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教 案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7770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 时 教 案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课 时 教 案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课 时 教 案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课 时 教 案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课 时 教 案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 时 教 案6.docx

《课 时 教 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 时 教 案6.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 时 教 案6.docx

课时教案6

课时教案

课题:

透镜第1课时总序第个教案主备人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20年月日执行时间:

20年月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2、了解它们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3、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画展示光的传播过程,通过动手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探索的欲望。

2、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意识。

批注

重点:

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

从真实的物理实验情境中,概括事物的本质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

教具:

光具盒、光具座、学生电源(12组)、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A、什么叫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

B、画出光通过三棱镜时的大致光路,让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然后点评。

2、引入新授

让学生将自己见过的各种镜都提出来,先讨论1分钟后回答,然后用多媒体将各种应用了透镜的设备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

使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3、进行新授

让学生打开光具盒,从中找出大大小小的各种透镜,摸一摸,看一看,回答它们有什么区别?

A、透镜的分类

多媒体展示: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六种不同形状的透镜,并归类。

B、透镜的画法

多媒体动画展示: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图的过程。

得出光心和主光轴的概念。

a.凸透镜的画法光心——(略)主光轴——(略)

b.凹透镜的画法光心——(略)主光轴——(略)

猜想一下光线透过透镜后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C、探究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其会聚和发散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现象。

学生动手探究:

在老师的指导下,摆放好光具座,安好凸透镜和光屏。

接好平行光源,让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并移动光屏,观察是否有光斑,然后换用凹透镜,观察同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探索结果:

比较现象的不同,印证发散和会聚的现象。

D、焦点和焦距多媒体展示

a.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过程。

得出:

焦点(F)——(略)焦距(f)——(略)

b.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的传播过程,并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

得出:

焦点(F)——(略)焦距(f)——(略)

学生探究实验: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在上面的实验装置中,移动光屏位置,直到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

记下焦距的大小

思考:

为什么各组测得的焦距不相同?

先讨论再回答,老师点评。

E、三条特殊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规律。

a.通过光心的光线如何传播b.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如何传播

c.经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线(和对着凹透镜并侧焦点的光线)如何传播,通过观察传播过程,分类总结传播规律,让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板书设计

透镜:

一、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和凹透镜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略)2、光心——(略)

3、焦点(F)—(略)4、焦距(f)——(略)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发散透镜)

四、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

1、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2、和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略)

3、经过凸透镜焦点(和对准凹透镜异侧焦点)的光线:

(略)

作业:

后记:

课时教案

课题:

生活中的透镜第2课时总序第个教案主备人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20年月日执行时间:

20年月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2)经历使用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4)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批注

重点: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难点:

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及其理解。

教具:

多媒体课件、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了解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透镜)

(二)进行新课:

师:

节假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这时,我们就要用到照相机。

有哪些同学自己用过照相机呢?

(。

)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1、通过(课件展示)介绍照相机主要部分的结构特点。

结合模型介绍照相机的闪光灯、快门、光圈、调焦环、胶卷、暗箱等。

2、通过(课件展示)介绍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成像特点。

3、分小组进行活动:

制作模型照相机(结合课本想想做做)

(1)做一做

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

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

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

(3)以小组评估这次活动,有哪些不足及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4、通过(课件展示)简单介绍生活中的照相机----数码相机。

思考讨论:

照相时人向镜头靠近(远离),如何调节照相机才能获得清晰的像?

板书:

投影仪

1、通过(课件展示)介绍投影仪主要部分的结构特点。

2、通过(课件展示)介绍投影仪的工作原理以及成像特点。

板书: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师:

投影仪中平面镜起什么作用的呢?

要想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则投影片如何放置?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3、通过(课件展示)回答上述问题。

思考讨论:

要使投影仪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如何调节呢?

(课件展示)

请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板书:

放大镜

1、通过(课件展示)介绍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

2、让学生利用放大镜看书本文字。

(1)学生观察其成像特点,并回答观察到的像的特点。

(2)让学生用纸承接像,看能否承接的上。

(3)让学生观察放大镜到字的距离的远近变化与所看到的字的大小的变化情况。

3、通过(课件展示)介绍放大镜的结构以及成像特点。

4、做一做

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

5、(课件展示)做一做

用两只手,前后各持一个放大镜,并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去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

实像和虚像

通过(课件展示):

观察实、虚像的形成原因以及各实例。

板书:

小结实像:

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光屏能承接所成的像。

虚像:

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光屏不能承接所成的像。

(三)巩固练习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透镜在生活中应用的三个特例: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都借助于透镜而成像,并各有特点。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实质就是一个凸透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还学习了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实像:

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光屏能承接所成的像。

虚像:

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光屏不能承接所成的像。

(五)相互交流

作业:

课时教案

课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3课时总序第个教案主备人

课型:

实验探究编写时间:

20年月日执行时间:

20年月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批注

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教具:

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思考回答。

(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二)进行新课

板书:

提出问题:

师:

凸透镜可以成各种不同的像;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进行讨论,大胆猜想与假设。

老师引导、归纳。

(课件展示)

A、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B、可能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C、像的正倒可能与物体是否在凸透镜同侧有关

师:

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我们今天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

老师逐一介绍各实验器材。

特别是对光具座的介绍。

边介绍时边提问。

1、实验时你要刻度尺测量什么?

(物距与像距)

2、还要观察什么?

(观察像的大小、虚实、正倒)

3、要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跟物距的关系,需要控制什么因素不变?

改变什么?

师:

下面请各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准备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方案来探究?

师:

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非常好!

实验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课件展示)

师:

现在开始进行实验。

请各小组成员共同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一边实验一边填写表格。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表格,并投影展示,教师指导学生修改、补充。

凸透镜焦距f=10㎝

序号

物距与

焦距的关系

物距

u/cm

像的性质

像距

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u>2f

30

u>2f

25

2f>u>f

17

2f>u>f

14

u<f

8

u<f

5

师:

这个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距大小的关系。

各小组的组长负责分工:

选两位同学进行实验操作;选一位同学填写实验表格(先将“物距”这一列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设计好具体数值,再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同时所有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成像规律。

分析与讨论:

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

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

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

3.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

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

然后请学生回答。

老师进行小结:

1、U=f是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

2、U=2f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

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3、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简记口诀:

实像倒,虚像立焦点内外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三)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四)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物距u>2f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2f>v>f)

2,当物距u=2f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像距v=2f)

3,当物距2f>u>f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4,当物距u

(五)思考讨论: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赠同学们: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远像近像变小;虚像与物同侧正,巧记口诀活用好.

作业:

后记:

课时教案

课题:

眼睛和眼镜第4课时总序第个教案主备人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20年月日执行时间:

20年月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批注

重点:

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及其矫正。

难点:

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及其矫正。

教具:

图片、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出示两组很接近的图片,让大家找出不同的一处(计时十秒钟),(学生回答…)大家的眼力很厉害,明察秋毫。

在刚才的大比拼中我们用到了人体哪个重要的器官?

---------眼睛。

人向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我们的眼睛,所以眼睛是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

请大家看看周围的同学,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

(例如我)---(近视眼、远视眼--),他们的眼镜有什么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眼睛和眼镜。

(二)进行新课

大家在生物课中应该已经学习过眼睛的基本结构,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出示模型或多媒体PPT---眼睛的结构示意图)

1、(板书)眼睛的基本结构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物体

(1)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物体的吗?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观察分析,在眼睛的组成部分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把信息传输给大脑,我们就可以看到物体。

眼睛就类似于一架照相机。

(2)照相机可以通过调节镜头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那么我们的眼睛又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如何使近处和远处物体的像总是成在视网膜上?

明确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观察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总结:

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

大家了解到的戴眼镜的人有几种情况?

---近视眼、远视眼、(太阳镜)…..

3、近视眼及其矫正

明确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观察分析,由于长期不注意保护眼睛或先天性的原因,使晶状体变凸(变厚),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而看不清,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进行矫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1)、(板书)近视眼: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板书)矫正:

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什么是远视眼?

远视眼如何矫正?

4、远视眼及其矫正

明确由于先天性原因或年龄关系,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睫状体调节能力下降,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老花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1)、(板书)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2)、(板书)矫正:

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5、明视距离(创新探究一)

通过晶状体的调节,眼睛可以使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书,慢慢靠近眼睛,会发现什么?

(太近看不清),眼睛调节是有限度的即远点和近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25cm,叫做明视距离。

看书上的字,测出你的明视距离,和其他同学比较一下:

正常眼、近视眼明视距离相同吗?

不同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同吗?

上面我们一起了解了眼睛、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请问:

我这里有一副近视眼镜,是不是所有近视眼都戴吗?

它们的什么不同?

----度数,什么是眼镜的度数?

6、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0“科学世界”,了解眼睛的度数,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透镜的焦度?

(2)如何计算眼睛的度数?

(3)眼镜的正、负度数是什么意思?

(4)用眼睛如何粗略比较眼镜度数的大小?

(5)如何粗略辨别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

7、关心工程:

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老人测出老花眼镜(远视眼镜)的度数

8.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2)方法归纳

本节课通过眼球模型及课件了解眼睛结构及成像原理,了解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运用了讨论的探究方法。

作业:

后记:

课时教案

课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第5课时总序第个教案主备人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

20年月日执行时间:

20年月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学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培养用科学服务社会的初步意识

批注

重点:

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及原理

难点:

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及原理

教具:

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像。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如:

观察细菌、动植物的组织、金属的结构等细微的物体用一个放大镜已经不行,大家有什么好方法?

(注意学生的回答,也可请学生回答)前面我们学习了凸透镜,请大家回顾一下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相又能成放大的虚像,假如我们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凸透镜把这个实相再放大一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两个凸透镜通过两次放大达到观察个小物体的目的。

那么显微镜就是利用了这种原理。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实物)

1、显微镜的结构:

(出示挂图或课件)

显微镜的主要部分是装在镜筒两端的两组透镜.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而靠近眼镜的叫做目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很长.

目镜:

靠近眼睛的透镜物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近的透镜反光镜:

2、原理(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

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被观察物体放大的实像,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如图3—24中物体AB经物镜成放大实像A′B′,此时A′B′刚好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所成放大的实像,作为物体,进一步把它放大为虚像.所以应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如同放大镜观察物体一般。

3、作用:

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总结:

显微镜实际上是二个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放大),另一个做放大镜(放大)。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如:

10*100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③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人眼只能看清大小0.1~0.2毫米左右的细节,光学显微镜可以放大1500--2000倍,能够看清万分之一毫米左右的细微结构,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观察能力,但要观察更小的结构,例如:

分子、原子等,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必须用放大倍数更高的电子显微镜.本世纪30年代出现了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80万倍。

而隧道扫描显微镜更进一步能看到单个原子。

(二)望远镜。

1、作用:

利用望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结构

观察远处的物体或天体要用望远镜.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也是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中对着远处物体的一组叫做物镜,对着眼睛的叫做目镜。

但是同显微镜相反,望远镜的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

物镜:

对着远处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目镜:

对着眼睛的叫做目镜

3.原理(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从很远处的物体射来的光线,经过物镜后在焦点以外距焦点很近的地方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A′B′,物镜此时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实像的位置刚好位于目镜焦点以内,当我们对着目镜观察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是从A″B″发出的,这跟放大镜的成像相同,所以目镜是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实像放大的作用.

总结:

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拉近),另一个做放大镜(放大)。

提问:

望远镜所成的像使缩小的,但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测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4、视角:

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它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越大。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就感到物体被放大。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明亮。

5、其他望远镜

望远镜的目镜越大,进入镜中的光就越多,所成的像就越明亮清晰,这对于观察传来光很弱的遥远的星体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制造和安装上的困难,透镜的直径很难大于1m,所以天文台用的大型望远镜多为反射式的(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伽利略望远镜)。

望远镜成的是倒立的像,而日常及军用望远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像,是因为安装了正像系统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望远镜的筒上,常见7×30,7×35,8×40,10×25,10×50等字样.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呢?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时教案

课题:

复习第6课时总序第个教案主备人

课型:

复习编写时间:

20年月日执行时间:

20年月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2、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透镜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批注

重点:

: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的应用

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知识要点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概念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别称

会聚透镜

发散透镜

形状

 

性质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光心

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其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

焦距

焦点到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