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手册护士表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9624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3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感手册护士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院感手册护士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院感手册护士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院感手册护士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院感手册护士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院感手册护士表格.docx

《院感手册护士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感手册护士表格.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院感手册护士表格.docx

院感手册护士表格

 

饶阳县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年度

科室

主任

护士长

 

 

填表说明:

一、本手册内容作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依据,必须按时如实认真记录和填写。

二、有关数据要将原始资料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三、本手册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手册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

四、如遇医院感染管理特殊情况需记录,可另加附页。

五、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自查存在的问题,要在下月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上做出小结,并提出整改措施。

六、科室组织的相关学习,要有讲义。

七、科室组织的考试要有签名、试卷和成绩登记。

八、院感手册及时填写,填写完整,每月月初5号前上交感控科,检查上个月的填写情况。

九、院感病例要在院感手册中登记,不要漏报,签名不能代签,签名要及时、完整。

十、功能科室每季度按要求填写培训记录及自查记录。

 

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明确自身职责、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每项1分)

二、积极参加各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兼职人员参加培训率100%,新职工岗前培训率100%,其它岗位培训率100%,职工继续教育培训100%。

(每人次1分)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技术规范》执行、落实情况。

(每人次1分)

四、《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执行、落实情况。

(每项1分)

五、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每人次1分)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可再加用一次,手术后用药时间I类切口、Ⅱ类切口分别超过24小时和48小时。

六、手术科室医师认真完成手术风险评估。

(每人次1分)

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执行、落实情况。

(每项1分)

八、《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管理办法(试行)》执行、落实情况。

(每项1分)

九、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

(每项1分)

1、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2、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浓度)及染菌量监测。

十、普通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等。

(每项1分)

1、病室内通风换气,必须时进行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到污染随时消毒。

2、病人用被套、褥单、枕套、衣服等,每周更换,污染时随时消毒、清洗,枕芯、棉褥、病房隔帘、床垫等定期消毒,遇污染时随时消毒、更换。

3、床单位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桌一桌一抹布,用后清洗消毒,病人出院、转出、死亡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治疗碗、弯盘、药杯、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

5、传染性引流液、体液、标本等,需要消毒后再倒入下水道。

6、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输液用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后不得再用,启封抽吸的溶媒液,超过24小时不得再用。

8、无菌包装(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9、治疗车上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10、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格隔离,不得进入治疗室,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十一、产房(每项1分)

1、工作人员着装(包括换鞋、更衣、戴帽子和口罩)符合要求。

2、工作人员刷手、干手方式符合要求。

3、无菌操作符合要求。

4、待产室、隔离待产室、产房,房间终末消毒符合要求。

十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每项或人次1分)

1、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2、工作人员如患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暂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

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换下的暖箱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

5、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配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6、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7、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24ºC,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桌面、窗台、地面等处的清洁整齐,地面湿式清扫。

8、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9、凡院外分娩新生儿,未消毒接生的不得进入新生儿重症室、传染病或疑似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十三、ICU(每项1分)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殊感染病人隔离安置。

2、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

3.严格探视制度,限制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4、呼吸机管路定期消毒,湿化瓶每日更换液体。

十四、口腔科(每项1分)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落实情况。

1、工作人员操作前后必须洗手。

2、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防护眼镜。

3、接触伤口、血液的器械,用后灭菌;充填器、印模、蜡块、石膏模型等用后消毒。

4、手机、牙钻一用一灭菌。

十五、内镜室(每项1分)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落实情况。

1、清洗内镜时穿戴防护用品:

工作服、防水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2、严格按水洗——酶洗(清洗)——消毒或灭菌——(清洗)步骤操作。

3、硬式内镜、软式内镜的附件必须经过超声清洗。

4、消毒效果监测合格。

16、检验科(每项1分)

1、工作人员需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眼镜。

2、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一人一针一管一片,每次对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3、微生物标本须灭菌后送医疗废物暂存点。

4、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报告单合格。

5、及时发布抗菌药物敏感及耐药趋势信息。

十七、导管室(每项1分)

1、无菌技术操作符合要求。

2、标明一次性使用的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3、手术器械或介入植入物必须严格灭菌或使用一次性用品。

4.工作人员着装(包括换鞋、更衣、戴帽子和口罩)符合要求。

5、工作人员刷手、干手方式及操作符合要求。

6、导管室使用前、后及连台手术之间,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符合要求。

十八、手术室包括门诊手术室(每项1分)

1、工作人员着装(包括换鞋、更衣、戴帽子和口罩)符合要求。

2、工作人员刷手、干手方式及操作符合要求。

3、无菌技术操作符合要求。

4、禁止穿手术衣、拖鞋到手术室以外的地方。

5、手术室使用前、后及连台手术之间,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符合要求。

十九、血液透析室(每项1分)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执行、落实情况。

1、一次性使用的透析管路、透析器禁止复用。

2、工作人员的培训档案、资料及复用的记录、质控追踪资料健全。

3、工作人员的防护方面如:

防护镜、防护衣等,工作人员操作时都要戴好手套、口罩;有血液喷溅时,工作人员应使用围裙、口罩和眼罩。

4、废弃的血液透析器进行毁型处理。

5、患者进入透析室应换鞋、更衣,着装符合要求。

6、透析液监测结果合格。

二十、消毒供应室(每项1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项卫生标准》执行,落实情况。

1、手术器械的清洗程序、质量符合要求。

2、严格进行清洗质量的检查。

3、按要求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并合格。

二十一、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每例次1分)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24小时之内填写《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感控科。

以上每项(次)不符合要求扣1分。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报告感控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组织本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会议,并做好记录。

四、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并按要求做好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工作。

五、做好对保洁员、护工、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宣教及管理工作。

六、配合感控科对本科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做好登记。

七、按时参加医院组织召开的医院感染管理会议。

八、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按全院统一规定及时启动本院应急预案,负责科室消毒隔离工作的组织落实。

 

医院感染监控医师职责

一、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

二、负责监督本科医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三、协助科主任对本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质量检查与评价。

四、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五、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督促主管医生,在24小时内上报感控科,同时督促进行病原学检查。

六、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时,立即向科主任及感控科报告,积极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病原因,感染源和感染途径,积极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落实。

七、负责组织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八、督促和指导本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感染病人合理用药。

 

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职责

一、负责参与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负责督促本科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三、负责组织本科护理人员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业务学习。

四、督促检查本科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工作。

五、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控制与隔离措施,防止医院感染传播。

六、协助感控科进行本科室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

七、对住院患者,探视陪护,护工,保洁员等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宣教工作。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三、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四、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检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报告;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控科,并协助调查。

五、参与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七、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预防保健科。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SOP

血管内留置导管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

因导管插入、护理等不当,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十分常见,部分病人因此死亡。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的相关要求,特制定预防CR—BSI措施如下:

1、插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要求,插管部位铺大无菌单;

2)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

3)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插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4)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病人的麻醉用品应当一人一用消毒;

5)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

6)建议2%洗必泰酊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7)建议选用抗菌定植导管;

8)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等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2、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1)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

2)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

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至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洗手;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

10)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3、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2)定期公布CR—BSI的发生率。

4、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不提倡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除非怀疑有CR—BSI;

2)不要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

3)不要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

4)不推荐通过全向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不要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6)不要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7)不要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SOP

尿路感染(UTI)是第二位常见医院感染类型,75%~80%与留置导尿管相关。

为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

一、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的措施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4)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

5)常规的消毒方法:

用10000mg/L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程序如下:

1.男性:

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

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6)插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7)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后的预防措施

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2.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得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3.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4.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5.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还需消毒;

6.患者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7.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8.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保持尿袋不着地。

9.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

10.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1.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发生率。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SOP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组的相关要注和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HAP/VAP措施如下:

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2、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6、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

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新制备的冷开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作为污水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0、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

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

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

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

也可选择环氧乙烷灭菌(各医院自行选择其中之一的方法);

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11、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12、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使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

13、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14、有关预防措施对全本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SOP

一、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4.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若无禁忌症,术前应尽可能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采用正确的方法消毒手术部位皮肤,尽量符合手术要求并扩大消毒范围。

5.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7.层流洁净手术室应督促总务科对层流净化系统进行定期清洁,及时清洗和更换过滤网。

8.手术室管理需按照我院手术室和层流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

二、手术中

1.保持手术室门关闭,手术室正压通气(隔离手术室负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制度。

4.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剂量和种类的抗菌药物。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术中应追加一剂。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限度地损伤组织,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

6.术中应当主动加温,保持患者体温正常。

7.手术野冲洗时,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

8.需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合适确保引流充分。

三、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切口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术后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及时正确的送检标本。

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四、其他措施

1.定期对外科医师、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要点。

2.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反馈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sop

一、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多重耐药菌菌株。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

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并做好消毒隔离与治疗等工作,以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与流行。

三、检验科细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时,须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控科,以便能及时指导临床开展预防控制工作;细菌室每季度负责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析,每季度反馈给临床科室,并同时上报医院感控科。

四、各病区主管医师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或定植病例,须及时报告本科室感控医生,同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控科。

监控医生应在《医院感染病例管理》的相应栏目内进行登记。

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时限报告医院感控科。

五、各临床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时,应通知全科人员积极采取如下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1.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医院《手卫生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

2.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移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3.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将患者隔离于单间,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病房和“患者一览表”须设接触隔离标志,并在病历夹封面粘贴接触隔离标签。

3.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须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妥善处置使用后隔离衣。

4.减少患者的病房转换和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5.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和接触患者,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在出病室前做好手卫生。

6.当患者感染治愈,且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为阴性时,方可解除隔离。

(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消毒管理

1、严格执行医院《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如拖把、抹布)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

每天上、下午应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2、工作人员、诊疗物品及仪器设备应相对固定,诊疗物品及仪器设备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或灭菌。

送检标本应置于密闭容器内密闭运送。

3、严格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要求处理患者的医疗废物,应单独收集。

4、患者出院、转出或死亡后,病室及床单元应进行终末消毒。

六、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预防多重耐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