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7527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西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海西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海西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海西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海西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西资料.docx

《海西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西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西资料.docx

海西资料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共计23市。

  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200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七次全会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2005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了《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省第八次党代会对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总体部署,进一步统一了全省人民的思想与行动,凝聚了全省人民的智慧与热情,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成果来之不易,充分反映了福建人民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强烈责任意识,充分展示了福建人民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和服务全局的合力。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福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福建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进福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协作,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凸显海峡西岸在东部率先发展、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助于福建在新一轮发展中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对台合作、生态资源和对内联接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上新台阶,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作用,为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快捷顺畅的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并不断拓展福建发展空间。

  ——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动联动、互利共赢,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认为,建设海峡西区展示了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诚意。

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会促进周边的浙江、广东等东部地区发展,从全国布局来看,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也有拉动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

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2004年 “海西”概念浮出水面

  2004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福建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

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首次完整、公开亮相。

  2004年3月,福建省出席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议。

  2004年11月,福建省委颁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和两个配套文件,指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目标:

立足祖国统一大业,着力推动福建以及周边地区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板块加速崛起,成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平台、两岸三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地区,最终成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2005年 “海西”首次写进中央文件

  2005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海西建设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2005年3月,福建省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建议,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2005年5月17日,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会见参加“海交会”和“商交会”的来宾时,提出了“五缘六求”的概念,“五缘”即闽台间存在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六求”即新形势下福建在发展闽台关系方面追求紧密经贸联系、两岸直接“三通”、农业全面合作、旅游双向对接、文化深入交流、载体平台建设。

  2005年10月,“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6年 总书记为海西指明方向

  已运作2年的海西战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精力呵护下茁壮成长。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期间,更对海西的发展提出了“六个”扎实推进与“两个”机遇,希望海西能抓住机遇寻求新发展。

  2006年初,建设部将海峡西岸城市群列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成为全国优先支持发展的八大城镇群之一。

  2006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

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那届大会上,海西同时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再次重申支持海西发展。

  2007年 两个先行区,海西就要这么建

  2007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海西建设进入全方位推进阶段。

  2007年8月,福建省委召开常委会议,指出要坚持“好”字当头谋发展、改革创新谋发展、以人为本谋发展、统筹协调谋发展,推进海西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10月,在十七大上,海西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007年11月,福建省委八届三次会议提出全面推进海西建设的新要求,要求努力把海西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2008年至今 海西驶上新干线

  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西再次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3月8日,铁道部和福建省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

  2008年4月,建设部(现已更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复《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这是继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国家批复的又一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2008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做出决定,再推15条扶持政策,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2009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受益行业之海西基建

  时间:

2009-05-0721:

28    来源:

中国台湾网综合     

 

 

  基建:

产业发展,基建先行。

加快基础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得部分相关行业与上市公司受益颇多,包括港口、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建筑建材、房地产、物流等行业。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了要加强海西地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福建将完善“三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以及“八纵九横”的省级干线公路网和农村路网工程,加快建成沿海快速铁路,实现与周边省市之间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连接。

由于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基建工程量较大,有望拉动相关产品的需求。

 

一通百通海西八方纵横

  一直以来,福建的铁路就是全国的“末梢”,铁路到了福建就算到了头。

而公路更有“闽道更比蜀道难”一说。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了要加强海西地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铁道部投资1000多亿修建温福、福厦等数条大铁路;交通部在福建上马了多条高速公路、港口建设项目。

铁路、城际轨道干线、公路、航空四张交通大网正在加速编织。

  铁路:

每年开工一条铁路干线

  公路:

打造海西半日经济圈港口:

开通与台湾双向直航航线

  根据规划,到2020年,福建将形成长达5000公里、投资3500亿元左右的现代化铁路网,一跃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铁路枢纽。

  2007年11月23日,铁道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首次明确提出要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等战略部署,确定建设京台、昆台高速铁路等12条干线铁路及一批疏港铁路项目。

纪要明确指出,从2008年至2015年争取福建省每年有一条及以上铁路干线项目开工建设,争取2020年达到我国东部地区铁路交通先进水平。

  2008年12月7日,铁道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进一步明确了铁路建设目标。

温福铁路2008年底全线铺通,2009年6月开通运营;福厦铁路2009年6月铺通,年底开通运营;龙厦铁路争取与福厦铁路同步建成;厦深铁路2011年底建成;向莆铁路争取2012年底铺通。

2009年开工建设京福快速铁路通道、赣龙铁路新建双线(含漳州港尾铁路);2010年开工建设南平-三明-龙岩铁路和浦城-建宁-龙岩-梅州铁路;2011年开工建设长汀至泉州铁路和衢州至宁德铁路。

  到2010年,铁路进出省通道将增至6-7个,形成“两纵三横”铁路环网。

届时,乘火车从福州到上海和北京分别只需5个多小时和11个小时,从福州到深圳将由现有的20个小时缩短至5个小时。

  公路:

打造海西半日经济圈

  至2020年,福建将建成“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规模总里程达6100公里高速路网。

修编后高速公路规划将实现县县通高速。

  如果有一天,台湾海峡修了条高速公路,那么从福建,只需2个小时,我们就可以到达对岸的台湾。

这个愿望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京台高速公路(福建段)已经纳入我省高速路网规划,这条高速公路将通过建海底隧道或其他方式连接台湾的公路网。

  从2009年开始,我省高速公路平均年投资将达300亿元以上,将加快形成以福州和厦门两个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为中心的涵盖整个海峡西岸的“半日交通经济辐射圈”,涵盖江西和浙江西南部、广东东北部、湖南南部等地的“一日交通经济辐射圈”。

  港口:

开通与台湾双向直航航线

  福建省沿海港口确定为全国5大沿海港口群之一。

  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福建省沿海港口确定为全国5大沿海港口群之一,并纳入国家港口群的发展体系。

  今年起,我省在港口建设的投入非常巨大,达近500亿元。

厦门、福州、泉州等沿海港区将规划一批较大的直航口岸,发展福建沿海港口与台湾双向直航。

到2010年,全省沿海形成2个亿吨大港;到2012年,形成3个亿吨大港,港口经济在海西建设和两岸“三通”中的支撑和平台作用更加凸显。

  航空:

年旅客吞吐量超千万人次

  航空方面,拥有厦门、福州、武夷山、晋江和连城5个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千万人次,到2010年吞吐能力将达2000万人次以上。

基本构想: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基本战略:

四个三

  构建对外开放、对内联接、山海协作的三条战略通道。

改革开放使福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其对外开放优势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省际间的开放力度还有待加强,外省在福建投资不多,闽货在国内市场份额不大;省内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占全省70%人口的山区,其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22%。

为了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福建省委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提出了建立三条战略通道、加快福建发展的构想,即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对内联接通道和对外开放通道。

福建省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必须拓宽山海协作;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要求要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分工与协作,在出省通道建设、产业延伸对接,扩大边界贸易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同时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努力推动省际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密切合作和协调发展;福建省对外开放的优势,要求更多更好地吸引外资,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全面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三条战略通道是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的通道,是产业延伸的通道,是陆运、水运、空运相互配套的通道,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

三条战略通道是统一的整体,覆盖全省,相互融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对于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区域发展,实现新跨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按三个层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层面是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4市;第二层面是沿海的莆田和宁德2市;第三层面为山区的三明、南平和龙岩3市。

  分三个阶段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跃升阶段、平稳发展阶段。

  争取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部署和任务,“十一五”是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全面完成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力争更好更快些,到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8000元。

到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比全国提前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四个二

  实施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实行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乡镇工作两个纲要;

  夯实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础;

  建立选人用人和反腐倡廉两个机制

八项举措:

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建设文化强省。

九大支撑体系 

 

  1、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2、构建优势独特的闽台交流合作支撑体系

  3、构建全面发展的社会事业支撑体系

 

  4、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5、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支撑体系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

  7、构建统筹协调的城乡支撑体系

 

  8、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支撑体系 

  9、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一项根本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这是中央根据全国工作大局和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着眼两岸关系发生的积极变化和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意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为: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从2004年福建省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到如今这一战略上升为国家决策,5年来,福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们期盼着:

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极。

  基建提速发展

  海西建设进入快车道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国家‘九五’规划之前,福建的铁路建设在大陆各省份排倒数第二位,人均占有铁路通车量仅比西藏多。

这几年福建铁路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

”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林锡能说。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福建出省的铁路只有一条时速60公里的鹰厦线,交通这块“短板”极大限制了福建的发展。

如今,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速发展,交通先行。

  “5年来,福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超过1949年至2003年的总和,铁路出省通道增至4条;高速公路建成了主干网,通达所有设区市,并形成了以福州、厦门港为起点通向内陆的两条主通道;福建沿海港口被确定为全国5大沿海港口群之一。

”林锡能说。

  从2004年起,福建先后开工建设了温福、福厦、厦深、龙厦、向莆等5条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速铁路,并从今年起每年交付一条使用。

同时,新一轮十大铁路项目也已正式启动建设,最终将形成6000公里的“三纵六横”海西铁路网。

  “随着温福、福厦铁路今年开通,福建铁路将从单向、低速状态进入快速、全面发展时期。

”福建省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俞开洋说。

  作为国家“四纵四横”客运专线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等高速铁路将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长三角、珠三角,把东南沿海10多个城市和20多个港口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此同时,福建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新跨越,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767公里。

总里程6100公里的“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海西高速公路网正在加快建设,它将大大强化“对外开放、对接两洲、拓展中西部、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四大综合通道建设。

  福建的大港口建设也如火如荼进行。

福建省交通厅根据《意见》进一步调整加快发展目标,提出力争港口年均完成投资100亿元,新增年吞吐能力2.7亿吨,2012年形成3个亿吨大港。

加快建设福州、厦门、湄州湾港等20万吨以上深水航道,加快促进海峡西岸港口群的形成。

  记者在厦门采访获悉,作为海西航运物流中心,厦门港的海铁联运业务已覆盖福建永安、三明、邵武,江西鹰潭、永州、醴陵、南昌,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等。

下一步,依托将相继建成的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和厦深铁路,厦门港将进一步协调铁路部门加大对海铁联运的支持,开通厦门至赣州等地的“五定”班列,逐步形成以港口为枢纽的内陆集装箱输运网络体系。

  与此同时,厦门港加强与台湾台中港、高雄港、基隆港、花莲港的交流互动,积极将台湾-厦门-内陆的运输渠道建设成为运输成本低、费用省的黄金通道,把厦门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对台运输的重要门户。

  伴随着大通道建设,能源建设如火如荼。

电力总装机达2626万千瓦,包括接收站、输气干线、燃气电厂及城市供气在内的福建液化天然气(LNG)总体项目部分建成,宁德、福清核电站已于去年相继开工建设,创下我国单个省份一年内连续开工两座核电站的记录。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是海西发展战略定位之一。

通过大力加强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福建正逐步把一系列制约海西发展的瓶颈变成基本适应条件,海西建设基础更加厚实,海西构筑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优势不断得到巩固。

  区域协作升级

  海西新增长极加快形成

  福建是全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省份之一。

但受台海局势阴晴不定、发展腹地受限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福建渐渐成为两个三角洲之间的“相对洼地”。

  2004年初,福建省正式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认为,这表明福建开始致力于改变过去20多年着眼于本省行政区划内经济建设的“行政区自我崛起”的发展路线,开始走以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路线。

  “从温州至汕头东南沿海一线有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有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有多个国家级的台商投资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已形成比较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区域协作日益加强。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林其屏说。

  随着海西地区交通逐渐改善,浙江在福建投资的规模企业已接近4000家,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

  海西的“磁吸效应”逐步发挥,各种各样的大项目进一步聚集。

福建周边地区特别是许多中西部地区通过福建这一通道,加强省际边贸联系,拓展对台对外经贸合作,形成沿海港口与内陆腹地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祥健介绍说,浙江温州主动提出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强与福建的协作沟通,温州企业踊跃来闽投资兴业;江西提出对接“长珠闽”,加强入闽通道连接,把福建作为重要出海口,并成为中部六省第一个因区域联盟而直接出海连接全球的省份;湖南省积极拓展出海通道,把海西港口群作为进出口的主要港口,大力拓展对台对外贸易。

  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部委、央属企业与福建签署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相关协议,给予了实质性支持。

福建9个设区市加上周边的广东、浙江、江西三省11个城市组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域经济联盟正在形成,发展势头强劲。

  据统计,2008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总量达到18887.27亿元,增长1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

  “海峡西岸经济区有望逐步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林锡能表示,目前,福建正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做好海西规划编制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细化国务院《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协调区域内重大建设布局,促进产业协作配套,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发挥龙头作用

  海西绘制新宏图

  “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主体地位就要有主体作为,发挥主体作用。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说。

  5年来,福建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两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体作用。

数据显示,2004年,福建GDP突破5000亿元,此后,每年平均跃升一个千亿元的台阶,2008年突破万亿元,达到10823.11亿元。

福建的GDP、人均GDP、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5年年均分别增长13.3%、12.4%、24.4%、28.5%,均高于福建省改革开放30年年均增长速度。

  “这5年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开明研究员说。

  2008年,福建以占海峡西岸经济区46%的土地面积和41%的人口,创造出占56%的经济总量,60%的地方财政收入、60%的固定资产投资额、53%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的进出口额。

  5年的探索实践,为海峡西岸经济战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意见》明确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统筹协调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居全国前列,科学发展达到新的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闽台经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认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福建是主体、核心,应该实事求是地考虑自身在经济区中所处的位置,与东岸更好地对接。

“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探索,解放思想,福建完全可以摸索出一条和国内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