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0345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灰椋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灰椋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灰椋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灰椋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灰椋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灰椋鸟教学设计.docx

《灰椋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椋鸟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灰椋鸟教学设计.docx

灰椋鸟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十册《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3—5自然段是重点,写灰椋鸟的归林以及入林后起舞争鸣的景象。

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课文的作者徐秀娟,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她年仅23岁的生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重点学习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思和表达方式。

3.在阅读理解的推进中,对“美与和谐”有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积累四字词语;上网搜集作者徐秀娟的故事。

教学方法:

1.以“美”与“爱”为关键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透过作者细腻而生动的描述,在语词的深处,挖掘文本鲜活的内涵,使之成为学生内心呼之欲出的情思与感动。

2.借助网络素材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真切感受灰椋鸟“排空而至”等场面;让学生在画面与音乐声中入情入境,发挥想象,训练理解表达能力。

涉及资源:

1.灰椋鸟归林的视频素材。

2.黄河波翻浪涌的视频。

3.优酷视频:

中华古诗词——书湖阴先生壁。

4.灰椋鸟图片及鸟叫声多种。

5.徐秀娟和丹顶鹤及雕塑等相片,人物简介等。

6.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7.下载格式工厂格式转换软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质疑导入

1.再来认识一下灰椋鸟。

(出示图片):

它的嘴巴(尖尖的),背(灰灰的),远远望去(黑乎乎的),作者徐秀娟说——(课件浮出字幕:

有什么好看的呢?

过渡:

究竟是好看还是不好看?

研读完全文就知道了。

2.听写几个四字词语。

归纳画面。

(板书:

归林、闹林)读词。

二、探究感悟,理解发现

(一)探究一:

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

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把关键的词圈出来,边读边想象画面。

读后交流,教师点拨并相机指导朗读: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1)用动作理解“盘旋”;联系上下文理解“陆续”;

(2)重点解读:

投入。

理解灰椋鸟对刺槐林的感情。

(3)相机指导朗读。

2.“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播放归林视频,师质疑:

好看吗?

这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点击:

排空而至。

问:

这个“排”是什么意思?

(播放黄河视频)当我们看到波涛滚滚的黄河那万马奔腾的气势,你还想到了哪个带有“排”字的成语?

师:

有同学读过王安石的这句诗(播放《书湖阴先生壁》视频片断: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师释:

后一句是说,两岸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我们的眼帘。

这里的“排”都有“推”的意思。

【设计意图:

“排空而至”是徐秀娟首创,这个“排”字学生很难理解体会。

借助剪辑过的视频帮助学生感受大部队“排空而至”的情景便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联系学过的成语及拓展课外的古诗,尤其是借视频的魅力来加深对“排”字的理解,使得小课堂大容量,微小的投入却换来学生的知识丰富积累。

(3)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指导读这些词,边读边想象画面。

(4)师小结:

是呀,这哪里还是一只只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的(大部队)呀!

“大部队”为什么加引号?

3.过渡:

那些先锋队伍回家后干什么呢?

后来的大部队又怎样呢?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

(点击“倾诉”)这鸟儿也懂得了倾诉,懂得了交流。

找找还有哪些词将灰椋鸟写得人性化了?

4.想象说话:

假如此刻你就是那一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倾诉什么?

又在呼唤什么呢?

链接四幅图片,点击鸟声,创设情境说话:

(1)这几个好伙伴还不愿分开,他们在互相倾诉什么新鲜事儿呢?

一只鸟儿说——另一只又说——

(2)这位鸟妈妈回到家一眼没看着自己的孩子就慌了神,连忙大声呼唤——

……

【设计意图:

鲜活的图片,或急或缓的鸟鸣声把学生带进这个热闹而温馨的鸟世界,不仅训练了孩子的想象说话能力,还让孩子不知不觉地把鸟当成了朋友。

5.梳理每四自然段,指导背诵方法。

(二)探究二:

读: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

画出自己喜欢的写鸟的句子。

悟:

再读读,和同桌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并加上简单批注。

1.“看,这几只……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师质疑:

有什么好看的呢?

好看在哪儿?

指导读:

那种轻盈优美的姿态谁能带我们去看得更真切些?

2.“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

师:

什么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灰椋鸟的叫声。

)重点读好此句。

师:

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声音?

(万马奔腾,震耳欲聋)与文中的描写比较。

文中的描写不仅显得声音大,而且不嘈杂,很优美,很震撼,值得欣赏。

师:

在这个俱乐部里,彩灯就是天上的—— 音乐就是—— 那翩翩起舞的少女就是——

3.作者看到这样的场面,不禁这样想(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这上万只……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欢呼些什么?

5.把你的欢呼,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

(齐读第5节)

6.好美的画面,老师也情不自禁地作了一首小诗——(配乐范读,齐读)

7.浏览第五自然段,将课文分成四个层次,提示顺序,指导背诵方法。

(三)学习第六小节

师:

作者在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

指读第六自然段。

1.出示反问句,指读。

2.回到开始时的话题,(点击课件)有什么好看的呢?

(好看在哪儿?

)师小结:

这么温馨、和谐的画面真是一种大美呀!

3.情感升华:

一句反问,作者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思考,这样的大美,是谁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

——林场工人

4.板书并提示“人——林——鸟”的关系。

师:

我们应该感谢的只是植树的人吗?

还应该感谢谁?

简介徐秀娟的事迹,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设计意图:

用数张纯美的照片,一段凄婉的音乐,自然将学生带进对徐秀娟的感怀之中。

6.齐读:

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没有徐秀娟这样爱鸟护鸟的人,我们到哪儿去观赏这样壮观美好的画面呢?

师:

执著的徐秀娟用生命唱响了献身环保的赞歌!

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点击课件)齐读“我爱鹤,我爱大自然,我愿在莽莽原野上寻找,寻找理想、友谊和生活的答案……”

师:

这是一种大爱,正是这种大爱,才创造了大美,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

这种美的名字,叫:

和谐。

画圆,板书:

大爱,大美,和谐

5.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

(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三、总结板书,点明主题

(指板书)如果我们人人都爱鸟护鸟,不仅是鸟,和所有的动物友好相处,我们就到哪儿都能观赏到这或壮观或美好的画面,生活中会处处出现和谐之美。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

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选做题:

阅读巴金的《鸟的天堂》。

五、板书设计:

大爱大美

归林闹林

人——林——灰椋鸟排空而至百鸟争鸣

浩浩荡荡翩翩起舞

教学反思:

据专家点评,本课显著亮点有:

①借助网络素材,教学“排”字的拓展,显示一字之奇,一字之妙,投入小,见效大。

②以主话题“有什么好看的呢”牵引文章的情感线,注意了问题设计“干”与“枝”的关系,也兼顾了问题的梯度性。

③板书设计的精巧、新颖、醒目,像本课教学一样感性。

不足之处:

借图片想象说话环节设计很好,但对学生预设不够。

当“鸟儿”谈见闻时,说看到有人乱砍乱伐树木,教师没有更好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问题,巧作引导。

 

灰椋鸟教学设计反思

 

山庄头小学孙美蓉

二零一八年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