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9846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

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错误;

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正确;

D、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正确。

故选B。

【点睛】

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

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数目减少了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选项错误;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错误,故选B。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方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A错误;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

故B正确;

C、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16-8=8,故C正确;

D、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5.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

考点:

物质的微观构成

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用符号表示为N

B.等质量的三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碳

C.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D.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X<O

【答案】C

【解析】

A、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正确;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实际质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氧>氮>碳,真实质量也是这一关系,故等质量的三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碳>氮>氧,正确;C、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都是2个电子层,错误;D、质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由小到大依次为C

故选C。

7.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囊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MC.B.核内有115个质子

C.是非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40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Mc,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内有115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A、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

B、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A瓶混合较快,B瓶混合较慢,说明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

D、本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故选D

【点评】此实验能从多角度证明分子的性质,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验.

9.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

考点:

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10.为纪念DmitriMendeleev(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N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在化合物中,钠元素常显-1价

【答案】D

【解析】

【详解】

A、N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N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该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合物中,钠元素常显+1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11.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结构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分子的运动性,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不可能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发生变化

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

【答案】D

【解析】

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知,水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物理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及水的三态变化解答。

解:

“热冰”现象,即水由液态变为固态:

A、固态的水:

水分子有序的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震动。

所以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故该选项错误;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属于物理过程,所以在此过程中的原子的个数不会发生变化;故该选项错误;

C、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但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故本选项错误;

D、在生活中,人们可能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特性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时,利用了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2.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A.

考点:

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13.最近,我国研发出了“发电玻璃”,又名叫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原理是在绝缘的普通玻璃上涂抹上4微米厚的碲化镉光电薄膜,由此制成可导电、可发电的半导体材料。

镉元素的信息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x=8

B.镉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镉原子的中子数是64

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g

【答案】C

【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图中x=48-18-18-8-2=2,故A错误;B、镉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C、镉原子的中子数是112-48=6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C正确;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

点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

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错;

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D错.

故选B.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15.X、Y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都是阳离子

B.Y粒子可表示为Y2+

C.X、Y属于不同种元素

D.X、Y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D

【解析】A、当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正确;B、Y粒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Y2+,正确;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X、Y的核内质子数不同,X、Y属于不同种元素,正确;D、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X、Y两种粒子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结构,不是稀有气体,错误。

故选D。

点睛: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6.王安石的《梅花》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诗句中说到在远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飘入到作者鼻孔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中不断地运动.故选B

17.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甲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甲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

【答案】D

【解析】

A、反应前乙是氧分子,变成了丙-二氧化碳分子和丁-水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由于A的构成不能确定,分子的个数是否变化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生成的丙、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可知甲物质中一定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D、甲的化学式可能是CH2O,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符合微观示意图的反应关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分析甲的元素组成,根据氧化物的定义结合乙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乙的属类,根据物质的质量比计算,据此逐项分析。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答案】B

【解析】A、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没有生成新的微粒,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B、八月丹桂飘香,是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错误;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错误。

故选B。

19.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易失电子

B.易形成阴离子

C.带正电荷

D.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选项A正确;

B、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选项B正确;

C、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带负电荷,选项C错误;

D、由该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选项D正确。

故选C。

20.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2:

1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分子,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B.反应后出现了一种新分子,即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此选项错误;C.根据模拟模型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D.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后有1个

剩余,所以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6:

2=3:

1,此选项错误。

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