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7671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考古发掘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

秦帝国的刑法不下20种,“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

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在秦朝末年,帝国政府在七十万刑徒中遴选数十万人为基本构成,再加上官府奴隶的子弟,组建了一支精锐大军,这数十万刑徒军的战力非凡,以至于被项羽集团视为纯正的秦军。

材料反映了:

A.秦帝国法律残酷、暴虐,加剧了阶级矛盾

B.秦帝国法律细密,既管得宽又管得严

C.秦帝国是犯罪成本极高而立功效益极大的社会

D.秦法使秦国持续奋发并稳定强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数十万刑徒军的战力非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刑杀极严,故刑徒立功效益极大,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秦朝法律加剧了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秦朝法律细密,适用范围宽且严,故B项错误;秦朝二世而亡,不是持续奋发并稳定强大,故D项错误。

故选C。

2.茶叶生产在唐代获得迅速发展。

翻检《全唐诗》可知道,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

白居易《琵琶行》: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浮梁位于今江西东北)对以上材料的推测可以得知:

①唐代茶产地集中于南方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相对安定

②唐代茶叶的兴起反映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③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④唐茶叶经济的兴起促进了唐代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虽然反映了唐代茶产地集中于南方,但并不能说明其主要原因是南方相对安定,故①错误;茶叶生产在唐代获得迅速发展,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故②正确;“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体现了茶叶生产的商品化,故③正确;“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说明茶叶经济的兴起促进了唐代运输业的发展,故④正确。

故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B。

3.“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

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

由此可知

A.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B.新经济因素产生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崛起

C.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D.富民阶层的发展推动传统抑商政策改变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当时有新经济因素产生,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传统抑商政策改变,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对富民阶层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据材料可知

A.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B.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

C.学者主张“心性空谈”

D.学者主张从根本推翻宗法专制制度

【答案】A

............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词“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明道救世、经世致用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5.1905年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中国史书之叙事,详于君臣而略于人民,详于事迹而略于典制,详于后代而略于古代。

今所编各课,其用意则与旧史稍殊,其注意之处约有数端,如历代政体之异同、种族分合之始末、制度改革之大纲,社会进化之阶级、学术进退之大势。

”材料所反映该教科书的意义是

A.采用新旧史学结合的方法重新诠释中国历史

B.显示出“增其新而变其旧”

C.内容涉及广泛,彰显传统史学的价值

D.注重文明史,标示了它的文化意义

【答案】D

【解析】“历代政体之异同、种族分合之始末、制度改革之大纲,社会进化之阶级、学术进退之大势”都属于人类社会文明史的范畴,故材料所反映该教科书的意义是注重文明史,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旧史学结合来重新诠释中国历史,故A项错误;“增其新而变其旧”不属意义,而是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该教科书内容涉及广泛,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历代政体之异同、种族分合之始末、制度改革之大纲,社会进化之阶级、学术进退之大势”,学生可以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对选项逐一分析理解,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6.伦敦《泰晤士报》社论: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级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

这足以称之为中国的‘光荣革命'”。

对该社论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辛亥革命体现了妥协的智慧

C.辛亥革命的意义影响深远

D.辛亥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级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中国的‘光荣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这说明辛亥革命象英国光荣革命一样体现了妥协的智慧,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妥协的智慧,而不是辛亥革命的意义影响深远,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比较中国和英国革命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而是两者都体现了妥协的特点,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中国的‘光荣革命’”,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光荣革命的含义和特点入手,即可认识亥革命象英国光荣革命一样体现了妥协的智慧,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7.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将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改北平为北京。

这主要是为了

A.清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

B.淡化北京传统政治中心地位

C.遏制日本对华北的侵略

D.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

【答案】D

8.“经毛泽东批准,在周恩来主持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先后引进了84个项目,使用外汇2.7亿美元,填补了一些行业技术设备方面的空白。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B.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C.中西关系开始改善

D.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

【答案】C

【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并未完成,故A项错误;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与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技术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西关系开始改善,故中国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故C项正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已经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20世纪60年代”,再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出发,即可得出中苏关系破裂,中西关系开始改善的结论,据此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9.有法学家认为:

“对于罗马社会,至少是对于罗马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来说,罗马法其实是一种完全异质的法律,是一种非社会本质的法律。

”其中“异质”、“非社会本质”是指

A.罗马法是平民斗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民的利益

B.罗马法既是对商品经济社会的规范,也反映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C.罗马法既是罗马人的法律,也是全人类的法律

D.罗马法的法律制度和国家管理的遗产,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古罗马是奴隶制国家,罗马法从根本上说是压迫奴隶阶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罗马法包含了商品经济社会的规范,也反映了对公平正义的提倡,不符合奴隶制国家的性质,故表现为“异质”、“非社会本质”,故B项正确;罗马平民并不是奴隶,故A项错误;罗马法并不是全人类的法律,只是其法律原则和精神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故C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并不符合“异质”、“非社会本质”的说法,故D项错误。

故选B。

10.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的飞梭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所以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他的发明。

凯伊在纺织工人们的唾骂声中逃往法国,最后穷困潦倒,客死他乡。

凯伊落得如此结局的原因是

A.工人们已习惯用手摇纺织机织布

B.凯伊的创新发明在英国受阻

C.纺织厂主与工人在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D.凯伊的创新发明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

【答案】D

【解析】材料不是强调工人的使用习惯问题,故A项错误;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凯伊的发明,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纺织厂主与工人在利益方面发生冲突,故C项错误;飞梭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故凯伊遭到纺织工人们的唾骂,故D项正确。

故选D。

11.下表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大牲畜存栏头数变化表

时间

马(万头)

牛(万头)

羊(万头)

猪(万头)

1928年至

3210

6010

10700

2200

1932年间

1730

3350

3730

990

从表中可知苏联

A.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宰杀牲畜

B.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

C.经济顶层设计存在缺陷

D.忽视规律、粗暴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格数据反映了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大牲畜存栏头数大幅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当时苏联推行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牲畜存栏头数大幅减少,这从本质上说明苏联经济政策的失误,体现了顶层设计存在缺陷,故C项正确;当时苏联并未发生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也不是经济粗放发展的方式,故B项错误;忽视规律、粗暴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不属于本质,故D项错误。

故选C。

12.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60年代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的否决,直到1973年最终加入,但随后的1975年和2016年英国举行两次脱欧公投并最终选择了脱离欧盟。

材料反映了

A.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中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

B.英法矛盾是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英国霸权主义思想使其难以融入欧洲一体化

D.国家实力、文化传统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

【答案】D

【解析】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国家实力的变化和孤立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故D项正确;“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中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英法矛盾并不是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故B项错误;英国难以融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霸权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

故选D。

13.材料一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

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

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

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材料二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

……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

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

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

到近代又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1)特点:

集团本位突出;公权优于私权;存在国家法和民间法的二元性法律秩序;法律以君主

意志为主;

变化:

家族本位影响的削弱;国家本位强化,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任答1点给2分)

(2)原因:

中国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血缘宗族的影响;专制统治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答出1点给2分,任答2点给3分)。

受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政府政策等

西方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人文精神的影响;自然法思想的影响。

积极影响:

中国法律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强化民族国家观念。

西方法律有利于个人权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欧美各国法律和革命都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据材料二“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集团本位、公权优于私权、国家法和民间法的二元性、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等方面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

再据材料二“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家族本位削弱、国家本位强化等方面说明到近代又有何变化。

(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自然经济、血缘宗族、专制统治、儒家思想、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民族国家观念;西方商品经济、人文精神的影响、自然法思想等方面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

再从中国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西方个人权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欧美各国法律和革命等方面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14.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以全球视域去解读历史。

材料中国“近代早期”大约自1550年至1850年的三个世纪。

受传统“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社会停滞论一直是历史学界关于明清中国社会经济的主流看法,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明清中国与西欧之间差别并不如过去所想象的那么大。

彭慕兰《大分流》指出:

在18世纪,欧亚大陆上有一些各种各样的核心区,如中国的长江三角洲、日本的关东平原、西北欧的英国和尼德兰、印度次大陆的古吉拉特等,彼此的经济发展水平在1800年前后也比较接近。

它们共同拥有某些重要的特征例如相对自由的市场、普遍的手工业、高度商业化的农业等),而在这些地区中,英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绝非具有普遍性,大多数地区的发展方向,即“一种近代的、城市的、商业的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依旧是建立在传统技术基础之上的。

像长江三角洲这样的地区还是比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为工业革命所导致的近代经济成长做了更好的准备。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整理

依据材料结合“近代早期”中外史的相关知识,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合理、逻辑清晰)

【答案】论题示例一:

“近代早期”中国经济高度发展

明清社会经济全面高涨,受益于农业技术的提升以及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升,并推动了经济作物的发展;明清代手工业很繁荣,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高水平;商品流通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大量使用白银,货币作用越来越大。

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先进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地区之一,世界白银产量一半流入中国。

18世纪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综合国力在世界仍大体保持领先。

这些都表明近代早期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并非停滞。

论题示例二:

明清江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的基础

明清时期经济取得重大进步,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升,推动了经济作物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是著名产棉区,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传统农业生产结构有所突破。

商品流通扩大,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运河沿线、江南地区,大量工商业市镇发展,仅江南五府到清代前期达到200多个。

经济繁荣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产生,如苏州杭州丝织业、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

明清江南地区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城镇市集等形成的广阔商业网,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这些都孕育了先进的经济因素,为以后中国近代经济的成长做了良好准备。

论题示例三:

“近代早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多中心的,并非以西欧为主导。

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区都形成了一些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比如在中国、日本、印度等一些地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近的,西欧在这一时期的经济实力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些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拥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如自由市场的出现、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等等。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不一样的,并非都遵循着英国的模式。

自身的经济传统、日益密切的经济交往推动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并孕育出不同程度的近代经济因素的成长。

总之,近代早期是经济全球化的孕育时期,多中心的发展共同推进了世界经济向工业化方向转型。

【解析】本题依据材料“自1550年至1850年的三个世纪……社会停滞论一直是历史学界关于明清中国社会经济的主流看……明清中国与西欧之间差别并不如过去所想象的那么大”并结合“近代早期”中外史的相关知识即可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一个论题,例如:

“近代早期”中国经济高度发展。

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明清农业、手工业、商品流通、货币作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地区等方面予以阐述。

注意史论结合。

1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九一八事变后,西南与西北边疆的战略地位逐渐上升。

中央也开始加强对边疆地区教师的管理,并希冀形成“党化教育”,对边疆教育发展乃至边疆社会发展进行持续、稳定的干预与渗透。

抗战后的教育复员将大部分优良师资带回内地,导致边疆师资匮乏加剧。

南京政府在20世纪30-40年代,制定了针对边疆教师的优待政策与方法,并逐年加以改善。

南京政府不仅提高边疆学校教职人员的薪金待遇,还实行年功加俸(薪),这在战前和1946都作了相应规定。

教育部重视改善边疆教师生活条件,1941年11月后相继颁布措施,提供住房、煤水等生活必需补助;解决眷属和子女的生活及学习问题,提供探亲费用等。

1940年政府颁布措施补助边疆教师赴内地考察与进修,1946年还规定,鉴定合格教师每满五年可休假进修半年,原薪报请核发,20世纪40年代西南和西北各边省的各级各类边疆学校和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如新疆1944年国民学校、幼稚园数量、学生和教师人数也大为增长。

——燕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师优待政策探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师优待政策出台的背景,概括这些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师优待政策给予评价。

【答案】

(1)背景:

日本发动侵华事变后,西南与西北边疆的战略地位逐步上升,为加快边疆教育发展以实现抗战建国战略;借机加强对边疆社会的控制与渗透;为应对战后教育复员中的师资流失。

特点:

形成了提高薪金待遇、解决生活困难与补助考察进修的政策体系,具有保障边疆教师家庭生活与促进职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2)评价:

为解决师资匮乏问题起到一定作用,促进了边疆教育特别是边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但优待政策出台时间较晚,难以保证真正落实;加上30—40年代时局影响,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边疆教师的生活并未得到大幅提高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西南与西北边疆的战略地位逐渐上升……对边疆教育发展乃至边疆社会发展进行持续、稳定的干预与渗透……边疆师资匮乏加剧”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西南与西北边疆的战略地位、加强对边疆社会的控制与渗透、应对战后教育复员中的师资流失等方面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师优待政策出台的背景。

再据材料“提高边疆学校教职人员的薪金待遇……年功加俸(薪)……改善边疆教师生活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薪金待遇、生活困难与补助考察进修、保障边疆教师家庭生活与促进职业发展等方面概括1940年政府颁布措施补助边疆教师赴内地考察与进修概括这些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西南和西北各边省的各级各类边疆学校和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解决师资匮乏、促进边疆教育、难以保证真正落实等方面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师优待政策给予评价。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

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即“全体一致”原则;会员国尊重并保持所有各会员国之领土完整及现有之政治独立: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联盟应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持和平;会员国如违背盟约而从事战争,其他会员国有权对其进行经济、军事及政治制裁。

但国联盟约也存在着严重漏洞,并未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二二战后成立联合国,其宪章规定: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各会员国须废弃战争,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即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之应付方法,安理会可对当事国实行制裁,如和平手段不足以恢复和平,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在具体实践集体安全原则方面,据联合国成立50周年时的统计,促使172场地区冲突得以和平解决,80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得以避免。

从1948年6月到2015年5月,联合国共实施了71次维和行动。

——徐蓝《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请回答:

(1)在构建集体安全机制方面联合国继承并发展了国际联盟的若干原则,请依据材料进行分析。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联合国集体安全原则的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继承:

二者都强调通过集体安全来维护世界和平;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发展:

联合国宪章更突出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废弃战争的宗旨;以“大国一致”原则取代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和强制性,从而使集体安全有了切实可行的保证。

(2)

影响:

由于强权政治的存在,联合国集体安全原则的运用在有些时候并不成功。

但联合国所代表的集体安全机制有助于各国的友好相处,减少敌对冲突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增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集体安全获得可持续发展。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国联……全体一致原则……国联盟约也存在着严重漏洞,并未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据材料二“二战后成立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安理会可对当事国实行制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通过集体安全来维护世界和平、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回答继承的一面;再从联合国宪章、“大国一致”原则取代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制裁侵略的机制等方面回答发展的一面。

(2)本题据材料二“在具体实践集体安全原则方面……促使172场地区冲突得以和平解决,80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得以避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局限性与进步性等方面概述联合国集体安全原则的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