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 摘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7970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民俗 摘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山西民俗 摘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山西民俗 摘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山西民俗 摘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山西民俗 摘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民俗 摘录.docx

《山西民俗 摘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民俗 摘录.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民俗 摘录.docx

山西民俗摘录

山西民俗摘录

目录

一、人生礼仪

1、养育

一孕育

二分娩

三三朝

四满月

五百日

六周岁

七抚养

八成人

2、婚俗

一议婚

二定婚

三成婚

四婚后

3、生辰

一普通生日

二寿诞

4、丧葬

一初终

二入殓

三吊祭

四出殡

五葬后

二、岁时节日

1、春季节日

一春节

二迎喜节

三送穷节

四人节

五谷神节

六石头节

七立春节

八元宵节

九填仓节

十青龙节

十一寒食节

十二清明节

2、夏季节日

一四月初八

二端午节

三六月六节

3、秋季节日

一七夕节

二中元节

三中秋节

四重阳节

4、冬季节日

一送寒衣节

二开斋节

三冬至节

四腊八节

五祭灶节

六除夕

3、村落

一村落的人口构成

二村落命名

三村落构造

四村落的功能六农业心意习俗五林业心意习俗四牧业心意习俗五渔猎心意习俗四行业信仰与师承、仪式

七、信仰禁忌

1、天地信仰

一日神

二月神

三星宿神

四太岁

五魁星

六文昌帝君

七真武

八风雨神

九土地神

十城隍

十一山神

十二水神

十三井神

十四火神

2、人神信仰

一关羽

二财神

三门神

四二郎神

五东岳大帝

六孔圣人

七姜太公

八行业祖师神

3、俗神信仰

一福禄寿三星

二喜神

三龙

四土地爷

五灶王爷

六送子娘娘神

七谷神

八牛王、马王

九蚕神

十树神

十一花神

十二虫王

4、宗教信仰

一佛教信仰

二道教信仰

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信仰

5、鬼神信仰

一鬼魂

二阎王

三五道将军

6、民间禁忌的特点

一内容与表现形式

二规律

三心理根源

四禁忌的社会功能

五解禁破忌一、人生礼仪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的各个重要时期,

要举行一系列的礼仪。

这些礼仪大致可以

分为诞生、婚姻、寿诞、丧葬几个方面。

就表现形式而言,人生礼仪在社会传统习

俗的大背景下,往往呈示为对某一以特定

内涵划分的社会成员的感情流露,诸如企

盼、希冀,爱怜、祝愿、哀悼、怀念等

等;究其实质,它负载的却是人类对自身

的理性评价,是人类在特定文化传统中对

自身在不同生活阶段或不同生活环境中活

动的某种说明和界定。

无怪乎现代社会学

认为,人生礼仪控制着个人或群体对外部

世界的自由,相当于社会制约的一种形

式。

中国古称“礼仪之邦”,数千年前即已

形成了一整套系统而规范的人生礼仪。

生到死,从未生到死后,总有形形色色的

仪式或礼节可资参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生礼仪会产生各种变异或删汰。

但它扎

根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处,其传承性又是

显而易见的。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山西

各地的人生礼仪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特性,

但就其大端而言,则和整个中华民族,特

别是广大汉族地区的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即共同性。

1、养育

一个人的诞生,对于其家庭乃至家族

来说,是一件至关重大的事情。

从孩子呱

呱坠地、甚至刚刚孕育于母腹之中,他便

立刻受到全体家人以及周围社会的严密关

注。

一孕育

添丁进口,在我国人民,特别是汉族

人民心日中,始终是家庭兴旺发达的重要

标志。

人们称妇女怀孕为“有喜”,婴儿出

生则为“添喜”。

旧时风俗重男轻女,生了

男孩为“大喜”,得了女婴为“小喜”。

如果婚后久不怀孕,从前山西各地都

有去“娘娘庙”求子的习俗。

人们受迷信思

想的束缚,认为生儿育女是出于神灵的恩

赐,所以民间特别崇拜“送子娘娘”或观音

菩萨。

除此而外,山西各地还有许多风趣

别致而又为人们虔诚奉行的习俗。

如晋南

浮山一带,求子迫切的人家,讲究在别人

结婚时,索要或偷取新房枕头中象征男

孩、女孩的面蛇娃、面兔娃;吕梁柳林等

地则时行在正月里去多子多孙的人家“偷”

灯,“偷”面狗,“偷”面鞋及一种叫做“枣洞

洞”的面食;到了八月十五,则去人家

“偷”核桃和枣。

怀孕以后,为了保证胎儿在孕育之始

就受到良好的影响,和全国各地一样,山

西民间也非常重视“胎教”,要求孕妇的思

想、视听,举动要合乎礼仪。

具体地说,

无非是要求孕妇思想保持纯洁、精神保持

愉快、举止保持端庄……这与现代科学是

有相通之处的。

在怀孕期间,山西民间对于孕妇的饮

食还有许多讲究和禁忌。

各地都有“酸男

辣女”的说法,因此,想要男孩的人家便

往往禁止孕妇吃辛辣食物,兔肉,甚至兔

子,更是孕妇不能接触的。

因为兔子嘴

豁,所以人们认为孕妇吃了兔肉或见了兔

子,生下的孩子也会是豁嘴。

还有的地方

禁食葡萄,认为孕妇吃了葡萄会产下怪

胎。

这些荒诞无稽的讲究和禁忌,体现的

是一种古老的原始思维习惯。

人们从“不

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态出发,对于这

些口耳相传的习俗,一般足“宁可信其

有,不可信其无”的。

二分娩

孕妇临近产期,在山西晋中、晋南一

带,旧时要在炕上铺谷草或粟秆,另外再

准备一捆谷草,让孕jLJ靠卧其上。

这种风

俗叫“坐草”,古代又叫“就草”或“在草”。

本来流行于全国各地,后来各地陆续改用

棉褥,遂称“坐褥”,只有山西一些地区仍

然保持着“坐草”的习俗。

山西河曲一带,

从前要从黄河滩取来沙土,用箩筛过后摊

在炕席下。

这和铺谷草一样,大多是因其

既实用而又易取易弃罢了。

临产前,浮山等地讲究把从结婚时用

过的枕头里取出的麦秸铺到炕上。

这些麦

秸中曾放置过“面蛇”、“面兔”,民间认

为,铺上它,有利于婴儿平安无恙。

吕梁

柳林一带则讲究分娩时,婆婆和孕妇都要

扎红腰带,一来驱邪,二来象征吉祥如

意。

婴儿诞生后,女婿要去岳父家“报

喜”,一般在分娩的当天、次日或第3

天。

去时所带的各种礼物,山西各地都有

不同的讲究。

如果是带煮熟的红鸡蛋,生

男孩带单数,生女孩则带双数;有的地方

分别送公鸡或母鸡;有的地方带一壶酒,生男孩拴上红绳,生女孩拴红绸。

在得知女儿安全分娩的消息后,娘家

要馈送各种食物。

雁北一带除送小米外,

还要送炒熟后用盐拌和的芝麻,供女儿喝

米汤时就着吃。

晋南闻喜等地是送烙饼,

一般讲究女儿多大岁数,就送多少个烙

饼。

浮山等地是送“饽馍馍”,此外,还要

特意烙一个“面合子”,专给亲家母吃,取

的是婆媳合得来、能和好团圆之意。

除了去岳父家报喜外,还要去亲友家

报讯。

各家款待来人,晋中祁县一带讲究

4男孩吃饺子,生女孩则吃烙饼,同时准

备小米、红糖让来人带回,意为送奶给产

妇。

晋南闻喜等地,亲友要送一种叫做

“火胁”的发面饼,每个即用面粉3、4

斤。

因炉火烘烤,火色难均,后来都改为

笼蒸,不过当地人仍然称之为“火胁”。

产后在山西晋南一带,婆家要

特意做“展腰面”给产妇、助产婆及亲友食

用。

“展腰面”以面条为主,佐以鸡蛋、葱

花、香菜、猪油等,营养丰富,还有催奶

的作用。

顾名思义,“展腰面”是让产妇伸

展腰。

从这一天起,产妇就可以坐起来

了。

生小孩,山西民问一般都叫“坐月

子”,指的是产妇分娩后调养身体、哺育

新生儿的最初一个月时间。

在这段时间

内,产妇不能出房走动,日常生活要由专

人侍候。

在雁北、忻州等地,侍候女儿坐

月子是母亲的义务。

在临产前,母亲就守

在女儿身边,直到外孙满月为止。

“坐月子”期间,产妇在饮食上有许多

讲究。

山西从南到北,都要求产妇要喝一

个月“清得照见人影”的稀米汤。

有的地

方,产妇忌食辛辣调料,怕的是把奶水

“逼”回去。

“忌门”的习俗,山西各地都有。

一来

防止生人冲克,二来产房的血气于来人也极为不利,晋中祁县等地要在产房门帘上

用红布条交叉成卜字,中间缝一“嘉庆通

宝”铜钱。

灵石一带是在窗台上放一炭

块,生男竖放,生女横放。

晋南浮山是在

产房窗户上边显眼的地方挂一张筛面用的

箩,箩底上贴一块红纸,取的是圈罗婴

儿、易养好活之意。

隰县一带则把稻草秆

插在门上,男二女一。

忻州河曲等地要在

门口贴“喜贴”,生男孩贴红纸剪成的两个

葫芦,生女孩则贴一2寸见方的红纸。

州定襄一带则有“挂红字”,又叫“看葫芦”

的习俗:

一般是把带根的秀谷与红布连

接,扎成一束悬挂在产房门口。

生男孩,

“红字”上佩以弓箭和大蒜;生女孩,则只

有大蒜。

形形色色的“门标”,既可以提示

外人避免进入产房;同时作为一种符咒和

象征,在民问信仰中又被赋予驱邪避恶、

防止婴儿生病夭折的功用。

旧时山西各地讲究孕妇不能回娘家生

孩子。

这一习俗非常古老,东汉应劭的

《风俗通义》已有记载,说是孕妇在娘家

生孩子,母子身体都不会好。

另外还有一

种说法,是怕以女婴掉换所生的男孩。

封建宗法社会中,男子与传宗接代有霞大

干系,男孩的降生便表示血缘、家业有所

继承,不能不受到家庭以及整个家族的高

度重视。

由此看来,后一种担心才是不让

孕妇回娘家分娩的主要原因。

三三朝

“三朝”,是婴儿诞生第三天所举行的

礼仪。

山西许多地方和全国各地一样,在

这一天要给婴儿洗浴,并设筵款待亲友,

所以又叫“洗三”。

人们在热水中放人艾

草、槐枝、花椒等中草药。

然后由婴儿的

父母或接生婆为婴儿洗身。

一边洗,一边

还要念诵祝辞。

洗完以后,用红布将婴儿

浑身擦干,并用姜片、艾草团涂擦关节之

处。

有的地方还要用葱轻轻打三下,取葱

和聪明伶俐的“聪”谐音,以示祝福。

这一

习俗起源很早,远在唐代即已盛行。

民间

认为“洗三”能给婴儿去“风”,并驱恶避

邪。

由于它具有清洁卫生的作用,至今在

农村仍有流行。

“三朝”这一天,亲友都要前来祝贺。

吕梁柳林一带,外祖父除带鸡蛋、小被褥

等物品外,还必须给外孙扯3至7尺花红

布。

晋南河津等地,外祖父则要带来一个

很人的圆馍,当地人称为“槎窗厚楦”,放

在婴儿住房的窗台上,据说能够驱避邪

恶。

其他亲友以及邻里乡亲,按照地域的

不同,有送鸡蛋、挂面的,有送小米、红

糖的,也有送鸡、猪肘肉的。

这一习俗叫

“下奶”,意在慰问产妇,祝她早下乳汁。

在产妇的奶未下来时,山西好多地方

都讲究让婴儿先吃别人的奶。

一般是男孩

要吃生女孩妇女的奶,女孩要吃生男孩妇

女的奶,称为“开奶”。

在吃奶之前,有的

地方还要让婴儿“尝五味”,舔食醋、盐、

黄连、糖等。

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困

难和痛苦,大家祝愿婴儿平安长大成人,

在尝尽酸、甜、苦、辣、成各种滋味后,

能苦尽甜来,获得幸福。

在产妇的奶刚下来时,晋南等地讲究

先挤一点奶和面做个小小的而缯(gu

古)拦”,用红布缝裹好挂在J托女j身上,

意思是把奶都拦圈住了。

这个“面借拦”一

直要带到“百天”才能去掉。

民间认为吃面条有祝贺长寿之意,“洗

三”这天,家里讲究以面条为主食款待亲

友,这也是古代汤饼会的余绪。

在婴儿诞生3天和9天时,晋中一

带,家人要在原产婴处进行供献祭祀,称

为“祭囫(hu胡)困(1uan鸾)”。

在婴儿

诞生12天时,忻州河曲等地则要做“小满

月”,家人要邀请同族长辈和孩子的外祖家来吃油炸糕和豆面条,取谐音“高”和寓

意“长”,祝孩子步步登高,快快长大成

人。

在这一天,旧时山西各地都要敬神,

特别是“送了娘娘”。

祭献的物品中除了面

桃、面石榴外,还要用一整张红纸给“送

子娘娘”剪许多双鞋,以慰问她往来奔波

给人们送子的辛劳。

一般按当年的月份数

为12双,如果有闰月则为13双。

同时还

要糊一个针线包和针线轱辘,以便于“送

子娘娘”缝联补绽,继续为人们送子。

些纸糊的鞋子、针线包和针线轱辘,在去

娘娘庙祭献时都要烧掉,唯独留下一把纸

糊的锁子,意思是把婴儿锁住了,再小会

天折。

在婴儿诞生15天,即半个月时,晋

南河津等地,亲友要前往祝贺,称为“走

月”。

姥姥把送给d,#l-孙的小衣、小袄缝

缀在一卷黑布上带来,当众展览,当地人

叫做“看月活”。

四满月

“满月”,指婴儿出生后满一个月。

孩子办满月酒,即“做满月”、又称“祝满

月”,是汉族的一种育JLSL仪,流行于山

西大部分地区。

满月的庆贺日,晋中一带

讲究男孩比实际满一月早一天,女孩则晚

一天。

做满月时,来祝贺的亲友要携带各

种礼物,除食物外,大抵为小儿衣服、

鞋、帽,贵重一些的有银饰品,如银锁、

银项圈、银镯子一类。

忻州代县一带,姥姥家除送衣褥、饰

物外,还要带一篮子馒头。

其中一定要有

两个“奶头馍馍”,状如乳房,里面包糖,

上面捏7个小面人,表示“五男二女”、。

子团圆”之意,据说吃了能下奶。

晋中等

地,姥姥家要蒸一个8斤面的大“囫园”,

同时送一外裹红布的银项圈,上连银锁。

孩子带上银项圈,每年加裹一层红布,直

一8一

到十二岁为止。

晋南襄汾一带,姥姥则必

备7斤面大饼一对,俗称“旋子”;半斤面

小饼数十,俗称“圪拦”。

闻喜等地,近年

来时兴舅舅家送3尺红绸或红布,生的是

男孩,上面便写“弄璋之禧”、“栋梁之

材”、“后生可畏”等字;生的是女孩,上面

便写“丹桂生枝”、“巾帼英雄”、“祖国花朵”

等字,钉到大门上,称为“挂旗”。

婴儿的

姥姥家还要带去一束谷草,分为数小把,

交叉用黄泥粘固在门楣墙上,中间再钉七

一柄木勺、一双筷子和一个磁碗,称为

“澈(pie撇)草”。

曲沃一带,在做满月

或“小满月”时,姥姥家要给外孙“插竹

子”,竹子是青竹一对,外加幼竹,俗称

“子竹”一株,上面悬挂红布旗、红布条、

圆镜、铜铃和枣、核桃、桂圆等各式干

果,竖立在大门两旁。

门头也讲究钉磁

碗、红筷。

忻州保德、偏关等地,孩子满

月时,姑姑、姨姨要给孩子做狮虎帽、狮

虎鞋,蒸面老虎,面狮子。

民间迷信认为

狮虎能驱避邪恶,穿戴上狮虎鞋帽,吃上

面狮虎,就能使孩子逢凶化吉,遇难呈

祥。

闻喜一带,头胎孩子做满月时,要送

娘家油煎傅(bo博)凭(tuo拖),俗称

“油饨”。

生男孩送99个,生女孩送101

个。

意指将来结婚时的财礼,男方取欠

缺,而女方则是多多益善。

娘家把油饪分

送亲友,称为“散油”。

别的地方也有这种

习俗,不过小有不同罢了。

婴儿满月当天,雁北、晋中以及晋东

南等地。

还有“出行”的习俗。

家人请一位

儿女双全的长辈抱着孩子出门,如果见到

的第一个人是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本人

有妻子或丈夫的“仝人”,这个人就要接过

孩子,抱回家重新送给婴儿的母亲,主人

则以红包相谢。

这一习俗又叫“撞喜”,人

们以此祝愿孩子也能象他碰见的“全人”一样,在成年之后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庭。

婴儿满月以后,家人要选择吉日给孩

子剃头,称为“剃胎发”。

有的地方还要把

剃下的胎发揉成圆珠,装入布囊,缝在婴

儿的背心上。

民间认为,血为精气之本,

毛发则为血余,佩带在身,可以消灾避

难。

这也是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

义章》)剃胎发的时候,山西好多地方都

讲究在婴儿前脑门上留约1-2寸见方的

胎毛。

“毛”、“髦”同音,所谓“髦”常用来指

英俊杰出的人。

留胎毛,表达了家人望子

成龙的殷切希望。

做过满月以后,在雁北、晋东南的一

些地方,婴儿就可以随母亲一块回姥姥家

了。

姥姥除给外孙戴银锁外,还要捏制小

兔、小猫、小狗、蝴蝶、葫芦、菊花、梅

花、海棠、菱角等形状的面馍,蒸熟后让

女儿带回。

有的地方还要把这些小巧玲珑

的面馍用线穿成一圈,再加一个面制的长

命锁,挂在孩子脖子上。

这种面馍,有些

地方称为“扎牙馍”,意思是祝愿婴儿早早

长牙。

五百日

婴儿诞生100天为“百日”,又称“百

岁”,本身即含有祝愿孩子长寿的意思。

旧时婴儿出生100天内死亡率很高,如能

平安度过百日,便有了长大成人的希望。

人们把“百日”视为一个极点,以往的担惊

受怕告一段落;人们又把“百日”视为一个

新的起点,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过百日时,山西雁北、忻州、晋中、

晋南、晋东南、吕梁等地,都讲究蒸制

“套颈馍”,以为婴儿祈求吉祥长命。

“套颈

馍”,有的地方又叫。

牛曲连”、“面园(ku

枯)囵(1un轮)”、。

串铃”,状为圆圈,

大的可以套在婴儿脖子上,小的可以拴在

项链上,寓有拴住、套住之意。

晋中一带

蒸“面闺,囵”,用面必合“8”数,如8斤、

18斤……。

“面园囵”上有枝叶盘根、米粮

囤、各种生肖动物形象、九个石榴和一个

佛手,简直是一件做工精致的面塑工艺

品。

这一天,家长还要把套颈馍切成百

片,分送邻里各家。

受赠之家必回赠以

钱,钱不计多寡,示意而已。

满百日后,产妇带婴儿要回娘家住一

段时间,称为“离窝”。

走的时候点一柱线

香,从房门口起沿途用炭块压小块方形

纸,男孩用白纸,女孩用红纸,定襄一带

压黄纸,直到外公家,以示所行路径,将

来仍沿此路回家。

民间迷信,认为这样婴

儿的灵魂便不会迷失归路。

也有祭礼神灵

请求沿途护佑之意。

六周岁

孩子一周岁时,父母除请客祝贺外,

旧时还常举行“抓周”仪式,有的地方又叫

“试儿”、“做周岁”。

一般是把笔、书、算

盘、刀剑、丝线、脂粉、玩具等小物品摆

放在孩子面前,让小儿随意抓取,借此占

b未来,预测孩子的志趣爱好。

这一习俗

极为古老,南北朝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

训》已有详细记载。

晋中一带,孩子过头一个生日时,本

家和姥姥家都要蒸九石榴一佛手表示祝

贺。

在晋南闻喜等地,孩子的姥姥,妗

妗、姑姑、姨姨要用发好的面捏成长条烤

熟,称为“骨架”,送到孩子家,意思是给

孩子安腿,让孩子快点学会走路。

孩子满周岁时,山西南北各地都讲究

给孩子制作象形衣帽。

一般男孩是麒麟、

老虎、狮子等兽形,女孩则是鱼帔、莲花

八宝等。

各家还要给孩子穿上新做的虎头

鞋。

这种虎头鞋用黄布缝制,鞋尖上绣一虎头,虎头额顶绣一“王”字。

民间以虎为

百兽之王,认为孩子穿上虎头鞋,就可以

壮胆、避邪,长命百岁。

除了虎头鞋,孩

子的姥姥、妗妗,姨姨、姑姑都要给孩子

做“兽鞋”。

这种鞋有棉的、夹的两种,手

工绣成,千姿百态,造形夸张,常见的兽

形有狮、龙、牛、豹、羊、兔,猫、狗

等,都是生命力极强的动物。

做鞋仿其形

状,取繁衍兴盛、易养好活之意。

各地讲

究送鞋不少于3双,多的有5双、7双,

均取奇数,忌用偶数。

孩子穿兽鞋,一直

要穿到3——4岁。

有些地方,自周岁以

后,每逢生日,舅舅都要送给外甥一只或

一对“老虎枕头”,表示祝福。

这种枕头除

供实用外,还是孩子乐不释手的玩具。

绛、定襄一带,亲朋好友都做花馍前往祝

贺。

七抚养

为了把孩子抚养成人,人们竭尽心

思,想出了许多办法,这些办法世代口耳

相传,逐渐演变成种种非常虔诚的习俗。

晋中一带,当奶奶的要背负孙儿走街

串巷,到各家讨取少量米面和小布块,如

行乞的样子,称为“讨百家”。

回家后,用

米面为孩子做饭,把布块拼凑起来做成小

衣服,称之为“百家饭”和“百家衣”。

民间

认为,这样能使孩子身体强壮,无病无

灾。

临汾等地,讲究用奶奶穿过的旧蓝布

衣服给孩子改制小衣服,取的是“蓝”、

“拦”谐音,表示孩子穿上这种衣服,生命

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戴“长命锁”,是山西各地都时行的育

儿习俗。

早先的长命锁多为银制,呈古式

锁状,一般正面镌刻着“长命富贵”、“长命

百岁”等字样;背面镌刻着麒麟图案,表

示“麒麟送子”,也有镌刻“龙”、“虎”、“寿”

等字样的。

人们把长命锁戴在孩子脖子

上,表示根基永固,吉祥长命,并祝福孩

子以后龙腾虎跃,前程远大。

除了一般的银锁外,雁北、太原一

带,还讲究每逢生日和春节给孩子挂“红

线锁”。

红线锁是用红丝线或五色线编成

线辫,连起来挽一个结作锁,有的下面还

要坠数枚铜钱,然后在神象前点燃供神的

黄表纸,把线辫燎一燎,给孩子戴上,以

此祝愿孩子无病无灾,平安成长。

孩子长

到12岁后,要戴上所有的红线锁去神象

前献供还愿。

值得一提的是,晋南浮山等地还有两

种较为特殊的锁:

一种是“脐带锁”,即孩

子出生后,家人把剪下的脐带用红布缠裹

缝合,两头缀上纽扣连接起来,类似于红

布项圈。

脐带曾是胎儿的生命线,现在在

人们的心目中又以锁的形式把孩子的灵

魂、生命和身体紧紧锁在一起。

再有一种

是铁项圈锁。

这种锁是用破旧棺木上废弃

的7颗铁钉,请铁匠在更深夜静、星斗出

齐后,以黑驴蹄子当锤头打成的。

小孩戴

上它,据说可以驱恶避邪,康泰无恙。

忻州一带生了男孩后,次年元霄节期

问,在街上垒旺火、架灯山、请响班,热

闹庆贺,谓之点灯。

亲朋好友们都带花

馍、礼炮、酒前往扶灯,以借百家之福,

护佑孩子健康成长。

一些不生育的已婚妇

女,要在灯山上祈愿烧香,完了偷一盏灯

回去,谓之“端灯”,据说必可生育。

孩子小时常流涎水,山西各地都时兴

给孩子戴“围嘴嘴”。

“围嘴嘴”是用布缝制

的一个圆环形垫子,套在孩子脖子上,涎

水打湿一片,就转动一下,使下巴颏接触

部位总是干的。

“围嘴嘴”有做成老虎形

的,还有做成青蛙形、莲花形的,等等,

既实用,又美观。

孩子长到一岁左右,一般都要断奶。

除了逐渐减少哺乳次数,逐渐添加米面、

鸡蛋、蔬菜等食品,为断奶做好准备外,

还要选择黄道吉日,即“看日子”。

民间大

多以“伏断13”,即日干十二地支与二十八

宿中的利宿配合日为断奶吉日。

山西有些地方为防止男孩、特别是独

子夭折,每次理发时都要特意在脑袋后头

留一撮头发,称为“百岁毛”,吕梁地区又

称为“后扯辫”。

有些地方的小男孩,如果

长住舅父家,脑袋后边留下的那一撮头发

都叫“舅舅毛”,是以此表示不忘舅父家的

养育之恩的。

“百岁毛”也好,“舅舅毛”也

罢,越长越好,干脆就梳成一根小辫子,

直到满12岁或者回到生身父母身边以后

才剪掉。

体弱多病的孩子或者独生子,在山西

许多地方都讲究认干爹干妈,晋中祁县一

带称为“认义”,雁北等地则叫做“寄宝”。

“认义”的对象一般为多子女的人家或长寿

老人,以求人丁兴旺或寿命长久。

河曲一

带,孩子“寄宝”还要起相应的奶名,如认

姓李的为义父,则称“李保大”;认姓王的

为义父,则称“王保大”。

除了多子女或长

寿的人家外,有些地方还时兴认残疾人为

干爹干妈,取其不幸代人受难以保孩子平

安健康。

再就是把孩子的无病无灾寄托于

神灵的庇佑。

有些地方是让孩子在神或僧

道前“寄名”为弟子,但不剃度出家。

民问

认为。

既然是神或僧道的弟子,自然会得

到他们的保佑,长命平安。

给孩子起奶名,又叫“乳名”、“小

名”、“小字”,也是流行于山西各地的习

俗。

“歪名好养活”,人们认为奶名起得不

好听,阎王爷也不想要,因此孩子就不会

夭折。

这一习俗非常古老,汉代著名的辞

赋家司马相如的奶名即为“犬子”。

人们给

孩子起的奶名,如“毛亲”,。

臭臭”、“狗

狗”、“黑头”……虽然是“歪名”,其中却有

相当大的亲昵成份。

有的奶名具有符咒作

用,如“拴柱”、。

锁柱”、“引弟”、。

改花”

等,表达了人们对孩子命运的关注或对男

孩的企盼。

更多的奶名则寄托着人们对孩

子的良好祝愿,男孩叫“铁蛋”、“天才”、

“金龙”、“来福”、“生宝”、“有富”……女孩

则叫“牡丹”,“百灵”、“金花”、“秀兰”、“桃

叶扎…“虽然孩子在入学时要由老师或父

母及亲友中的长辈取正式名字,即“学

名”,但奶名往往一直被长辈沿用,有的

甚至会代替了学名。

八成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