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
《二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识字4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
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你和哪些成语见过面的?
2、请自由地朗读成语,说说你对哪些成语比较感兴趣?
二、学习正确朗读成语:
1、小声读成语,不认识的字请你们看看绿树叶上的注音。
2、同桌相互读,相互正音。
3、展示读,要求是正确。
三、讲故事《骆驼和羊》,引出成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1、讲故事。
2、出示成语,让学生读一读。
3、出示生字:
寸、益、彰。
说说寸字你怎么记住它?
4、说说读这四个成语你读懂了什么?
5、自由地读这四个成语。
6、集体读好这四个成语。
四、学生合作学习第二小节:
1、同桌互读互听。
2、读熟后大致了解成语意思。
3、同桌讨论:
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4、你知道哪个成语的相关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5、说说你和同桌刚才是怎样学习这些成语的?
6、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方法。
7、学习第三小节。
8、指名汇报学习成果。
可以讲故事、可以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五、整体朗读感悟:
1、分组轮读成语,学生拍手相互背成语。
2、分组比赛读。
3、选一个你喜欢的成语,说一句话。
4、读好你最喜欢的成语。
六、课外作业:
收集成语,准备成语接龙比赛。
第二课时
一、熟读成语:
1、齐读课文。
2、学生表演或是说意思,另一个学生猜成语。
3、课件出示:
成语连线。
4、齐背成语。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这些生字。
2、开火车读一读生字。
3、认读认识和要求书写的生字。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5、书空生字,描红。
6、我会写:
学生自愿到黑板上写字,大家评议。
三、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
课后你们来找老师做成语接龙的游戏吧。
如果你们比老师还行,也可以和同学比一比。
课后反思:
本课较简单,但对成语的理解还比较困难。
13、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会用“一……就……”造句。
2、懂得故事内容。
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
3、学习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弄懂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课文大意
1、板书课题:
坐井观天
师:
你们还记得朱老师昨天给你们讲的故事吗?
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坐井观天”的“观”是什么意思。
谁坐井观天。
2、再读读这个故事,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是否正确。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1)从学生中选出一个“小老师”,负责正音。
(2)开火车读生字卡,谁的读音不准,由“小老师”纠正。
(注意“弄”的声母是“n”,“错”的声母是平舌音)学生没准的字音教师指导。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
2、和同桌讨论一下,把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的那两个词语(无边无际、井口那么大)请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
3、请同学把课文中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的词语告诉大家。
三、再读课文,理解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有不同的看法
1、提问:
小鸟怎么知道天无边无际,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读课文,找出答案。
2、谁愿意告诉大家,小鸟和青蛙为什么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小鸟在天上飞,青蛙坐在井里)
3、小结: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是因为它在天上飞,青蛙只有井那么大是因为它坐在井底。
4、同学们讨论一下,能不能给这只坐在井底看天的青蛙取个名字?
(井底之蛙)
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在读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时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2、同桌分角色读、交换角色读,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表演“坐井观天”,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跳出井口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自己练一练)
2、假如青蛙上天,小鸟下井,那么它们又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相指导表演,然后上台带头饰表演)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谈)
4、小结:
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
“坐井观天”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说话联系
1、同桌按“一……就……”的句式来仿说句子。
2、指名按这样的句式说话。
四、识记生字,练习写生字
1、齐读生字卡片。
2、提问:
(1)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
谁能告诉大家?
(2)你学这两个字的小窍门是什么?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字形的?
(“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4、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练写生字。
课后反思:
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还比较困难。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
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
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
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
(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
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
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
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
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
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
花谢以后,又怎样呢?
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
请看图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个别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
齐读。
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
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
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
他想些什么?
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
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
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他想些什么?
讨论:
1、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
2、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
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3、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这多可惜。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
图
(一):
春天,一棵柳树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棵枣树弯弯曲曲,树皮粗糙,树枝光秃秃;
图
(二):
秋天,枣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枣,全家人坐在树下高兴地吃枣。
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这两棵树是什么树?
你喜欢哪一棵?
为什么?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回归主体,自读自悟。
(一)学习课文。
1、分组:
2、学习课文,为下面的辩论作准备。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
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
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
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含意。
)
(二)感知生字。
1、自学生字。
2、在小组里把难读的字音,读给小伙伴们听。
3、游戏:
秋天到了,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农民伯伯正在摘枣子,我们也去帮忙吧!
,请摘到枣子的小朋友,读准字音,同学们举起字卡齐读,正确了,可口的枣子送给你。
4、指导写“怎”和“思”,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三)朗读感悟。
1、初读:
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
用不同符号划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
读勾画的句子,比比看谁读得好。
4、选读:
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
(性格)从哪里看出来?
(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
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
你看我,多漂亮!
”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
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怎样?
——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
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枣树怎样?
——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
6、评价读:
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
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分组讨论学习。
1、现在,你是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呢?
为什么?
2、再次分组:
(喜欢小柳树的为一组;喜欢小枣树的为一组,调整座位。
)
3、分组讨论学习:
(每组同学为自己喜欢的原因找理由,为下面的辩论比赛做准备,可以从树的外形、性格、用途等方面来说。
)
4、课堂辩论:
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最可爱。
(把学生分为两大组,相对而坐,双方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双方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又可以根据对方的问题进行质疑。
当因某个问题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参与讨论,推波助澜。
在讨论中,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通过讨论、辩论,使学生明白道理。
)
三、学生互动。
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
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再小组交流,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
2、想想: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3、你喜欢谁呢?
为什么?
4、分小组比赛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复习认识生字:
2、出示,学生齐读生字。
3、指名读一读,开火车读生字。
4、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指名说说;如果你是小书法家,在写这些字时,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
6、书空生字。
7、请描红课后的生字。
8、评一评,谁描得好,写得好。
三、书写练习;
1、练习写生字。
2、同学们相互评一评、改一改。
课后反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本课的关键要学生学会其中的道理。
16、风娃娃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让学生知道风娃娃做了几件事,哪些做得好?
哪些做得不好?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一定很喜欢娃娃吧?
你们自己有玩具娃娃吗?
有什么娃娃?
(结合学生的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娃娃有很多种,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
今天,咱们要认识一个新娃娃:
二、学习课文。
1、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边读边画出生字。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自由读课文,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2、认读生字
3、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吹大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小树。
以上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
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4、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5、分块研读,反馈交流。
(1)研读:
“做好事”板块。
(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
风娃娃做了什么?
结果怎样?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
读一读这一句话。
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感受怎么样?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身感受。
)
(2)研读“做坏事”板块。
(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
风娃娃做了什么?
结果怎样?
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
读一读这句话。
读读学习伙伴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3)请你评价一下,风娃娃是一个怎样的娃娃?
(通过让学生体会、感受、评价、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
三、生字书写
1、学生描红
2、老师指导书写
3、练写
四、布置作业。
17、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
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
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看图片:
这是什么?
喜欢吃吗?
“串”像不像我们吃的糖葫芦?
看看葡萄,记住“葡萄”这两个字。
它是什么味道的?
可是狐狸却说它是酸的,想知道怎么回事吗?
2、板书课题:
酸的和甜的
“酸”怎么读?
你是怎么认识的?
还有什么东西味道是酸的?
就是它说葡萄是酸的,我们认识认识它吧。
指名读词,结合图画记住这两个字。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讨论:
小松鼠和小兔为了什么想不明白?
2、它们认为谁说得对呢?
3、想想:
狐狸说的话有道理吗?
它为什么要这样说?
4、你要没有吃到之前你会怎样想?
5、吃了过后你又会怎样想?
6、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体会几个小动物当时的心情。
7、指名角色扮演。
8、小结:
猴子说葡萄是怎样的?
因为它----(吃过),狐狸说葡萄是怎样的?
因为它-----(没有吃过)。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课外延伸:
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一匹小马,它也是因为听了不同的人说那条河浅或是深,它就怕了,不敢再往前走。
你们去找找这个故事读一读吧,讲能你的家人听听。
还可以把今天我们学到的这个故事也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识字。
1、随图感知生字:
学生观察讲解图画时出示生字。
图一: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
他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提示:
“狸”在“狐狸”一词中读轻声。
图四:
小猴子看着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图八: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2、文结合认读生字。
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不会的字看看图,猜一猜,问一问。
3、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自己认读生字表,不会的请教同学。
(2)同学之间交流是怎样记认生字的。
4、巩固生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认的字。
同桌玩生字卡片:
听音取字、抢认字卡。
(2)在写字中巩固要求会写的字。
写之前先认读,记字形,再动笔。
重点指导写反犬旁的字“狐、狸、猴”。
反犬旁的笔顺:
。
第二笔不容易写好,要作示范。
注意提示,“狐”右边不要写成“爪”;“猴”右边不要写成“候”。
三、写字:
1、自己完成课后的描红作业。
2、写一写生字,与同桌评一评谁写得好。
3、教师指导
四、本课小结:
凡事都要亲自去试一试,不能光听别人怎么说。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很有趣,学生很愿意去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断扩大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
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学生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3}学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4}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
{5}你记住了哪些词
2、我会填
{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
{2}填写标点符号
{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
3、我会写
{1}学生自由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引导学生仔细听。
{3}学生评价
{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
{5}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和“口语交际”
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
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
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
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如一人骑一会儿)
5、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演一演好吗?
听了人们的议论,爷孙俩后来会怎么做呢?
把你编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台
“识字交流站”,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1、把识字卡分别摆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间,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学自己的卡片怎么读。
2、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学习生字。
三、“故事会”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做事要多动脑筋。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
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编一个故事,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边讲边演。
3、在小组里讲一讲,再讲给大家听。
4、评一评,谁的故事讲得最好?
好在哪里?
课后反思:
本单元重在教会学生一些道理,对学生的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