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957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docx

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2018年春学期宾阳中学高一年级3月月考试题(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温馨提示:

1.选择题用2B铅笔规范填涂,主观题一律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2.答案一律搬到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3.请规范填涂答题卡的信息。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

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

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

《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书写。

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

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

《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

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

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臂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

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既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终生涵咏。

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

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

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简单,就是识字。

《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

”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

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可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

流传小史》)

1.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就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汽车等着的时候

欧•亨利

夜幕初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女子又来到那宁静的小公园里的那个宁静的角落,坐在长椅上看书。

她的衣服灰色朴素,她的脸蛋非常漂亮。

前一天和再前一天,她都在同一时间来到这里。

有一个年轻人知道这件事。

这个年轻人走近前来。

就在这一刹那间,她的书滑出了她的手指,落在地上。

那年轻人捡起来,有礼貌地将书还给那女孩子,说了几句关于天气的话,然后就站在那里等着。

那女孩子看看他朴素的衣服和平凡的脸。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坐下。

”她用女低音说,“光线太差了,不宜看书。

我倒愿意谈谈。

“你知不知道,”他说,“你是我见到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子。

我昨天就看见你了。

“不管你是谁,”那女孩子用一种冷冰冰的语气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一个有身份的女人。

“请原谅,”这个年轻人说,“这是我的不是,你知道——在公园里有些女孩子——当然你不会知道,但是……”

“好啦,别说啦,我当然明白。

现在来谈谈这条路上的人吧。

他们都去向何方?

他们为什么如此匆忙?

他们快活吗?

”年轻人没有回答,那年轻人不明白他应该扮演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跑来坐在这儿,是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可以接近普通群众。

我跟你说话是因为我要跟一个未受金钱玷污的人说话。

哦,你不知道我多么讨厌它——钱,钱,钱!

还有那些包围我的男人。

我讨厌享受,讨厌珠宝,讨厌旅行。

“我一直认为,”年轻人说,“金钱一定是一样很好的东西。

“当你拥有几百万几千万的时候,只会兜风、宴会、戏院、舞会、晚餐!

我讨厌这一切。

”这位年轻姑娘说。

小伙子颇有兴趣地看着她。

“我一直喜欢,”他说,“读到或是听到有关富人生活的情况,而且我一向认为香槟酒是连瓶冰镇,而不是把冰搁杯里的。

“哦……是的,我们闲着无聊时就靠标新立异来找消遣。

目前流行的花样是把冰块搁在香槟酒里。

”女孩子岔开话题,“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朝一日爱上一个人,我要爱一个普通的人——你的职业是什么?

“很低微,但是我希望出人头地。

但你说你能够爱一个普通人,是真的吗?

“当然。

”她说。

“我在一家餐厅工作。

”他说。

女孩子缩了回来。

“不是当跑堂吧?

”女子略微带着央求的口气说。

“我在那家餐厅里当出纳员,也就是那家你现在看得到的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

女子看看表,站了起来,“你怎么不上班呢?

”她问。

“我上夜班,”小伙子说,“我得一个钟头之后才开始工作,我还有希望再见到你吗?

 “我不知道,也许。

我必须快走。

哦,今晚还有一个宴会和一个音乐会呢。

也许你来的时候注意到一辆停在公园拐角上的白色汽车吧?

“红色轮子的那辆吗?

”年轻人说。

“哦?

……对,我总是坐那辆车来。

司机在那里等我,晚安。

“现在天色挺暗了,”年轻人说,“公园里人杂。

我能陪你走到汽车那边吗?

“假如你尊重我的愿望,你得在我起身后再在这条凳子上坐10分钟。

”她去了。

年轻人看着她那优雅的身姿,然后站起来,悄悄跟着她。

当她走到公园门口时,她转过头来看看那辆汽车,在它边上走过,穿过喧闹的大街,走进那有着耀眼的电灯招牌的餐厅。

一位红发女郎离开出纳员的桌子,这位穿灰色衣服的女子接替了她。

年轻人把手插进口袋里,慢慢地沿大街走去。

迟疑地逗留了片刻,然后他跨进那辆等着的汽车,舒舒服服

地往座垫上一靠,吩咐司机说:

“亨利,俱乐部。

4.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将故事安排在夜幕初降的小公园里一个宁静的角落,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创设了特定的背景。

B.男青年乐于助人,关心女人的处境和安全,不揭露女子的谎言,显得彬彬有礼,并且善解人意。

C.小说对处于下层社会女子的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生活贫困的关切,表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D.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及细节描写塑造两个青年的形象,借此揭露、批评了当时社会的不良风尚。

E.小说结尾出人意料,既让人忍俊不禁,又令人回味无穷,凸显了欧•亨利式小说结尾的艺术魅力。

5.小说行文时安排了多处伏笔,请找出其中两处并分析其作用。

(4分)

                                                                         

 

6.依据文章内容,分析女子形象的主要特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战狼Ⅱ》2017年7月27日晚8点01分正式上映:

上映4个小时过亿,25小时过3亿,46小时过5亿,上映5天突破12亿人民币。

上映第一周周末以合计1.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全球票房榜的冠军影片。

仅7月30日一天,就拿下3.597亿,刷新了华语影史单日票房第一的纪录。

8月6日15时50分,票房已达30.06亿元。

8月7日22时15分,综合票房超33.92亿元。

8月8日,第12天观影人次突破一亿,也是中国电影市场自1998年以来的观影人次新高。

8月11日凌晨,票房(含服务费)突破40亿元,打破2016年周星驰执导的3D喜剧电影《美人鱼》此前创下的33.92亿元记录,打破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

截至8月18日,《战狼Ⅱ》在中国市场的累积观影人次也正式达到了1.4亿,成功超越了《泰坦尼克号》北美市场观影人次1.38亿的记录,荣登“单一市场观影人次”全球榜首。

截至8月19日16点10分,国内累计票房已经破了50亿大关。

海外票房100多万美元,全球票房已超过《蜘蛛侠:

英雄归来》,全球票房成功跻身全球TOP100票房影片榜,也是亚洲电影首次入榜,打破了好莱坞电影对该榜的垄断。

(XX)

材料二:

吴京说,影片一开始那一场一镜到底的海中打戏,他差点淹死在海水中。

因为他来海南多次,每次潜水都是带着氧气下潜的,但这次拍戏不能带氧气,为了下沉快,他还背了4公斤铅块,“沉倒是沉得快,可想换口气时却上不到海平面上,差点淹死!

”单这一个镜头,就拍摄了将近半个月时间,吴京总共跳水26次。

在第一次尝试“水下一镜到底”的拍摄时,他泡了13个小时没上岸。

按理说,经历这次恐怖事件以后,吴京应该对电影要求水准“收敛”一点,然而并没有。

越到后面的戏,一场比一场斗得凶残

,一场比一场难度升级,这其中包括高空中管道行走、吊威亚空中撞击、附着炸点很近的地方飞起等等动作。

而整片最不允许错过的就是“坦克漂移”。

这项技术没有什么技术资料可查,坦克从小斜坡90度旋转并且猛烈撞击,吴京从坦克里滚出来。

无论是对手戏还是悬念紧张感,迅疾有力的视觉让镜头有了层次感。

而且还听说,吴京为了让观众体会生死之战的惊险,有很多可以用替身的镜头都亲自挨了打。

会打戏的导演是有的,敢亲自豁命打的不多!

为了让爆炸现场真实,最近的时候,吴京距离炸药只有1米。

在拍摄过程中,吴京流血、受伤更是稀松平常的事。

被钢板砸伤手臂,在高空管道上不慎摔倒,被碎石擦伤眼睛,手腕被卷进铁链……对于像《战狼Ⅱ》这样一部动作戏而言,无论做多少防护还是难免会受伤,但吴京坚持全部亲自上阵。

吴京说他喜欢真实地拍,先爆炸,然后这边拿着吹风机一吹,那种感觉眼睛里露出来的无论是惊慌还是专注,是不一样的。

这种真实的东西是比较难弄,这么多年中国观

众被好莱坞的大片给堆积起来了观影经验,观众可是骗不了的,还是要用诚意,用真实来打动。

(搜狐网)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

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影片结尾,在镜头缓缓推近的一本中国护照旁,印着这样一段话。

支撑这段话的,是近年来中国一次次从危险环境中成功撤离本国公民的振奋人心的故事:

2010年,海地地震,中国政府包机将48名同胞安全送回祖国;2011年,利比亚动乱,中国政府协调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短短8天,35860名同胞全部安全撤离;2015年,也门战乱,中国派出3艘军舰,撤出中国公民613人……令世界惊叹不已的高效有序的国家行动,成为中国国力增强的有力印证。

一位澳大利亚网友在某电影评分网站中给《战狼Ⅱ》留言写道:

“令我震

撼的是,中国军人不仅救走了中国公民,还同时救走了那些没有人理会、习惯了受人排挤的非洲人。

”这份人道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同样有其现实依托。

在也门撤离行动中,中国军舰搭载巴基斯坦等10国公民225人平安撤离。

护佑同胞撤离,参与世界维和,持续投入护航,面对一系列新时期的新任务,中国军人以血性与担当践行着“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的铁血誓言。

(人民日报评《战狼Ⅱ》:

中国军人铮铮铁骨已超越西方个人英雄主义)

材料四:

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了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铁流滚滚、鹰击长空,大国重器排山倒海,解放军将士意气风发,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展现向世界一流军队进发的强大气势。

和朱日和阅兵一样,《战狼Ⅱ》也正是以刚健的姿态、英雄的血性、爱国的热忱,激发出了强大的共鸣。

从实战的沙场,到银幕的战场,上演的都是英雄颂歌、铁血传奇。

虽然吴京饰演的原特种兵冷锋,因个人原因被开除军籍,但“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当所在的非洲某国爆发内战,他和其他人一起全力保护中国公民和无辜百姓顺利撤离战区。

燃烧的热血,最让人沸腾。

《战狼Ⅱ》中主角凌厉的拳脚间所体现出的强烈责任感,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了阳刚之美。

冷锋式的果敢、硬朗,打出了动作片应有的刚猛血性,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式的超级英雄。

而祖国这个关键词,更是激起了很多人心中的爱国热情。

有网友感叹:

原来爱国主义也可以这么震撼荧幕!

我们前不久发表的任仲平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

“伟大队伍孕育伟大精神,扫除萎靡不振与精神衰败,塑造生机勃勃、强健刚毅的精神气质,唤起整个民族顽强奋斗、自强崛起的伟力和雄风。

”从朱日和到“战狼”,呼唤的正是这样的一种雄毅刚劲的时代气质。

(人民日报:

《战狼Ⅱ》为啥火得“不像话”)

《战狼Ⅱ》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的大片,冷锋再有虎胆,若无强大的国家机器作龙威,再怎么只身犯险,也无非是个人英雄主义在抖威风。

该片好就好在,在枪林弹雨中,在一幕幕刺激眼球、震动耳膜的视听奇观里,俨然是个体和集体在相亲相爱,在深情相拥。

(凤凰网评)

祖国强大了,中国崛起了,中国人为自己国家感到自豪,这个民族自豪感、爱国的这种情绪,这把干柴在每个人心里面已经晒得透透的,我只是往里扔了一些火柴,然后就是漫天的大火。

所有的观众的爱国情绪才是真正的这部戏的成功之处。

(吴京)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战狼Ⅱ》创票房新高的新闻时,无论是介绍放映的时间还是票房收益等都十分精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特征。

B.材料二中报道了吴京带铅块下潜差点淹死、危险的镜头也亲自上阵并多次受伤,这表明他践行了他自己的观点,“要用诚意,用真实来打动观众”,体现了一个称职的电影人的敬业精神和拼劲。

C.材料三列举近年来中国一次次从危险环境中成功撤离本国公民的振奋人心的故事,是交代《战狼Ⅱ》影片结尾中一本中国护照旁印着的那段

话的背景,同时歌颂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D.材料四将朱日和阅兵式和《战狼Ⅱ》相提并论,旨在用《战狼Ⅱ》反衬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式展现的军人的刚健的姿态、英雄的血性、爱国的热忱,激发出了强大的共鸣,让网友感叹:

原来爱国主义也可以这么震撼荧幕!

8.下列对上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提到《美人鱼》《泰坦尼克号》《蜘蛛侠:

英雄归来》等影片,是说这些影片都比不上《战狼Ⅱ》,没什么看头。

B.从表达方式来看,材料一以说明为主,材料二以叙述为主,材料三夹叙夹议,材料四以议论为主,分别向读者介绍了《战狼Ⅱ》的票房收益,主演吴京为影片做出的努力,影片的故事背景和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C.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我们可知,在护佑同胞撤离,参与世界维和,持续投入护航,面对一系列新时期的新任务,中国军人以血性与担当践行着“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的铁血誓

言,正好展现了西方叙事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蕴含着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大爱与大义,有力印证了中国国力的增强。

D.材料四对《战狼Ⅱ》火得“不像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不同人的评价各不相同。

E.“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

”由《战狼Ⅱ》的成功我们可以推测,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或许正是文艺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所在,也是文艺作品和时代、和社会、和人心互动的关键所在。

9.阅读材料四,结合材料二、三的具体内容简要概括《战狼Ⅱ》取得成功的原因。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柔字子刚。

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

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

宗族叹重之。

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

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

军中机务,柔多预之。

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

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

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

策之下者。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

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

胜败,遂南奔梁。

柔亦从之。

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

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

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

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太半。

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

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

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

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书翰往反,日百余牒。

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

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

后拜黄门侍郎。

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

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

卒于位。

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B.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C.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D.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专门用于官吏向上级或者向帝王陈述请求或建议。

B.爵即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帝王即位。

D.古代对一些特殊地位的人的死常用专用词来表示,如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

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卢柔参与军务,善于出谋划策。

他在贺拔胜手下担任官职,参与了很多军事机密;他劝说贺拔胜按兵不动,私下与梁国通好。

C.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

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D.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

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

(5分)

(2)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反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

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层城:

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

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

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出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

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用拟人手法,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

E.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15.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白在《蜀道难》的结尾处发出了“,,”的长叹,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叹息。

(2)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              ,              。

”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拔河比赛还未开始,操场上已是沸反盈天,热闹非凡,同学们已早早地来到了比赛现场。

B.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C.位于机场附近路段的“惠通陆华”汽车4S店因停车位不够,工作人员及顾客纷纷将车停在了人行道上,造成附近市民走投无路。

D.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南京!

南京!

》仅制作费投入就达8000万元。

影片还没有开拍,已经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