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9265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琵琶行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琵琶行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琵琶行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琵琶行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琵琶行优秀教案.docx

《琵琶行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优秀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琵琶行优秀教案.docx

琵琶行优秀教案

《琵琶行》导学案

课前链接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2.作者生平

入仕以前(772—799

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

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

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初仕至遭贬(800—815

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

十八年(802,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

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永贞时(805,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

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

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今陕西周至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

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

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

在儒家“兼济”思想的指导下,他不怕得罪权贵近臣,连续上书论事,都是关系国家治乱、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

与此

同时,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

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忌恨与打击。

(本文写作背景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

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

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贬江州以后的内外迁调(816—828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

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在这之前,他已经看到朝廷的种种黑暗,萌生过及早抽身的念头。

经过这次打击,思想更从“兼济”急遽转向“独善”,决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

但他并没有辞官归隐,而是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一边挂着闲职,一边在庐山盖起草堂,与僧朋道侣交游,以求知足保和,与世无忤。

与之相适应,描写闲静恬淡境界、抒发个人情感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便开始多起来,而前期那种战斗性强烈的讽谕诗则比较少见了。

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

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

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

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

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

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

次年转刑部侍郎。

退居洛阳的晚年生活(829—846

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

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

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

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

两年后病终。

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

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

今已辟为游览胜地。

3.歌、行、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4.古代官职任免升迁的常用说法:

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除:

授予官职.

擢:

提升官职.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

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的地区.黜:

免去官职.

去:

解除官职.乞骸

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中序和诗的关系以及歌行体的特点。

2.体会古典诗歌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3.鉴赏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

3.学生音乐艺术的描写技巧。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

2.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描摹音乐的片段,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里描写音乐的绝唱。

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描摹音乐,状无形音乐如在眼前,为学生学习描写音乐提供了最好的借鉴。

引导学生体会描摹的妙处,进而领会作者的感情,这是本课的难点与重点。

解决办法

1.反复诵读,增强感性认识。

2.列出思考题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重点阅读琵琶音乐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疾徐变化的全过程,领略品评作者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体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如何用文字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形象化表达出来,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是比喻,我们学习本文的目的,就是了解并运用这种表达方式。

二、整体感知

白居易,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早年避乱于江南,眼见了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

他针砭时事,讽刺权豪,令权豪们“变色”“扼腕”“切齿”。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激于义愤的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捕刺客,被衔恨的权豪们诬陷,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是诗人被贬江州的第二年写的一首抒情气氛很浓的叙事诗。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

作者借叙写琵琶女的娴熟弹奏、琵琶女的悲凉身世,抒发自己受迁遭贬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之情。

第一课时通读文章解决字词

1.导入新课

一、导入

读《琵琶行》有感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这是毛泽东的一首诗,请大家一同品位一下!

主旨是那一句?

明确:

最后一联,不要为沦落的身世感到过度的悲伤,鼓励人们要积极乐观的生活。

究竟诗中是什么样的白居易,什么样的知己,什么样的琴声,让我们一同走进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

2.放琵琶音乐磁带,教师声情并茂朗诵全文。

再学生朗读,加深整体感知。

(朗读将在授课中多项进行

3.背诵

第二课时本课时学习重点理解“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内涵

一、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一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江上聆听琵琶曲:

(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三歌女倾诉身世苦:

(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重闻琵琶青衫湿

二、细节探讨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试做具体比较(引导学生用原诗文概括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

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而今: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京倡商妇怨

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

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

位至谏言,名动京师而今:

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谪居九江,凄凉落魄京官谪官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

音乐(琵琶声。

补充: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

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

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5、谁解琵琶声[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

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第二乐章“欢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

所以旋律又进入

第三乐章“沉思曲”: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

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

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正如诗人所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6、谁解青衫泪[提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

”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

正如诗中云: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②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板书]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说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

7、谁解风物意[提问]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

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

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第三课时:

本课时学习重点欣赏音乐描写

1.全文写到作者一共听见几次琵琶曲?

简要分析。

明确:

一共三次。

第一次,闻声不见人

第二次,见人再问声

第三次,知人重闻声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的?

有什么好处?

明确:

(分析句子,指导背诵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

(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

好处:

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

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

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好处: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如前分析

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好处: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3.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

感情。

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找出有关演奏情感的句子。

明确: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

诗人为何能听出?

明确: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小结描写特色:

(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2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4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