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0147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7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word版.docx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word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word版.docx

备战高三历史登科卷新高考专用02解析word版

2021年高三历史登科卷02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商君书》写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

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其意在

A.维护传统的贵族政治B.论证革新的历史依据

C.规劝当政者施行仁政D.强化周王的统治地位

【答案】B

【详解】

题干所示为商鞅关于变法的著作。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表明历史一直处于变化演进之中,以此来论证变法的依据和作用,B项正确;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传统贵族走向衰落,商鞅变法旨在确立地主阶级专政,A项错误;题干所示为强调变法,建立地主阶级的集权统治,C项和题干主旨不符;商鞅变法时期,周天子地位旁落,商鞅变法是为了强化秦国的统治,D项错误。

2.《国语·齐语》: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语言杂乱),其事乱。

”《史记·货殖列传》:

“(越国范蠡认为)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平籴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这客观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B.国家对经济有所干预

C.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D.抑商政策固化等级制

【答案】B

【详解】

材料信息“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平籴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对经济有所干预,故B正确;材料未说明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且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材料没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信息,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等级制,故D错误。

3.苏轼论画时常常提及"意""理"等概念,认为"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黄庭坚论画时也尤其关注"画外",强调"修心"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

这一现象的出现

A.反映出心学价值体系的确立B.得益于儒学发展路径的调整

C.改变了宋代绘画题材的内容D.推动了理学世俗倾向的形成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宋代理学对绘画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苏轼在谈论绘画时惯常提及"意"理"等概念,说明苏轼已经认识到了理学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黄庭坚在论及绘画时,也指研要关注"画外",强调"修心",注重绘画对提升内心修养的影响,说明黄庭坚也认识到理学对绘画创作的影响,故选B项;心学由南宋时期的陆九渊创立,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故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阐述理学对绘画创作的影响,但是是否影响到绘画题材内容的改变,材料没有说明,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理学对绘画的影响,而理学的世俗化倾向是指理学对底层百姓的影响,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4.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

"明代农学家马一龙说∶"故知时为上,知土次之。

知其所宜,用其不可弃;知其所宜,避其不可为,力足以胜天矣。

知不输力者,虽劳无功。

"这表明

A.农业生产应遵循自然规律B.宋明时期人地矛盾逐渐显现

C.农业生产中稻麦种植减少D.封建国家重视农业技术创新

【答案】A

【详解】

农学家们强调“农事必知天地时宜”“知时为上,知土次之”等,表明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宋明时期人地矛盾逐渐显现,B项错误;农业生产中稻麦种植减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封建国家”重视农业技术创新,排除D项。

5.1860年,容闳访问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并向干王洪仁玕提出了革新方案:

如设立武备学校,培养有学识军官、建设善良政府、创立银行制度、颁定各级学校教育制度、设立各种实业学校等。

容闲的这些设想当时受到洪仁开的欢迎和认同,是因为这些理想

A.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建国思想B.契合了太平天国的现实情况

C.与洪仁玕的改革方案产生共鸣D.动摇了太平天国的陈旧观念

【答案】C

【详解】

容闳的革新方案与洪仁玕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有诸多相似之处,与洪仁玕的建国方案产生共鸣,C正确;容闳的革新方案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建国思想,排除A;天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情况与这一方案不符,排除B;容闳的设想只是受到洪仁玕的欢迎和认同,不可能动摇了天平天国的观念,排除D。

6.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

州县

位置

创办/重建时间

创办人

通许县

旧在城北凤形冈

洪武年间

县丞范世英

杞县

县治东北

洪武六年

知县张淮

鄢陵县

旧在德星台侧,徙于天甯寺前

嘉靖十四年

知县王时中

仪封厅

旧在县治西南隅,后移建重道门外

顺治年间

知县崔维雅

新郑县

在县治西北隅

康熙三十二年

知县朱廷献

上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A.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B.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

C.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D.慈善事业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

【答案】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地方政府重视对养济院的建设,这说明的是慈善事业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D正确;ABC说法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7.辛亥革命历经艰难建立的民国成了列强及军阀们任意玩弄的工具,人们感觉到“从前的一套革命老办法非改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

正是适应这种要求,后继者才在新一轮的探索中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这说明辛亥革命

A.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开拓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路

C.所开创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历经艰难建立的民国成了列强及军阀们任意玩弄的工具,……后继者才在新一轮的探索中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可得出,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不彻底,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结合所学可知,之后的中国共产党吸取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在探索中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这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与题意不符,辛亥革命的果实是被袁世凯窃取的,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未开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路,故B项错误;“所开创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

8.雅典城邦公共服务的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以捐助的形式来承担,这就是雅典的捐助制度。

捐助项目主要有公共节日中戏剧演出及其合唱队的费用,以及维持雅典舰队的三层桨战舰之费用。

捐助者为雅典少数的富有公民,其中包括绝大部分的政治领袖。

雅典的捐助制度从本质上说明

A.捐助制度刺激戏剧公演B.财产划分影响公民等级

C.政治生活腐败现象突出D.政治权利与社会义务统一

【答案】D

【详解】

根据“公共服务的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以捐助的形式来承担”可得出这是公民的义务。

根据“捐助者为雅典少数的富有公民”可得出公民作为城邦政治的主要力量,享有城邦的权利,也相应的承担了捐款的义务。

故反映出政治权利与社会义务统一,D项正确;捐助制度与戏剧公演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BC项不是其本质所在,排除。

9.在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历程中,常常会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伟大理论,随后会有一个新理论将相互矛盾的两个理论统一。

如:

牛顿整合了伽利略的抛物线运动和开普勒的天体椭圆运动,发现了万有引力。

麦克斯韦将电和磁的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电磁场方程。

爱因斯坦在解决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明显冲突时,发现了相对论。

而今天,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圈量子引力理论正试图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起来。

这说明

A.科学的飞跃不断更新人类世界观

B.科学在不断否定前人理论中发展

C.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

D.圈量子引力理论比相对论更科学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人类在前人取得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和提高对世界的认识,说明科学的进步不断更新人类的世界观。

故答案为A项。

科学的发展是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否定,B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学发展的特点,没有涉及与技术的结合,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二者作为科学理论,都是对人类世界的正确认识,不存在“更科学”的问题,排除。

10.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

万英镑)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

A.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

C.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答案】A

【详解】

根据图表数据可知,四个经济部门收入都有增长,但工业增长最多、工商业在四个经济部门中所占比重上升明显,根据图表所示时间,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为1832年议会改革提供了条件,A正确;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B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C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在18世纪中期已经形成,排除D项。

11.下表为美国工业发展情况简表。

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②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③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860年到1900年,美国的生铁、钢、煤、石油等物资产量大幅上升,说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①正确;根据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②正确;根据表格信息无法看出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③错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中,④错误。

故选A,排除BCD。

12.关于20世纪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

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从经济问题角度分析大危机的原因更为可靠

B.社会制度分析的方法已经无法解释经济危机

C.对历史问题的研究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和全面

D.当代学者对历史问题的研究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对于经济危机的原因,中国学者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

这种研究路径的转变更多的体现了对问题认识的深入,研究的全面和客观,C正确;A中“更可靠”的结论无从证实,排除;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恰恰是社会制度导致的,排除B;D不符合历史研究的特征,研究越全面越接近真相,排除D。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3

50.7

1990

2.8

5.l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

A.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B.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C.新经济的出现导致了工人结构变化D.科技革命带来阶级关系变化

【答案】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显著上升,说明这些国家就业结构发生了变法,产业结构也出现新变化,这主要是因为科技革命引发的阶级关系变化,因此D正确,B排除;日本从事工业的人口分布是上升趋势的,A排除;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C排除。

故选D。

14.如表反映的是从1923年联共(布)十二大至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托拉斯管委会中共产党员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托拉斯主席

托拉斯管委会成员

抽样数

共产党员

党员占%

抽样数

共产党员

党员占%

十二大

95

72

80.0

243

102

42.0

十三大

85

76

89.4

179

96

53.6

十四大

91

87

95.6

208

132

63.5

十五大

54

53

98.1

153

99

64.7

A.推动苏联干部的政治成分逐渐一元化B.有利于快速地稳定苏联政治经济形势

C.促进苏联干部任命的规范化和制度化D.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奠定了组织基础

【答案】

D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从十二大到十五大,共党员在托拉斯管委会的占比不断增加,这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奠定了组织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托拉斯管委会中的党中成分,与干部的政治成分逐渐一元化无关,排除A项;党员成分的变化起不到快速地稳定苏联政治经济形势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涉及对干部的任命,排除C项。

故选D。

15.有评论认为,马克·夏卡尔(1887—1985年)的画作“把想像力与无意识的冲动相结合,产生了记忆与梦幻的世界。

他的境界是属于超自然的。

从他心灵深处激起的那份情感,是如此激烈。

”与之风格相似的绘画作品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

依据材料“把想像力与无意识的冲动相结合,产生了记忆与梦幻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夏卡尔的画作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D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旋转木马》,符合题意;A是古典主义美术作品《马拉之死》,B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石工》,C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老人与海》,三者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6.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优先”战略,与各国大打“贸易战”,并迫使美国各跨国公司从海外回流本土,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逾发明显。

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A.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时代潮流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D.发达国家失去国际优势地位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采取逆全球化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其利益受损,因此A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尚在形成中,C排除;发达国家仍然掌握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D排除。

故选A.

 

二、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专制集权政治的走向

时代

政治状态

政治走向

秦代

统一中国和确立官僚体制

秦朝确立帝制,皇帝是国家的象征并且可世袭,秦朝已经意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国家机器不仅为帝王一人服务,还主要在于建立全社会的政治秩序,“化家为国”。

汉代

落实“化家为国”完善官僚体制

西汉君权和政府权力分离得非常清楚,皇帝是国家的代表,管理国家靠“三公九卿”。

汉代是贤人政治,从太学的人才培养和任用,到孝廉举选,都是以贤荐贤。

唐代

唐朝把相权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皇啼想为所欲为比较围难,若没有门下省之印,敕令就不合法,没有经过中书门下审核而被皇帝任命的官员被称为“斜封官”,在官场抬不起头来。

北宋

中国现代性的拂晓时分

宋代,君权有所增强,相权有所分散,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可以胡来。

在宋代,道理最大,皇帝未必是最大的;宋代进一步提升士大夫的地位,甚至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写入祖训。

明清

士大夫衰落,再度“化国为家”

朱元璋裁撤掉宰相之位,虽然国家还是依靠大臣治理,但士大夫地位一落千丈。

清代,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没有宰相,也没有内阁,“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摘编自姚洋《中国古代政治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提取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政治"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予以论证。

(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内在沿袭性。

论证∶自秦以来,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借鉴与沿袭中不断发展完善。

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在中央制度上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沿袭秦的郡县制,将秦以来所确立的皇帝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不断发展和强化。

唐宋之际既有变化又有因袭,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开启了分科取士的模式,宋朝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考试秩序和考试科目,让科举制度在平稳中不断进步。

汉唐以来对秦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的落实和官僚政治的完善,充分说明古代王朝在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先后因袭的自然规律。

因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是在不断因袭中发展的。

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论证∶政治制度的演变不仅具有先后相承的自然规律,也有不断开创的时代特色。

秦朝作为古代中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其在古代政治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奠基作用,所开创的皇帝制度、郡县体制等均能够体现秦朝在制度首创时期的奠基作用。

北宋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对士大夫地位的巩固和提升以及所确立的"二府三司"制度既有利天皇权的强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帝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北宋政治的"现代性"特色务总之,由于历史阶段的不同,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静之有理亦可)

【详解】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历史事件、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解答本题学生需要紧扣材料,先从表格中提取一条或者多条信息,再从中提炼出观点,兼进行论证,学生可以根据不同朝代的不同的政治状态提炼出古代政治发展的时代特征的观点,也可以根据宋同朝代不同的政治走向如"宋代极力提升士大夫的地位、清代则极力打击士大夫的地位"等信息,提炼出古代政治发展的总体趋势,还可以根据秦、汉、唐、宋关于相权的定位,提炼出古代政治发展具有相互因袭的规律等。

之后的论证过程必须紧扣论题、言之有据、论之有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一信息:

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

说明:

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示例二信息:

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为主导。

说明:

明中叶以前,中国国力强大,一直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

示例三信息:

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

说明: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一直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欧洲人的是劫掠、征服、殖民。

【详解】

从海上商贸路线的空间范围来看,可以得出信息:

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

说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及图片线路可以得出,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从海上商路的主导力量来看,可以得出信息:

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为主导。

说明:

根据图一可以看出,明中叶以前,中国国力强大,一直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从图二可以看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因而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

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开放的态度:

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

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

深圳在建特区的25年期间,用前18年的时间使GDP达到了1000亿元人民币,接着用了5年时间使GDP达到了2000亿元,然后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使GDP达到了5000亿元,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接近30%,“深圳速度”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解密深圳转型──从速度到效益的历史性跃进》

材料三:

对外开放40年,既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40年,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40年。

在这40年里,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

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

——摘编自杨雪冬《对外开放40年的成就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务实开放”的国内外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答案】

(1)背景:

两极格局的逐步形成;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国内经济的困难局面。

(2)意义:

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改革的开展;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详解】

(1)背景: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背景是两极格局的逐步形成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国内背景是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国内经济的困难局面。

(2)意义:

根据材料“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可归纳出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促进了我国改革的开展;根据材料“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可归纳出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根据材料“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可归纳出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契丹人属于渔猎游牧民族,辽建立后,其版图既包括了北方广大的游牧渔猎区,又有原渤海国和幽云十六州这些社会发展水平远高于契丹人的农耕地区。

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契丹贵族的政治地位,除了在渤海和幽云十六州地区实行汉官制度外,辽朝统治者为保留部族组织,在部族权责子孙中量材授官,继承氏族社会阶段的世选传统,在部族官员任用中实行世选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浅谈辽代世选制度》

材料二辽国的科举制度,有一个从权宜向定制发展的过程。

会同初因急需选汉士为汉官治汉地,故在幽蓟地区以科举选拔士人,保宁八年,"诏南京复礼部责院",正式建立了主持科举考试的常设机构。

圣宗统和六年,"诏开贡举",科举已成定制。

太平十年,"诏来岁行贡举法",制度已趋健全。

统和二十七年是辽朝殿试的开端。

是年,""御前引试刘二宜等三人"。

兴宗重熙五年……则是由皇帝亲自出题举行殿试。

考试科目在圣宗时以词赋为正科,法律为杂科。

后则借鉴宋朝,"程文分两科,曰诗赋,曰经义,魁各分为"。

——摘编自《中国辽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辽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实行科举制度的意义。

【答案】

(1)特点∶既保留传统,又注重学习、变革;因地制宜,蕃汉分治(在契丹权贵中实行世选制,在汉族地区实行科举制)。

(2)意义∶为汉人和读书人提供了入仕之途,扩大了辽国的统治基础;有利于维护对汉地的统治;促进了辽国境内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汉文化和儒学在辽国境内的传播;促进了民族交融。

【详解】

(1)特点:

根据材料“除了在渤海和幽云十六州地区实行汉官制度外,辽朝统治者为保留部族组织,在部族权责子孙中量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