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9945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docx

《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docx

哲学与人生第8课第12课时教案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案

课题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认知:

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

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运用:

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学重点

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难点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备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

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请同学们考虑:

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

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

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

〈新课讲授〉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看教材第80页漫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

学生讨论:

什么是现象?

什么是本质?

“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

“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

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

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

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假象当做错误的来认识。

查一查:

成语“声东击西”指的是什么意思?

“声东击西”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

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亦同属此理。

(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生活情境: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

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请根据我们所学的哲学原理,分析说明这种现象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本质。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案例:

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动。

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本质和规律。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一)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教师过渡: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人只能看到一些现象却不会把握其实质。

而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

要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就必须全面地占有丰富的、大量的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象,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仅看到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地对事物的本质下结论,更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说一说:

常言道“眼见为实”,结合教材第83页案例,小天使亲眼所见的现象是不是真实可靠的?

为什么?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案例分析: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他就让马车停下来,走到跟前去问他们:

“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

”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

”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

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

“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

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

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俩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说法谁是谁非了。

分析思考:

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一些?

是不是仅凭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呢?

教师归纳总结:

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课时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

设置生活中的情境:

(1)上课时,好友小丁邀你去网吧玩游戏。

(2)朋友请你吃糖(实际是软性毒品),并帮他贩卖。

(3)有人向你出售黄色书刊。

(4)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

(5)星期六,朋友邀你搓麻将赌博。

(6)有人向你散发“传销”材料,并邀你加入。

(7)一位学生的母亲声泪俱下地对记者说,“网吧是个谜潭,网聊、网恋就像两条毒蛇一样,缠住了我们的孩子。

(8)一名经常上网的学生王某说:

“自己也知道上网不好,花钱费力,可上网有瘾,自己管不住自己,老是想着惦着。

请学生分析讨论:

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关系?

与朋友交往的标准是什么?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性?

(二)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一)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觉性

设置生活中的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的生活。

然而一些人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所谓“科学算命”,利用信息网络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分析说明:

(1)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所谓的“科学算命”?

(2)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做到文明上网?

(二)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1.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

名言赏析: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毛泽东

分析说明:

毛泽东的这句话包含有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

假象是现象的一种,也是本质的表现,但它却是对本质的歪曲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识别假象,提高透过假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假象,说明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识别假象。

3.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设置教学情境:

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哪些不良诱惑?

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

◆不良诱惑(略)

◆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

      

(1)损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

      (3)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

(1)避开诱因。

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

    

(2)学会拒绝。

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高自制力。

    (3)联想后果。

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诱惑。

    (4)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

    (5)专时专用。

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专时专用,使自己的生活有序、充实,从而增强抵抗力。

(6)请人监督。

请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等监督自己的行为。

在他们的不断鼓励、鞭策下,战胜不良诱惑。

(7)请学生自己写一句拒绝“黄、赌、毒、网瘾”和“传销”等不良诱惑的警示语。

如:

怯懦的人被不良诱惑征服,弱智的人沦为不良诱惑的奴隶。

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抗拒不良诱惑,等等。

◆拒绝不良诱惑,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伤害。

4.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案例分析:

古堡擒凶

在印度的塔尔沙漠,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古堡。

近百年来,这座古堡不断发生商人和马队遭难的事件。

凶手是谁?

法医验尸,竟找不到任何伤迹,无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

著名探险家乔治无视警告,夜宿古堡,亦遭不幸。

人们“谈堡色变”,百思不得其解,连警方也束手无策。

于是贴出布告用一万卢比重金招贤。

几年后,来了位叫比特利克的老人声称能破此案。

他买了一个大铁箱,一只猴子,一副渔网。

在乔治遇难的大厅里,他给猴子注射了麻醉药,放进张开的渔网内,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里紧握渔网。

午夜,一团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比特利克却不慌不忙地收紧了渔网,说:

“凶手在此!

”网内竟是一种奇怪的红蝙蝠。

原来,它长着像刚针一样的嘴,扎入人脑,专吮脑汁,致人死亡。

一位老人怎么如此神通广大?

这个比特利克原来是剑桥大学生物学教授汤恩·维尔特。

他观察研究红蝙蝠已有20多年的历史。

难怪他胸有成竹,一举揭开古堡百年之谜。

请问:

你认为汤恩·维尔特之所以能揭开古堡百年之谜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

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上。

另外,我们还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作业处理

1、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板书设计

1.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

板书设计:

透过现象

认识本质

1.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2.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

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与明辨是非

 

1.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1.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觉性

2.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3.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课后反思

我们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上。

另外,我们还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