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725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放线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测量放线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测量放线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测量放线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测量放线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放线方案.docx

《测量放线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放线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放线方案.docx

测量放线方案

金泰·东郡项目EPC总承包

雨季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单位名称:

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泰·东郡项目EPC总承包

编制日期:

2019年8月日

 

一、工程概况

名称

单位

工程名称

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泰·东郡项目EPC总承包

建设单位

陕西金泰恒业东城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

陕西麒麟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

金泰东郡EPC总承包项目位于灞河湿地公园附近

本工程建筑主要功能为住宅

名称

类型

名称

类型

建筑工程等级

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建筑结构类型

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

8度

抗震设防分类

丙类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

400.450m

本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分别由DK2中的4~7#楼,16~19#楼,27、28#楼;DK4中的1#号楼;DK8中的1~12#楼组成。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6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建筑行业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4、《建筑施工测量标准》-JGJ/T408-2017

5、《金泰东郡项目结构施工图》

6、《金泰东郡项目建筑施工图》

7、《金泰东郡项目变更设计图》

8、建设单位提供的测绘点数据及现场实测点

三、质量目标

工程施工质量目标:

合格,取得“长安杯”;

四、测量工程部署

1、人员组织机构

技术负责人

一区项目部

四区项目部

测量小组

 

2、测量放线工程总体安排

施工测量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工作,是各施工阶段中的先导性工序,也是各阶段验收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工程的平面位置、高程、竖向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依据,并为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必要的测绘资料。

本工程应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布网原则为先整体后局部,控制点应建立在稳定、安全、易保护的位置,通视条件好、分布均匀的地方。

3、测量放线控制安排

进入施工现场后及时对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和楼角点定位、依据及高程点进行检测和校核。

建立现场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经过测绘局、甲方及施工单位三方联合验收确认后,建立建筑物控制网,再由控制网测设轴线控制桩,确定高程控制点,并做好保护工作。

此为建筑物测量的必要条件,必须严格做好。

五、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项目人员认真学习有关的规范、规程或规定,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施工前认真查阅结构施工图纸,并与建筑图等对比,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争取将施工中可能碰到的难题在施工前解决。

提前分析确定施工中的难点及需要着重注意的部分,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人员准备

本工程施工中设置专职测量技术人员协助技术负责人做好工程测量工作,并作为工程施工重点之一。

为了切实保障施工测量与放线测量的精确,现场成立一个测量小组,小组成员配置为一名专业测量员和两名协助人员,进行现场的施工测量工作。

3、仪器准备

序号

简图

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备注

1

全站仪

TC-402

1

轴线引测,二维坐标校正

测量仪器、器具均通过指定的计量所检定,结果均合格。

HTS-221R4

1

1

2

经纬仪

DT402L

6

钢结构校正,垂直度测量、轴线引测

3

激光铅垂仪

GC100

6

垂直引测

4

水准仪

DS3

2

标高测量

NAL132

2

2

5

塔尺

5m

6

标高测量

6

对讲机

键壹

20

2km

7

钢卷尺

长城牌5m

40

测量放线

8

大盘尺

长城牌50m、100m

10

测量放线

9

水平尺

800

20

预埋件测量

10

三脚架

21

架设仪器

零星机具准备:

线绳,铁锹,墨斗,铅笔,白灰,自喷漆,钢钉,方木,水平管,榔头,线锤等辅材

4、现场施工测量准备

与甲方、监理交接现场已知坐标点与标高基准点的位置及数值,并且与甲方丶监理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是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测量员已事先熟悉建筑规划红线图和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规划红线的间距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已算出建筑物各特征点与规划红线之间的距离尺寸并正确标注在建筑总平面图上。

为保证测设精度,所使用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大盘尺必须由专业鉴定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使用过程中要做好保养和维护,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工作,如仪器有发现失准现象,应立即确认失准过程中测量使用范围,并立即上报处理。

六、测量控制方法

1、结构测量控制

地下室主体结构

地上主楼

方法

工具

方法

工具

平面测量

外控法:

利用原始点控制点(网)将总控制网投测在基坑周边,定位器安装前将轴线控制网及水准点投测至垫层上。

全站仪

内控法:

将总控制网投测在首层地坪上,用激光铅直仪将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

激光

铅直仪

经纬仪

高程测量

悬吊钢尺法

全站仪法

全站仪

钢尺

全站仪

测天顶距法

全站仪

(1)平面控制测量

依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采用直角坐标法建立方格网,作出相应的轴线控制,并相应地把各轴线控制点引测到场地外,并做好标记及编号,利用显著标记予以标示,并利用护栏加以妥善保护,定期检查。

每次放线时,将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点上,后视另一相应的控制点,并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差后依次投出全部主控轴线,然后依据主控轴线,用50m钢卷尺,按照施工图纸,分别放出各条轴线位置及墙柱梁位置。

控制网测距精度不低于L/10000,L为距离,单位km,测角精度不低于20"。

(2)垂直测量控制

本工程楼层对垂直度的要求也高,故控制垂直度采用“内控法”竖向测量,将用激光铅垂仪进行铅垂定位。

从底板开开始设定铅垂仪控制点位置,以上各层楼板均在该位置预留100×100的预留洞,以便于铅垂仪的投点测设。

(3)高程传递

1)地上结构施工过程中,在首层楼面上,从高程控制网采用往返测把高程引测至外柱+1.000m处,红三角标志,作为向上引测高程基准点。

每层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3个,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若超过3mm将重新引测),取平均值作为该楼层施工过程中标高的基准点。

2)采用钢卷尺沿100×100的预留洞向上引测,在施测的过程中必须施加标准拉力,且应进行温度、尺长改正。

为减少钢尺分段传递累计误差、以及风力对钢尺竖向量距的影响,采用全站仪天顶测距的方法结合特殊尺垫来复查50m钢卷尺向上引测的精度。

2、施工工艺流程

3、现场测量施工流程

(1)坐标控制点及高程的引入

1)建设单位——陕西金泰恒业东城有限公司提供的原始控制点(三个)在灞河右岸河堤路的马路边,根据此原始控制点由专业测绘公司使用GPS在DK1、2、DK4、DK8区域基坑护坡上每地块设置4个定位基准点。

定位基准点应采取措施,严加保护,确保其可靠性(预埋Ø25钢筋并浇筑300mm*300mm混凝土)。

控制桩埋设及保护示意图

2)确定各定位基准点时,应注意定位基准点位置必须保证构成一个闭合线路,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该闭合线路复测,测量控制点准确无误后用油漆刷标示,并注明其控制点点号。

3)使用水准仪和塔尺对原始控制点高程进行引入,用红色油漆作好标记以及高程记录,并进行复测自检。

(2)新控制点建立

控制点建立必须利用2个以上的已知控制点,使用全站仪等一套设备测量新的控制点坐标。

1)架设全站仪在一个已知控制点上,棱镜架设在另一个已知控制点,全站仪后视棱镜的已知点坐标,碎布点新做的控制点,记录第一次新点的坐标。

2)架设全站仪在棱镜架设的一直点,将棱镜放置架设在全站仪架设过得已知点,全站仪后视棱镜架设的已知点,碎布点新做成的控制点,记录第二次读取数据。

3)全站仪架设在读取两次的新控制点上,棱镜架设任意一个已知控制点,后视棱镜已知点,放样另一个已知控制点,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分析比较第一次和第二次两组新建立的坐标点数据,坐标数据差值在2mm,便可取用。

数据大于2mm利用第三步数据,分析新点坐标改正数,修改新控制点坐标,以便符合施工测量网精度。

DK4坐标点引入平面布置图

工程名称

金泰东郡项目地块4

建设地点

公园东路以东,西临高速以南

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

备注说明

点名

坐标X(米)

坐标Y(米)

DJ1

13781.071

24723.036

DJ2

13570.052

24894.903

 

DK8坐标点引入平面布置图

工程名称

金泰东郡项目地块8

建设地点

公园东路以东,西临高速以南

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

备注说明

点名

坐标X(米)

坐标Y(米)

Y1#

13904.812

24619.002

12#西侧基坑边木桩

DJ1

13986.594

24681.322

2#楼北侧钢筋桩

DJ2

14026.297

24728.057

3#楼东北侧护坡钢筋桩

DJ3

13828.502

24819.611

7#楼南侧护坡木桩

DJ4

13811.783

24797.585

8#楼南侧护坡木桩

(3)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分三级布设:

一级控制网为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二级控制网为基坑边提供外控依据的主控轴线点,三级控制网即为建筑轴线网。

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依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布设。

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丶安全丶易保护的地方。

4)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符合规范相应要求。

(4)平面控制网的使用

1)地下室施工

①基础垫层放线的控制:

通过控制线放出基础主轴线,然后根据图纸尺寸测放集水坑上口和下口线、放出垫层边线、集水坑线,洒白灰线。

②轴线控制:

测量放线方法为先将主控轴线由控制桩投测垫层上,然后依据施工图放出柱边、墙边线、电梯井、楼梯间控制线、后浇带等位置线并弹墨线,轴线部位用红三角做上标记,以确保框架柱、墙、局部加深部位等位置准确。

并将暗柱、框架柱位置也用红油漆做出标记,作为钢筋绑扎插筋依据。

③垫层施工完成后,要根据施工控制网精确测定建筑物位置,并进行控制网加密,各轴线交点要以红三角作标记,要求轴线间距、线垂直角必须附合规范要求。

④标高控制:

随土方开挖及边坡施工进度,将标高控制点引测至护坡表面,作为保证插筋位置准确,在底板筋上铁绑扎完毕后,在上铁筋上再次投测柱边、墙边、电梯井、楼梯沟的边线。

标高控制线均为建筑500mm控制线,施工时引测至竖向筋上。

作为浇筑底板混凝土的标高控制。

⑤根据土方开挖工作分段进行的特点,高程控制网分段测设,但为了保证基坑底标高精度一致,要及时进行联测。

⑥考虑到施测方便,高程控制网,拟布设在基坑外埋设的水准高程点上的位置。

为了便于施测及校核,沿基坑的每边布设5~10个控制点。

在控制点的设置位置,标明水准控制点的编号,并在旁侧用油漆注明相对标高。

⑦土方施工清底在预留的10cm~20cm层面,每隔4~5M设水平桩控制基底标高。

⑧底板以上的轴线控制:

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混凝土的强度满足上人的要求以后(上人无脚印),测量人员依据平面控制网将轴线投测到作业面,复测无误后,引测所有墙、柱、边线、洞口线,同时放出墙、柱500mm控制线、中心控制线,作为模板支设依据。

⑨底板以上标高控制:

在墙、柱钢筋上弹出建筑+500mm标高线,做为下步工程施工的依据。

框架柱、墙体混凝土施工时弹出上层建筑+500mm标高线,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

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墙体上弹出建筑+500mm标高控制线,作为顶板模板支设依据。

2)地上结构施工

本工程竖向控制采用天顶法,即在基础完成后,在基础顶面预埋钢板上设控制点,用激光铅直仪向上投测,控制各轴线位置;标高用钢尺沿外墙向上引测。

①控制点设置:

控制点设置要求在结构内侧,并相互平行、正交、通视,能够闭合校验。

投测点的设置方法:

基础浇筑混凝土时,在投测点的位置预埋一块100×100×5mm的铁件。

利用建筑物四周及中间轴线控制桩,架设经纬仪向首层地面投测轴线,根据图纸位置关系放出控制点,在预埋铁投测点的位置上,用红油漆做出标志。

②楼层放线:

在地上施工时,以此为依据进行施工放线。

具体步骤是:

根据图纸提前策划在叠合板上预留直径为10cm的预留孔。

预留孔的位置要保证相对准确。

避免不能通视。

施工放线时,将激光铅直仪放置在本层,整平对中,检查无误之后,利用弯管镜将镜头垂直,在顶板的预留洞上放置接受靶,下层打开激光装置,在接受靶上显示投测点,照准进行水平360(回转。

当回转圆心同接收靶某圆心轨道重合时,即确定转线投测位置,用铅笔在接受靶上标出投测点中心的位置。

所有的投测点引测到作业面以后,对投测点进行闭合复测,合格后架设经纬仪进行测量放线工作。

,用钢尺复核建筑物轴线尺寸,误差在允许范围内(1/10000),中间轴线整尺分出。

依轴线放出柱边线、电梯井、楼梯间、洞口边线及墙柱控制线。

③楼位大角控制线

单栋布置4个基准点,双拼布置8个基准点,三拼布置12个基准点

④主轴线垂直引测控制:

为保证轴线引测准确,首先要做到楼层放线层层有校核,每隔一层在建筑物临边轴线或控制线外,上下通视平整的地方吊线坠校核尺寸。

⑤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沿结构通视平整外墙向上竖直测量。

测量时采用通尺进行,避免累计误差。

本工程在建筑物的四周中间部位,利用该局部垂直立面向上引测,引测时对各个施工段进行校核。

⑥引测步骤如下:

a、根据±0.000水平线,测出相同起始标高(建筑+500mm)。

b、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标高(建筑+500mm)处,做为施工层水平控制。

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高差超过50m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引侧的依据。

c、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核测由下向上传递上来各水平线,误差±3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后视两条水平线做校核。

⑦标高施测要点:

a、观测时,尽量前后等长。

测设水平线时,采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时视线正对准水平线。

b、所用钢尺必须经过检测,量高差时,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

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的校正。

c、梁的放线:

柱墙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按照地面的轴线控制线将梁的位置线,弹在墙、柱上,支设梁模板时,依据柱、墙上的梁线及标高线支设梁模板。

d、窗口门口的放线:

窗口模板的位置控制:

顶板浇筑完成之后,测量人员将窗口的位置在顶板上弹出,作为窗口模板支设依据。

同时外墙每层墙体浇筑完成以后,测量人员在外墙上将窗口两侧的边线由下至上全部弹出,作为校核上下层窗口位置的依据。

e、楼梯测量放线:

楼梯放线时要先复核楼梯间尺寸,然后依据建筑+500mm线确定中间平台上、下标高和平台长度,两侧混凝土墙上弹出墨线,并弹出楼梯板下边线。

3)后期施工放线

①基础施工过程中,在剪力墙暗柱端部及转角部位用红油漆标识剪力墙暗柱部位,以便后期剪力墙暗柱插筋施工,避免钢筋偏位。

墙体砌筑前必须在基层或柱表面、墙体外侧弹出建筑基准线(轴线),再根据墙体基准线(轴线)放样墙体外边线。

并根据设计放出构造柱的位置和门窗洞口的位置。

规范第3.0.2条规定:

砌筑基础前,应校核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

L(或B)≤30

±5

30<L(或B)≤60

±10

60<L(或B)≤90

±15

L(或B)>90

±20

②每层在楼角处均应设置外墙大角控制线,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直线上。

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垂直度全高允许偏差为H/1000且≤30mm(H为全高)

主楼大角轴线标识

③砌筑前需放墙体控制线及门口控制线。

主楼控制轴线

在砌筑工程进行前楼层内所有房间距墙体轴线300-600mm范围内须放规方线。

规方线应与十字通线重合或平行,以保证不同房间规方线平行。

砌筑时墙身两边用立线控制垂直度,用平线控制平整度。

砌体工程垂直度允许偏差[0,5]mm,平整度允许偏差[0,8]mm。

④建筑1m线,作为控制窗台标高、放置过梁及洞口高度依据。

建筑1m线

七、变形观测、沉降观测

1、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止进行观测。

2、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精度如下表1:

等级

标高中误差(mm)

相邻高差中误差(mm)

观测方法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

二等

±0.5

±0.3

二等水准测量

0.6n1/2(n为测站数)

3、沉降观测点设置:

在主楼平面四角及每边中点各一个,平面中心设一个,地下室平面四角各设一个;用于沉降观测的水准点必须设在便于保护的地方。

4、当浇筑基础垫层混凝土时,在垫层闰面位置埋设临时观测点,待稳固后及时进行观测。

5、待基础结构施工完工后将原临地观测点移至该底板上埋设,并及时进行观测。

6、直到±0.000时按平面布置埋设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一层,附测一次,直至竣工。

7、工程竣工后,第一年测四次,第二年测二次,第三年后每年测一次,直至下沉稳定为止,一般为五年。

8、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并与土建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分析成果。

具体详见《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9、护坡桩的位移观测

(1)在基坑开挖后,在护坡桩顶帽梁上布设变形点(变形点间隔10m左右)并在所坡桩基坑一侧500mm左右设置平行控制点线(即一点为置仪点,一点为后视点),用经纬仪视准线法,以各变形点的角度变化为依据进行观测,判别其变形位移量。

(2)基坑外观测用点必须设于永久性固定位置,且应深埋于冻土层下0.5m。

(3)变形点观浊频率为每月三次,雨雪后加测一次,直至地下工程完工为止。

(4)做好变形观测数据资料的整理,及时分析和处理成果。

(5)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要求施工,并根据数据中心楼施工图要求设定沉降观测点。

八、测量放线验收标准

1、定位依据

对楼座桩的复核:

根据现场条件及测绘院钉桩成果,制定复核测量方案。

2、建筑物轴线定位

楼座桩与控制网主轴线关系:

根据复核结果绘制楼座桩与主轴线几何关系,绘制详图

3、测量进度要求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7500;测角精度小于±26。

建筑的标高控制网期间分差不应超过±5

mm(n为测绘数)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

L≤30m

30<L≤60

60<L≤90

L>90

±5

±10

±15

±20

细部轴线

承重墙、梁、柱边线

外承重墙边线

门窗洞口线

±2

±3

±3

±3

注:

钢尺量距时,应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

每层

±3

H≤30m

±5

30<H≤60m

±10

60<H≤90m

±15

注:

钢尺量距时,应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

4、施工测量质量要求

(1)、保证质量精施

1)测量放线中采取妥善措施,严格保护好控制点位,并做好明显标志。

2)测量仪器、钢尺等器具必须经过校核和检定为合格品,方可使用,仪器并应按规程定期校核。

3)为防止竖向偏差,在楼角设置垂直控制线。

4)竖向投测时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作为后视。

(2)保证进度措施

1)测量作为整个施工工序的开始,要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在每一施工段结束后,测量应马上跟上,保证不耽误工期,并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其它工种进行施工干扰。

2)测量记录要求原始、正确、、完整、工整。

测量计算要求依据正确、计算有序、方法科学、步骤有校核、结果可靠。

5、验收标准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验收标准

项目

内容

允许偏差(mm)

基础桩位放样

单排桩或群桩中的边桩

±10

群桩

±20

各施工层上放线

外廓主轴线长度L(m)

L≦30

±5

30˂L≦60

±10

60˂L≦90

±15

90˂L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轴线竖向投测

总高度(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90˂H≦120

20

120˂H≦150

25

150≦H

30

九、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保证质量精施

(1)测量放线中采取妥善措施,严格保护好控制点位,并做好明显标志。

(2)测量仪器、钢尺等器具必须经过校核和检定为合格品,方可使用,仪器并应按规程定期校核。

(3)为防止竖向偏差,在楼角设置垂直控制线。

(4)竖向投测时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作为后视。

2、保证进度措施

(1)测量作为整个施工工序的开始,要保证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在每一施工段结束后,测量应马上跟上,保证不耽误工期,并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其它工种进行施工干扰。

(2)测量记录要求原始、正确、、完整、工整。

测量计算要求依据正确、计算有序、方法科学、步骤有校核、结果可靠。

(3)选择控制点是关键,为防止轴线控制点扰动,点位不宜钉在基槽边沿或土质松动之处。

标高控制点尽量放在永久建筑物上,防止碰撞、防止雨季气候对控制点的影响。

(4)控制点应用架子进行保护、刷油漆,并悬挂明显标志作保护。

(5)地下室及首层平面位置由现场平面轴线网控制,每层均应由初始控制桩自下向上投测。

当各轴线投到楼板上之后,要用钢尺实量其间距作为校核,并对钢尺的读数进行三差改正计算,其相对误差不应超过允许偏差(1/20000)。

(6)为保证投测的质量,安置仪器一定要严格对中,并整平。

(7)所有进场仪器必须经有关检测部门校核,并出具书面证明后,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严格使用过期未检测的仪器。

(8)测量仪器必须专人保管、专人使用、轻拿轻放、不许碰撞,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9)测量的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可靠、字迹清楚、不许随意涂抹更改、手续应齐全。

(10)加强自检、关键部位,如定位放线、基础放线、±0.00顶板、首层放线、第一标准层放线等均由技术质量有关部门进行复核后报验监理单位复查。

3、测量仪器的使用:

(1)测量人员应负责和检查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管情况。

(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并严格遵守测量专业规程。

(3)凡新仪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检验校正,并根据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后方可使用。

(4)精密测量仪器,必须由测量主管技术人员或在其具体指导下才能使用。

(5)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振、倾倒和碰撞,雨天或烈日下测量应打伞。

4、测量仪器的维护:

(1)测量仪器必须由熟悉仪器性能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定期维护。

要按计量管理规定及时送验。

单位内部每季度要检查校验一次仪器的精度。

(2)测量人员随时清点仪器的附件、工具,以防止丢失。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