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 荆轲刺秦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0166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5课 荆轲刺秦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05课 荆轲刺秦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05课 荆轲刺秦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05课 荆轲刺秦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05课 荆轲刺秦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05课 荆轲刺秦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docx

《第05课 荆轲刺秦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5课 荆轲刺秦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05课 荆轲刺秦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docx

第05课荆轲刺秦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解析版

第二单元

第5课荆轲刺秦王

 

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骨髓(suǐ)城邑(yí)赠遗(wèi)燕太子(yān)

B.流涕(tì)唱和(hé)自刎(wěn)樊於期(wū)

C.诀别(jué)震慑(shè)蛮夷(mán)中庶子(shù)

D.约契(qiè)嬴政(yíng)劫持(jié)夏无且(jū)

【答案】C

【解析】A项,“邑”读yì;B项,“和”读hè;D项,“契”读q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测:

预料

B.仆所以留者仆:

对自己的谦称

C.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瞋:

发怒时瞪大眼睛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

留给

【答案】D

【解析】遗:

赠送。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秦王必说见臣

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答案】C

【解析】A项,说——悦;B项,反——返;D项,卒——猝。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不起意尽失其度②卒皆夜惊恐

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④轲自知事不就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答案】B

【解析】①通“猝”,突然;②戍卒;③登上;④完成,成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贤能为之用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答案】B

【解析】B项和例句皆为被动句,A项,定语后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7.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下列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答案】A

【解析】A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方位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至易水上,祭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答案】C

【解析】祖:

临行祭路神。

9.下列各项中全都反应荆轲“性格刚毅”的一项是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③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④荆轲怒,叱太子。

⑤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①③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④⑤⑥

【答案】D

10.下列各项中全都反应太子丹“不忍”的一项是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③驰往,仗尸而哭,极哀。

④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⑤乃令秦武阳为副。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⑥

【答案】A

【解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还有是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

1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计划周密:

首先提出用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地图换取秦王的信任,然后到秦国面见秦王说燕国不敢抵抗,甘心臣服,秦王听后十分高兴。

B.荆轲处乱不惊:

秦王在咸阳宫接见荆轲和秦武阳,秦武阳胆怯露出破绽,荆轲巧妙周旋,没有被秦王和群臣发现,才得以进献地图,使计划能继续进行。

C.荆轲勇猛异常:

荆轲面对秦王毫无惧色,行刺过程的几个动作“取”——“发”——“把”——“持”——“揕”一气呵成,迫使秦王惊慌失措,险些丧命。

D.荆轲视死如归:

荆轲被击倒后仍然用匕首掷击秦王,受八处剑伤后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没有一点畏惧的心理。

【答案】A

【解析】A项,“说燕国不敢抵抗,甘心臣服”是蒙嘉。

12.参照下面的示例,为《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太子丹写一句评价语,要求囊括事实,评价中肯。

示例:

高渐离:

闹市击筑,为人庸保,敢廷朴秦王,肝胆相照真知音。

荆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子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参考示例:

荆轲:

论剑不称,相搏而逃,终孤身刺秦,易水萧萧侠名传。

太子丹:

质秦受辱,有胆少谋,虽刺秦未成,暴虐嬴政亦胆寒。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

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

信物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

购买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

狠毒,刻毒

【答案】C

【解析】购:

重金征求,悬赏。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焉用亡郑以陪邻

C.臣左手把其袖君知其难也

D.伏尸而哭,极哀因人之力而敝之

【答案】B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

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荆轲擅长辞令的特点;也表现了樊於期为报灭族亡国之仇勇于献身的赤子情怀。

【答案】D

【解析】“亡国”说法错误。

1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答案】

(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2)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句关键词:

“忍”“伤”“虑”。

(2)句关键词:

“耻”“除”“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

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王方还柱走还:

环绕

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

并,列

C.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

借助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

遭受

【答案】C

【解析】假借:

宽容,原谅。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答案】D

19.从这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

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

【答案】A

【解析】“屈于权势”分析不当。

2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答案】

(1)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

(2)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句关键词:

“既”“奉”“发”。

(2)句关键词:

“逐”“卒”。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

【甲】荆轲刺秦王(节选)

大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乙】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

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

“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

”遂大笑。

王曰:

“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

”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

“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

”王又大哭曰:

“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

“是真不更事②汉。

不于环柱时杀之,

而乃以谩骂了事。

”王更涕泗沾襟曰:

“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

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

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

“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

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

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

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

【注】①严分宜:

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

②更事:

阅历世事。

③祖龙:

指秦始皇。

2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事知济不济济:

接济

B.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冠:

戴帽子

C.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提:

投掷

D.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官:

做官、任职

【答案】A

22.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青词指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

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B.“五音”是古代音乐调式,即宫、商、角、徵、羽。

“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

C.《战国策》又称《国策》,成书于战国末年至秦汉间,后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

D项,《左传》是编年体著作。

所以选D。

2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音乐声由悲凉转为激愤,闻者之情由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

所以选B。

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2)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

【答案】

(1)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2)竟然还派遣他去执行使命,太子丹真是太愚蠢。

【参考译文】

【乙】

严嵩还没有做高官的时候,和王敏斋在菩提寺的东院读书。

有一天,他们一起阅读《荆轲传》。

当读到樊於期自杀的时候,严嵩说:

“这是一个死板的汉子,对于事情能不能成功已经知道,竟用自己的头颅当作儿戏!

”于是放声大笑。

王敏斋说:

“重义轻生的人为了复仇,即使舍身自杀也不顾惜,他的志节值得敬仰!

”于是放声大哭。

又读到太子丹和宾客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别荆轲时,严嵩又大笑着说:

“既然知道(荆轲)一去就不能够回来,竟然还派遣他去执行使命,太子丹真是太愚蠢了,”王敏斋又大声哭着说:

“壮士这一趟出使的壮举,令大风萧萧,易水哽咽,击筑高歌的声音历经千年流传下来,至今还令人悲痛啊!

接着读到秦王的药医用药囊投掷荆轲,秦王拔出长剑砍断荆轲的左腿,荆轲傲慢地坐在地上高声大骂秦王时,严嵩更是笑得不能控制自己,说:

“荆轲真是一个缺乏世事阅历的汉子。

不赶紧在环绕柱子追赶秦王时杀了他,却只是大骂一番了事。

”王敏斋(这时)更是哭得泪水沾湿了衣襟,说:

“英雄豪杰报答自己的知己,到死的时候还有一股豪气。

(荆轲的匕首)投中在铜柱上,秦始皇当时也应该吓破了胆。

这个时候,哭声和笑声很大而杂乱地充满屋子。

一个老和尚仔细听了很久,感叹说:

“痛哭的人通人情,而大笑的人的心地真的难以预料。

二十年后,他们是否是尽忠的臣子和重义的志士,应该就在其中不会遗漏了。

后来,王敏斋做了中牟县的县令,政绩很好,影响颇佳。

而严嵩竟然凭借青词邀宠做了国相,独断专权贻误国事,培植党羽倾害忠良,是明朝最奸诈邪恶的人。

老和尚预先知道这样的结局,却不能挽救,这大概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定劫”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8题。

犀首立五王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

齐谓赵、魏曰:

“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

”中山闻之,大恐,召张登而告之,曰:

“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

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

登对曰:

“君为臣多车重币,臣请见田婴。

”中山之君遣之齐,见婴子曰:

“臣闻君欲废中山之王,将与赵、魏伐之,过矣。

以中山之小而三国伐之,中山虽益废王,犹且听也。

且中山恐,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

是君为赵、魏驱羊也,非齐之利也。

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

田婴曰:

“奈何?

”张登曰:

“今君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中山必喜而绝赵、魏,赵、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为君难其王,则中山必恐,为君废王事齐。

彼患亡其国,是君废其王而立其国,贤于为赵、魏驱羊也。

”田婴曰:

“诺。

张丑曰:

“不可。

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

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

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

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

田婴不听,果召中山君而许之王。

张登因谓赵、魏曰:

“齐欲伐河东。

何以知之?

齐羞与中山并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岂若令大国先与之王,以止其遇哉?

赵、魏许诺,果与中山王而亲之。

中山果绝齐而从赵、魏。

(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改)

25.下列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与赵、魏伐之,过矣过:

错了

B.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附:

依附

C.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事:

侍奉

D.彼患亡其国患:

祸害

【答案】D

【解析】患:

担忧。

26.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B.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C.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D.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答案】B

2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登认为齐国与赵、魏两国攻打中山国,这无异于为赵、魏两国赶羊,对齐国没有什么好处。

B.在张登看来,齐王现在应该召见中山君,并允许他称王,中山君就会与赵、魏两国断交,并会与齐结交。

C.张丑认为,张登长期以来善于把一些小计谋进献给中山君,很难相信张登会给齐国带来好处。

D.田婴按张登所说的做了,但张登又去游说赵、魏两国,并且赵、魏两国也同意了张登的建议,最终中山与齐绝交。

【答案】B

【解析】“齐王现在应该召见中山君”错,应该是“田婴召见中山君”。

2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

(2)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

【答案】

(1)寡人为与中山君并立为王感到耻辱,希望与你们讨伐他,来废掉他的王号。

(2)寡人只是害怕国家灭亡,不在乎要那个王号,除了您没有谁能救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句关键词:

“羞”,以……为羞耻;“伐”,讨伐;“以”,表目的,来。

(2)句关键词:

“莫”,没有谁;“吾救”,宾语前置,救我。

【参考译文】

公孙衍让五国一起称王,只有中山落在最后。

齐王对赵、魏两国说:

“寡人为与中山君并立为王感到耻辱,希望与你们讨伐他,来废掉他的王号。

”中山君听说后,非常害怕,召见张登告诉他说:

“寡人就要称王了,齐王对赵、魏两国说,与寡人一起称王感到耻辱,想要讨伐寡人。

寡人只是害怕国家灭亡,不在乎要那个王号,除了您没有谁能救我。

张登回答说:

“您为臣下准备车辆和丰厚的礼物,臣下请求去拜见田婴。

”中山君就派张登去了齐国。

张登见到田婴说:

“臣下听说您要废掉中山君的王号,准备同赵、魏两国攻打中山,您错了。

以中山那样的小国,三个大国去攻打它,中山国即使遭到比废除王号还大的祸患,也会听命的。

再说中山君很害怕,一定会因为赵、魏两国要废掉他的王号而竭力依附它们,这样做,您是为赵、魏两国赶羊,并非对齐国有利,哪比得上让中山君废掉王号来侍奉齐国呢?

田婴说:

“怎么办呢?

”张登说:

“现在您应该召见中山君,同他会面并允许他称王,中山君一定高兴,就会断绝与赵、魏两国的邦交,赵、魏两国发怒,攻打中山,中山形势危急,而齐国又阻止他称王,中山君一定很害怕,自己就会为您废掉王号侍奉齐国。

他担心自己的国家被灭掉,这样您废掉了他的王号并保存了中山,比为赵、魏两国赶羊要好得多。

”田婴说:

“好。

张丑说:

“不可以这样做。

我听说,有同样欲望者互样憎恨,有同样忧虑者互样亲近。

现在五国一起称王,而齐国没有参与。

这样看来,五国的欲望都在称王上,只是担心齐国干预。

现在您如果召见中山君,和他会面,允许他称王,这就侵夺了四国的权利而使齐国获得好处。

得到了中山的邦交却隔绝了四国的联系,四国会感到心寒。

您一定要先让中山称王,故意同中山亲近,这样您接近了中山却失去了四国。

再说张登的为人,他长期以来善于把一些小计谋进献给中山君,难以相信张登会给我们带来好处。

田婴不听,真的召见了中山君并允许中山君称王。

张登对赵、魏两国说:

“齐国要进攻你们的河东。

我怎么知道的呢?

齐国对与中山同时称王感到非常耻辱,现在却召见中山君,同他会面并允许他称王,这是想利用中山的军队,这哪比得上你们让中山君先称王,来阻止他们的会面呢?

赵、魏两国答应了,果真同中山一起称王,并且非常亲近中山。

中山也真的断绝了同齐国的邦交,服从赵国、魏国。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9~32题。

荆轲之死

夏一刀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

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