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90412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8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安徽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一第二次联考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人教版必修1第一至四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ー、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柳宗元在《分封论》中说:

“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封建,非圣人意也。

”这一观点说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A.是形势所迫的统治策略

B.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沿袭了前代的制度模式

D.带有较强的神权色彩

2.春秋时期,由于君位之争、家族冲突、族长争立及其他缘由,总计“出奔”(指离开自己国家,投奔他国)人数不少于280人。

该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A.人才交流发展迅速

B.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C.忠君观念得到强化

D.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3.下表是关于我国古代郡县制确立的相关史实。

据此可知,郡县制

春秋之初

楚国将吞并的小国建立为县,由县公统治。

“公”的称号,仍与封建诸侯的国君一样

春秋中叶后

晋国六卿强盛,每一家族都占有广大的领地,设立若干个“县”治理

战国时期

魏国则在战略要地设有边郡,郡可以统辖若干县

秦统一后

全国均设郡县

A.最早发端于春秋初期的楚国

B.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不断强化

C.是君主集权下大一统的产物

D.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管控日益松弛

4.东汉末期,州形成一级行政机构,刺史权力扩张并进而掌握军事大权,是三国分裂出现的重要原因;唐后期至五代长达两个世纪的中央权威不振,与藩镇节度使的军事割据有因果关系。

这表明

A.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失衡一定会造成分裂

B.对地方权力实施监督是防止分裂的关键

C.军权的扩张是地方势力膨胀的重要因素

D.地方行政层级越细密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5.下表为唐代士、庶登科人数详细统计表(单位:

人)。

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

A.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

B.科举制受到现实制约

C.社会阶层流动更为频繁

D.并未真正实行科举制

6.宋代州县官员的权力交割转移,需要有朝廷下达的正式文书任命,官员之间并不能随意移交牌印、批复印纸批书,以达到离任或继任目的。

这一做法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B.削弱了地方管理的自主性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7.明代,内阁具有票拟、草拟诏敕、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中外奏章无不经由内阁票拟,特别是在皇帝怠政的时候,票拟更是百官与皇帝沟通的唯一渠道。

这表明内阁

A.成为中枢决策机构

B.完善了行政机构

C.避免了决策失误

D.发挥了辅政功能

8.军机处自创设伊始就只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两层,有官无吏,“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军机大臣人数很少,雍正刚建立军机处时,只有3~5人,后来多的时侯也仅11人。

这反映出军机处

A.机构设置较为简单

B.只是一个临时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内部形成分权制衡

9.梭伦曾通过立法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

B.重视公民的个人权利

C.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

D.强调所有人地位平等

10.古代雅典法律曾明确禁止跨城邦婚姻。

跨城邦婚姻所生子女,均被视为私生,不能享有公民权;要使跨城邦婚姻合法化,必须先由有关城邦制定出特别条例。

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私生子女不享有任何权利

B.特殊公民权由法律界定

C.跨城邦婚姻都是不合法的

D.法律对各城邦影响巨大

第三表第七条对叛逆者的诉讼应水远保持其效力。

第七表第五条疆界(土地和房屋)发生争执时,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解决之。

11.下表源自《十二铜表法》。

这些规定旨在

A.突出居民的财物所有权

B.强化法律的强制效力

C.维系国家统治和社会稳定

D.维护贵族的实际利益

12.在古罗马,当事人要想使契约有效,订约时必须使用一定的方式,用法律规定的语言,做规定的动作,否则即使双方完全合意,其协议也不受法律保护。

这反映出在古罗马

A.契约具有较强的形式色彩

B.法律并不具有强制力

C.法律的适用范围比较狭窄

D.契约不受法律的保护

13.久居英国的恩格斯曾写道:

“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级职位。

”恩格斯意在指出英国

A.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尚不完善

B.经济落后制约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资产阶级尚未取得革命胜利

D.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的矛盾激化

14.据统计,从1789年宪法生效到1984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100项国会法案或法案之一部分违宪,参议院拒绝批准27名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国会曾弹劾9名联邦法官,其中4名被定罪。

另外,至今有3名美国总统遭到国会的弹効。

这说明美国

A.中央集权体制遭到部分破坏

B.权力制衡机制发挥实效

C.最高法院与国会的矛盾尖锐

D.国会实际权力大于总统

15.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无论是保守派、自由派,还是社会主义思想家,大都关注历史研究,并且从“社会”的视角来思考政治…促成了观念与经验的互动。

这一现象有助于法国

A.践行三权分立理论

B.从根本上废除君主制

C.政治近代化的转型

D.发动资产阶级大革命

16.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帝国主权掌握在25个邦的代表手中,因为由他们派出的58名全权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重要的机构,而作为国家统一运动领导者的普鲁士只能拥有17席。

1871年宪法的这一设置有利于

A.延续专制主义传统

B.确保民主政体运行

C.维护普鲁士的权威

D.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17.下表反映的是近代我国部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变化(单位:

%)。

导致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割占中国香港岛

B.五处通商口岸被开放

C.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D.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18.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而对于孔孟文化,则“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

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缺乏理性

B.斗争的对象转变为孔孟儒学

C.旨在树立基督教的正统地位

D.反帝反封建斗争具有彻底性

19.参加过辛亥革命,解放后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吴玉章曾回忆道:

“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四川)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这段回忆录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B.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打乱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拓展了列强的侵略方式

20.《临时约法》规定:

总统统率全国海陆军,是赋予总统对于军队的统帅权,但直接负责军政、军令事务的陆海军部和参谋总部却属内阁。

这一规定旨在

A.缓解府院矛盾B.限制总统专权

C.维护共和政体D.提高行政效率

21.五四运动以后,工人罢工和政治斗争依然不断,1920年5月1日,北京学生联合会散发《五一历史》传单,使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传入工人阶层。

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莫定了基础

2.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了第一个土地法《井网山土地法》,规定: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耕种。

1929年4月,毛泽东又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把原来的“没收ー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毛泽东调整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纠正党内“左”的错误

C.巩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D.调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23.下面是抗战相持阶段某战役的作战示意图,该战役

A.标志着日本速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B.是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反“扫荡”战役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重大胜利

D.是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组织的重大会战

24.“在豫皖苏地区,只有国民党整编五十八师零两个旅及地方保安团队担任守备,蒋介石这样部署兵力,正便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中间突破。

”为实现“中间突破”,中国人民解放军

A.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发动辽沈大决战

D.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种行政管理方式,也是一种治理制度,其核心是郡县体系。

秦统一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历代王朝基本沿袭这种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行政区划进行治理的方式。

各行政区划的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一般到县一级。

地方严格服从中央,按照中央统一政令执行政策,无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权力。

我国较早形成了以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为主体的治理模式,有历史文化传承因素,但根本原因是战国以后封建地主制经济发展的现实政治需要。

材料二

分封在历代郡县体制下仍有一定程度的保留,但主要是一种经济和身份待遇,受封者并无直接治民权。

如果无原则的分封割裂了中央集权,一定会出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严重失衡,进而导致国家政治混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特点并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

(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认识。

(4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希腊地区气候适度,雨水充沛,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没有大的冲积平原,缺乏自然灌溉条件。

土地虽多但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只适合种植葡萄、橄榄等。

这种交通极为不方便的群岛地区最容易形成小国寡民的、各自为政的城邦。

而只适合种植葡萄、橄榄,决定了希腊人不能闭关自守、自给自足,他们必须通过海外贸易才能生存下去。

商业贸易客观上要求自由、平等,要求有章法可依,这些又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政体的建立。

而小国寡民,又使得民主原则容易贯彻、落实

———摘编自《西方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英国拥有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立宪和代议制政府,但缺少成文宪法让它在现代国家中显得与众不同。

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来,英国逐渐发展出一种稳定的宪制,它铭记着君主、上院和下院的联合主权,同时也在捍卫人民的自由,并且让立法机构越来越多地对不断扩大的选民负责。

直到20世纪晚期,这套宪法在内广受拥戴,在外深受赞賞。

———摘编自[英]哈利・T・狄金森《现代英国宪法:

改进或颠覆》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一部独具一格的共和形式的英国式宪法,它体现代议制精神而不是民主制精神。

当时的人们一般认为民主容易导致暴民政治。

宪法制订者已明确认识到这个新国家是不同的阶级和不同的利益集团的集合体。

但宪法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保障财权而不是人权,这是资产阶级宪法的基本特色。

———摘编自罗荣渠《略论美国联邦制度的形成和宪政体制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宪政的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近代美国宪政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这种不同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它对中国从传统政治形态走向现代政治形态,最终成长为现代性的政治形态做了初步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

但是,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的实施。

———摘编自富成慧《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研究》

材料二

著名学者陈晓麓认为:

“(毛泽东)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是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草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陈晓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真正的实施”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事业”的含义,并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