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是作文的灵魂概述.docx
《真情是作文的灵魂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情是作文的灵魂概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真情是作文的灵魂概述
真情是作文的灵魂
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 周轶娇 2010年7月25日18:
50
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感情是文学作品的血肉。
一篇感人至深给人启悟的好文章离不开流淌其中的真情实感。
否则,那只不过是一篇败笔之作。
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说过,“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要写好一篇文章,具有真情实感非常重要,它可以说是文章的主宰或灵魂所在。
真情是作文的灵魂。
一篇优秀的作文,必须“文质彬彬”,“而后君子”,而质与文是文章中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灵魂因为有了依着的肉体才能放射耀眼的光芒,而肉体因为获得了灵魂才有了令人亲切的血肉感。
没有肉体的灵魂,令人难以琢磨但尚能感觉,而没有灵魂的肉体却只能是一堆腥肉。
文章贵在有真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真切理解与感受。
抓住真情,无论是晓之以理的议论文还是动之以情的叙事写景文,都好比被点上眼睛,具有了引人的魅力,再辅助于富有文采的语言,就如虎添翼,成为一篇好文章。
那么,如何写出真情实感呢?
这是困扰现在的大部分同学的一个头痛问题,也是语文教师百般探索的一个有趣味的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真情的界定,也就是它的内涵。
感情真挚涉及到真情必须缘于真人真事。
情真则意才能切。
我们必须有感而发,因情而作,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真趣。
避免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写作心态。
真情必须从生活中出发抽取。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最具有震撼力的一种艺术,它往往把最美的东西彻底地毁灭给人们看,以引起人的心灵撞击美。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在写文章时,总偏爱写那些悲悲切切萋萋惨惨的事以达到震撼人心灵的效果,但往往因把握不当给人一种失真的感觉,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就启示我们,无论是悲情文章还是激情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悲剧容易打动人,但要从生活中出发抽取,不能刻意编造。
其次,积累真情素材,沉淀真情真性。
为什么要积累真情素材呢?
只有厚实的情感素材积累方能开启智慧的眼睛,丰韵内心的情蕴,方能让你体惜万物,隐则感受在心,显则诉诸笔端,才能蓄有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气势和情韵,才能写就一篇动情的好文章。
只有积累真情素材才能写出富有创新意识的好文章。
创新是社会的主旋律,是新时期优秀人才的突出标志。
“有创新”是衡量一篇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创新就是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在要求的范围内,充分展现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认识。
不落俗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怎样获得创新的灵感,写出深刻丰富而有文采的优秀作文?
大量积累真情素材是必走的捷径。
由此可见,积累真情素材,沉淀真情真性对我们写出真情作文的重要性有多大。
那么怎样获得真情素材?
那就需要我们广泛的涉猎,睁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收集去积累去感悟。
“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感悟真情,锤炼性情,写出真情。
再次,我们不仅要善于积累真情素材,酝酿真情实感,还要多品读范文,学习写法,把积累的真情素材结合到具体的范文中来揣摩品味,找到厚积薄发的突破点,写出真情作文。
品读范文能从写作角度、写作技巧、布局谋篇等方面给我们启示。
如,读一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怎样去打造一篇好文章。
优秀的作文,总是能从思想的深刻性或形象的丰满性或意境的深远性等方面给人以鲜明深刻的触动,令人回味无穷。
多读范文,可以让人明白,平凡也能独具风采,只要你有善于思考的头脑和敏于捕捉灵感的眼睛,写真人真事,写亲身经历,写出真情实感,并运用一定的细节描写,来凸现人物,彰显真情。
再辅助于富有文采的语言、多种表达技巧,以及精心营构的行文结构,一定也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人同样的耳目一新的感觉。
总之,“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必须关注自己的真情,用“吾手写吾心”。
我们都知道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可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作文抄袭、仿作、套作等“二手”假作文比比皆是,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现象比较突出。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真情,说真话呢?
我有下面几点看法:
一、用心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
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
所谓真情实感也即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
叶圣陶说:
“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叶圣陶先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
所以要获得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去实感生活 。
我们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种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感染力了。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 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去深入地思考生活,使生活情感化。
二、 深思多写,在写作中升华情感。
有了真情实感,还应该勤写深思,在写作中升华情感。
要知道人的情感往往不是一次就能传真的。
若要作文,仅靠浅尝辄止得来的情感体验,不可能感动作者,更不可能感动大家。
通过写作,可以促使你深思再深思,认识再认识,体察再体察,感知再感知,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浅层次低层的情感上升为深层次高层次的情感。
我是通过让学生写相同题材的日记来得到锻炼的,如用一定的时间分别来练习写作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现象等的日记。
让学生多次去写这重复的话题,但是要写出不同的感受。
这样学生多方面的体会和情感就都流露出来了。
三、尊重学生个性、写充满个性的作文 。
培养学生写作文,要说真话,不仅仅是作文的教学需要。
俗语说:
“文如其人”见到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见到了文章的作者,一睹作者的精神风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要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作文习惯,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都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
可是现在学生的生活被大大禁锢了。
他们的眼睛无法海阔天空地去观察生活,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太多的空间思索生活,稍有放松,老师就训。
写作文是需要灵气的,一个个呆若木鸡的人哪来的灵气写作文呢?
其实,我总觉得,学生的天性中是不缺乏灵性的,但经过学校的严格教育,这种灵气就越来越少了,话不敢多说,事不敢多做。
他们最终失去了生活素养。
四、培养写作技巧。
有了可写的生活素材之后,要想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关键还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
加工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合理地运用事件,去粗取精,选择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环节作为重点来详写,次要一点的环节略写,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
文字的功夫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能随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胆取舍,无用而多余的笔墨要删之毫不留情。
第二,要适当地铺垫和渲染。
一件相同的事如果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写作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这就需要我们为事件创设必要的前提或环境。
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体,要让他自己在读者面前充分的展示。
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诸多方面,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血肉丰满的形象。
当然,描写时要力求抓住人物的特征,表现其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有生命力。
五、用引导法来活化作文生命力。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
写作目的在于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的释放出来。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
①指导学生感受生活的鲜活。
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眼观、耳听、手动、脑思,或有针对地感受事物存在的方式,或分析事物内部的变化,或发现自己的感动、灵感与美感等。
②引导学生学会创造生活的情趣。
经常让学生以导游、推销员等学生心仪的身份说作文,先说后写。
如教师指导“活动作文”,可以当场组织“扳手腕”的活动,要求学生以选手、观众、啦啦队、裁判的身份参与观察与体验,学生兴趣盎然。
当然,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勤思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写作教学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我认为,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让学生把握住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底线,才能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手段。
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
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
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
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材料。
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
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
“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真情作文倡导“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生命”,探究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作为写作对象,“写真实生活,展生命轨迹”,鼓励学生写真话,诉真情。
刘勰指出: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白居易言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
冰心说: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
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
可见,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感情是文章的血肉。
但平时我们发现孩子的作文枯燥乏味,缺少生气,空话、套话很多,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对孩子来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而,只有健康的人格才会有真实的表达。
写出真情实感就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感。
这就要做到:
1、内容的真实。
写的是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
2、真切的感受。
写的是自己印象深刻的见闻,自己的所思所感,自己真实的情感状态。
3、真实的话语。
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做到词必己出。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叙真事,抒真情呢?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做有心有情人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叶圣陶先生这句话,揭示了人写作的规律。
学生作文,也是如此。
若心无所思,情无所动,必然搜索枯肠,写不出文章来。
由此看来,作文的指导,应着力于给学生深刻的感受,以获取丰富的题材,而不在于作法的指导。
古人说:
“情动而辞发‘,意思是作文若能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则可一挥而就。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校园,思想比较单纯,我们要让学生写出有情的文章,就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1、做有心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海洋,有新鲜的海风,有日日新升的太阳,尤其有多姿多彩的四季的变化,生活吸引着学生,感召人,鼓舞人,学生的身边每天都发生着新的事情。
生活是发现、创造的源泉。
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会使儿童从中有所发现,受到启迪。
这些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表现欲望,在这样的冲动下,学生便“身不由己”地投身到“自我表白”的写作之中,有感而发,有见可写,有情可表,不知不觉中变作文“恐惧”转为“享受”了。
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做生活地有心人。
引导学生把着眼点放在现实生活上,关注身边日常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要能走出教科书,能走出单元的作文训练。
取材于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紧按生活的脉博,追赶生活的脚步。
让学生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把每天观察到的事、人、景、物、场面等分类记录在“积累卡”上,为以后语言运用提供素材。
写日记和周记是也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的好方法。
在日记中学生可以不受作文题目的限制,天南海北地写自己想写的事。
要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日记不能像命题作文似的,今天写“我喜爱的文具盒”,明天写“难忘的一件事”。
我要求学生必须写生活中真实地发生过的事.这些事当中有些往往是比较有意思的,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但有些学生不善于观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笼统的、朦胧的,没有什么价值。
如很多学生在周记中写跟妈妈去上街买菜。
大部分学生只写一写“我”和妈妈买了什么菜,多少钱一斤,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
我就启发学生:
“去菜场里,你走出了校园,离开了家里,看到的情景肯定与平时看到的不太一样。
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人、有趣的事呢?
这可是观察生活的好机会呀。
”后来,有的同学写在买菜时碰到了不斤斤计较的卖菜老人,描写得很细腻,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善良美好的人。
有的同学写菜场里热闹繁荣、价廉物美的景象,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由衷的骄傲……
2、做有情人
生活求真实,作文求真求个性。
有自己独特真情实感,自然有自己的个性。
说真话,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有什么体会写什么体会,有什么生活感悟就写什么感悟,不虚假,不矫饰。
只有真情、才美,才独具魅力,才能打动人心。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言之无情”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
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狭窄所致;更重要的一方面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没有一颗“敏感”的心,不善于发现写作的素材,所以我们应培养学生的体验能力。
真话、真情来自于对自己身边生活中的人、事的亲身体验和感悟。
人都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认真、真诚的体味,做生活的有情人,踏实、真诚的生活,才能发现,才能体味出人间最动人的真情,体味出亲情,体味出挫折的滋味,体味出孤独,体味出风云雨雪,举手投足的情谊来,才能感悟到真正的人生,真正的生活,才能明白生活的价值、意义,才能知真爱恤深情,知丑恶明真善美。
感情丰富是学生的天性。
他们爱幻想,富有同情心,情绪不稳定,一部卡通影视剧可让他们如痴如醉,一个童话故事可让他们黯然失神……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社会这部“无字书”,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草木、花鸟鱼虫,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以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
学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有了对人生的感悟,有了自己心灵独特的体验历程这样才能对生活中的真假美丑有敏锐的感觉和反映,才能够丰富的体验,感悟到一切美好的东西,人间真情,这样表现在作文中,我们才能看到无遮无拦的,颗颗纯真鲜活率真的心灵。
3、做有行人
学校教育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因素,引导学生亲阅读“无字书”,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生活的世界,进行调查、了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热心参加校园、社会活动,结合语文学习,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实践收获。
”遵循新课标精神,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融入社会,接触大自然,放飞心情,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
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
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工业园区,访问市场商厦、旧城新村、科技台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内心世界。
二、让身边的事拨动作文的情感之弦
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就要让学生要有承载“真情实感”的容器。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教师加强对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指导,让身边的事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1、同学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一些美好的东西也在慢慢消逝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跟着大人也学会了说假话,甚至是善意的谎言,他们过早地开始了遮遮掩掩的生命,捡大人或老师喜欢的话说,以此获得表扬或赞美,反之,可能遭到批评或白眼,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讲真话的环境,而能否形成写真话、抒真情的氛围关键在于老师。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造使学生乐于和敢于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语言环境和民主气氛。
让每个孩子在人文关怀的阳光照耀下,自由、宽松、亲切的氛围中放飞童心,做到写作时,“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海流到纸上,从指上落到笔尖。
微笑也好,深愁也好。
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的画到纸上”(冰心语)。
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他们接触最多的人是同学。
同学之间是最容易敞开心扉的。
在我们班里,我开辟了“班级日志”专栏,学生亲切地称之为“我班的实话实说”,学生可以随时把自己的“班级日志”粘贴于此。
“班级日志”或署名或匿名,文章可长可短,内容其他学生看了以后,可以随时“跟帖”,或对该事发表看法,或对他人的习作提出独到的见解。
如我班的“黄宇婷’同学,是个认真负责的图书管理员,但我班的应豪(男生),总是要在阅览室里捣乱,黄宇婷好几次劝他,可他就是不听,无奈,黄宇婷就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不知怎么了,这个学期来我一直对应豪不满。
有一次,老师您组织我们去看书。
已经和全班同学讲明了不准自己拿动手书,但应豪却偏偏和我对着干。
自己伸手拿了一本《童话世界》,我气火了。
把手上的两本书用力往桌上一拍:
“把书放回去!
”应豪一点也没理我。
我把他手中的书抢了过来,对他说:
“你不许看。
”应豪回答:
“我已经经过同意了!
”我知道他在骗人:
“胡说八道,你怎么可能?
回位子上举手!
”他偏不听我的话:
“反正我已经经过同意了,你不信可以问潘杰!
”旁边的潘杰点着头。
他说着,又从柜里拿了一本《童话世界》,我不让他看,他拿一本我就收一本。
杨依蕾看不下去了,便叫俞梁欢把事情告诉您。
如果当时您在就好了!
不一会儿,俞梁欢下来了。
她口中传递着消息:
“应豪,老师叫你上去!
”只见应豪迈着步上了楼梯,一步步,一步步……我可以想象,他会在您面前掉下眼泪,对吧!
因为他是那么懦弱,为了一点儿小事就会哭泣不止。
我可以猜测出他的表情。
伤痛的,抽咽着地在您面前说我们怎样怎样“欺负”他。
说的时候,还闪着泪花呢!
话说完了,泪也抹了,事情好了,他下来了。
本以为他会一声不吭地去坐在位子上举手看书,雨过天晴。
这样我也是很乐意帮助他拿书的。
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一下子就骂我和杨依蕾,杨依蕾哭了,应豪还是觉得不行,就和潘杰来骚扰我的“工作”,我当时真的很气,想马上把他们赶出去,告诉您,但我不想再让应豪演一次悲哀的角色。
所以没有惊动您,我当时很想哭,但我撑住了,为了我的自信和坚强撑住了。
我不管他们的骚扰,专心地做好“工作”,当他们是青菜萝卜。
虽然我心里很气,但是我不断地鼓励自己,安慰自己:
“不能够发脾气,控制自己,这样会破坏那种安静的纪律,不行……”
看了这个小女孩的文章,不仅对她认真的工作态度给予肯定,更为她的文章拍手叫好,她那直率的性格,毫无保留的语言表达,深深地感动着我,因此,我把她的文章贴在“班级日志”上,让大伙儿来评判,跟帖,不多久,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应豪应该遵守阅览室的纪律,有的说黄宇婷的态度也要改一改……而作为教师的我,只是充分地听取了孩子的意见,没有更多的指责,当事人也在同学的意见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的真实思想也一览无遗。
又如,我班的张淑敏是个文静的女孩,她是个插班生,几个学期下来,老师给她换了好几个座位,她根据不同的同桌,写了一篇同桌三步曲:
“来到小学,至今的我已换过了许多同桌,其中有三位给我的印象很深,特编了一个“同桌三步曲”。
首先,隆重登场的是“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杨琛!
2005年9月1日,我已踏入402班,那时的我很期待老师会给我安排一个怎样的同桌。
当老师将一位肥头大耳的男生—杨琛坐在我身旁时,老实说,我很不自在,但也没办法,我又不是买肉的,总不能挑三捡四的吧!
于是我与他同坐了将近三个月的同桌,但跟他相处这么长时间,发现他不是卖黑心的(比喻心肠坏),他助人为乐,只要谁有困难,他总要去凑凑热闹。
不仅这样,他还经常帮老师的办公室里打扫卫生呢,真是一个活雷锋,不过有一点不一样的,他是“做好事,要留名!
”的,呵呵!
不过,很不错哦!
不管怎么说,上面这位怎么也比下面这位好上几倍了呀!
2005年2月份,不知是啥原因,老师又把一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鑫邦安排在我这个弱女子旁边。
唉,光看这一点,你就可以想象以后我的生活吧!
一个字“惨”!
在李鑫邦当我同桌时,还特意画了一条“三八线”,说什么“男女授受不亲”,搞得我写作业都不安宁。
光是这,还不够呢!
有次体育课(在教室里)老师叫李鑫邦把手里的篮球递给张培,他没听见,刚好我的左边就是张培,于是我把李鑫邦手里的篮球拿了过来,给了张培,李鑫邦一见,发了火,一把拎起我的书包,就放到了草坪上的窗台上。
我一见,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最后,还是同学帮我把书包拿下来,可体育老师却没看见,我真伤心。
接下来的一位,说来也真巧,就是傻笑之王——张培。
2006年6月份,我又换了一位同桌。
由于受他的独门秘诀—傻笑大功的影响,使本人也受到了感染:
有次,正上音乐课,同学说了一个笑话。
唉呦,这可难为了张培,真是“想笑不敢笑”啊!
于是张培就这样憋着,可仍然有声音,像打气的声音。
终于,我按捺不住自己,“哈哈……”一声,全班人的目光都朝向我,我坐在那儿,不知所措,而此时,我的同桌又发笑了。
(唉,真是“傻笑之王”啊!
)这三位同桌都与众不同吧,我现在都有点期待另一位同桌了,再见!
……”这三位同桌,看了她的文章,除了开怀大笑,也对自己的行为作了深思、改正,随后也写了一篇文章,紧跟其后。
“班级日志”是学生“光顾率”最高的地方,也是学生真实情感充分流露的天地。
这种有啥说啥,实话实说的小专栏,使学生的作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习作氛围。
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要有容纳不同声音的博大胸怀,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思考和发现、情感和体验。
即使是某些不足,甚至错误,如果引导得当,也会转化为一种精神财富。
2、融入社会生活中,体验真善美
学生的生活毕竟不是处于真空状态的,不只是在校园和家庭中生活着,他们也会走出家庭和校园,融入社会生活中。
每年寒假,我们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会发出倡议,让学生在寒假期间制作贺卡,邻里亲情卡等,送给身边的邻居或朋友,学生每次都能积极参加,并精心制作,有的做一盏灯笼,红红火火,有的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把美好的祝福送给邻居或朋友,还要写写活动感言,因为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亲身体验,所以在写活动感言时,句句话语充满了真情,如:
有同学在活动中写道:
“住在我家楼下的是一位卖童装的阿姨,平时她总会给我一些课外书籍,并热心帮我家的忙。
过年了,当然少不了送给她的礼物。
寒假的一天早上,我便拿着这个亲手制作的祝福串来到阿姨开的童装店里,边递上自己的嘱咐串边说“阿姨,过年了,这是我做的做的祝福串,送给你。
希望你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生意兴隆.”阿姨乐呵呵地接过祝福串,说着谢谢,也祝福我学习进步。
一旁地妈妈举着相机,只听”喀嚓“一声,将这一瞬间拍了下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邻里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有的把制作的贺卡送给小弟弟小妹妹,有的送给了孤独的老人,给他们温暖,方逸云同学,把搬家的喜糖送给了邻居阿姨,因为她家的老人刚过世,希望这份喜糖能让她脱离烦恼,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她还把喜糖送给了老奶奶,她说,:
“当我送完了喜糖,头上的汗珠、已经不听话的掉下来,但我感觉到我的内心一点儿也不紧张,而是非常充实和快乐!
因为我送出了许多祝福,让烦恼的人不再忧伤,、让孤独的人感到温暖!
”多美的心灵啊!
看着孩子那一张张亲手制作的贺卡,一份份带着爱心的小礼物,我们的心也是暖暖的,他们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