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吨淮山糕点食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000吨淮山糕点食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00吨淮山糕点食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1000吨淮山糕点食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000吨淮山糕点食品加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年产1000吨淮山糕点食品加工项目
承办单位:
食品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建设地点:
生态经济区
1.1.2编制依据
1、《**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规定》;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4、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5、承办单位与编制单位双方签定的合同。
1.1.3编制内容及范围
编制内容为加工生产线的生产装置及相应公用工程的配套。
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市场分析及预测、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加工工艺技术方案、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节能减排、项目组织管理、劳动定员及培训、实施进度建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和结论与建议等。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食品工业取得长足发展。
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食品工业仍然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
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
食品工业承担着为我国13亿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重任,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
“十一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8%,有力带动了农业、流通服务业及相关制造业发展,对“扩内需、增就业、促增收、保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县食品加工产业重点方向为果蔬浓缩汁、饮料食品、果胶提取、以及地方特色的淮山、肉脯干、牛肉、食用菌和茶叶的精深加工。
**县某某食品有限公司提出的年产1000吨糕点食品加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要求;本项目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显著;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能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项目建设用地已落实;符合环保要求。
目前,**县某某食品有限公司已把本项目建设有关事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了实地勘察、市场调查、收集数据等前期工作,为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1.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农产品加工业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经济部门,是一个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中枢”的作用,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我国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国营、集体、私营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业,使其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和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农业种植结构,争取出口创汇,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水平。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户数量广,直接带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丰富、成本低、传统工艺的比较优势,开拓国内市场,提高整体效益。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区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十里埠生态经济区。
属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10.22平方公里,分为四个区:
A区为生物产业、机械加工产业和多晶硅产业区;B区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区;C区为服务中心、仓储物流中心、林竹加工产业及精细化工产业区;D区为精细化工产业区。
**县投资环境十分优越。
近年来,我县先后出台了《**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明委发(2002)15号)、《**县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补充规定》(明委(2004)5号)、《关于**县十里埠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若干规定》(明委〔2005〕37号)等优惠政策,在项目用地、税收及其他费用方面给予最大的优惠,并配套相应的奖励措施。
县委、县政府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改善投资软环境。
深入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形成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皆关经济发展”的良好投资氛围。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县里专门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把工商、土地、建设、税务等业务单位工作人员统一集中到服务大厅,提供一个窗口、一条龙对外服务。
对较大的投资项目,由县里按一事一议的办法,提供优惠政策,并派县领导挂点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2.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2亩,总建筑面积12096.6平方米,包括生产车间、商务楼、浴池、锅炉房、配电室、宿舍及餐厅、仓库及门卫、环保工程等。
建成后形成年产糕点食品1000吨的生产规模。
1.2.3主要建设条件
1、原材料供应条件
本项目主要原料是产品成本购成主要是面粉、淮山、白糖、食用油、鸡蛋、奶粉等。
**县已经形成1.5万亩淮山种植基地,成为省级淮山主产区,淮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淮山原材料充足,能满足项目生产需要。
同时,交通便利,物流业健全,项目所需原辅料,在本地市场就能满足供应。
2、供水条件
项目建设厂址有自来水管网,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园区企业工业用水1.6元/吨(含污水处理费0.8元)。
3、供电条件
项目用电依托经济区110千伏变电站,可以满足项目用电需求。
1.2.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期12个月。
1、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
2、资金筹措
本项目资金来源为:
企业自筹。
3、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实现平均销售收入1800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185万元,年平均利税总额263万元。
本项目经济效益显著,资金回收能力较强。
第二章市场预测、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2.1市场分析及预测
2.1.1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据预测,糕点食品的消费量在未来5年时间内,年均增幅将达到5%以上。
由于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在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下一代成长的重视等因素的刺激下,预计今后我国糕点食品消费将以每年5%~15%的速度增长。
2.2销售渠道与目标市场
2.2.1销售体系
合理的销售渠道资源结构和终端的深度分销是企业进行区域市场开发的基础,企业市场角逐的焦点已经表现为对销售渠道和零售终端的掌控。
本项目业主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较小,受国际区域经济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较小。
现有市场国内销售体系大致分为以下三种销售方式:
1、由企业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国内最终用户;
2、由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国内中间贸易商,由其销售给最终用户;
3、由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国内中间贸易商,由其销售给第二中间商,再由其销售给最终用户。
以上两大类销售体系中,生产企业的产品最多的需要经过3个环节才能到达最终用户的手中。
由此说明市场是庞大的,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可以建立有效的销售途径。
只是经手环节越多,则企业的利润越低。
因此,开发最终用户是销售的首选之策。
2.2.2目标市场
公司产品坚持“以质量求生存”,制定了巩固高价市场、确保中价市场、扩大低价市场的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在中低价市场采用直销、代销并举的销售策略。
对于国内市场,公司先从战略上占领,锁定目标群体,再细分市场,创造出有个性的目标形象,由浅向深的影响消费群体,占领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2.2.3市场开拓措施
通过展示产品、与贸易商和最终用户的直接交流来取得一定的业务联系。
同时随着网上贸易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在一些商务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来进一步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范围和市场份额。
此外,政府积极支持企业的发展,并推出扶持政策为企业奠定坚实的后盾,拨放一定额度的市场开拓资金以供这些企业在国外参会时的费用支出,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充足的原料、先进的技术、稳定上乘的产品质量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保证每个合同完好履行的先决条件。
公司将通过进一步深化产业链,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2.3建设规模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公司的技术水平和资金筹措能力,以及市场需求状况等多方面考虑,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
因此,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淮山糕点食品1000吨。
第三章建设场地及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与地理位置
3.1.1建设地点
本项目占地面积约42亩,建设地点位于**县十里埠生态经济区内,地势平坦,周边环境状况良好,交通便捷,适宜项目建设。
3.1.2地理位置
**县位于福建省西部偏北、三明市中部、武夷山脉东南麓,与三明市的9个县(市、区)交界,县城距三明市区79公里。
全县总面积1730平方公里,辖9乡(镇)、96个村居,总人口11.6万人。
**是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全县农业人口8.3万人,耕地面积17.3万亩,农民人均耕地2.1亩,主要有烤烟、淮山、茶果、木薯、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18.9万亩,人均林地23.79亩,有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的商品用材林16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2%。
**是国家生态示范县,被命名为“中国红豆杉之乡”,设有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全县有野生和可见栽培的药用植物资源1380种,41变种,有国家级保护植物24种,是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基础。
3.2自然条件
3.2.1 气象条件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61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2.2环境条件
**县优越的自然环境极具开发潜力;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为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充足的劳动力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商品流通提供了快捷的通道。
本项目所在的十里埠生态经济区,正在按规划进行建设。
3.3建设条件
1、原材料供应条件
本项目主要原料面粉、淮山、白糖、食用油、鸡蛋、奶粉等。
同时交通便利,物流业发展较快,项目所需原辅料,在本地市场均能满足供应。
2、交通条件
**县是闽西北公路交通的枢纽,全县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
近年来,交通发展迅速,城区通往所有的村、镇公路均为等级水泥路,省道204、306线成X型贯穿东西,泉南高速路永宁段穿境而过,城区对接高速公路的连接线约18公里,湄洲湾至重庆高速公路(三明段)建成后,**至三明只需半小时,到三明沙县机场只需一个小时;县城距鹰厦电气化铁路、向莆铁路均为60公里左右。
3、通信条件
**县通信条件便利,通讯发达,信息灵通,完全满足项目通信需求。
4、供水条件
**县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溪流有16条,因高山阻隔,溪流分属沙溪和富屯溪两大水系,水域面积28262.3亩。
项目区域水资源丰富,城区有日产5万t的县自来水厂,项目区有自来水管网覆盖,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
5、供电条件
项目用电依托生态经济区35千伏变电站经厂变配电房变压为380伏/220伏后,通过地埋电缆线路系统呈放射状敷设至各用电场所,可以满足项目用电需求。
第四章加工工艺技术方案
4.1项目组成
项目主要组成有主要生产工程、公用工程和办公生活设施。
项目组成见下表:
项目组成表
序号
名称
组成
生产
工程
1
糕点生产车间仓库
新建生产车间3座,建筑面积为8800平方米,仓库500平方米
1
配电房
新建配电室1座,建筑面积为24平方米。
2
门卫及其它
新建设门卫室2间,建筑面积为29.6平方米
3
总图工程
主要包括厂区院墙、道路、绿化及外电工程
办公
生活设施
1
宿舍、餐厅
新建宿舍、餐厅各1座,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2
浴池
新建浴池1座,建筑面积143平方米
3
商务楼
新建商务楼1座,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
4.2确定生产技术方案的原则
本项目确定产品生产技术方案时遵循以下原则:
1、传统性:
不断推陈出新加工工艺。
2、科学合理性:
力求精简,方便快捷。
3、综合性:
最大限度的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
4、“三废”效果处理好:
5、注重经济效益:
4.3工艺技术方案
工艺流程
采用“搅拌一压面一分割一成型一醒发一烘烤(焙烤)一冷却杀菌一包装→入库”的生产工艺。
4.4主要生产设备
主要生产设备为:
挤出机、压面机、分割机、成型机、切台机、供馅机、掐花机、全自动旋转烤炉、焙烤炉、全自动包装机等。
化验室设在商务楼内。
(1)建筑结构:
房屋结构要做到防震、防火、隔热、空气流通、光线充足。
(2)上下水管:
化验室上下水管的设置一定要合理、通畅。
(3)室内光线:
化验室内光线应充足,窗户要大些。
最好用双层窗户,光源以日光灯为好。
(4)操作台面的保护:
实验操作台面最好涂以防酸、防碱的油漆,或铺上塑料板或黑色橡胶板。
(5)其他:
天平室的要求:
安静、防震、干燥、避光、整齐、清洁。
(6)精密仪器室要求与机械传动、跳动、摇动等震动大的仪器分开,要避免各种干扰。
(7)检测药品贮藏室最好为不向阳的房间,但室内要干燥、通风。
第五章配套工程技术方案
5.1总图运输
5.1.1总平面布置原则
1、按照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地情况,在满足使用的要求下,做到经济、合理,尽量减少投资、降低造价,并应切实注意节约用地。
2、根据工艺及防火要求,厂区合理布局,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
生产区应在生活区的下风向。
3、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建筑结构完善,并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原料与半成品和成品均应杜绝交叉污染。
4、建筑物和设备布置还应考虑生产工艺对温、湿度和其它工艺参数的要求,防止毗邻车间受到干扰。
5、厂区道路应通畅,便于机动车通行,应修环行路且便于消防车辆到达各车间。
尽量做到生产线路简洁、流畅、避免往返运输和作业线的交叉。
6、食品加工厂房应远离污染源,应处于污染源的上风向。
7、运输是生产工艺流程的前奏和继续,它是联系各生产环节的纽带,总图布置中做到合理布置人流、车流的运输线路,以利于生产线路的畅顺,减少能量消耗,确保交通运输安全。
8、充分利用厂区道路两旁和建、构筑物四周的空地,合理进行绿化,形成以人为本的美观的工厂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5.1.2总平面布置方案
1、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十里埠生态经济区内,交通十分方便,厂址周围地势干燥、水源充足,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它危及产品卫生的污染源,符合食品厂卫生规范要求。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42亩。
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本着物流顺畅,便于管理,形式美观的设计思路,在厂区四周设红豆杉绿化带,总图布置中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食品卫生要求,将生产车间布置在厂区的中部,从北向南分别布置成品库(预留)、车间、生活办公设施。
生产车间与厂外道路相距大约100米,满足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为了减少厂内运输,辅助库房均围绕其服务对象和负荷中心布置,在生产区的西侧预留原辅料库。
公用工程包括配电室、锅炉房、煤场和堆场,靠近生产车间的东侧布置,避免煤渣产生的烟、尘对生产区的污染。
另外,在厂区围墙东南角,设有污水处理池。
整个厂区的生产车间及库房布置分区明确,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厂区主要道路与各个车间之间道路相连成规形成环路,符合消防要求。
商务楼是工厂行政、生产管理和科研的中心,它是内外联系的枢纽。
为了使外来办事人员联系方便,又不干扰生产,本次建设在南大门正中布置一栋商务楼,东侧为餐厅宿舍楼、浴室,并在四周设有花坛和运动场地,为职工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根据建设规模和布局,厂区宜设置二个独立出入口,在厂区的东围墙上设主出入口,宽15米,作为产品、职工上下班之用。
面向货运路的次出入口宽8米,主要供原料的运输之用,可避免原辅料与成品和人流的混杂。
2、竖向设计
根据项目生产功能要求,结合场地自然地形特点以及建筑布置格局,竖向设计按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场地竖向设计结合地形地貌实况和工艺管线要求,自南向北坡向,平整应随坡就势,力求减少土方量,保持排水流畅。
(2)厂区建筑物室内地面标高应比室外高0.3-0.6米。
(3)场地雨水排放采用有组织排水。
场地标高及排水坡度尽量结合原地形平整,场地排雨坡度为5‰,雨水汇入厂内道路边沟,最后排入厂外道路边沟。
3、交通组织
项目的交通组织设计主要是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流向和交叉,对道路体系和出入口进行合理规划布置,满足原材料进入、成品出库、动力原材料的运入各种功能活动的交通要求,保障原辅材料供应、产品周转、成品存放、人员流动畅通,互不交叉。
4、道路及绿化系统
作为现代化工厂,应使厂区内、外交通运输相适应。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运输车辆较多的情况。
厂区内道路系统的布置应有足够的宽度使运输车辆能够方便快捷的到达每个车间,并形成环形路网。
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和支道三种,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主干道宽15米,生产车间次干道宽7米,车辆和行人较少的道路以及消防道路宽4-3.5米。
道路路面应铺设适于车辆通行的坚硬路面(如混凝土和沥青路面),带盖板明沟,路肩宽度1米,有足够的排水系统,路面应平坦,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
道路总长275米,道路、广场、绿化及硬化地面面积4000平方米。
绿化布置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因而必须根据具体要求,与总平面布置综合考虑,并与场地环境相协调。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与总平面布置方案,为了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厂房之间、厂房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保持一定距离绿化带,厂区内各车间周围的裸露地面就行绿化,因地制宜地选用植物材料,尽快发挥绿化效益。
在不影响交通和地上、地下管线的运行和维修条件下,在正对南入口大门处以集中的绿化为主,其树种选择宜为红豆杉等本地树种,营造小区域的绿化景观。
生产区另一绿化部分是行道树和沿路绿地,形成带状绿化。
其间乔木和灌木搭配栽植,营造轻松、舒适的绿化景观,使整个厂区内绿化布局形成有疏密有致、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的绿化层次和空间结构,与厂内建筑相呼应,树立现代化工厂的典型模式。
绿化面积3200平方米,绿化系数为19%。
5.2工程方案
5.2.1建筑设计
1、编制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
甲方提供的气象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
工艺、总平面布置及其它专业的要求;
地震设防裂度:
Ⅶ度。
2、设计原则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合理区分,妥善解决平面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安排各使用空间的相对位置。
选择合适的交通联系方式,组织好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交通联系。
交通联系要简捷明确,避免流线相互交叉干扰。
按照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建设环境,确定建筑平面形式,做到布置紧凑、节约用地,为体形塑造、立面设计创造条件。
满足工艺、通风、采光、安全要求,根据建筑类别、功能特征进行建筑构造处理,施工方法、装饰材料的选择,注意美观要求,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主要建筑方案
本项目土建工程主要包括车间、仓库、商务楼、宿舍楼、餐厅、锅炉房等。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1452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096.6平方米。
生产车间
单层,3座,建筑面积分别为4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和2800平方米,排架结构。
根据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要求,在生产车间的一边设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间。
更衣室应设储衣柜、衣架、鞋箱,衣柜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离地面20厘米以上,还应设有穿衣镜,供工作人员自检用。
淋浴室集中设置,淋浴器按每班工作人员每20-25人设置1个。
淋浴室设置天窗或通风排气孔和采暖设备。
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置在车间的外侧,并一律为水冲式,备有洗手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
另外,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的适当位置,必须设有充足的、方便的、不用手开关的温水或冷、热水洗手设施和供洗手用的清洗剂、消毒剂。
洗手设施的下水管应通入排水管,废水不得外溢。
车间进口处必须有鞋靴消毒池,车辆进口处应有车轮消毒设施。
上述场所应灯光明亮,通风良好,清洁卫生,无气味,门窗不得直接开向车间。
车间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屋面,门窗采用铝合金,平开钢大门,水磨石地面,建筑外墙做法采用浅色涂料。
办公生活用房
商务楼:
三层,一栋,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砖混结构。
餐厅:
二层,一栋,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砖混结构。
宿舍楼:
三层,一栋,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砖混结构。
浴池:
平面尺寸为15.8×9米,一层,一栋,建筑面积为143平方米,砖混结构。
上述建筑屋面均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门窗采用木门,铝合金推拉窗,内墙面为水泥砂浆抹面,888仿瓷涂料,水磨石地面和地砖楼面,建筑外墙采用面砖。
公用工程
配电房:
单层,建筑面积为24平方米,砖框结构。
水泵房:
单层,建筑面积为28.8平方米。
门卫及其它用房:
建筑面积为29.6平方米。
以上建筑采用两布三油防水卷材,配电室门采用变电室门,窗采用腹钢窗;窗采用实腹钢侧窗;锅炉房门窗采用平开钢大门,窗采用塑钢窗,辅助用房门窗采用木门,铝合金推拉窗,内墙面均为水泥砂浆抹面,888防瓷涂料,水磨石地面,建筑外墙采用面砖。
4、室内外装修
生产车间地面采用防水、防渗漏、防滑、防腐蚀、无毒、易冲洗、消毒的水磨石铺砌;地面应平整、无裂隙、略高于道路路面,并应有适当的坡度和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排水畅通。
明地沟底应呈弧形,排水口须设网罩和防鼠罩。
生产车间墙壁采用浅色、不吸水、不渗水、无毒材料覆涂,并用白瓷砖防腐蚀材料装修高度不低于2.0米的墙裙。
墙壁表面应平整光滑,其四壁和地面交界面呈弧形,防止污垢积存,并便于清洗。
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要有适当的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冷凝水滴落,防止虫害和霉菌孽生,以便于洗刷、消毒。
门、窗、天窗要严密,采用不变形、耐腐蚀的材料制作。
门口必须有防蝇、防虫、防鼠设施。
窗口必须安装易于清洗、更换的纱窗。
内窗台呈下斜45°斜坡式结构。
其它:
建造或安装平台、梯子及其它辅助装置时,应避免引起食品污染;滑槽应便于清洗、消毒,便于检查。
车间内墙柱应有防止车辆碰撞的设施。
架空构件应便于清洗、防止积尘、冷凝水和生长霉菌。
各仓库地面应平整,便于通风换气,并设有防鼠、防虫、防火设施。
5.2.2结构设计
1、设计方案
为满足工艺要求及结构需要,生产车间和辅助用房分别采用如下结构形式:
车间:
采用砖混结构,屋面采用轻型钢屋架,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商务楼、餐厅、宿舍楼:
均采用砖混结构,室内外高差均为0.3米。
辅助用房:
单层砖混结构,室内外高差为0.3米,配电室层高为4米,其余层高为3.5米,屋面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3、工程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