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477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docx

最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测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姓名:

________

命题人:

胡梅发

一、基础知识测控(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传(zhuàn)传略列传六艺经传阿Q正传

B.识(shí)识别识破博闻强识见识真高

C.横(héng)横行蛮横妙趣横生专横跋扈

D.省(xǐng)省悟省察省视双亲十分省心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深恶痛绝晦气莫齿不忘前途渺芒

B.责无旁代唾骂一张一弛成绩斐然

C.恰如其分确凿喋喋不休汗流浃背

D.味同嚼蜡刹那束之高搁无人问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______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②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______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③从先前的阿Q看来,小D本来是______的,但他近来挨了饿,又瘦又乏已经不下于小D,所以便成了势均力敌的现象。

A.遏制限制不耻B.遏止制约不耻

C.遏制制约不齿D.遏止限制不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阿Q这时很吃惊,几乎魂飞魄散了:

因为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

B.刚刚兴起跳交谊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

不但自然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言。

C.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________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

城乡改革的政策,________要长期保持稳定。

________,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政策要坚定不移。

________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

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

A.假设必定虽然假使B.如果必定当然假使

C.假使一定虽然即使D.如果一定当然即使

6.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虽然下着雨,气压低得像帘幕低垂。

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________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近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A.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跟雨云融合在一处。

B.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

C.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放下了窗帘。

D.仿佛一只触着蜘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

二、阅读《狂人日记》,完成文后题目(15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

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

又怕我看见。

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

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

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

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

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

”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

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

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

但是小孩子呢?

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

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晚上总是睡不着。

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

“老子呀!

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

”他眼睛却看着我。

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

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

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

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7.第“一”部分加黑点的“他”是指()

A.月夜B.月光C.赵家的人D.赵家的狗

8.上文第“二”部分中画横线的句子意在说明()

A.“狂人”曾经是个反封建战士。

B.“古久先生”与“狂人”确有私仇。

C.“狂人”承认自己的狂暴行为。

D.“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踹不得的。

9.仔细阅读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1)画横线①的这个些人指的是下面哪一类人?

()

A.受封建势力迫害而不敢反抗的人。

B.受封建势力迫害而敢于反抗的人。

C.受封建势力迫害而又不自觉参与迫害“狂人”的人。

D.受封建势力迫害而又自觉参与“吃人”的人。

(2)画横线②的这个段话意在表现:

()

A.“狂人”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清醒认识和揭露。

B.“狂人”对我国历史本质的寻根究底的钻研精神。

C.“狂人”向中国封建势力宣战的英雄气概和决心。

D.“狂人”在清醒状态下对“仁义道德”的探刻批判。

10.文末“救救孩子……”这句话的确切内涵是()

A.呼唤人们救救“没有吃过人的孩子”。

B.呼唤人们起来改变吃人社会,消灭吃人的现象。

C.呼唤人们救救那些被吃的阶级,消灭吃人的阶级。

D.呼唤人们救救尚未被吃的阶级,建立被吃阶级的政权。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21分)

鲁迅先生记

萧红

⑴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⑵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

“这叫什么名字?

屋中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⑶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

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⑷“这花,叫‘万青年’,永久这样!

”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⑸“这花不怕冻?

”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⑹许先生说:

“不怕的,最耐久!

”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⑺我还看到了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在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

⑻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⑼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⑽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

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⑾至于那花瓶呢?

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

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他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⑿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

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⒀我们在这边。

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

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11.理解作者的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在下列段前标号中用“‖”划分开),并简述理由。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单从表现文章主题的角度来描述万年青的特点,下列哪些项是最合适的?

()

A.“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

B.“这花不怕冻?

”许先生说:

“不怕的,最耐久!

C.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

D.这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

E.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F.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

13.理解文章的主题,完成下面填空。

“万年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象征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形象。

14.文章标题是《鲁迅先生记》,显然目的在于刻画人物,作者却用心写了“万年青”。

文章是怎样处理这种矛盾的?

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从不同方面写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这不同的方面可以概括为三点,它们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6分)

“站着说!

不要跪!

”长衫人物都吆喝说。

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地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

“奴隶性!

……”长衫人物又鄙夷似的说,但也没有叫他起来。

“你从实招来罢,免得吃苦。

我早都知道了。

招了可以放你。

”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阿Q的脸,沉静的清楚的说。

“招罢!

”长衫人物也大声说。

“我本来要……来投……”阿Q胡里胡涂的想了一通,这才断断续续的说。

“那么,为什么不来的呢?

”老头子和气的问。

“假洋鬼子不准我!

“胡说!

此刻说,也迟了。

现在你的同党在那里?

“什么?

……”

“那一晚打劫赵家的一伙人。

“他们没有来叫我。

他们自己搬走了。

”阿Q提起来便愤愤。

“走到哪里去了呢?

说出来便放了你。

”老头子更和气了。

“我不知道,……他们没有来叫我……”

然而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阿Q便又被抓进栅栏门里了。

他第二次被抓出栅栏门,是第二天的上午。

16.“阿Q虽然似乎懂得,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地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

”请说出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阿Q“招”了什么?

他们其实是要阿Q“招”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本来要……来投……”,请试着补出省略掉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不来的呢?

’老

头子和气的问。

”老头子为什么和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他们没来叫我。

他们自己搬走了。

’阿Q提起来便愤愤。

”阿Q为什么会很“愤愤”?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18分)

我小时候即对桐庐向往,因为看过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知道那里有个严子陵钓台,还听过一个饶有情趣的故事:

严子凌和汉光武同榻,把脚丫子放在刘秀的肚子上,弄得观察天文的太史大惊失色,次日奏道“昨天晚上客星犯帝座”……因此,友人约作桐庐小游,便欣然同意。

桐庐确实很美,吴均《与朱元思书》是古今写景名作。

“自富阳到桐庐一百里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并非虚语。

严子凌是余姚人,为什么跑到桐庐钓鱼?

我想大概因为这里风景好。

蔡襄说:

“清风敦薄俗,岂是爱林泉。

”恐怕“敦薄俗”是客观效果,“爱林泉”是主观愿望。

中国叫钓鱼台的地方很多,钓鱼为什么要有个台?

据我的经验。

钓鱼无一定去处,随便哪里一蹲即可,最多带一个马扎子坐坐,没见过在台子钓鱼的。

“钓鱼台”多半是假的。

严子凌钓台在富春江边山上,那得多长的钓竿,多么的钓丝?

袁宏道诗:

“路深六七寻,山高四五里,纵有百尺竿,岂能到潭底?

”诗有哲理,也很幽默。

唐人崔儒《严先生钓台记》就提出:

“吕尚父不应铒鱼,任公子未必钓鳌,世人名之耳。

钓台之名,亦犹是乎?

”这是很有见地的话,死乞白赖地说这里不是严子陵钓台,或者死乞白赖地去考证严子陵到底在哪里垂钓,这种人都是“傻帽”。

严子陵的事迹很简单。

《后汉书·严光传》说他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到光武即位,他却躲起来不见,被光武找到后,说“士故有志”,坚决不当官。

光武接他进宫叙旧,聊困了,“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到了忘形的地步,但始终不受官职,而回到富春山去种田。

年八十,终于家。

不过严子陵确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有对他不以为然的。

说的直截了当的是元代的贡师泰:

“百战山河血未干,汉家宗社里重安。

当时尽着羊裘去,谁向云台画里看?

”说得很清楚,都像你们反穿皮袄当隐士,这个国家谁来管呢。

刘基的诗前两句比较委婉:

“伯夷清节太公功,出处行藏岂必同。

”后两句即讽刺得很深刻:

“不是云台兴帝业,桐江无用一丝风!

”刘基是帮朱元璋打天下的,当然不赞成严子陵的做法。

对严子陵颂扬的诗文甚多,最有名的是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最后的四句歌尤为千载传诵: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是政治家,功业甚著,他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很入世的,为什么又这样称颂严子陵这样的出世隐士呢?

想了一下,觉得这是范仲淹衡量读书人的两种尺度。

立功与隐逸,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或者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

范仲淹认为严子陵的风格可以使“贪夫廉,懦夫立”,大有功于名教。

我想即使到今天,这对人的精神还是有用的。

20.本文不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但开头两段为什么从小游桐庐、桐庐之美写起?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认为两种“死乞白赖”的人都是“傻帽”?

(答案不超过25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对严子陵这个人物持怎样的观点?

(答案不超过4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严子陵事迹和“钓台”的区别与联系来写,是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B.作者以亲身体验证明严子陵钓台绝不在富春江边山上,反映作者行文严谨。

C.贡师泰和刘基的诗,侧重点不同,但刘的更深刻,所以顺序是先贡后刘。

D.结尾部分,抓住了范仲淹处世待人的矛盾,有力地深化了文章内容。

E.本文不长,但通过引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增加了文采。

F.本文引用古代诗文很多,但文字简明通俗,说明作者语言功底深厚。

六、知能综合测控(12分)

24.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给“知识经济”下一个科学定义。

(4分)

“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答:

“经济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济。

25.下面的广告有缺点,请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广告语。

(4分)

(公园内)“严禁践踏草坪,违者罚款50元”

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国外某些教育专家的观点。

不超过10个字。

(4分)

国外某些教育专家认为,数学和物理学科搞竞赛最合适,出的试题不要求学生具备教材范围以外的知识,只要求机智和进行独特思考的能力。

可是化学竞赛要拟出这样的试题,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就要具备超出教材范围的知识。

致力生物、历史、地理学科,这种竞赛将变成考核知识的渊博程度,不能测量学生的能力和才智。

国外某些教育专家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A(B“识别、识破、见识”中的“识”读“shí”,“博闻强识”中的“识”读“zhì”)。

C“横行”“横生”中的“横”读“héng”,“蛮横、专横”中的“横”读“hèng”。

D“省悟、省察、省视双亲”中的“省”读“xǐng”,“省心”的“省”读“shěng”)2.C(A“莫”应为“没”“芒”应为“茫”B“代”应为“贷”D“搁”应为“阁”)3.C(“遏止”指用力阻止;“遏制”指制止。

“限制”指局限在范围内。

第一句应选“遏制”。

“制约”指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则前者制约后者。

第二句应选“制约”。

“不耻”与“不齿”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

“不齿”是不愿意提到的意思;“不耻”是不感到羞耻的意思”4.A(B“颇有微言”指含蓄而精微的言辞,这里对成语的意义理解不当C“蠢蠢欲动”多比喻邪恶势力伺机作恶破坏,这里使用色彩不当D“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这里使用场合不当)5.D(根据第一条线后的“就”可以断定句间是假设关系,第一个空应选“如果”。

第三空以后表示辩证说理,所以,这里应选“当然”。

第四个空前后不是假设关系,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6.D(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格使用能力,ABC项的修辞效果都不如D生动形象)

二、7.B8.A9.

(1)C

(2)A10.B

三、11.划分:

(1)

(2)(3)(4)(5)(6)(7)‖(8)(9)(10)(11)‖(12)(13)理由:

(1)—(7)写鲁迅先生与万年青;(8)—(11)写鲁迅逝世后许广平与万年青;(12)—(13)借鲁迅墓上的荒草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12.ABD13.坚韧顽强、不畏严寒、四季长青坚贞不屈、永不休战、生命长青14.既选取典型细节从正面描写,又抓住万年青的特征从侧面象,作者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表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15.①与许广平谈话②写墓上荒草③我在异地纪念

四、16.这句话表现上看是阿Q典型个性下的典型的动作,实际上这个动作的后面是封建思想和现实环境逼迫下的“身不由己”17.打劫赵家的事,阿Q误以为让他招为什么没有参加革命18.投降革命党,老头以为是投案自首19.他们只准自己革命,而不准阿Q革命

五、20.

(1)引出话题(或“为下文铺垫”)

(2)暗点钓台之说不过是后人的假托21.答案有三个要点:

(1)严子陵原本不可能在那么个台子上钓鱼

(2)这两种人都不懂哲理,都缺乏幽默感(3)他们只就事论事,不懂得“钓台”是出于后人的需要(或“他们看不到钓台的本质是为了‘敦风俗’,他们不明白钓台其实与严本人关系不大”)22.肯定他不贪不懦的风格,认为这在今天有现实意义,但对当隐士的做法并不赞成。

23.BD

六、24.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可持续发展的经济25.请保护绿地,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片美好的春色26.竞赛并不适合所有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