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道路建筑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7733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12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道路建筑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课题道路建筑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课题道路建筑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课题道路建筑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课题道路建筑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道路建筑材料.docx

《课题道路建筑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道路建筑材料.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道路建筑材料.docx

课题道路建筑材料

第一周第一次课

课题

绪论

课型

理论课

班级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导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材料质量标准技术规范

和检验方法;了解学习方法。

2、强调本课程试验手段的重要性。

3、会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

重点

明确本课程在道桥专业中的地位、作用、目的要求。

难点

对“操作能力”的要求。

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手段:

实物展示(材料实物)。

导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引入课题:

由一个桥的挂图引出建桥使用的材料,或路(最好用山区回头线,有曲线美)。

并提问:

看图想一想:

图上有何材料?

桥的基础构造了解会有什么材料,猜一猜?

由此引起学生对材料的兴趣。

然后给出正确答案:

主要材料是钢

筋混凝土。

向学生简述钢筋混凝土的制作,并展示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材料样品。

二、讲解内容:

1、本课程的定义、内容、课程结构及学习要求。

边阐述边举例,列表式讲解或画图。

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学生以听、笔记为主。

10分钟

 

3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2、本课程的地位、现状及发展趋势。

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说明地位和现

状。

用图解新材料的运用实例,阐述发展趋势。

3、公路建材的基本性质:

主要讲:

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

化学性质

工艺性质

学生对材料还未接触,此内容仅作

阐述,作提纲揭领性讲解。

4、公路建材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

范。

可介绍一些规范名称,以新规范为主,书中不适宜的规范举一例修正。

5、本课程学习方法。

“理论与实际”是主要方法,结合

试验报告的规则,评分标准、试验要求讲解。

要求学生分组,以便配合课堂试验。

学生听、笔记。

 

学生听、笔记。

 

1、学生对照在书中作修改。

2、学生打开试验报告,对照看前3页。

3、选科代表、分组、试验组长,确定小组和组长和组员。

一式两份交实训中心和任课老师。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课后练习:

1、本课程有哪两大任务?

2、建筑材料的基本技术性质?

第一周第二次课

课题

第一章岩石

课型

理论课

班级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导学目标

1、掌握岩石物理常数。

了解技术要求。

2、掌握测定岩石的真实密度和毛体积密度的试验方法。

3、掌握岩石孔隙率的计算方法

4、掌握岩石吸水性两项指标及耐候性

5、掌握岩石的力学性质

6、了解岩石的工程运用

重点

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其常数

难点

物理性质常数

教学方法手段

方法:

讲授法;

手段:

结合图示。

(黑板画图增强形象认识)

导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引入主题:

从石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引

入主题。

二、总体介绍岩石的来源及分类;

三、岩石的技术性质及要求。

1、物理性质

1)物理常数

①密度

②毛体积密度

概念(运用岩石组成结构示意图分析密度与毛体积密度的区别于联系)

计算方法

试验方法:

三种(量积法、水中称量法、蜡封法)比较三种方法

③孔隙率

概念及计算方法

学生以听为主

 

边听边记

 

学生详记

5分钟

 

10分钟

7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2、吸水性

概念

表征吸水性的两项指标

1)吸水率

概念

试验方法(试验条件)

2)饱和吸水率

概念

试验方法(试验条件)

分析比较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的异同

3、耐候性

1)抗冻性

2)坚固性

概念、试验方法

四、岩石的力学性质

主要讨论确定岩石等级的抗压强

度和磨耗两项性质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概念、试验条件

五、岩石的化学性质

按二氧化硅含量多少将岩石分为酸性、中性及碱性岩石

六、道路岩石制品

七、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听、在教师启发下回答问题

 

学生边听边笔记

 

学生听、抄写作业题目

 

10分钟

课后练习:

1、名词解释:

密度、毛体积密度

2、计算题:

1题(见详案)。

3、何谓岩石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第一周第三次课

课题

岩石的毛体积密度及孔隙率试验、规则试件毛体积密度测定

课型

试验课

班级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导学目标

1、了解试验原理目的

2、掌握试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3、掌握用封蜡法测定石料的毛体积密度的操作方法及结果分析

4、掌握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重点

封蜡法测定石料毛体积密度的方法及步骤,会操作,会分析结果。

难点

操作、分析结果(结果处理)。

教学方法手段

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试验。

手段:

实际操作。

导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讲解试验目的、试验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等。

见附页内容。

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试验。

三、填写试验报告,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圆柱体规则试件毛体积密度的测定方法:

1、高的测定:

在圆柱体的底面画一十字,从十字的四个端点测量四个高度值,取四个值的平均值即为高的测定值。

2、直径的测定:

取圆柱体的上下底面和中间断面,垂直方向测量其六个直径值,取六个值的平均值即为直径的测定值。

学生听讲、笔记。

 

学生操作。

学生填写、分析。

 

10分钟

 

65分钟

5分钟

课后练习:

完成试验报告

 

石料毛体积密度及孔隙率试验(蜡封法)

一、试验目的

1、试验目的:

测定石料在干燥状态下包括孔隙在内的单位体积固体材料的质量,评定石料质量及其技术性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遇水崩解、溶解和干缩湿胀性松软石料的毛体积密度测定。

二、试验设备

试件加工设备、物理天平(感量0.01g)、烘箱、石蜡(密度一般为0.93g/cm3,可测定)、软毛刷、细线、大烧杯等。

三、试验步骤

1、试样制备:

将石料试样锤打成粒径约50mm的不规则形状试件至少3块或将石料试样制成边长50mm的立方体试件(或直径与高均为50mm的圆柱体试件)3个,冲洗干净,注明编号备用。

2、将试件放入烘箱,在105℃±5℃下烘至恒重,烘干时间一般为12h~24h,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3、从干燥器中取出试件,放在天平上称其质量m0(精确至0.01g)。

4、将石蜡加热熔化,在石蜡温度为55℃~58℃时,用软毛刷在石料试件表面涂上一层厚度不大于1mm的石蜡层,冷却后准确称出涂有石蜡试件空气中的质量m1。

5、将涂有石蜡的试件系于天平上,称出其在水中的质量m2。

6、擦干试件表面的水分,在空气中重新称取蜡封试件的质量,检查此时蜡封试件的质量是否大于浸水前的质量m1,如超过0.05g时,应取件重新测定。

四、结果整理

1、计算石料毛体积密度,精确至0.01g/cm3:

ρh=

m0

V

V=

m1-m2

m1-m0

ρw

ρP

式中:

ρh—石料毛体积密度,g/cm3;

m0—烘至恒重时的试件质量,g;

m1—涂石蜡后的试件在空气中的质量,g;

m2—涂石蜡后的试件在水中的质量,g;

ρp—石蜡的密度,g/cm3;

ρw—水的密度,计算时取1g/cm3。

2、组织均匀的岩石,其密度应为3个试件试验结果之平均值;组织不均匀的岩石,密度应记录最大与最小值。

3、记录表

石料毛体积密度试验记录表

试验日期:

年月日

试样编号

石料产地

岩石名称

用途

试验

编号

烘干试件的质量m0

(g)

涂蜡试件在空气中的质量m1

(g)

涂蜡试件在水

中的质量m2

(g)

石料体积

V

(cm3)

毛体积密度

ρh

(g/cm3)

单值

平均值

4、石料的孔隙率计算,精确至1%。

石料密度

ρt

(g/cm3)

石料毛体积

密度ρh

(g/cm3)

石料孔隙率(%)

n=(1-ρh/ρt)×100%

 

石料实积率

d=(ρh/ρt)×100%

五、注意事项

1、蜡封时严格控制石蜡温度和试件蜡封厚度。

2、封蜡试件在水中称量后须擦干试件再称其在空气中的质量,检查其质量是否大于浸水前的质量ml,如超过0.05g,说明试件封蜡不好,水已浸入试件,应取件重新测定。

3、称封蜡试件水中质量时,切忌试件接触烧杯(网篮)内壁,同时要检查烧杯外壁不要与天平吊盘架立柱接触。

第二周第一次课

课题

第二章石灰

课型

理论课

班级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导学目标

1、理解胶凝材料的基本概念;

2、了解石灰的制造过程,理解欠火石灰和过火石灰的概念及处理方法;

3、掌握石灰的消解、硬化原理及技术性质;

4、掌握石灰的应用;

5、了解石膏在工程中的应用。

重点

1、石灰的消解与硬化;

2、石灰的技术性质及应用。

难点

1、石灰的消解硬化原理;

2、石灰品质的检测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

方法:

讲授法。

手段:

实物展示---石灰样品(生石灰、熟石灰),水泥、水泥混凝土样品。

导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从生产和生活中对无机胶凝材料的应用,引出无机胶凝材料的概念,并详讲无机胶凝材料中气硬性和水硬性材料的概念及区别。

(展示石灰样品、水泥样品)

阐述土建中新用胶凝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石灰和石膏

本节中,重点讲石灰,石膏略讲。

一、石灰的定义及分类。

二、石灰的生产过程

制造过程:

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ca2co3----->cao+co2+热量.

石灰烧制过火和欠火,会造成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

欠火石灰用过滤残渣法处理,过火石灰用陈伏处理。

介绍陈伏的概念、作用、方法。

学生听、笔记。

 

学生听、笔记。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石灰的生产过程

8分钟

 

14分钟

 

2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三、生石灰的品质:

优质石灰的颜色应是白色,质地疏松。

1、五项技术要求。

2、技术标准:

生石灰的分等及技术标准。

表2~2。

3、主要技术指标有效CaO+MgO含

量的测定方法。

4、末消化残渣含量的测定方法。

生石灰的浆量的测定方法。

四、熟石灰的品质。

1、石灰的消解和硬化。

2、衡量熟石灰品质的技术指标,表2-4。

五、石灰的应用与贮存。

1、三个应用----举工程实例说明

其应用。

2、贮运注意事项四点。

五、简述石膏

六、本次课小结、布置作业。

----提问式、板书。

学生观察、听、笔记。

 

学生听、笔记。

 

学生听、笔记。

20分钟

 

15分钟

 

7分钟

 

5分钟

课后练习:

1、解释:

无机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

2、简答:

何谓石灰活性?

如何测定?

第二周第二次课

课题

石灰有效氧化钙的测定

课型

试验课

班级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导学目标

1、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石灰有效cao的含量。

2、熟悉仪器的使用。

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重点

1、步骤;2、注意事项;3、结果分析。

难点

操作步骤四分法取样品

教学方法手段

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试验。

手段:

实际操作。

导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讲解试验设备,步骤和注意事项,结果分析。

用试验设备对照讲解参试验室完成。

重点放在讲试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

1、用四分法取样,迅速取石灰试样0.8g。

放入300ml确定瓶中,加5g蔗糖和5—10粒玻璃球加盖。

2、加50ml蒸馏水、强烈振荡15min

3、加2—3滴酚酞,试样变红色。

4、滴定Hcl。

滴定前调整Hcl液面并读出始读数V1,以2—3滴/秒的速度滴定,直至试样变白(注意临界点,等高点)。

静署5min后不再返红,读hcl液面静置观察。

学生观察、听、笔记。

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5、计算:

cao含量=0。

028*N*V*100%/G式中:

N=配制的Hcl浓度,0.5N或1N;VV=V2-V1(ml);G=1g.

6、结果分析:

取两次结果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度0.1%;

7、注意事项:

A、加石灰入三角瓶后迅速加盖;B、摇荡时间15mil,方法正确,如有石灰巴壁应重新取样;C、注意滴定方法和速度,到等高点时放慢速度,滴定时间0.5l否则结果作废或公作参考;D、结合规范,结果判断石灰等级。

二、指导学生完成试验。

三、指导学生完成试验报告填写及结果分折。

 

学生实际操作,完成报告分析。

 

70分钟

10分钟

课后练习:

完成试验报告

石灰有效氧化钙含量测定

一、试验目的

测定石灰中CaO含量,用于判定石灰质量,确定石灰技术等级。

二、仪器设备

筛子(2mm和0.15mm各一个),烘箱,干燥器,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具塞三角瓶,量筒,酸式滴定管,滴定架,蔗糖,酚酞指示剂,盐酸标准溶液(0.5N)、玻璃珠等。

三、试验步骤

1、试样制备

(1)生石灰试样:

将生石灰打碎使颗粒不大于2mm。

拌和均匀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左右,放入研钵内研细,再缩分至20g左右。

研磨后石灰通过0.10mm筛,置于烘箱烘干1h(100℃),贮于干燥器内供试验用。

(2)消石灰试样:

用四分法将消石灰样品缩减至10g左右。

置于烘箱内烘干1h,贮于干燥器中供试验用。

2、称取石灰试样0.5g(准确至0.0005g),置于干燥洁净的250mL具塞三角瓶中,取5g蔗糖覆盖其上,投入干玻璃珠15粒。

迅速加入新制蒸馏水50mL,立即加塞振荡15min。

3、打开瓶塞,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溶液即呈粉红色,然后置于滴定架上,用0.5N盐酸滴定。

4、滴定时先记下滴管内盐酸初读数V1,以2~3滴/s的速度滴定,至溶液的粉红色显著消失并在30s内不再出现即止。

5、读取中和后滴定管内盐酸终读数V2,计算盐酸消耗量V,即(V2-V1)。

四、结果整理

1、有效氧化钙的含量计算:

CaO(%)=

V×N×0.028

×100

G

式中:

V—滴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N—盐酸标准溶液当量浓度;

0.028—氧化钙毫克当量;

G—试样质量(g)。

2、对同一石灰样品应取两个试样分别进行测定,并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3、记录表

石灰有效CaO含量试验记录表

试验日期:

年月日

试样编号

石灰产地

石灰类别

用途

试验

次数

石灰

质量

(g)

盐酸当量

浓度

(N)

滴定管中盐酸量(mL)

消耗盐酸

数量V2-V1

(mL)

石灰中有效

CaO含量

(%)

初读数

V1

终读数

V2

单值

平均值

结论

五、注意事项

1、试样加蒸馏水振荡时,振荡力适度勿让试样粘于瓶壁。

2、滴定时控制好滴定速度,以免盐酸过量。

3、试验完冲洗三角瓶时,要用稀盐酸冲洗一次,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以免影响下一次试验结果。

4、在计算石灰中有效CaO含量时,盐酸当量浓度应取标定后的数据。

第二周第三次课

课题

水泥的概述、凝结硬化原理

课型

理论课

班级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导学目标

1、掌握水泥的矿物组成及特性;

2、掌握水泥凝结硬化原理。

 

重点

凝结硬化原理、矿物组成及特征。

难点

凝结硬化原理。

教学方法手段

方法:

讲授法、归纳法。

手段:

提供水泥样品。

导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水泥的概述、分类

五大水泥和其他类水泥

二、水泥制造

提问:

1、水泥制造的有哪两种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请同学们说出水泥生产原料名称。

3、请同学说出水泥生产步骤?

用图示画出水泥的制造过程

三、进入主题:

1、通过对水泥原材料成份、熟料成份的分析,讲述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对水泥性质的影响,也可引出水泥品种。

2、水泥凝结硬化原理。

从水泥的使用过程,引出几个概念:

水泥浆、凝结、硬化;凝结时间、初凝时间、终凝时间。

听、做笔记

 

回答提问

 

听、笔记。

 

5分钟

10分钟

 

35分钟

 

4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分析原理时注意用归纳法:

水泥凝结硬化包括两个过程。

物化过程:

即物质变化过程,分三

个时期:

溶解→凝结→硬化。

一是物质名称的变化:

水泥浆→凝胶体→水泥石;

二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液体→膏体→固体。

水化过程:

水泥凝结硬化是个化学反应过程,即水化反应。

矿物成份水化物

C3S+H2O1→CSH+Ca(OH)2

C2S+H2O1→CSH+Ca(OH)2

C3A+H2O1→CAH+Ca(OH)2

C4AF+H2O1→CFH+Ca(OH)2

凝结硬化原理理论性强,板书时力求直观,便于理解。

最后列述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书中没有此内容,但加进此内容可帮助对凝结硬化的理解。

3、小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听、笔记。

 

抄作业题目

5分钟

课后练习:

1、解释:

凝结、硬化

2、简答:

简述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其特性。

第三周第一次课

课题

水泥的技术性质、技术标准

课型

理论课

班级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导学目标

1、掌握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2、掌握反映水泥技术性质的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重点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相对密度。

难点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

教学方法手段

方法:

讲授法。

手段:

板书、讲述。

导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从水泥在工程中实际运用的例子中引出对水泥品质的要求------水泥技术性质。

1、细度:

定义,干筛法,技术标准。

介绍水筛、干筛法。

规范规定:

以水筛、负压筛为主。

因便于操作,试验以干筛法为宜。

2、标准稠度用水量:

定义,测定方法、注意事项。

介绍两种测定方法:

代用法和标准法。

以标准法为主。

代用法中分固定水量法(固定水泥用量500g+固定水量134.5ml,经验公式:

P=33.4-0.185s)和调整水量法(沉入深度为28±2mm时的用水量,计算

标稠用水量:

P=

介绍代用法的两种方法用法的区别:

(1)一般情况下随便用哪种都可以;但固法易操作。

听、笔记。

8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2)当两种方法结果有矛盾时,以调整水量法为准。

当S∠13mm时,以调整用水量为准。

一般试验中以固定水量法测定。

给学生解释为什么规范规定用这两种方法。

测水量标准稠度用水量的目的是为做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

试样标准稠度试模、试饼。

3、凝结时间:

画一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轴给学生讲解。

注意解释:

初凝、终凝状态,初凝时间、终凝时间。

水泥从加水至开始失去可塑性的状态(时间);水泥从加水至完全失去可塑性的状态(时间)。

测定方法:

代用法和标准法。

测定凝结时间的工程意义:

是为控制施工进度。

要求初凝时间不能太短、终凝时间不能太长。

4、安全性:

定义、测定方法,意义。

定义:

指水泥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测定方法:

雷氏夹法和沸煮法。

工程意义:

判断水泥合格性。

5、胶砂强度及强度等级。

定义。

测定方法:

各材料用量:

水泥500g,水235ml,标准砂1350g;试件尺寸:

40×40×160mm,一组三个,用三联试膜;标准养护;养护龄期:

28天;测定指标:

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试验判断分析方法(注意改正书中的错误)。

判断强度等级:

解释书中水泥强度等级表中数字的意义。

二、水泥的技术标准

三、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以听、笔记为主。

学生以听、笔记为主

 

10分钟

课后练习:

1、解释:

标准稠度用水量、体积安定性

2、简答:

影响安定性不良原因何在?

怎样判断水泥的合格性?

3、计算:

计算胶砂强度

第三周第二次课

课题

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

课型

试验课

班级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导学目标

1、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方法。

2、熟悉水泥标准稠度仪、凝结时间测定仪、沸煮箱的使用,会使用。

重点

测定方法、仪器使用。

难点

仪器使用。

教学方法手段

方法:

老师试验指导,学生独立操作。

手段:

实际操作训练。

导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讲解试验的目的、介绍试验中所需仪器使用方法、试验步骤、结果分析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按三项试验分三个大组做试验。

各项试验交叉进行,合理利用时间。

测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都用标准法。

三、指导学生完成试验。

四、指导学生完成试验报告填写与分析。

学生听、笔记。

 

学生动手操作。

 

完成试验报告。

15分钟

 

65分钟

 

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课后练习:

完成试验报告。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一、试验目的

1、试验目的:

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为凝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