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说明书概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0275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说明书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工程地质说明书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工程地质说明书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工程地质说明书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工程地质说明书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说明书概要.docx

《工程地质说明书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说明书概要.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说明书概要.docx

工程地质说明书概要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汝城(赣湘界)至郴州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起点位于汝城县热水镇以东湘赣交界的塘口,与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江西省境段相接,向西经汝城县益将、汝城县城南、岭秀、文明镇南、宜章县里田镇、赤石,于铁山里村与京珠高速公路及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境西段相连,推荐方案路线全长约101.6公里。

本工程于2005年9~10月,配合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对项目区采用遥感与工程地质测绘、简易勘探、工程物探、控制性钻探等方法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于2005年11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

1.2勘察工作依据、目的、内容

1.2.1工作依据

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3.交通部部颁《公路桥函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4.交通部部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070-2004);

5.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JTG/TC21-01-2005);

6.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7.交通部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8.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

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2001);

11.《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

12.《多道瞬态面波勘查技术规程》(JTG—2004)。

1.2.2勘察目的、内容

对拟建项目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以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工程地质特征、

各工程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控制工程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为拟定路线走向、桥位、隧址工程方案的比选及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提供地质资料。

其勘察内容包括:

1.研究项目区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及其与工程的关系,并作出初步评价;

2.对控制路线方案的复杂地形地段,了解地质与不良地质概况,提出路线方案的布设与比选意见;

3.对控制路线方案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地段,了解其类型、性质、范围及其发生和发展情况,评价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防治意见;

4.对控制路线方案的特大、大桥桥位,了解其自然与地质条件,提出桥位比选意见;

5.对控制路线方案的隧道,了解洞身的围岩级别、地应力分布、水文地质条件、洞口稳定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提出隧道位置的比选意见;

6.了解项目区筑路材料的分布、质量、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以及工程用水的水源和水质。

1.3勘察方法与勘察工作量

1.3.1勘察方法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有关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规定与要求,结合本项目的工程特点,采用遥感与工程地质测绘、简易勘探、工程物探、控制性钻探,、测试等方法进行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1.遥感与工程地质测绘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信息资料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等进行圈定、判释,为路方案选择、线位展布提供宏观资料。

在此基础上利用1:

5万和1:

1万线位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实地工程地质调绘、验证,对路线通过地带及重点构造物场地进行全面的工程地质分析研究,编绘1:

5万和1:

1万综合工程地质图。

2.工程物探

在遥感判释与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对控制路线方案的特长、长大隧道隧址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折射)、特大桥与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桥桥址采用地震面波进行控制性勘探,以了解隧址、桥址区的地层岩性、岩土界线、岩层完整性及风化破碎程度、构造及发育性与水文地质条件,了解隧道洞身围岩级别与洞口稳定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对隧址、桥址区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提出其比选意见。

3.工程地质钻探、简易勘探

对控制路线方案特大、大桥桥址,在遥感判释、工程地质测绘、物探的基础上,进行控制性钻探,对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地段,采用简易勘探。

在钻孔中进行必要的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动探),并采取岩、土试样,在室内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以了解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沿线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并作出初步工程地质评价。

1.3.2勘察工作量(见表1-1)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1-1

序号

工作方法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

遥感地质

卫星遥感数据

图景

3

2001新时相

图像处理方法

种类

6

输出3种

图像处理面积

Km2

5500

2

工程地质调绘

路线调查

Km

196

观察点

976

1:

5万调绘

Km2

1086.0

1:

1万调绘

88.2

3

工程物探

地震面波

m/点

778.8/29

浅层地震测线

m/条

6600/32

4

工程地质勘探

钻孔

m/个

824.5/25

取样

167

岩石力学试验

34

5

筑路材料调查

料场调查

个/类

14/3

1.4新技术应用

1.4.1遥感技术应用

1.遥感资料与关键技术步骤

采用美国陆地卫星ETM多波段遥感数据,参考已有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进行遥感地质判释。

其关键的技术步骤为:

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信息增强处理及影像图编制→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建立准确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地质现象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验证→实地测取遥感工程地质数据→综合解译、编制图件→遥感资料分析整理,全面分析总结→编制技术成果报告。

2.图像处理

(1)波段选择:

经过ETM各波段信息直方图统计比较,选择信息丰富,相关性较小的ETM7、4、2三个波段进行信息增强与彩色合成。

(2)信息增强与彩色合成:

信息增强采用整体线性拉伸—色彩调整—对比度与亮度调整—局部线形拉伸或加以色彩变换处理,得到层次丰富的单波段图像。

经彩色合成试验,以ETM7(R)-ETM4(G)-ETM2(B)的顺序合成,得到清晰度好,信息丰富的图像。

(3)清晰度处理与数据加密加大:

经过图像的反差对比增强与“锐化”,突出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再加密放大,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图像。

(4)工程地质解译:

以收集的地质资料为地质体解译的先验标志,初步总结图像信息的特征,经野外调查建立精确的解译标志,进行公路工程地质综合解译。

1.4.2工程物探技术应用

1.工作方法及仪器设备

根据勘察技术要求,结合本项目工程特点,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折射法、地质地震影像、面波等勘探技术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浅层地震采用日本OYO公司生产的MCSEIS—1600改进型多波列数字图像工程勘测仪,该仪器24道,采用时间0.25—1ms可调,采样长度512—204dot,折射、反射波与地震影像使用38Hz速度检波器,面波使用4Hz速度检波器。

2.试验工作

根据场地条件和勘察目的,进行现场浅层地震试验工作,包括仪器一致性试验、检波器自振频率、激发方式、仪器滤波档的选择性试验等。

3.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流程为:

检波器→进入MCSEIS仪器前置→自动信号采集→显示检查记录→认可存盘。

4.数据处理

浅层地震勘探数据采用多波列数字勘探分析处理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其处理流程为:

记录文件头、道集数据编辑→测线地形高程静校正→炮时基准校正→一维带通、声波及局部滤波→二维速度滤波→脉冲反褶积→速度谱分析→共深度点叠加→一维、二维滤波及自动增益控制→输出时间剖面→计算层速度→输出深度剖面。

第二章自然地理条件

2.1地理位置

拟建项目位于湖南省南部郴州市,处于南岭山脉与罗宵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

拟建项目东西走向,东接江西省赣州市,南临广东省韶关市,行政区划属湖南省郴洲市辖汝城县与宜章县。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55′~113°58′,北纬25○25′~25○33′。

(见图2-1)

项目所在区公路一级自然区划为东南湿热区(Ⅳ),二级公路自然区划为武夷南岭山地过湿区(Ⅳ6)。

2.2气象

项目所在区具有亚热带温带过度型气候特征,东南亚季风环流对区内有着明显的控制,亦偶尔受西北寒流所影响。

总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季节气温变化较大,降雨量充沛,东部由于地形地势之差,气候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变化。

2.2.1气温

区内全年温暖时间较长,多年平均气温17.1°C,一般4~10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其中7~8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6°C左右,最高达38.8°C,11月至翌年3月低于年平均气温,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6°C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1.9°C。

2.2.2降雨

区内降雨量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619.0毫米,其中汝城县境为全省降雨中心。

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每年9月至翌年3月降雨量较少,为枯水期阶段。

4~6月降雨量最大,占全年降雨量的40~50%,暴雨、阵雨均发生在该阶段。

7月由于受亚热带高温气流影响,雨量少,仅占全年降雨量的8%左右,8月雨量又明显增多,可占全年降雨量的14%左右。

2.2.3蒸发

区内年平均蒸发量1378.5毫米,略少于降雨总量。

蒸发强度基本上随气温变化,一般5~9月蒸发量占全年总量的60%,7月最大,平均可达200毫米以上。

2.2.4相对湿度

区内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5%,与气温成相反变化。

低温季节相对湿度大,高温季节小,全年1~2月最大,平均可达90%左右,7~8月平均为75~80%之间,年变化约10%。

2.2.5风向、风力

区内常见风向有北风、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南风等。

年平均风力0.6~2级,最大风力达9~10级。

一般春季风向多变,夏、秋季(5~8月)盛行南风和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

东南风和南风风力较强,尤其台风经过广东北部时,其台风边缘影响至本区后,短时间风力可达9~10级。

2.3水文

项目所在区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多呈树枝状及叶脉状分布。

分属三大水系:

区内主要地表水—东江及其支流郴江、滁水、浙水等大致自东向西和北西径流,属湘江水系;南部边缘白石渡小河、曹田小河、九峰小河等自北向南径流,汇入珠江支流—武水,属珠江水系武水流域;东部集龙、益将、

热水一带小河往东径流汇入赣江(图2-2)。

区内主要河流基本特征见表2-1。

区内主要河流基本特征表表2-1

河流

名称

流域面积

(km2)

流量(m3)

年平均径流总量

(亿m3)

平均径

流模数

(L/s.km2)

平均径流深度

(mm)

最大

最小

平均

东江

4835

2620

21.5

175.2

55.24

36.23

1142.5

沤江

450

409

2.42

19.0

5.99

41.4

1305.4

郴江

334

630

0.17

10.65

3.94

35.2

1111.8

滁水

194

179

0.38

5.46

2.10

34.3

1082.7

2.4交通

拟建项目区西端国家大动脉—京广复线电气化铁路、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东部106国道纵穿南北,省道324贯通东西,东连江西,西接广西,北上长沙,南下广州。

从而形成了高速公路、国道纵贯南北,省道横卧东西的交通格局。

第三章区域地质条件

3.1地层

项目区地层发育较全,自下古生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

(图3-1)

3.1.1 震旦系(Z1-3)

分布于益将、热水、团结水库、五盖山、岭秀与浙河下游一带等地,为一套浅变质的浅海相沉积。

由灰绿色浅变质厚至巨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矽质岩、含砾石英砂岩、含砾板岩等组成,为区内分布较广的层位之一,下、中、上三组齐全,总厚度大于1000米。

3.1.2寒武系(∈1-3)

分布与震旦系基本一致,与震旦系呈整合接触。

为一套浅变质浅海相沉积。

由黑—灰黑色厚至巨厚层状细中粒、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炭质板岩组成。

出露面积广,下、中、上三组齐全,总厚度大于1500米。

3.1.3泥盆系(D)

只发育有中、上两统,下统缺失,分布于五盖山东西两侧、旧市-赤石向

斜、龙溪-二都向斜、汝城-大坪向斜、田庄-延寿向斜翼部。

1.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D2t)

属陆相过渡至滨海相的泥砂碎屑沉积,由灰色、暗紫红色厚至巨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砂质页岩、含砾石英砂岩及砾岩组成,与下伏前泥盆系地层不整合接触。

裂隙较发育。

厚度78~300米。

2.泥盆系中统棋子桥组(D2q)

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岩性比较稳定,主要以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微粒结晶灰岩为主夹少量泥质灰岩等,与下伏地层跳马涧组呈整合接触。

厚度270~451米。

3.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D3s)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岩沉积,由黄、灰色厚层状含薄层泥质条带微粒灰岩、白云质粉砂质灰岩、泥质灰岩、泥质页岩与钙质页岩组成。

与下伏岩层棋子桥组呈整合接触。

厚度113~257米。

4.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D3x)

根据岩性不同分为上下两段。

(1)下段(D3x1):

为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由深灰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含微层泥质条带隐晶质灰岩和泥质灰岩组成。

厚度110~306米。

(2)上段(D3x2):

为滨海碎屑岩和浅海泥灰岩相沉积,由黄灰色薄层粉砂质页岩、粉砂岩、钙质砂岩、钙质页岩及灰岩等组成。

厚度50~150米。

3.1.4石炭系(C)

主要分布于观音山—文明一线以西,东部仅见于大坪、汝城、田庄及山田坳等地。

地层发育完全,分下统及中上统。

1.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

为浅海相碳酸岩沉积,与下伏锡矿山组呈整和接触。

下段为深灰、灰黑色中厚至厚层状隐晶质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并夹有泥灰岩、砂质页岩、粉砂岩等。

厚度123~406米。

上段为灰黄、灰黑色薄层粉砂质页岩、钙质页岩夹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灰岩。

厚度8~59米。

2.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

下段为浅海碳酸盐相沉积,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钙质页岩等。

厚度398~499米。

中段为浅海碎屑与滨海相沼泽含煤沉积,由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及煤层组成。

厚度75~185米。

上段为浅海碳酸盐相沉积,由深灰色细粒结晶白云岩及厚层状灰岩组成。

厚度40~72米。

3.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

主要分布于区内较大向斜的核部,岩性为深灰色、肉红色厚层中—细粒结晶白云岩及灰白色中厚层致密灰岩。

厚度293~760米。

3.1.5二叠系(P)

区内分布零散,分上、下两统,与下伏地层壶天群呈整合接触。

1.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

为含矽碳酸盐相沉积,分布于土桥、龙潭一带,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白云质灰岩、细粒结晶灰岩及微粒灰岩。

厚度130~180米。

2.二叠系下统当冲组(P1d)

岩性为灰黑色、黑褐色中至薄层状含铁锰质矽质页岩及泥、钙质页岩。

厚度12~22米。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岩性为灰色砂质页岩、石英砂岩、黑色页岩和煤层。

厚度826米。

4.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

岩性为灰黑色、灰黄色薄层状矽质页岩和黄灰色薄层钙质页岩、深灰色中层状矽质灰岩。

厚度80~100米。

3.1.6三叠系(T)

地层发育不全,在项目区以西局部出露。

1.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岩性为青灰色、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

与下伏长兴组呈假整合接触。

厚度200米。

2.三叠系上统一心亭组(T3y)

岩性为细、粗粒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及煤层。

厚度208~248米。

3.1.7侏罗系(J)

为一套湖相碎屑岩沉积,岩性复杂,分中、下两统。

1.下侏罗统(J1)

主要分布于宜章旧市与汝城文明等地。

岩性由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粗—细粒石英砂岩、砂质页岩、粉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组成。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厚度646~1420米。

2.中侏罗统(J2)

分布于汝城县梨树凹等地。

岩性由紫红色、灰绿色中至厚层粉砂质泥岩、石英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砂砾岩组成。

厚度大于667米。

3.1.8白垩系(K)

分布于汝城文明等地,为一套陆相淡水湖泊沉积,分上、下两统。

1.下白垩统(K1)

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质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砾岩。

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接触。

厚度465~2314米。

2.上白垩统(K2)

岩性以紫红色巨厚至厚层状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与下统呈整合接触。

厚度大于2500米。

3.1.9第四系(Q)

区内第四系分布虽广,但很零散,厚度小,仅在沿河一带局部地段发育,属于更新世和全新世。

1.更新世(Qp)

全区均有零星分布,岩性随附近基岩岩性而变化,一般下部砂质粘土夹块、砾石,上部为蠕虫状红色粘土。

厚度0~60米。

2.全新统(Qh)

主要为河流冲积层,分布于较大河流两岸,益将、两江口等地亦有以洪积为主的冲洪积层分布。

岩性上部为砂质亚粘土,下部含粘土质砂、砂砾、卵石。

厚度0~10米。

其次山区大部分零星分布有全新统坡残积堆积物。

3.1.10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发育,主要分布于项目区周围山体,产状有岩基、岩株、岩豆、岩脉。

岩石种类繁多,以酸性岩最为发育,以侵入岩为主。

岩浆活动具多期多次特征,包括加里东期的闪长岩体,印支期的石英闪长岩岩体,印支期—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体,燕山早期侵入的花岗岩体,燕山晚期喷出的安山玄武岩屑凝灰—角砾岩等。

3.2构造

项目所在区位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中段北部,构造形迹纵横交错,组合复杂,主要的构造类型包括:

东西向(近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山字型构造,旋转构造等(图3-2)。

3.2.1东西向(近东西向)构造

  项目区以北雷公仙一带,震旦、寒武系的构造线主要呈东西向,局部地段略有偏转;中部乐洞、岭秀及东部益将等地,震旦、寒武系的构造线主要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个别地区呈北西-南东向。

该构造是一组由震旦系、寒武系褶皱而成的紧密向斜、背斜和倒转向斜、背斜,以及与褶皱轴线相平行的压扭性断裂为其构造形迹。

褶皱轴线一般相互平行,线性强,轴面直立至倾斜或倒转,岩层倾角一般在50。

以上,直立至倒转者均有,与褶皱平行的断层较为发育,规摸较大的断层主要分布于拟建项目区以北,项目所在区基本无大的断层分布,断层性质均为压扭性。

3.2.2南北向构造

区内可分为两个构造带,即五盖山与沙田—大坪构造带。

1.五盖山南北向构造带

表现为古生界组成的南北向褶皱,主要由五盖山背斜、西山背斜及走向与褶皱轴线近于平行断裂组成。

(1)褶皱

●五盖山背斜:

轴线近南北~南西向,轴面东倾~北西倾,核部由震旦系下组构成,脊线起伏,西翼较陡,多大于45○,东翼较缓,一般15~30○,五盖山东南受断层破坏。

●西山背斜:

轴线弯曲,中段为近南北向,东北段呈北北东向,于黄河仙开始倾没,西南段呈西南向,跨过观音坐含煤盆地后被断层切断。

(2)断裂构造

主要的断裂有高垄山—西山断裂(11)、棉花垄断裂(12)、里田断裂(13)、鲤鱼江—观音坐断裂(20)及太平里—糖下断裂(21)等,断裂规模大小不一,一般长度10~30公里,向东或西倾,均属压扭性断裂。

其中鲤鱼江—观音坐断裂(20)规模最大,长45公里,走向北15○东,倾向南东东,切割的最新地层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于东坡东北被燕山早期花岗岩所切断。

2.沙田—大坪南北向构造带

由沙田含煤构造盆地及汝城—大坪复式向斜组成。

(1)沙田含煤构造盆地

位于项目区东端以北,拟建项目不直接穿过该构造带,为一长22公里,宽2公里的南北向狭长侏罗系构造盆地。

(2)汝城—大坪复式向斜构造

拟建项目穿越该构造带北部。

向斜由中泥盆统、石炭系岩层组成,轴线近南北向,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8公里,岩层倾角大于35○,部分地段直立。

与褶皱线大致平行的断裂发育,主要有汝城—井坡断裂(14)、汝城—范家断裂(15)、付家—大坪断裂(16)、新屋场—笔架山断裂(17)等。

其中付家—大坪断裂(16)规模较大,发育于汝城—大坪向斜东翼,北起汝城土桥付家,南至汝城大坪南,走向南北,向西略呈弧形弯曲,全长21公里。

3.2.3华夏系构造

区内华夏系构造不甚发育,主要分布于东部益将一带,由震旦系、寒武系地层组成穹窿构造,呈北东向展布。

其断裂构造为一组斜列的穿切震旦系、寒武系与花岗岩的北50~60○东、倾向东南或北西、倾角38~85○、规模6~10公里的压扭性断裂,主要包括鱼跳—梅树脚压扭性断裂(23)及九曲岭断裂(24)等。

3.2.4新华夏系构造

区内新华夏系构造发育,其构造线显著,一般呈北25~40○东,主要由一组北北东、北东向的大型向、背斜及与其褶皱轴线相平行的一组断裂组成。

北北东向的含煤盆地及红色盆地也是其重要组分。

1.褶皱

(1)旧市—赤石向斜:

分布于西部豪山~田牛坪一带,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

长度70公里,宽2~9公里,核部由石炭系组成,两翼由泥盆系碳酸盐岩及夹碎屑岩组成,轴线微弯曲,走向约35○东,轴面近直立,脊线略有起伏,地层倾角一般30~50○,北段东翼倒转,南段东翼出现次一级褶皱。

(2)龙溪—二都向斜:

文明~里田段位于该向斜南端,呈北北东向展布,东北端在龙溪附近扬起,西南端被断层切断。

长52公里,宽0.5~10公里,轴线呈北东38○走向,东北段平直,西南段呈向西北突出的弧形。

核部由中上石炭统壶天群构成,两翼为泥盆系及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地层倾角一般在60○以上,局部出现倒转或次一级褶皱。

(3)田庄—延寿向斜:

位于项目区东部高村~山田坳,呈北北东向展布,东北端被侏罗系覆盖,西南端被花岗岩吞没。

长约56公里,宽1~5公里,轴线稍弯曲,局部被断层切断,走向北37○东,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轴面直立,两翼为泥盆系地层,倾角一般40~50○,局部较缓或较陡乃至倒转。

2.断裂构造

多为压扭性断裂,走向与褶皱线平行或近乎平行,切割地层最新者为侏罗系和白垩系,规模大小不一,长度几公里至数十公里,断距几十米至数百米。

现将拟建项目穿越的几条大断裂的特征简述如下:

(1)东坡—月敏压扭性断裂(37):

北段近南北向,南段为北北东向,长近40公里,北段向东倾,南段向北西倾,倾角41○,切割地层为泥盆系。

(2)资兴—杨梅山压性断裂(38):

出露于旧市—赤石向斜西翼,全长66公里,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5~57○,切割了下石炭统至中泥盆统各岩组。

(3)布田—曹田压性断裂(39):

出露于旧市—赤石向斜东翼,全长约55公里,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5○,切割地层为下石炭统至中侏罗统各岩组。

(4)龙溪—白石压性断裂(41):

出露于龙西二都向斜的东翼,全长54公里,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48○,切割的最新地层为侏罗系和上白垩统。

(5)大峰仙—延寿压性断裂(46):

出露于田庄延寿向斜东翼,全长78公里,走向北东~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0○,切割的地层为下石炭统至中泥盆统。

(6)热水压性断裂(48):

出露于项目区的东部热水北至轮子坳,长14公里,走向北北东~北东,北段向西倾,南段东倾,倾角60~85○,断裂的性质表现为压性及压扭性和多期活动特征。

3.上三叠—侏罗系含煤构造盆地

项目区新华夏系含煤构造盆地主要有观音坐莲、杨梅山、汝城等。

多为半地堑式,仅观音坐莲为地堑式,长轴方向一般为北20~40○东向,长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最长的汝城盆地达40公里,宽度一般不及一公里,岩层倾角一般20~30○。

4.白垩系红色盆地

项目区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