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复习提纲gaihao.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0796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8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中考复习提纲gaihao.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中考复习提纲gaihao.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中考复习提纲gaihao.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中考复习提纲gaihao.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中考复习提纲gaihao.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中考复习提纲gaihao.docx

《九年级中考复习提纲gaiha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中考复习提纲gaihao.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中考复习提纲gaihao.docx

九年级中考复习提纲gaihao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2课

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大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

图1

2、图1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它既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3、图2石柱上面镌刻了282条法典条文,这部法典是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颁布的。

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是:

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此规定反映出法典颁布的根本目的是: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图2

5、古印度文明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由雅利安人创造。

图4反映的是印度的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

①统治阶级:

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刹帝利(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

权)。

②被统治阶级:

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③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6、古中国:

公元前2070年。

地点: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分封制。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以民主政治著称的雅典。

2、伯利克里(见右图)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高峰。

他说: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民主政治”主要体现在: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3、文化教育:

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4、启示: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罗马的兴亡

1、罗马城的建立:

公元前8世纪

2、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建立时间:

公元前509年

2)布匿战争:

①时间: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对战国家:

罗马VS迦太基。

③结果:

罗马称霸地中海。

(公元前2世纪)

3)独裁专政:

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

3、罗马帝国的兴亡:

1)罗马帝国的建立:

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2)扩张:

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

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多瑙河。

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3)分裂: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封建社会开始。

4)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所以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廷帝国。

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

欧洲中世纪结束。

三、罗马帝国的分裂与中国秦汉同期,古代中国把罗马称为“大秦”。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大化改新:

1、7世纪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

日本;

2、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改革是:

大化改新;主持者:

孝德天皇;

3、改革内容: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背过)

4、意义: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

明治维新。

【知识链接】隋唐时期,中日关系密切,日本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学习隋唐文化,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被视为艺术明珠。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

①610年,穆罕默德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圣地)传教;②622年(伊斯兰教历元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③630年,麦加贵族承认其宗教和政治领袖地位。

④632年,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地区统一的关系: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统一的旗帜,阿拉伯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宗教的传播。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5世纪——15世纪)

特点:

一、等级森严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查理·马特改革—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影响:

这次改革,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罗马教会地位至尊:

1、政治:

王权屈从于神权(“丕平献土”)。

2、经济: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3、精神文化:

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权凌驾于一切。

三、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兴起时间:

10世纪

2、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斗争的方式有:

金钱赎买和武力,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典型的例子。

3、意义:

市民阶层形成了。

分化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四、军事:

拜占廷帝国灭亡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国控制了希腊。

2、亚历山大东征:

亚历山大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三、罗马帝国(大秦)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①积极: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

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和马可·波罗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创造:

古印度人2、改造:

阿拉伯人3、传播:

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4、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并传遍世界。

﹡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丝绸之路

二、和平交往的意义:

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

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世界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古代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

战争和和平交往。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

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

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地点:

古印度;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服从、因果缘由。

经典:

《金刚经》

﹡基督教:

创立时间:

公元1世纪;地点:

巴勒斯坦;创始人:

耶稣;教义:

耶稣就是“救世主”,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节日:

圣诞节(12月25日);公元纪年法。

经典:

《圣经》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

公元7世纪;地点:

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创始人:

穆罕默德;教义:

只有唯一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经典:

《古兰经》

﹡共同特点:

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二)

著名建筑:

﹡阿拉伯式建筑代表:

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克尔白神庙

﹡哥特式建筑代表:

巴黎圣母院(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雨果“石头的交响乐”)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4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

﹡时间及地点:

14世纪前后,开始于意大利;实质(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

长诗《神曲》;②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

《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知识迁移】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变法

2、中国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

概况:

兴起时间:

1915年;兴起的标志:

《新青年》创办;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鲁迅(代表作:

《狂人日记》)、李大钊;口号:

民主、科学;前期内容: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内容:

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二、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世界的发现”

1、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2、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2年,哥伦布:

意大利人,受西班牙资助,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他以为到达印度,把当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5、影响:

积极:

①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消极:

为欧洲殖民掠夺开辟道路。

【知识迁移】

与新航路开辟同一时期的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

郑和下西洋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一:

概况(时间1640年~1688年)

1、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

苏格兰人民起义。

     

3、开始的标志:

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1640年)。

4、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新贵族。

5、领导人物:

克伦威尔(共和时期任护国主)

6、处死国王:

1649年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7、复辟国王:

查理二世,恢复封建统治

8、革命结束: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另立新国王。

9、特点:

曲折性,(共和——独裁——复辟——妥协)不彻底性。

10、结果:

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议会)

①时间:

1689年;②目的:

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③内容:

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财政权),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军权);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立法权)。

④意义: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

一、背景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二、经过:

(时间:

1775年~1783年)

1开始: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2建军(大陆会议):

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

3建国: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4转折:

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5最终胜利: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6胜利原因:

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法国援助,大陆军的顽强作战,华盛顿的英明指导。

三、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及1787年宪法

1、《独立宣言》的发表(时间: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

①内容:

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②意义:

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

2、1787年宪法的制定: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

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最高法院掌握司法大权。

﹡结果:

建立了联邦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联邦政府)。

四、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五、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时间:

1789年~1794年)

1、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3、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4、领导人:

罗伯斯庇尔。

5、开始标志: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6、《人权宣言》的颁布:

①内容: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7、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和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1792年)。

8、高潮:

罗伯斯庇尔执政。

9、高潮结束:

罗伯斯庇尔被推上断头台

10、结果: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11、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1、拿破仑政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4年)。

2、1812年,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俄罗斯失利。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

对外战争的评价: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但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4、分析拿破仑成功原因:

最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他的个人能力,他具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另一方面,他的成功还与法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拿破仑的个人才华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时势造英雄)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英国是开始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

1、开始:

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为开始的标志。

最先开始的部门:

棉纺织业。

2、完成: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完成标志)。

3、政治前提:

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4、划时代重要发明:

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二、交通运输成就:

(蒸汽机作为动力机)

1、美国富尔顿发明轮船(当时人称“汽船”)。

2、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创造的巨大生产力;2)政治:

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3)世界格局: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

2、标志:

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领先国家:

美国和德国。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1、汽车:

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

2、飞机:

①发明者:

美国莱特兄弟;②时间:

1903年;③影响:

把人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飞机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2、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三角贸易、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

罪恶的“三角贸易”(16世纪末~19世纪中期,最先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

1、背景:

新航路开辟以后,先后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和法国。

欧洲

2、路线:

【归程】【出程】

美洲

非洲

【中程】

3、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后来居上的是英国,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4、影响:

“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美洲获得劳动力,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战争

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

19世纪中期,英国对印度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2、时间:

1857年~1859年。

3、领导阶级:

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为代表)。

4、影响:

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

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

2、概况:

领导者:

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以其名字命名的国家是玻利维亚;

【知识迁移】中国的民族解放斗争

1、太平天国运动:

面临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爆发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军领袖:

洪秀全,1860年,与中外反动势力“洋枪队”(华尔)进行对抗,主要战役:

青浦战役、慈溪战役。

2、义和团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深入,在山东兴起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并很快发展到京津地区。

3、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1931.9.18,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7.7,中国的全面抗战开始;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936.12.12,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调停,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重大胜利,李宗仁指挥;百团大战:

抗战以来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指挥者:

彭德怀。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

①内容: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②影响: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战争的爆发(时间:

1861年4月)

1、根本原因:

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不可调和。

2、矛盾焦点:

奴隶制的废存。

3、导火线:

1861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4、战争经过:

①开始: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②战争初期,北方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优秀将领,一再失利。

③转折:

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1865年,北方军队胜利,美国统一得到维护。

5、林肯的主要贡献:

维护美国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二、美国内战的意义: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1、根本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时间: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性质:

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评价(作用):

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知识迁移】

1、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

2、十月革命: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二、日本明治维新(时间:

1868年)

1、背景:

①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②1853年西方势力(美国)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倒幕运动),并取得成功。

2、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意义: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知识迁移】

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30年代,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

一、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2、开始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概况:

①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②1917年,美国、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成功)。

二、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三十多个国卷入战争)

1、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战争结果: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战争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英国的牛顿:

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贡献:

在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微积分的创建;

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包括“牛顿三定律”)。

2、英国的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的出版:

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物种起源》的意义: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2、德国的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提出(时间:

20世纪初):

意义:

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1、著名音乐家——贝多芬:

德国,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1804年)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2、美术名家——梵高:

荷兰的梵高《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