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974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docx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docx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问题的性质

1、构建高效课堂主要是个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不是理论研究课题,不可能依靠理论思辨来真正解决,至少不能完全解决。

高校课堂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实践反思、策略研究、行为调整,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思路、方法策略。

比如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学习方式,意义大家都理解,原则也容易讲清楚(如适合自主合作的就自主合作。

自主要循序渐进。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等等),理念理解上问题并不大,关键是怎么结合教学任务贯彻实施,教学操作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避免各种偏向,彻底解决假自主、低效的自主等问题。

2、构建高效课堂主要是个实践操作层面的问题,而不是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

不能期望形成一个文件,制定一个标准,甚至提炼形成一个流程,就能全部解决问题。

3、构建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过去、现在、将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都将存在,不可能一蹴而就。

4、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但不是全部举措。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此外还有很多渠道,如学生习惯培养、课后辅导、课外作业管理、预习指导、复习指导、课外实践活动组织等等。

要把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课外学习指导、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与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不能视野过于狭窄,更不能急功近利,以短期行为牺牲学生终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5、构建高效课堂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师教学改革都应思考的问题,但各学科、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既有共同性,又有区别。

哪些是共性的问题,哪些问题体现了学科特点和教师个性差异,应作具体区分。

改革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学科特点和教师个性差异,密切联系学科特点和教师教学实际,从他们面临的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入手。

6、理解高效课堂必须注意三点:

一是兼顾效率与效益。

市教研室周欣奎老师说得对:

效率高未必效益高,容量大未必效果好。

应在追求高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效率。

二是兼顾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

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目标,努力提高当前教学活动的效益,不能搞急功近利。

三是既要看到显性效益,也要看到隐性效益,不为片面追求显性效益而忽视隐性效益。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容易看见、易于衡量的效益,态度情感价值观就比较隐晦,过程与方法也很容易被忽视。

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内容,又是实现其他两维目标的凭借和载体。

一方面,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还要关注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不断探究、优化完善方法策略;另一方面,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方法也必然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的质量和效率。

只重视比较明显的考试成绩,忽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方法策略的指导,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学生发展的后劲。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

评价标准——问题反思——策略研究——效果评估

(1)研究制定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真正明确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其主要特征、要求有哪些。

以评价标准为导向,引领广大教师进行实践反思与探索。

(2)开展课堂教学问题反思。

影响制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有很多,有些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只在个别学科、个别教师教学实践中表现比较突出。

问题反思不能只靠领导进行,要动员广大教师全员参与,要引导广大教师对照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真正搞清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哪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干扰影响最大。

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座谈了解、归类筛选,可以发现那些共性的问题;通过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找出自身实践中的问题。

(3)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措施。

群策群力,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

(4)反思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后再一次对照标准进行反思,评估问题解决的实效,哪些问题真正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刚刚开始解决,哪些问题还根本没有解决,为什么。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推动策略

(1)以评价标准为导向。

(2)以问题解决为切入点。

(3)以案例分析为主要手段。

案例分析,既包括那些优秀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也包括一般教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4)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活动方式。

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坚持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基本原则。

(5)注意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广大教师的独创精神。

其一,学校要有宏观规划,加强组织管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研究探索活动。

其二,要立足于依靠广大教师打人民战争,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与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结合。

其三,要特别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

其四、分段实施与分类推进结合。

一个阶段,集中力量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力求有所突破,不要全面出击。

针对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要加强分类指导,尤其要关注问题比较突出的教师,如新任教师、老教师、骨干教师等等。

(6)注意把探索活动课题化。

其一,把学校主课题与小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主课题,体现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解决各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的、共性的问题;小课题,体现学科特点,兼顾教师个性差异,解决各学科、每位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

其二,不仅要关注实践结果,还要注意及时反思总结,把行动策略有形化,形成可以推动的经验成果。

四、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分析

1、各学科共性问题。

2、学科个性问题。

就课堂教学而言,效率不高是普遍现象,但不同的学科面临的问题不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也不同——

小学科学:

是课改培训最扎实、教学方式转变最早、改革最彻底的学科,目前也存在两种倾向:

比较前卫的教师的课堂上,主要问题大多是理念理解有偏差,教学组织、实施策略少,收放调控失度,合作探究效率低;对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规范了解少,试验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很多时候试验的目的仅仅是验证结论,而不是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科学创新的核心素养得不到充分培养;对后进生关注不够,不能面向全体。

一般教师的课堂上,则更多的是在评估压力下为应付书面考试而教,偏离了课程核心目标,违背学科教学规律,死记硬背课本上为数不多的概念、结论和试验要点,课外观察、试验、科技活动很少有人组织。

数学学科:

很大一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不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用老理念教新教材,教材意图、课标要求根本得不到贯彻落实。

多数教师更重视书面考试能够考查的内容要求,围绕书面考试展开题海练习,问题意识、方法意识、生活应用意识淡漠,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被严重忽视。

还有不少教师不了解教材编写特点,例题教学外不注意补充足够的应用练习内容,盲目赶进度,煮出了一锅又一锅的“夹生饭”。

语文学科:

除了理念理解缺乏辩证、受质量考评制度影响,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不够全面,朗读训练、背诵积累、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领导、教师只关注书面考试成绩,学过的课文读不下来,要求背诵的内容背不出来,课外阅读视野狭窄,缺乏丰富的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发展受到制约,语文教学丰厚的内涵被严重窄化,变成了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

美术学科:

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大头、小肚子、秃尾巴”。

导入环节不够精炼,绘画、制作前范作欣赏冗长邋遢,方法、要求指导过分琐细,占用了课堂一半时间(大头);学生实际创作实践时间常常不足(十分钟左右),课的主体部分瘦小干瘪(小肚子);交流展示环节时间短效率低,评议指导不到位,总结提升效果不佳,课后拓展又短促无力,引不起学生注意,也激不起学生拓展的热情(秃尾巴)。

英语学科:

近两年吸收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创设情境,引进游戏和竞赛,增强课堂学习活动的情趣,比较有成效。

但是,一方面是教材编写理念保守(人教PEP版),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渗透不进来,“教师训学生练”仍然是大多数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机械,缺少方法策略意识,学得累效果差;另一方面,重视了情境创设、游戏组织及活动竞赛,兴趣激发确有成效,学生兴高采烈,但却忽视了基本的单词积累、句型训练、语法规律的感悟,现象也比较普遍。

音乐、体育学科:

在关注学生情绪感受、重视兴趣激发的同时,游戏比赛喧宾夺主,小组合作有形无实,欣赏、创新落不到实处,基础知识技能反而被弱化,也比较普遍。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一方面是品德培养不能遵循知情意行发展的心理规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失了扎实有效的活动体验,认识上空泛的讨论多,情感上受不到触动,意志培养、行为引导不利;另一方面,学科任务理解不全面,生活指导、社会成熟关注不够,学生生活素养、社会素养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

普遍没有受到重视,理解比较片面,综合性、实践性体现不够,大多还局限在学科学习延伸、传统活动课的认识层面上。

区直学校和乡镇学校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

在乡镇,薄弱学科教学质量考评不被重视,任课体制不合理,课时常常被挤占,音体美学科被整体弱化;专业师资奇缺,专业素养普遍较差,多数还不专职,能带着学生活动活动就算不错,教学效率和质量根本谈不上。

五、科学地对待外地先进经验

对洋思、杜朗口经验,争论一直没停止过。

某些专家发表了一些偏激的言论,诸如什么“应试教育”的怪胎等等。

不要盲目轻信,要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强调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这与新课程“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不是相吻合?

“先学后教”与新课程“以学定教”的理念是不是吻合?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一种以目标教学为基础的质量达标管理策略,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杜朗口“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主导学习方式是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展现自我的健康个性。

当然,受到应试教育大背景的影响制约,洋思、杜朗口经验也不得不染上应试教育的色彩,这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学的是人家的精华,是其体现先进理念的精髓,何必求全责备!

当前课程改革步履维艰,理想主义的完美典型极难诞生。

只要有一点突破,我们就应该虚心向人家学习,不能因为人家尚不完美就一竿子全面否定。

即使是“应试”教育,我们的方式是不是更原始更笨拙甚至更血腥?

我们还有资格批评别人吗?

还是听听西方著名心理学大师多年前的中肯劝告吧——

“我,决不把我无法称作欺骗的任何事,指斥为赶时髦的愚蠢行为。

”(荣格,I.G.吉尼斯著《心灵学》中译本序言)

“……不要相信传统,即使它们世世代代和在各个领域都享有殊荣和地位。

不要因为许多人都谈论就可以相信。

不要盲目相信过去圣人的信条。

……要相信你对自己的检验和找到合理的根据,并按此指导你的行为。

”(布德海,[美]郝根汉著《人格心理学导论》第483页)

“寻找哪种正确理论,甚至最正确的理论是大可不必的。

像第一章所提到的,就像一个木匠不可能只用一种工具就企图建造一幢房子一样,一个人也不能希望只用一种理论就能了解人格。

如说螺丝起子比矬子更好更有用,那简直是在胡说八道!

这只是具有不同功能的不同工具罢了。

各种人格理论也同理。

换句话说,哪种人格理论最佳仍有赖于个人要试图解释人格的哪个方面。

这种观点就是折衷主义,其意指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中选取最佳观点。

折中并非受任何一种理论约束,而是要选择对处理某一个特殊问题最有效的那种理论。

”([美]郝根汉著《人格心理学导论》第477页)

“全部的光线都是有用的。

事实上,既然每一束光只照亮原先你想了解的黑暗中物体的一部分,那么光线越多,照射的角度越不同,你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美]郝根汉著《人格心理学导论》第13页)

草根论坛之学案导学的布置与检查

推荐所谓的“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引领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而且成为沟通学与教的实施手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挥了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简要谈谈我的做法。

开学以来,我布置了两次预习作业,都是以学案导学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选择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都是在前几个知识窗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

这样有利于最大程度的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预习的效果也就不至于产生太大差距。

然后我会事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预习时带着问题来看书。

比如在预习万以内数的近似数时,我设置的问题是“什么是四舍五入?

”。

这个问题是面向全体的,而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我又提出了有难度的问题——如果近似成以万为单位,需要对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学起来格外具有针对性。

学生预习时还需要将重点词句圈点勾画,并整理在学案导学本上。

预习时如果有疑问,可以讲自己的困惑写下来单独问老师,或者上课时作为重点听课内容来学习。

最后学生通过做课堂前测题,对本节课的预习内容进行检测。

通过批改我便可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比较全面的掌握。

这样在新授过程中,对于学生出错比较突出的知识点我将进行详细讲解,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巩固。

而学生通过学案导学预习,听课便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

于是很多知识点的讲解就是由掌握了的学生来完成,部分没有掌握的同学此时的听课效果也会提高百倍,毕竟孩子还是都有上进之心和竞争意识的。

这样就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但是我也存在一些疑惑。

学生能够进行预习,但是效果却是良莠不齐的。

如果通过做课堂前测,那么有的学生就有可能进行一些错误方法的运用。

尽管这些错误可以作为生成资源用于教学,但对于出错的学生而言,第一印象应该很难磨灭。

所以这样会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呢?

这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不是一种误导呢?

我想这需要实践的考量,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努力。

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

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自学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

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

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

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

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

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

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几点思考

  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一、前言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战场,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重要性的降低,如果单纯以减少学科教学时间、牺牲或者降低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那很可能是得不偿失,学校也会因此而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是学生本人的巨大压力。

如果课业负担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再增加其他的课程和活动,势必造成原有的教育活动抢占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

因此,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忽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相反应该更加重视。

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金华一中就是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

他们首先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等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链条是不合理的,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

据此金华一中的领导和教师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

从此,学案教学法的研究就作为本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教师集体攻关,1998年在初步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申请并被正式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我们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这些方面本身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尽管开展时间不长,但很快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99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从“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能力”高度报道了我校开展“学案教学法”研究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说“学会求知”的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也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强调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目标导向教学”等。

这些研究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

但是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入手改造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没有完满地解决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它们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从教学模式来看,传统的以讲授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触动,因此学生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上也没有显著的改变。

还有一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为目的的研究课题,也同样缺乏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新机制,缺乏实际操作性。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一种帮助他们学习的工具和学习材料,以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这种工具和材料,改善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的预期水平和注意状况,以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复习等调节活动适应教师的课程的学习和教师的讲课内容。

我们把这种学习工具和材料称为“学案”。

(一)学案导学法的基本概念

  要搞清楚学案导学法的含义,首先要了解学案是什么。

我们所说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根据这个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