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语文三课文言文同步训练.docx
《必修一语文三课文言文同步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语文三课文言文同步训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语文三课文言文同步训练
必修一语文三课文言文同步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训练成(-)阅读课文,完成1~8题1.文中的晋侯是_________,秦伯是_________,郑怕是_________。
烛之武是_________的臣子,_________是_________的臣子。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
3.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是[]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张管世人诽谤。
4.下列加粗的之字,意义、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君将哀而生之乎。
5.何厌之有?
是宾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也是宾语前置句,在句法特点上与它相同的一项是[]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古之人莫余欺也③大王来何操④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A.②⑤B.①②④C.①④D.②③⑤6.回答并翻译(不抄原句)①晋秦围郑的原因是什么?
翻译:
②烛之武不愿去退秦师的借口是什么?
翻译:
7.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话,从论述层次上看,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围郑,君之薄也。
|君之所知也。
|唯君图之。
B.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
|君亦无所害。
|君之所知也。
|唯君图之。
C.秦晋围郑,敢以烦知事。
|君之薄也。
|君亦无所害。
|唯君图之。
D.秦晋围郑,君亦无所害。
|将焉取之?
|唯君图之。
8.根据课文意思,对晋、秦、郑三国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晋在西,秦在东,郑在晋、秦之间。
B.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晋之间。
C.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郑之间。
D.郑在西,秦在东,晋在郑、秦之间。
答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9~15题四年春,齐侯①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②使与师言曰: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③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④,寡人是征;昭王⑤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了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谷同好,如何?
对曰: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众,无所用之!
屈完与诸侯盟。
《左传僖公四年》)注:
①齐侯:
指齐桓公。
齐属侯爵,故称齐侯。
②楚子:
指楚成王。
楚属子爵,故称楚子。
③包茅:
裹成捆的菁茅。
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
④缩酒:
渗酒,滤酒。
⑤昭王:
周昭王,成王之孙。
9.对下列四句中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赐我先君履履:
指足迹所到的地方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徼:
求C.辱收寡君辱:
侮辱D.君若以德绥诸侯绥:
安抚10.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征不同,两个众相同。
B.两个征不同,两个众也不同。
C.两个征相同,两个众不同。
D.两个征相同,两个众相同。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不虞君之涉吾地不不虞:
不欺骗B.以夹辅周室夹辅:
辅佐C.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五侯九伯:
泛指所有诸侯D.岂不谷是为不谷:
不善,诸侯自称的谦词12.尔贡包茅不入中的尔指代的是[]A.齐桓公B.楚成王C.屈完D.昭王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13.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A.昭王不答复,您还是到水边去问问他吧!
B.昭王不答复,你还是到水边问一问吧!
C.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一问吧!
D.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他吧!
14.①王祭不共②先君之好是继[]A.①大王不能共同祭祀。
②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
B.①大王不能共同祭祀。
②先君的友好关系这样继承下来。
C.①周王祭祀(需用的包茅)供应不上。
②先君的友好关系这样继承下来。
D.①周王祭祀(需用的包茅)供应不上。
②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齐伐楚的借口有关的一组是[]①蔡溃,遂伐楚。
②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③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⑤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⑥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⑤⑥D.②③④《荆轲刺秦王》同步训练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秦王还柱而走。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偏袒扼腕而进。
F.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秦王必说见臣。
2.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分别写出其古今的不同意义。
A.仰天太息流涕B.持千金之资币物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②③B.④⑤⑦C.②③⑧D.①⑥⑧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2)诸郎中执兵(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4)愿大王少假借之(5)左右既前,斩荆轲(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5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2)自引而起,绝袖(3)秦王还柱而走(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7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3)秦王还柱而走(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秦武阳色变振恐8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之,使毕使于于前(3)因因左手把秦王之之袖(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收成)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
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取下)其环(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
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四》)9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A.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B.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C.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D.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10各句中加点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A.苟无民,何以有君?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1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C.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D.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12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A.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B.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C.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D.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13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正确的是()(多项选择)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E.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鸿门宴》同步训练一.基础检测1略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例: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同杯)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3.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的字
(1)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2)沛公起如厕(3)杀人如不能举(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4.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同上,像翅膀一样B.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沛公军霸上:
军,同上驻扎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沛公欲王关中:
王,同上D.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阅读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25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6.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4分)
(2)客何为者?
(3分)(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分)(4)会其怒,不敢献。
(4分)7.刘邦见项羽时所说的那段话,足见他的老谋深算。
(4分)他要向项羽表明平等关系的话是:
表示自己有功而不居功的话是:
他掩饰自己政治意图的话是: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8.樊哙闯帐,怒斥项羽,而项羽竟然未有以应,后说了一个坐。
这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20分)公孙弘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
家贫。
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
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二岁中,至左内史。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汲黯庭诘弘曰:
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
上问弘。
弘谢曰:
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上然弘言。
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上问弘。
弘谢曰:
有之。
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
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
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
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
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
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
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
乃上书曰:
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
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
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
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
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
天子报曰:
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
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
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
居数月,病有瘳,视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9.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称:
称赞B.食不重肉重:
重叠C.虽详与善详:
通佯,假装D.是章朕之不德也章:
显扬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5分)()A.而又缘饰以儒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以塞忠谏之路也。
B.故人所善宾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所在C.力行近乎仁吾尝疑乎是D.因赐告牛酒杂帛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因留怀王以求割地1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距最远的一项是(5分)()A.天子以为谦让B.淮南、衡山谋反C.终无以报德塞责D.遭遇右武12.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5分)()①为人恢奇多闻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④附答案:
1、B.眦读z2、
(1)内通纳
(2)要通邀(3)倍通背(4)蚤通早(5)郤通隙3、
(1)继承;
(2)到去;(3)全,尽;(4)道歉;(5)意料4、C.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5、C.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6、
(1)军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取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2)来客是什么人?
(3)如今别人成了切肉的刀和板,我成了鱼肉,还辞别什么呢?
(4)正逢他发怒,没有敢献给他。
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讨好项羽,平息项羽的怒气。
8.胸无城府,不善狡辩。
9、A(说)10、2D(都是到介词,于是;A、介词,用\表目的;B、助词,无实义\表的处所C、介词,相当于于(到)\对)11、C(古义:
尽责任。
今义:
对自己应负的责任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A、均有谦虚、推让之意;B、均为造反;D、古义:
碰上(祸患),今义:
碰上(敌人或不好的事)或生活中不幸的经历,两词意义接近。
)12、B.13、略。
参考译文:
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
他家里穷,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
武帝建元元年,这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
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发怒,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借有病为名,免官归家。
武帝元光五年,菑川国又推荐公孙弘,封他为博士。
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
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
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
于是皇上观察他,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
在两年之内,他便官至左内史。
他曾经和主爵尉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
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显贵起来。
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
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
齐地之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不忠诚。
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
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
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
皇上身边的受宠之臣每每诋毁公孙弘,但皇上却越发厚待公孙弘。
汲黯说:
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
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
有这样的事。
九卿中与我好的人没有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
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
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越发厚待他,终于让公孙弘当了丞相,封为平津侯。
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
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
杀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都是公孙弘的主意。
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米饭,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都靠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
士人都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公孙弘病得很厉害,他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功劳而被封侯,官位升到丞相,应当辅助贤明的君王安抚国家,使人人都遵循当臣子的道理。
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
于是,他向皇帝上书说:
过去说:
努力实践接近于仁,喜欢询问接近于智,知道羞耻接近于勇。
知道这三种情况,就知道怎样自我修养了。
知道怎样自我修养,然后知道怎样治理别人。
天下没有不能自我修养却能去治理别人的,这是百代不变的道理。
现在陛下亲行大孝,以三王为借鉴,建立起像周代那样的治国之道,兼备文王和武王的才德,鼓励贤才,给与俸禄,根据才能授予官职。
如今我的才质低劣,没有汉马之劳,陛下特意把我从行伍之间提拔起来,封为列侯,把我置于三公的地位。
我恐怕先于陛下的狗马而死去,最终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和搪塞责任。
我希望交回侯印,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
武帝答复他说:
古代奖赏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已成的事业要崇尚文德教化,遭遇祸患要崇尚武功,没有改变这个道理的。
我从前幸运地得以继承皇位,害怕不能安宁,一心想同各位大臣共同治理天下,你应当知道我的想法。
你不幸得了霜露风寒之病,何必忧虑不愈,竟然上书要交回侯印,辞官归家,这样做就是显扬我的无德呀!
于是,武帝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
过了几个月,公孙弘的病情大有好转,就上朝办理政事了。
武帝元狩二年,公孙弘发病,终于以丞相的身份死去。
答案:
1.C、E析:
A.反返;B.还环;D.振震;F.卒猝;G.说悦2.析:
A.涕:
B.币:
C.穷困:
D.提:
3.D析:
A.亢kngB.懦nuC.淬cu,杵chǔ4.顾①只是,不过;②回头辞①辞别;②推辞微①假如,没有;②暗暗地引①身子向上起;②举起发①打开;②出发就①成功,成;②靠近,登上析:
积累文言词汇,注意区别词语含义。
5.C析:
皆为名词做动词6.
(1)袒露一只臂膀
(2)宫廷的侍卫(3)不得志,走投无路(4)宽容,原谅(5)近随,近侍人员(6)殿前的台阶下(7)有德行的人析:
落实双基,积累文言词语7.
(1)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可报,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就洗雪了。
(2)事情所以不成,只是想活着劫持你,得到归还土地的凭证来回报燕太子。
析:
翻译时应注意词语释义的准确,例如,然则乃欲以8.
(1)稍微
(2)断(3)跑(4)没有用来的办法析: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9.B析:
都是回头的意思。
10.
(1)奉通捧
(2)见通现(3)还通环(4)卒通猝(5)振通震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