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疑难问题精解1地球在宇宙中.docx
《地理疑难问题精解1地球在宇宙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疑难问题精解1地球在宇宙中.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疑难问题精解1地球在宇宙中
地理疑难问题精解
地球在宇宙中
1.宇宙的概念是什么?
解析:
概括说,天地万物总称宇宙。
我国战国时代学者尸佼著的《尸子》中指出: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意思是说天地四方的空间范围是宇,往古来今的时间是宙。
恩格斯指出:
“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就是,而且按简单的字义也是:
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
意思是说宇宙的时间,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永远存在,时间不会灭亡,是永恒存在的;宇宙的空间范围是没有终点的,是无限大的。
总的来说,宇宙是永恒的、无限的、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
具体来说就是:
无比众多的运动而变化着的天体物质,存在于无限大的空间和永恒的时间之中,就是宇宙。
太阳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恒星,人类居住的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宇宙中的天体有哪些类型?
解析:
宇宙间以不同形式存在的各种物质,通称天体。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两大类型。
人造天体是指人类制造,并从地球上发送到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人们通常所说的天体,一般是指自然天体。
根据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自然天体分为星云、星系、星团、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星际间
的尘埃和气体)、类星体,以及红外源、射电源、x射线源、γ射线源等多种类型。
在宇宙间各种类型的自然天体中,恒星和星云的数量极大,占天体的绝大多数,是最基本的天体。
当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也属于天体。
但必须指出:
地球上任何物体(如山、河、大气等)不能叫天体。
流星体是天体,闯入大气层被燃烧时,叫流星现象,但燃烧不完全坠落地面的那一部分则不是天体,而属地球上的物体了。
3.恒星为什么有闪烁现象?
太阳和其它行星等天体是否也有闪烁现象?
解析:
教材中说:
“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
”教材中所描述的以上三类天体的特征,指的是人们视觉所获得的天体形象,即天体的视象。
闪烁根据视物体的位置分为地面闪烁和天文闪烁两种。
凡是地球表面远方的视目标物或灯光,因大气的折射而产生的闪烁现象称为地面闪烁,如夜晚看到地表远处的灯火忽明忽暗现象,或白昼看到远处的山、林、船、高层建筑等地面景物的时隐时现的现象等,都属地面闪烁。
凡是从宇宙空间来的光源,经过大气折射作用而产生的闪烁现象,称为天文闪烁。
天文闪烁以恒星闪烁(星星眨眼)最常见。
恒星在地平线上的角度愈小,闪烁的现象越显著、强度也越大。
公元一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一译托勒玫,约90~168年)所著《光学》五卷就提出了大气折射(蒙气差)现象,并说:
“靠近地平线的恒星比天顶的恒星闪烁更强”。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认为,只有恒星才有闪烁现象,行星没有闪烁现象。
后来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行星和月球都有闪烁现象。
在恒星闪烁现象非常显著时,或行星位于接近地平线时,行星就会有闪烁现象,象水星和金星就是明显例证。
太阳和月亮刚从地平线升起,或向地平线降落时,也有闪烁现象。
如日出和日落时,看到太阳忽升忽降,太阳光盘变形、变色等,就是太阳闪烁现象。
月亮的亮度,颜色的变化,也是闪烁现象。
如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月到中秋分外明”,说明了月亮的亮度变化。
有一年春季在列宁格勒曾出现过绿色的蛾眉月,那一年夏季特别干燥。
闪烁的种类主要有摇摆抖动现象、明暗现象、变形现象等形式。
日、月、星、辰等天体闪烁的原因,与其光源有关。
有些天文学家认为,恒星表面亮度不均,又高速自转,故看上去有闪烁现象。
伽利略认为恒星闪烁是其光度发生变更的缘故。
现代科学认为天文闪烁和地面闪烁,都是由于大气的密度、温度、湿度的不同和大气的运动变化,对各种光波所产
生的不同折射而形成的。
当有强劲阵风,或冷暖气流垂直对流旺盛,空气涡
动强烈,空气密度瞬息变化,折射作用变化大时,星辰的闪烁现象就特别显
著。
相反,天气平静,闪烁现象也就相对较小。
如《田家五行》中载有:
“星
光闪烁不定,主有风”,说明了星星的闪烁与大气有关。
空气的湿度越大,
闪烁也越强,空气的湿度和闪烁的颜色也有关系,如果空气中的水汽多,星
光闪烁多出现青光,如果空气干燥,星光闪烁的绿光较多。
除太阳外,恒星
距地球都非常遥远,以点光通过大气层到达地表,易被折射,故星光闪烁抖
动显著,而行星距地球较近,以视觉不易辨认的小圆面反射太阳光的光束到
达地表,通过大气层时,其光束中的光线被交替折射,总有些光线到达地表,
故闪烁抖动现象不十分显著,看上去既明亮,又好象无闪烁现象一样。
行星
只有在接近地平线时,因视线通过密度很大而多变的低层大气层时,由于折
射强烈,行星才出现闪烁现象。
4.如何理解9月星空观测日期与点钟的对应关系?
解析:
高中地理上册在“9月的星空”图下注有“适用9月1日21时、
9月15日20时、9月30日19时”一语。
为什么观测日期每推迟1天,观测
点钟必须提前1小时,才能看到相同的星空形象呢?
我们知道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每小时向东移动15°,所以星
空每小时相对西移15°。
即在同一日期,星空形象因点钟不同而不同,这叫
周日变化。
又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日公转,这样就会使星空形象还有
明显的周年变化。
即在同一点钟星空因日期不同而不同。
地球大致每天在公
转轨道上向东推进1°(实为59′),星空相对西移1°每15天便使星空相
对西移约15°。
这样1小时的自转与15天的公转相比,星空西移角度相等,
均为15°,所以对于星空状况来说,要看到相同的,星象,观测日期拖后15
天,观测点钟就要提前1小时。
例如北纬35°处9月1日21时的星空,可
再现于9月15日20时和9月30日19时。
5.为什么高中地理课本中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的星座只提有三个?
解析:
这里,我们主要理解以下两个问题:
(一)组成该星座的主要恒星的亮度
恒星的亮度,一般用绝对星等和视星等来表示。
视星等是人们用肉眼能
观测到的恒星亮度。
它一般可分六等:
最亮的叫一等星;肉眼勉强能观测到
的为六等星。
星等每增加一等,亮度变暗2.512倍。
所以人们规定:
亮度为
0.6~1.5等的星算作一等星;1.6~2.5等的星算作二等星;其它以此来推。
当然,天空中还有更亮的天体,则就用负星等表示了。
例如:
南半天的天狼
星视星等就为-1.6等;满月时的月亮视星等则为-12.7等。
在天球上,北赤
纬60°至北天极的主要星座有大熊座(视星等达2等的有5颗星)、小熊座
(视星等2等的有2颗星,其中一颗就是北极星)、仙后座(视星等2等的
有3颗星)、天龙座(视星等达2等的只有一颗,3~4等的却有14颗)、
仙王座(视星等2等的一颗也没有,3~4等的有13颗)。
相对来讲:
北赤
纬60°至北天极之间的较亮星座就只有大熊座、小熊座和仙后座,而天龙
座、仙王座的亮度要比上述3个星座暗2.5~6倍多。
而观测者用肉眼观测往
往总是先看亮星所在的星座,所以天龙座、仙王座一般不易观测到。
(二)观测者所在地的纬度及有关条件
观测者所在地的纬度为什么非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呢?
在低纬行不行
呢?
我们来分析图1-1便可知道:
假定观测者的位置在30°N,则垂直天顶
和天底的铅垂线平面——地平圈面在天球上就同南、北赤纬60°的线相切,
南赤纬60°至南天极的广大地区内(即恒隐圈内)的星座,在30°N的观测
者永远看不到。
而在北赤纬60°至北天极之间的地区内(即恒显圈内)的星
座则永不落,终年可见。
恒显圈与恒隐圈之间的星座则随着天球的周日视运
动的变化而变化,要一年后才能全部观测到。
若观测者的纬度位置不断增大,
则恒显圈不断扩大,直至可到地平圈重合于天赤道,则观测到的明亮星座可
达20多个,而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也是终年可见。
这时南天的星座全部
在恒隐圈内,终年不见。
若观测者的纬度位置不断缩小。
则恒星圈与恒隐圈
的范围不断缩小,大熊座和仙后座就不能终年可见。
假定观测者的纬度位置
在赤道上,则地平圈通过南北天极,观测者在晚上能观测到的只是北半天和
南半天的星空,北赤纬60°至北天极的星座就不能终年可见,须在一年后才
全部见到。
另外,观测星空时有时还要受到大气扰动、大气清洁度、月光、地面障
碍物等条件的影响。
实际上,在地平圈附近的星座也很难观测到。
当然,这
里还须指明的是,由于教材自身的要求,所以课本中就只提大熊座、小熊座、
仙后座3个星座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的了。
6.怎样在天空中找到北极星?
怎样利用北极星判断方向?
解析:
由于天体的运动,北极星并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公元前2750
年前后,天龙座的α星(中名“右枢”)曾是北极星,到公元4000年北极星
将是仙王座中的少卫增八,到公元7000年北极星将是仙王座中的天钩五,到
公元10000年北极星将是天鹅座中的天津四,到公元14000年北极星将是天
琴座中的织女一。
现在的北极星是近千年来才运动到北极上空附近的星星。
北极星属于恒
星,也叫“勾陈一”、“北辰”,是小熊座中的α星,它是双星,也是变星
(星等从1.95等变到2.12等)。
离这个双星18″处还有一颗8.6等的星,
所以北极星实际上是由3颗星组成的聚星。
北极星现在距天北极约1°,不
是正好位于天北极,北极星每年向天北极接近15″,到公元2095年两者的
角距将小于26′30″,现在它是距天北极最近的星。
对地球上观测者来说,
似乎不参与周日运动,总是位于天北极处,故名“北极星”。
北极星距地球
约400光年,在地球北半球上的任何地点,都可以找到北极星。
找北极星应在晴朗的夜晚,到无障碍物的空旷地方或高楼顶部,面向正
北方,从地平线到天空的仰角(视角高度)和观测者所在地的地理纬度度数
相等处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是一颗一般亮度的星,在星空中并不显
眼,因此,所找到的北极星是否正确,应再找到大熊座和仙后座加以验证。
大熊座,也叫北七斗星、勺星、指极星。
它有七颗主要亮星,七颗星的中国
名称从勺柄开始为:
摇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天璇、天枢组成勺子
形状,从勺边的天璇到天枢作一直线,并向正前方延长,在延长线上,从天
枢估计,大约在相当于天璇到天枢这两颗星之间距离的5倍远的地方有一颗
较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是小熊座中最亮的星。
另外还可将仙后座中
的王良四与大熊座中的玉衡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一条直线的中间有一颗
星,就是北极星。
还可将仙后座中的王良四朝向大熊座方向不远处的王良二
之间划一直线,在此直线延长线上,约相当王良四与王良二两颗之间距离的
3倍远的地方,有颗星,就是北极星(如图1-2)。
大熊座与仙后座中间隔着北极星在天空遥遥相对,春天天黑后不久,大
熊座在东北方,仙后座在西北方;五六月间天黑后,大熊座在头顶天空,仙
后座在正北地平线附近。
其他月份,仙后座在东北方和头顶附近,大熊座在
西北方和正北地平线附近。
大熊座和仙后座在我国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一年
四季都可以看到。
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时只能看到一个,另一个在地平
线以下,所以看不到。
北极星在我国正北方,在天空找到北极星以后,面向
北极星,前方是北方,背后方向是南方,左边是西方,右边是东方。
北极星
对航空、航海、测量、地质勘探、野外工作、旅游、军事以及生活等方面确
定方向都起着重要作用。
7.说明星空的季节变换与日变换
解析:
恒星的本意是“固定的星”,即它在天球中的相对位置似乎是不
变的。
基于这一点人们可以对天空中的恒星进行定位、命名,并且把天球中
的恒星分成不同的星区,即星座。
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而星座在天球中的
相对位置是确定的。
(一)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了星座的周年运动,使星空有季节变换。
与此同时,由于地球的自转,星空又有周日运动。
“斗转星移”与“物换星
移几度秋”是两种不同运动的极好写照。
日行一周是众所周知的;在每晚的
同一时刻,星空的形象因季节而迥异。
正是由于这一点,远在古代的人们根
据星座的变换来判断季节,从而进行天象授时。
如,早在汉代时,《鹖冠子》
一书中就有斗柄授时的记载: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我国汉代的斗柄授时,就是
利用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或称北斗七星)的斗柄在黄昏时(或在前半夜)
的指向来确定季节。
(二)由于天球中的星座在周年运动的同时,还要进行周日运动,因而
在一天中北斗七星的斗柄也要发生变换。
但是,一天中的斗柄指向的变换因
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夏季黄昏时斗柄的指向为南方,后半夜时则指向
西方即同秋季黄昏时指向一致;在白天的时间,人们虽不能看出斗柄指向的
变换,若借助于仪器观测便可发现在夏季时:
黎明到中午这一段时间北
斗七星斗的柄指向北方,同冬季黄昏时的指向一致;中午到黄昏前这一段时
间,斗柄的指向由北方转向东方,同春季时黄昏的指向一致(如图1-4)。
一天当中斗柄的指向同季节的变换规律见下页表:
(三)以上是大熊星座的季节变换与日变换,事实上,天球上的每一个
星座都有其日变换和季节变换,只不过有的易被人们觉察,有的不易被人们
所发现。
只要细心地研究和观察就可找出其中的奥妙所在。
如仙后座中的五
颗亮星构成字母“W”。
其季节变换亦非常明显(如图1-5),因而也可以用
来判断季节。
8.我国和国际上对星空是怎样划分的?
国际上将全天划分了哪些星座?
解析:
人们为了认识星座和恒星,将星空中肉眼能看到的恒星,按照它
们排列的形状和联成的图形,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我国早在商周时就已经开始给星星起名字了。
我国古代把恒星划分成的
星群称为“星宫”。
战国初期(公元前五世纪)已经有了二十八宿和四象的
记载。
西汉《史记·天宫书》中记载有星宫89个,星500余颗。
东汉《汉书·天
文志》记载有星宫118个,星783颗。
吴末、晋初天文学家陈卓整理、组成
283个星宫,1464颗星宫体系,并有图录。
唐代《步天歌》将天空分为三垣、
二十八宿、三十一个天区的星空区划体系,类似现在的星座。
每区以一垣或
一宿为主体,并包含有其他多少不等的星宫。
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也称
紫微宫)和天市垣。
二十八宿也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作为观测天象和日、
月、星在天空运动的标志,在环黄道和赤道带两侧所选取的28个星宫,称为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
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相配伍,称为四象。
二十八宿
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的角宿为起点,由西到东排列,它们的名称和四象的
关系是:
东方苍龙的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的七宿
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的七宿是奎、娄、胄、昴、毕、
觜、参,南方朱雀的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等。
三垣四象二十
八宿是我国古代划分天区的标准,相当于现在星座的作用。
国际上的星座,
据考证,古代的30个星座,是三四千年以前古代巴比伦人创立的,后来希腊
天文学家托勒密列出48个星座。
星座的名称,是根据其座内明亮恒星排列的
形状命名的,星座大约有一半是以动物命名的,如大熊座、狮子座、天鹅座
等;1/4是以古代巴比伦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命名的,如仙后座、仙女座、
英仙座等;有1/4是以用具命名的,如显微镜座、时钟座、绘架座等。
后来
欧洲一些天文学家对星座又进行了不断补充和发展。
19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
会大会将历史上沿用的星座及其名称,进行了整理,根据天球上的赤经圈和
赤纬圈重新加以科学地划分,并确定为现代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
如南船座
(也称天舟座),因范围太大,将该座取消后,并将其划分为船底、船尾、
罗盘、船帆四个座。
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公布国际通用的88个星
座方案。
同时规定以1875年的春分点和赤道为基准。
根据88个星座在天球
上的不同位置和恒星出没的情况,又划成五大区域,即北天拱极星座(5个)、
北天星座(40~90°,19个)、黄道十二星座(天球上黄道附近的12个星
座)、赤道带星座(10个)、南天星座(-30~-90°,42个)。
全天的88
个星座是:
北天拱极星座(5个):
小熊座(最靠近北天极)、大熊座、仙
后座、天龙座、仙王座。
北天星座(19个):
蝎虎座、仙女座、鹿豹座、御夫座、猎犬座、狐狸
座、天鹅座、小狮座、英仙座、牧夫座、武仙座、后发座、北冕座、天猫座、
天琴座、海豚座、飞马座、三角座(小星座)、天箭座(小星座)。
黄道十二星座(12个):
巨蟹座、白羊座、双子座、宝瓶座、室女座、
狮子座、金牛座、双鱼座、摩羯座、天蝎座、天秤座、人马座。
赤道带星座(10个):
小马座、小犬座、天鹰座、蛇夫座、巨蛇座、六
分仪座、长蛇座、麒麟座、猎户座、鲸鱼座。
南天星座(共42个):
天坛座、绘架座、苍蝇座、山案座、印第安座、
天燕座、飞鱼座、矩尺座、剑鱼座、时钟座、杜鹃座、南三角座、圆规座、
蝘蜓座、望远镜座、水蛇座、南十字座(小星座)、凤凰座、孔雀座、南极
座、网罟座,天鹤座、南冕座、豺狼座、大犬座、天鸽座、乌鸦座、南鱼座、
天兔座,船底座、船尾座、罗盘座、船帆座、玉夫座、半人马座、波江座、
盾牌座、天炉座、唧筒座、雕具座、显微镜座、巨爵座。
9.请设计一幅有关天体系统的示意图。
解析:
天体系统问题中,空间概念较多,各种天体系统的从属关系、范
围和大小等等,需要有一幅直观的图配合讲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现设计
总星系示意图(如图1-6),供参考。
10.把天体系统的层次用简表形式表示出来。
解析:
宇宙中的天体浩如烟海,天体都在运动着。
运动着的天体之间由
于存在着万有引力而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
在天体家族
里,质量较大的天体总是吸引质量较小的天体绕自己公转,构成一级天体系
统,而其本身不被质量更大的天体吸引并绕其公转,从而构成较高一级的天
体系统。
所以,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即层次。
天体系统的层次可用下列
通式表示:
对于这些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若用我们比较熟悉的天体系统示例,则
有:
这种层次和关系,也可表示为:
宇宙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太阳
行星和卫星
地月系——地球和月球
其他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小行星
彗星
流星体
行星系物质
恒星世界
各种恒星
星云
星际物质
河外星系
总星系以外世界
ìí.
ì
í
....
.
....
ì
í.
..
ì
í
.......
.
.......
ì
í
........
.
........
ì
í
.........
.
.........
在每个天体系统内部都有一些固定成员,如在太阳系内有太阳、九大行
星、卫星、小行星、周期彗星等。
此外,在天体系统之间还有一些无家可归
的“流浪汉”,如非周期彗星,以及一些“不速之客”,如流星。
在各级天体系统中,除总星系外,其它各级的成员构成、规模等基本上
是不变的。
总星系是现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人们所能观
测到的宇宙部分,其半径现在约为360亿光年。
由于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
终,所以对总星系以外的宇宙部分人们现在尚不清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空间探测手段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
11.绘图说明太阳的外部结构。
解析:
有关太阳的外部结构,课文中所占篇幅较长,问题比较复杂,若
设计一幅示意图,把各层的重点问题表现出来,将会提高教学效果。
现设计
如图1-7,供参考。
12.有关太阳外部结构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色球层中,有时会向外猛烈地喷出高达几万至几十万公里的红色火
焰,这叫日冕;B.日冕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速度很高,不断地
飞逸到行星际空间,这叫“太阳风”;C.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
突然增亮的现象,这叫日珥;D.色球层外包围着一层很薄的、完全电离的气
体层,叫耀斑。
(B)
解析:
太阳外部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
光球层中的太阳
活动是太阳黑子,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
太阳风。
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的表面温度大约低
1500℃左右,在明亮光球的衬托下,它才显得阴暗一些。
色球层当中,有时
会向外猛烈地喷出高达几万公里至几十万公里的红色火焰,这叫日珥,色球
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耀斑。
“太
阳风”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日冕离太阳表面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它的高温
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
这种粒子流运动的速度很高,每秒达350公里以
上,不断地飞逸到行星际空间,好象是从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所以叫
做“太阳风”。
13.“两小儿辨日”解。
解析: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古文《两小儿辨日》,大意是:
一小儿根
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现象,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中
午离人远。
另一小儿根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现象,认
为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请教孔子,而“孔子不能决也”。
那么,太阳到底是早晨还是中午离人近?
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为一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每年1月初
经过近日点(距太阳14710万公里),7月初经过远日点(距太阳15210万
公里)。
经过计算,地球每年从远日点向近日点(7月~1月)运行时,从早
晨到中午这段时间靠近太阳约8000公里,在此期间,每天中午的太阳比早晨
的太阳距离我们近些;反之,地球从近日点向远日点(1月~7月)运行时,
每天中午的太阳比早晨距我们远约8000公里。
早晨和中午的日地距离8000
公里之差,和日地平均距离(1.5亿公里)相比,微不足道,用肉眼是很难
观察出来的。
可以说,太阳在早晨和中午离我们同样远。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是人眼接触物体所产生的视
觉错误的缘故。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
两个同样大小的圆,
如果把其中一个放在几个大圆圈中,把另一个放在几个小圆圈中,粗一看,
前者小,后者大。
又根据物理学的“光渗”作用,我们看白色图形,总比看
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大些。
当太阳初升、降落时,地平线上只有一角天空,
而且附近还有树木、房屋背衬,加上此时四周天空昏暗,太阳就显得特别亮
而且大;中午时,背衬的是辽阔天空,没有物体同它比较,而且四周的天空
已很明亮,与太阳亮度相差不太悬殊,因此,看上去太阳显得小了。
图l-8
我们知道,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而地面辐射能的大小又与地面
接收太阳辐射能的多少有关。
早晨,太阳初升,地平高度小,阳光斜射在地
面上,地面单位面积上吸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少,气温较低,故仍“沧沧凉凉”。
中午,太阳直射地面,地面单位面积吸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增大,气温高,故
“日中如探汤”。
因此,以“远者小而近者大”或“近者热而远者凉”来推
论日之远近,是错误的。
14.太阳的巨大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解析: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即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1
个氦原子核。
在聚变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以辐射、对流等形
式向外传递。
在普通的环境下,这种聚变反应是不可能发生的。
首先,原子核外有电
子包围着;其次,原子核都带正电荷,彼此互相排斥。
只有在极高的温度时
(几百万度以上),电子才能被剥掉,原子核才有足够的动能克服相互之间
的库仑斥力而彼此碰撞,从而接近到可以发生聚变的程度(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