的表现出了一种有条不紊的工作状态,但时间稍久,我们便又乱了方寸,忙得一塌糊涂,脚不沾地了。

是什么让我们不能够保持着那样一种有序状态去工作和生活呢?

严洪育老师的修心观让我看到了老师幸福感的缺失。

首先是“比”。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比”中,方方面面的“较量”无时无刻不在敲击老师的头脑。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是在与自己比,而是在和一些模糊量化的东西比。

谨小慎微,锱铢必较,我们把自己本来很努力,很用心结出的成果否定了,于是进步会变成落后,成功会转变成失败,即便我们能够自我安慰,但内心的天平还是会倾斜,使我们无法平衡。

没有幸福感的工作是痛苦的,我们的幸福感哪里去了呢?

其次是“时间”。

严老师引用了一位外国人的话:

“你幸福吗?

假如你现在觉得幸福,说明你的时间管理得不错。

”同感,每天的大量的繁杂的事情忙得我们焦头烂额。

但如果哪一天我们把计划中所有的事情处理利索了,我们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这种幸福感是因为减少了工作压力而升腾起来的。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些怎样的事情呢?

严老师是用象限法来分析,重要的事,重要但紧急的事,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教育有这样一句格言: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那么我们就要分清紧急的事和不紧急的事。

我们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但不要急于做好每一件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教育的事大多数当是重要且不紧急的事。

如此一分析,我们便能够好好利用时间了,长期坚持,合理安排,让我们的生活始终处于像乌龟赛跑的状态。

幸福感悄悄地就来了呀!

倘若我们把心胸放宽一些,把横向的比较,变成对我们自身的要求,纵向横量,常常反思: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

每天都在努力!

每天都在进步!

我们的孩子亦如是。

那我们将是快乐的。

反思会帮助我们把要处理的事情安排得更科学,把时间分配得更合理,使我们每天都会有些微的成就感。

反思会提醒我们把学生所有的缺点都看得必然,不再纠结,放下情绪,找到更多的方法去处理好每一件事情。

反思是一种安静思考,使我们坦然面对每一点成功和失误,在成功中体验满足,在失误中获得经验。

如此,做老师的小小幸福感就会时时涌出,填补心灵。

幸福也是会由淡而浓的呀!

读书就如沙里淘金,修为在读书中日渐深厚。

读教育专著使我们认识了许多教育的先趋,他们的经验和思考总能给我们点播,使我们的头脑充盈。

更多的借鉴,会催生我们智慧的灵光,发现自己的特色,促使我们形成自己的风格。

常常反思的教育者是智慧的,拥有自我的教书人是幸福的,幸福着自己的成长,幸福着自己的收获!

修为提高了,幸福感增强了,教书不累了!

 

一枝一叶总关情

——《新世纪班主任必读》读后感

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陈晓静

 

假期阅读了《新世纪班主任必读》一书,书中全是一些篇幅短小,生动鲜活的教育案例,这些案例的作者都是来自教育一线的班主任,他们或者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反映班主任成长的轨迹;或者透过典型教育现象的反思,引发教育理念的批判与辨析;或者选取卓有成效的教育技巧,给人以方法上的借鉴。

字里行间倾注着对学生的深厚的爱,倾注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

读了“成长篇”“反思篇”“技巧篇”中一个个小故事,想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尽管每天都会面临各种琐碎的问题,有时也会感到头疼,一筹莫展,但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确乎是愈行愈远,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常不期而至。

平时的很多想法做法竟跟书中不谋而合,与大家交流感触最深的几点。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

王晓春老师在《做一个聪明的教师》里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指导和交流”。

书中王老师建议大家看《论语》,那里有多少管理?

有的就是师生交流。

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私塾先生,他也没有多少管理,老先生只是在指导学生读书。

当时看到这里时心中一阵激动,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其实自己在工作中虽没有上升到王老师的高度,但也这样做的。

这一点与任小艾老师在“自我教育的内驱法”中提到的“班主任最好的教育是完成他律,最后形成自律”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平时的工作中,我努力通过指导与交流,帮助学生形成自律。

班上有一个男孩,经常与同学发生点矛盾,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被他无限扩大,最后上升到拳脚相加,以至于隔三差五就有孩子跑我跟前告状“XX又发疯了”。

不知道哪个孩子先用了这个词,你别说,每次我过去处理的时候,他都激动的面红耳赤,那满脸的大汗再被小脏手抹两下,一脸图腾,再不管不顾地朝身边同学撕打着,还真有一副疯狂样呢。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几次,我终于找到了根本原因。

原来由于调皮,他经常被任课老师批评,在同学中没有地位,有些同学在下课时也不愿意和他玩。

他想在班中得到尊重,又想显示自己的厉害,这样,便形成了不良的情绪。

可又不能无缘无故去发泄,所以谁不小心招惹了他一下,便成了替罪羊。

针对这一原因,我首先指出班内同学也有不对的地方,然后和他一起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

让他认识到自己平时要遵守纪律,争取得到表扬,与班内同学交往时,不斤斤计较,气量大,多帮助别人,必然会获取大家的信任,大家一定会喜欢他。

再跟他商量,安排同桌负责提醒监督他,帮助他管住自己。

以后,我便有意识地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利用家校联系卡给家长发几封表扬信,让他在同学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人际关系就比以前和谐多了。

在这个基础上撤掉同桌对他的督促,让他学会自我约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古语说得好: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通过有效交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学生心理的需要,然后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所以解决学生的问题时,我们应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而不是首先想到管理。

“管理的核心是秩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管理以约束为手段,教育以提升为手段”。

让学生通过他律而达到了自律,则进入了教育的最高境界。

熏陶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这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胜过“言传”。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

有一些规定和要求如果老师无法做到却要苛求学生,那即使学生被迫接受,也只能是听而不闻,闻而不信,信而不行,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意反其道而行之。

时常想起刚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那段时间,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我可真没少费心思,晚上熬到半夜上网淘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书,买来后再利用活动课,语文课的剩余时间声情并茂地读,印发读书卡让学生填写定期收,设计评比台贴小星星,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

短时间内效果确实不错,班上掀起了读书热,并且这种劲头也持续了一段时间。

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当小星星贴满了,而我又疏于每周收读书卡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好象读书就是为了贴星星,就是为了老师要检查,不激励不检查就没动力了。

现在这一问题我也在该书中找到了解决办法。

老师要有要求,有言传,但更多的是要“身教”。

比如学瑞萍老师,她上班时间在办公室里读,在教室里读,在走廊里读,回家甚至还站在阳台大声朗诵。

就这样凭着学生的“向师性”和那种不自觉的“放大效应”,怎能熏不出爱读书的孩子呢?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没办法让别人喜欢的,所以新学期我改变策略,把书拿到教室读,把作业抱回家批,这一方法果然凑效,学生时常好奇地翻看我读的书,再向他们推荐书时,也能从内心接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在对待班级卫生问题上我也采取同样的方法,每天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拖讲台,看到教室前面有纸片弯腰捡起来,慢慢学生在看到纸片时马上想到应该捡起来,而很少去追究是谁丢的。

所以熏陶比说教更有力量,好习惯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

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对学生的教育,一直相信这句话:

给点阳光就灿烂。

老师的微笑,对孩子来说就是最灿烂的阳光。

很早就知道微笑是一种力量,因为这是最靓的表情,最美的无声语言,是连接人际关系的纽带。

教师的微笑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在他们看来,老师的笑容就是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宽容!

所以早上见到孩子们,常主动微笑着打招呼,让他们拥有一天的好心情。

放学时再微笑着摆手再见,让他们把愉快带回家。

在孩子跌倒时,微笑着搀扶,让他们感到阳光般的援助;在他们迷茫时,微笑着鼓励,给他们波涛般的勇气;在孩子失落时,微笑着开导,给他们清风般的慰藉;在孩子冲动时,微笑着劝解,给他们天空般的胸襟。

所以孩子们在老师微笑中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宽容,懂得了自尊自强,真是“微笑百事达”!

老师如果能每天都每天都用微笑面对学生,我们的校园必将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走进《新世纪班主任必读》,你会发现这是个美丽的世界,看着它你会不自觉地想起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阿莫纳什维利,他们的著作,无一不是以生动通俗的教育叙事,在向人们展示教育最美好境界的同时,悄然实现着教育理念的引领与传递,《新世纪班主任必读》也是这样一本好书。

行走在教育的幸福路上

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徐旭娜

有人说,书是进步的阶梯,有人说,书是智慧的钥匙,也有人说,书是前方的灯塔,而我说,书是一位幸福的使者,姗姗而来,牵起无助的手,擦亮迷茫的眼,领上幸福的路。

我对书的这种感受,来自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在参加优质课选拔赛失败时,我一蹶不振。

恰在这时,《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穿越时空,力透纸背,拨去了我心中的阴霾。

从此,我的教育生活开始了幸福的二重奏。

一、读它,让我享有了以书为师的幸福人生。

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节,那位历史老师的话震撼了我。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你相信吗?

15分钟准备一节精彩的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做这种准备的途径就是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我不禁汗颜,这些年来,我只关注课堂的操作层面,不注意充电学习,早已埋下了失败的根!

“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备课”,这句话反复萦绕在我耳边。

我迈出了读书成长的步履。

在夜风中,在灯光下,在袅袅升腾的书香里,我汲取着,耕耘着。

教学刊物是快餐,让我迅速了解教改信息;教育专著是大餐,提升我的教育素养;文学经典是佳肴,丰富我的文化底蕴。

伴着浓浓的书香我在朱自清的散文里陶醉,同雷玲女士主编的《听名师讲课》中的一位位名师对话,向特级教师魏书生学做班主任……渐渐地,我的眼界开阔了,理论提升了。

当再次参加讲课比赛时,我捡拾起那失败的一课。

我相信,采过许多花,定能酿出甜蜜来。

课堂上我巧妙引领孩子解读文本,恰当引入补充资料,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深情讲述中,在轻柔舒缓的音乐声里,孩子们深切的感悟,投入的朗读,动情的倾诉,课堂中激荡着浪漫的诗意,充盈着浓郁的书香!

孩子们陶醉了,我陶醉了,听课的老师陶醉了。

当鲜花和掌声向我走来时,我知道,是读书让我超越了自我,是读书帮我找回了自信!

我为读书喝彩!

于是,做一个书香盈袖、有智慧、有文化底蕴的语文老师,便成了我孜孜不倦地追求。

有了这追求,我培育出一批批爱读书、好读书的孩子;有了这追求,我一篇篇论文获奖,我成了一名科研型教师!

以书为师,我享受着精神的丰盈,成长的欢欣,收获的甜蜜。

二、读它,让我踏上了播洒真爱的幸福之旅。

苏霍姆林斯基说: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们真爱。

”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真爱无痕,真水无香。

如何给孩子播洒真爱呢?

苏霍姆林斯基教会我要个别对待,要发现孩子身上蕴藏着一个大写的“人”,要看到整个花朵,而不是一片花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灿烂的明天。

小婷是班里一个怪异的女孩。

无论从长相还是平时的一举一动都跟别人不一样,不时地会引来一些怪异的眼神甚至嘲笑。

看到这些我的心流泪了。

她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关心的人啊!

于是我决定倾注所有的爱来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

我把她揽在怀里,告诉她有困难就找老师帮忙。

我让班长跟她一位,过生日时我们全班为她唱生日歌,课间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同学们都帮助她收拾桌洞,书包,有时我们还要处理她洒在位子下的小便。

一天天过去了,别看她智力有问题,但她也会帮我搬个凳子,或到我跟前歪头傻傻地笑着,然后一蹦一跳地跑开,我知道,她那是喜欢我。

我更知道她内心深处已经走出刚入学时的羞愧,紧张,愤怒,从此充满阳光!

高扬偷拿了我夹在书里的钱,当他与我拉勾不再犯错时,我守住了这个秘密,这不是姑息而是保护孩子脆弱的自尊;任性的小民跟我顶嘴时,我放下师道尊严,耐心倾听他的理由,这不是妥协而是走进孩子的心灵;课堂上我静静地等待,等待着后进的孩子也摘下思考的果实。

课间,孩子给我捶着背,听着他们那稚嫩的童音,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儿时,师生之情瞬间拉近了……是啊,当孩子的童年尽享了师爱的雨露,当童年的每一个日子都沐浴着师爱的阳光,那么真爱的种子便会破土而出,吐出青翠的叶芽,绽放美丽的花朵,尽展生命的活力。

这不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期待的理想境界——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幸福的人吗?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里游弋,我的心灵不断触摸到一种幸福,一种高尚。

我不知不觉践行着他的思想,让学生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智慧的火花尽情绽放。

我忽然发现我正走在教育的幸福路上,呼吸着浓郁的书香,播撒着真爱的种子,更收获着幸福的人生。

 

用向往和努力缩短与第56号教室的距离

蓬莱易三实验小学王媛媛

初读这本书,是因为朋友的推荐。

一读再读,则是因为向往,向往再次倾听雷夫老师的娓娓道来,向往他一手打造的第56号教室——那个他和孩子们共同的港湾。

雷夫老师是美版的小林宗作校长,56号教室是另一个“巴学园”。

当了20多年老师的雷夫,在错误、失败、教训中努力前行,用爱心与智慧、自信与热情、执著与疯狂,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神奇的学习殿堂、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为我们,带来了惊讶与感动,还有向往。

如果说“巴学园”具有它的特殊性和难以复制性,56号教室则亲切得让人感觉近在咫尺,或许,我们可以用努力和坚持缩短自己的教室与它的距离。

雷夫是个优秀的班主任,他注重班风的建设。

包括带学生旅行,都要考虑到环境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很多的事实证明:

一个伙伴、一个集体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某些角度来说,不比老师的作用小。

所以,我觉得雷夫老师在这方面的重视,与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为了集体、运用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不谋而合。

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培养自主学生、建立自主中队都要围绕集体这个中心展开,创设民主、团结的班集体都需要师生日积月累的共同努力。

在这样一个班集体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才能具备团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雷夫老师的德育“六阶段”,让我尤为叹服。

日常工作中,从学校管理到班级管理,我们见到过太多的各种形式的监督与检查,让大部分孩子生活在第一阶段:

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或因为害怕惩罚才不去做。

所以,“老师在时好好表现,老师一转身个个称大王”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两面性格更为突出。

班主任和学生的角色关系犹如警察与小偷。

太赞同雷夫老师的观点了:

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所以,我们还要逐步超越第二阶段:

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

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

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

我能体贴别人,才能达到德育真正的成功境界“第六阶段:

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对照自身,反复阅读这一章内容,深深感到:

作为老师和家长,自己在这方面的教育大多都是停留在第二、第三阶段的,偶有第四、第五阶段的尝试,也在现实面前偃旗息鼓了。

在以前的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中,我曾经这样写过:

“让学生看‘不喜欢排队的中国人’等国内外媒体的报道,让学生懂得,纪律不是一种被逼的约束,而是一种文明、一种礼貌、一种修养,代表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象。

在楼道里、校园里礼让小同学,是文明、是礼貌、更是友爱;在楼道里安静站队,不影响教室里上课的班级,是文明、是礼貌、更是自我尊重。

通过以上教育,希望达到调动学生内力的作用,当一个学生能通过内力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现在想来,如果不是稍试即退,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肯定是另一番局面了。

雷夫老师还是学生阅读的成功引领者。

“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对于也喜欢读书的我来说,双手双脚齐举都不够表达我的赞同。

“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的确,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爱上阅读将使他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对于一个大人来说,爱上阅读,也将使他的人生变得不同。

就像陶继新教授讲的那样,真的难以想象,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如果没有文字的相伴,会是怎样的模样。

雷夫老师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说:

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有的学生能给你安慰,让你灰心的也不在少数。

但,第56号教室仍然是他和孩子共同的避风港。

现在,我也这样想:

教育现实固然有种种不如意,但我依然可以用向往和努力缩短我的教室和56号教室的距离。

那芬芳,依然在

——再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工作单位:

山东省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

作者:

刘世媛

不知道是第几次了,我又一次翻开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虽然那没有色彩的灰色封面依然感觉不到玫瑰的一点味道,但读罢全书,我的身体,仿佛置身于那一片玫瑰园。

而那来自玫瑰的芬芳,正浸润着我的内心。

很早就关注过窦桂梅老师,读她的书,浏览她的博客,从中领略着她的深刻,在感受窦桂梅老师深刻的同时,我也总是在想,是什么使得窦桂梅老师如此美丽而又思想深刻?

今天再读这本书,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

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

在她身上,我看到的是执著,是坚持。

正因为有了这份执著和坚持,她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和成功。

无数个夜晚,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这片玫瑰园,我发现,这些年,一路走来,窦老师一直都没有停下来的,是阅读,她在阅读中升华自己;这一路走来,她也在不停地写,在写作中提升自己,在写作中感受学习思考的价值与乐趣。

正如她说“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

”“坚持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

在她看来,写作,记录着她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

  在这本书的序中,她写到:

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

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

后来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

窦老师的这段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想想从前的自己,总是能给自己寻找懒于写作的理由,即使很多时候话在嘴边,也懒得下笔。

久而久之,想再表达,已经难以入手。

现在看来,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才是真理。

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多写,不想写的时候硬写,养成一种习惯,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窦老师告诉我们,写作也是一种最深刻的心灵对话。

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在与一个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在谈话。

当你心情不好时,就可以“畅所欲言”。

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排毒”过程,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美容,因为文字可以滋润生命,让人忘却心灵的疲劳。

她还说,幸福的感觉就是养成阅读的习惯。

利用工作缝隙,钻空子读书学习,就会使心灵变得更加强壮而不缺钙,更会使生命增值而变得璀璨。

同样的忙碌,窦老师却能挤时间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且笔耕不辍,使每一朵玫瑰都开得热烈而灿烂。

惭愧之余,我不由得从内心深深地折服而惊叹!

在谈到读书的感受时,她又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

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她每晚坐拥书城,甚至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记录。

她把读书比作光合作用,读书犹如在进行化学反应,她的美容经验就是读书。

因为读书,她每天精神抖擞:

因为读书,她睿智豁达;因为读书,她优雅而美丽。

我钦佩于窦桂梅老师读读书的热爱,更倾慕于她读书的境界,她说:

“每每读书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时我总感觉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尽情地舒展绽放。

每一次阅读窦桂梅老师的文字,我都能感受到的是鼓舞,是感染,是激励,更是力量。

也许深刻的思想是一种美,但深刻的思想加上细腻的笔触和感性的铺陈才更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因为它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工作的姿态和一种教学的行走方式。

窦老师是一名专家,是一朵玫瑰,玫瑰于人,手留余香。

她的书让我意识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找到教育的美丽,感到前进的道路没有坦途,只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