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十五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7320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第十五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弟子规第十五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弟子规第十五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弟子规第十五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弟子规第十五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弟子规第十五讲.docx

《弟子规第十五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第十五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弟子规第十五讲.docx

弟子规第十五讲

弟子规第十五讲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有时候或许你拥有的知识量并不比他人少,但你在日常行为中却总表现得浮浮躁躁、粗心大意、冒冒失失,让人对你放心不下,由此难以取得他人的信任。

所以和成功的人相比,也许你并没有输在知识的多少上,而是输在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

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关乎着一个人的未来,无不关乎着一个人命运的沉与浮!

《弟子规》在“谨”这一章中主要讲的是“谨行”,着重于从生活细节方面,从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养成做事不急不躁,沉沉稳稳的性格。

练就沉稳的性格,长大成人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就会踏实而稳健。

诸葛亮在著名的《诫子书》中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险躁则不能冶性”,意思是说:

“做事太过冒险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菜根谭》中说:

“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做什么事都不容易取得成功;性情温和,心绪平静的人,各种福分到时候自然会降临到他头上。

(《菜根谭》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一个人性情急躁,往往做事浮躁得很,到时候终归是忙忙碌碌,难见成效;热热闹闹,浮华一场。

特别是那些原本相当有才气的人因为浮躁的内心在左右着自己的行为,终究是难有成就,相当可惜!

所以一个人有所成就,除了靠才气,运气等之外,还要靠心气。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内心平和,做事踏实而稳健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之路。

一个内心平和,做事踏实而稳健的人做起事来审慎,严而不露,容易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向成功之路;一个内心平和,做事踏实而稳健的人在工作中也更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从而被委以重任,被委以重任则会更容易地在众多的人当中脱颖而出,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

定能生慧。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注释】缓:

慢,与“急”相对。

揭;掀开。

宽:

横的距离大,范围广,与“窄”相对。

触:

碰,撞。

棱: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

【解读】进出房间时,掀帘子的动作要轻缓,不要发出声响。

转身的时候,幅度要大一些,不要猛地一转身,碰到桌子等物的棱棱角角。

《朱子童蒙须知》中说:

“凡是开门掀开帘子,动作要慢,手要轻,不可使帘子猛地一下掀开,哗啦一声发出大的声响。

(《朱子童蒙须知•杂细事宜第五》凡开门揭帘,须徐徐轻手,不可令震惊声响。

在日常生活中,掀开帘子的动作是轻缓还是猛地掀开,“哗啦”一下子把一屋子人吓了一跳;转弯时的动作是不急不慢还是猛一转身把桌子等物碰得东倒西歪的,甚或自身也被撞得“哎呦”一声蹲了下来,这些都能显示出一个人做起事来是莽莽撞撞,还是稳稳重重的心理,也能显示出一个人是粗鲁冒失还是庄重文雅的个人修养。

这是指在家里面,窗帘你要把它揭起来,现在很多百叶窗你要把它拉起来,那得慢慢拉,不要拉出声音来。

你拉得急了,可能窗帘的绳子断了,生活上就很多的不便。

这是指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要慢慢做,不能够急躁,动作瞻视要安定徐为。

如果你做得很急促,因为你的心很急,你做事就急,做事急躁往往就会做事不成功。

所以古人提醒我们,事缓则圆,做事缓一步往往能够做得圆满,急于求成,往往都是败事。

这都是我们从揭窗帘要懂得悟到人生的学问。

你看到一个人能不能够做大事,看他这个心是不是安定,看他安定往往从这些动作、生活当中就能看得出来。

慌慌张张忙忙乱乱的,怎么可能担负起大业?

所以古人讲「每临大事有静气」,他就很安定,愈是大事来的时候他心愈静,这样子就能成功。

宋朝的将领,一位大将叫宗泽,他出兵的时候总是心放得很宁静,边走边行军,他一言不发。

他写了一首诗,「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看他行军的时候一步一步的走,看着这些山势水势,听着马踏沙的声音,胸中已经有了计策。

这样的将领出必胜,因为他心有这种安定。

我们知道,佛法里面也讲「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智慧从哪里生的?

从一个人的定,就是清净心产生。

而清净心怎么养成?

从这些生活小事当中,这是守戒,包括『缓揭帘,勿有声』,这都是持戒。

从持戒而能得定,做事就能够有条不紊,定力就能产生。

 产生定力了,他就有智慧,比如说我们讲课的人也是如此,讲课要慢慢讲,吐字要一个个吐,千万不能够急着、快。

一开腔就急着讲的话,往往都讲不好,这是我们讲课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经验。

你看我们老师讲课都是慢慢讲出来,先缓然后速度才慢慢加快。

一开拔就很快速的话,往往讲到最后,讲到都是乱了。

【宽转弯,勿触棱】

  这是讲,这虽然看起来是生活小事,转弯,桌子有个棱角,转弯的时候别撞到棱角上,就得宽着转。

你转得太急,靠得太近了,就碰到身体上,就往往会撞伤。

我们经常会有这种经验,比如说在厨房,我们炒菜的时候,可能动作太迅速了,一下子头可能碰到油烟机的角上,或者是一转身就碰到门上。

这些都会撞到身体很痛,甚至受伤,我们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之始也,所以爱护身体就是尊重父母。

这是对小孩来讲,从这小事当中,养成爱惜身体的一个态度。

这个『棱』,我们引申之后看到这个意思,也可以解释为痛处。

这种是非之地、人家痛处你不可以去碰,你碰了的话,触了棱,往往就会产生很多不愉快。

所以要宽宽的转弯,特别是当讲话讲得激烈的时候,要稍缓一点。

【苏嘉折辕】

苏嘉是西汉著名大臣苏武的哥哥,曾经负责给皇帝驾车。

有一次皇帝外出,苏嘉给皇帝驾车,从都城长安来到郊外的行宫。

当皇帝正要下车时,苏嘉因为不小心,一下子把车辕撞到了门前的柱子上。

车辕被折断了,皇帝也受了惊吓。

结果,苏嘉被判为大不敬的罪责,只好自杀。

看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小心谨慎,看起来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好,有时也会酿成大祸。

【学会关爱他人】——注意交通安全

有一次,一个出租车司机,在快车道上行驶。

突然发现一个人要“打的”,为了能快速赶到路旁拉这个客人,他不顾正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的一位女士,直奔过去,将这位女士逼倒摔在马路边上,腿摔断了,自行车也压坏了。

该司机不仅没有拉到这个“打的”的客人,还必须拉着这位女士到医院治病。

这位女士住了三个月的院,该司机赔偿了几千元的医药费和一台自行车。

这位司机仅仅为了5元钱,既违反了交通规则,又给别人造成极大的痛苦,自己也破了大财。

所以我们要养成凡事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做一切事情要考虑到对别人有没有妨碍,这样就会避免伤害到别人,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否则害人就是害己。

在日常的生活中还要注意一些礼节,如:

我们在回家关单元的楼宇门、自己家的门时,一定要轻轻地关,如果声音太大,会打扰到四邻;还要注意上楼的脚步也要轻;在家中拉窗帘时,也要轻轻地拉,一是对窗帘本身的使用能够耐久;二是如果家里的人还没有起床,这样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休息。

另外在餐厅里,吃饭前后或清理卫生时,移动桌椅板凳,一定要将它们提离地面再移动,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使它们本身的使用寿命更加持久;之二是对家人,特别是在楼下居住的邻居不会使他们内心对你产生厌烦,这样你和他们的身心都会很安康的。

我们在公共场所对以上的各方面更应该注意。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地关心周围的每一个人,这样无论对自己的身心和德行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因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礼记•少仪》中说:

“手里拿着空的器皿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皿一样小心翼翼,进入无人的房间要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约束自己。

(《礼记•少仪》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注释】执:

拿着。

虚:

空。

器:

用具的总称,如武器,容器。

盈:

充满。

【解读】手里拿着空的器皿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皿一样小心翼翼。

《朱子童蒙须知》中说:

“手里拿着空的器皿时,也必须端庄严谨,唯恐有个闪失。

(《朱子童蒙须知•杂细事宜第五》执器皿,必端严,惟恐有失。

大部分人懂得如何拿着、端着一个盛满东西的器皿,谨慎又小心,唯恐失手,但却并不把手中的空器皿当回事,只有极少部分人拿着、端着空的器皿时也像器皿里盛满东西一样小心翼翼,但就是这份小心、这份谨慎,却显示了人与人之间做事的区别。

不要小看了这种类似于多此一举的小心谨慎,它却造就了一个人事事小心,事事谨慎的做人做事态度,为将来的工作,将来的事业磨练出了一种心境。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

“凡改天换地,扭转局面的魄力和能力,无不是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般的小心谨慎中历练出来的。

(《菜根谭》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

”)

正好像军人打仗一样,所谓「练兵千日,用在一时」,平时练兵的时候就好像真的在打仗。

有一位帅曾经讲过,他说在打仗的时候要当作平时来看,平时就要当作打仗的时候来看。

这种功夫练就出来之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他都会认真、谨慎的去对待。

古人存养自己的品德,也是懂得在这种日用平常中去练功。

要知道这种惊天动地的品格从哪里练出来的?

就是在平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情况下练出来的。

这里这句话我们也可以引申一下,你看看这里「执虚器」就是执空的,拿着空着的碗和拿着装满水的碗,假如让你去拿,你是喜欢拿空的碗,还是喜欢拿装满水的碗?

哪个比较容易拿?

大家肯定说拿着空的碗当然比较好拿,拿装着水的碗,即使是很谨慎,也怕不小心这水会溅出来。

这么一个小小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都是希望、都是喜欢拿空心的、拿虚的这些器物。

在《易经》上就有一段这样的话,它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鬼神害盈而福谦」。

《易经》中告诉我们,在六十四卦当中,唯有谦卦是六爻皆吉。

一卦有六爻,每一爻都是吉的唯有「谦」这一卦,其它卦都是有吉有凶。

从这种自然的道理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如果能够谦虚,这样的人就有福了。

正如我们刚才问大家,你喜欢拿虚器,还是喜欢拿盈器?

大家自然会喜欢拿虚器,这就是「人道恶盈而好谦」。

大家都喜欢谦虚的人,讨厌那些傲慢的人、骄横的人,天地鬼神也都是这样子。

你看天,很明显从月亮一个月的周期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当月亮到了满月的时候,今天是元宵节十五,满月,月亮达到了最圆满,我们说是盈月,明天开始月就亏损。

所以当一个人达到盛极的时候,我们知道他亏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这大地上的道理也是如此,江河湖海,假如一个湖它满了,水就要溢出来,就要流到其它地方去。

而水都是从高处往低处去流,流到那些谦虚卑下的地方。

懂得这个道理的话,就知道谦敬的人有福。

10.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

上如揖,下如授。

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所循。

享礼,有容色。

私觌,愉愉如也。

【入虚室如有人】

【注释】入:

进入。

虚室:

意为无人的房间。

【解读】进入无人的房间要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约束自己。

《中庸》开篇第一章就告诉人们:

“君子在没人能看见的地方也一样警惕审慎,在没人能听见的时候也一样担心害怕。

没有什么比隐秘之处,细微之处更容易暴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了。

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也非常谨慎。

(《中庸•第一章》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人最不该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

管他呢,反正没人看见;最不该对别人讲的一句话就是:

管他呢,反正没人看见。

这句话在对人对己昭示着你的内心,只要没人看见啥事都可以做,啥事都可以干!

《大学》在解释“修身”的四个先决条件之一“诚意”时说道:

“谓诚其意着,毋自欺也。

”大意是:

“人都有善恶之分,要让自己的内心自自然然地好善而厌恶,明知道不该做的事情,就不要自欺欺人地去做。

”《大学》在解释“诚意“时还说道:

“小人平时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见到君子后还一副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样子,掩饰住其不好的一面,显明其好的一面。

但在别人眼中看他,就如同能清清楚楚地看透他的肺和肝一样,有什么用呢?

实际上一个人的内心中有什么,一定会在外表上显现出来。

所以自身修养高的君子即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必定是谨慎又谨慎。

”(《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于独也。

个人独处时也不放纵自己,恣意妄行,在个人修养方面叫做“慎独”。

独处时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内心,独处时更能体现出一个人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

小人在人面前也会装模作样地做得比君子还“君子”,没人的时候则会“去伪存真”,肆无忌惮,“真小人”的面目昭然若揭。

所以《中庸》中说:

“君子对于一般人来说无法企及的地方,大概就在于其无人看见时的表现吧。

(《中庸•第三十三章》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

曾经去一个朋友的单位,看到她办公室的同事文质彬彬,挺有礼貌的,于是向朋友夸赞她这位同事,朋友不置可否地笑笑。

后来听这位朋友说,以前她对这位同事印象也挺好的,可就是有一次她正在粘贴报销单据时,外面走廊里有同事喊她,于是就把手中正在粘贴的报销单据放下,并把手机压在了上面,出去和外面走廊里的同事说了一会儿话,回来时就发现手机放在报销单据旁边了,心里挺别扭的,不是报销单据有什么秘密,看不得,而是心里有一种被人窥视了的感觉,从此后就对这位同事的人品打了折扣。

真是的,自以为悄然窥视了别人的报销单据,但本压在上面的手机无意中往旁边一放就让人心知肚明你刚才干了什么,真应了那句俗话:

“暗中做的亏心事自以为无人知晓,实际上上天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去一个单位办事,如果办公室没人,最好在门外等着别进去,要不然人家回到办公室猛然发现办公室多了一个“外人”,心里会很不舒服的。

如果办公室的门是大敞开的,进去也就进去了,但最好在沙发上坐着等,没有沙发就在离办公桌远些的椅子上面坐着等,千万不要碰人家的东西,更不要翻看人家的东西。

一个到哪儿都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人让人很反感,很讨厌的!

曾经听说一个人到上级单位里办事,办公室里没人,就坐在那里翻看人家办公桌上的文件,后来人家专门打电话过来告了她一状!

多丢人,很多文件是带有涉密性质的,翻什么翻?

坐在那里闲得无聊数手指头也不能翻人家的文件啊!

真是错把他人办公室当自己办公室,错把他人办公桌当自己办公桌了!

曾国藩进京赶考时借钱的例子。

雨水湿地。

原文【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易解】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地应付了事。

事勿忙忙多错

【注释】忙:

急迫,急切地做。

错:

过失。

【解读一】做事情不要急于去做,要考虑周全再去做,否则容易出现很多过失。

《易》书上说:

“君子慎重地对待事情的开始。

因为开始时虽然只有毫厘之差,但结果却可能造成千里之误。

(《礼记•经解》《易》曰:

“君子慎始。

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曾国藩说:

“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中庸》中说:

“任何事情事前有所准备,考虑得周全就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说话之前考虑好说话的内容,说起话来就不会磕磕绊绊;做事之前考虑好如何去做,做起事来就不会被难住;行动之前考虑周全,做起事来就不会因失误而内心愧疚;做事的原则决定下来,做起事来就不会使自己陷于穷途末路。

(《中庸•第二十章》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有的人,想到什么,脑子一热,就去做什么,做着做着不行了,又随意地放弃了,急进急退,忽冷忽热。

其实,在你决定做一件事时,一定要想好再做;在你决定放弃一件事时,也一定要想好再放弃。

有一句广告词叫“心动不如行动”,在决定一件重要事情时尤其可能是自己一生中重要转折点时千万不要那么快就行动,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心动,心动,再行动。

”否则不如不动。

人不经过深思熟虑去做一件事情,往往会酿成大错,使你人生就此拐了个弯,或从此走上了下坡路;人不经过深思熟虑去做一件事情,往往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或许使你多年积累下来的资产一夜之间之间化为乌有!

人不仅在决定一件大事时要深思熟虑,日常办事时也应该遵循“急事缓办”的原则,哪怕再急的事情,都要考虑一下,能不能再拖一下,再做决定。

因为人在焦急、急躁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搁一搁,拖一拖,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也许今天发生的事情,急起来这样处理,可到了第二天,冷静下来,会发现有更妥当一些的处理方式。

另外,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后,做的过程中也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大打折扣。

孔子的学生子夏做了鲁国一个小城闾父的总管,请教老师应该如何去处理政事。

孔子说:

“做事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目光短浅地把小钱看在眼里。

做事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则难以成就大事。

(《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现代的人因为急于求成和贪图小利,而难以成就大事的人太多了。

做事一是心急,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二是做的过程中受到的其他诱惑太多。

没办法啊,好像现在的人都浮躁的很!

【解读二】做事情不要太慌慌张张的,否则容易出现很多差错过失。

曾国藩说: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

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人常说,忙中出错,很多事情何尝不是慌乱着急中出的差错?

而且有些差错能出的很可笑。

比如说曾经有个人星期天去火车站接一朋友,因为起床起得晚,接站时间来不及了,就一边穿衣服一边拿东西,为了方便和朋友联系,顺手抄起手机塞到裤兜里就往外跑。

上了公共汽车,车开出去没几站后,发现周围老有人冲他莫名其妙地笑。

后来听到手机铃响,他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响,伸手就去裤兜里掏,谁知掏出来的竟是电视机遥控器,响的是别人的手机,原来自己慌乱出门中拿错了东西,见他手拿遥控器的窘样,周围人笑得更开心了!

还有个人也挺有意思,早上急着出门,慌慌张张穿上鞋锁上门就走,一上午又是坐公交又是打的,去了好几个地方办事,终于把事办完了,回家的路上低头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自己穿了两只不一样的鞋子,一只鞋跟高一点,一只鞋跟低一点,心想怪不得今天老觉得自己有点瘸,走路时一只脚高一只脚低的,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还好,这两只鞋子虽然不是一双,但都是黑色的,样式也都差不多,要不然丢人丢大了!

这都不算什么,只不过闹出个笑话而已,没有什么经济损失。

据报纸上报道,某地一个火锅店有一天因生意太好,人太多,客人是一拨接一拨,当天营业额也是平常的四倍。

人多,结账时要求开发票的客人也多,收银员从早上九点多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忙中出错,收银员把一位客人消费的一百多元发票开成了十几万元的发票,直到晚上十点多下班前对账时才发现打错了票。

别小看这三位数的发票打成了六位数的发票,为此,火锅店要多缴纳上万元的税款。

如果为此承担责任的话,这个收银员半年的工资就打水漂了!

唉,人越是忙时,心越是要静啊!

 现代人都很忙,忙来忙去其实我们看到很多事情不需要这么忙。

为什么忙?

其实大部分的原因,都在于自己没有能够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没有预先筹画好,所以临急临忙就不知所措。

《大学》里面告诉我们,「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凡事都有个开头结尾,都有个先后顺序,当你懂得先后顺序,什么事现在做,什么事将来做,自然就有条不紊。

我们看到一些成功的领导人或者是商业鉅子,他们的生活往往并不很忙,还有时间去打高尔夫球,有时间去做一些娱乐,不像是那种忙得不可开交的人。

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有这种智慧,懂得做事的先后,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因此临事自然能够从容不迫。

【勿畏难,勿轻略】

【注释】畏:

害怕,恐惧。

难:

困难,艰难。

【解读】做事情不要因为畏惧困难而不去做,或者做着做着半途而废。

孔子的学生冉求说:

“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而是自己的能力实在不够呀。

”孔子说:

“能力不够的话,是走到半路上停下来。

如今你现在还没有开始,就画地为牢,断定自己能力不够。

(《论语•雍也》冉求曰:

“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也,中道而废。

今女画。

”)

曾子说:

“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能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任,并且在奋斗的过程中路途漫长而遥远。

(《论语•泰伯》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中庸》中说:

“只有天下最至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自身的能力;能充分发挥他自身的能力,就可以调动,带动众人发挥众人的能力;能发挥众人的能力,就可以充分发挥自然界中物的作用;能充分发挥自然界中物的作用,就能帮助天地化育万物,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界;能帮助天地化育万物,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界,就可以与天、地并立为‘三’了。

(《中庸•第二十二章》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按照《中庸》的道理,一个人只有拥有一颗至诚的心,才能充分发挥他个人的能力,调动,带动众人发挥众人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自然界中物的作用,最终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界,由此便可以作为一个大写的“人”与天地匹配,其做人也理所当然地达到了最高境界。

一个人只有拥有一颗至诚的心,才能支撑着自己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类从古至今取得的一切成果,无不是在勇于进取,不畏艰难,百折不回的艰苦奋斗中取得的,人类正是在一个个大写的“人”的带领下,历经磨难,永不言弃,才创造了我们的今天的生活。

苏轼曾说过:

“古往今来凡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不仅仅有超乎寻常的才能,也必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给儿子留下了著名的38封信,其中一封信中说道: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

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也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上充满了学无所用的人。

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而不胜。

是啊,所谓的天才,所谓的聪明人,世界上多着呢,但意志力的缺乏足以使上天赋予他的天分白搭;所谓的受过高等教育,所谓有满肚子学问的人多着呢,但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去做一件事,足以使他多年下苦功得到学问烂在肚子里,学了也白学!

也许,所谓的成功者,他们与普通人的重要区别就在于:

别人认为很难,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他去做了;别人认为不可能,不去做的事情,他去做了,而且意志坚定,投入全身心地去做了,这样,他就成功了,就与众不同了!

  我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修道也好,不管做什么,只要立定目标坚持不懈,一定可以成功。

而坚持不懈当中又要懂得小心谨慎,不可以轻忽,不可以轻视。

往往一件事情不能成功有两个大障碍,一个就是『畏难』,一个是『轻略』,他就畏惧困难,觉得学习好辛苦。

你看孩子现在上学天天背着大书包,从小学开始就很辛苦,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将来可能还要读研究所念博士,最起码二十年就花在读书上。

我自己本人就读了二十年,还算读得快的,确实也是不容易,求学的路也是条艰辛的路,但是你不可以把它想得太难。

我母亲以前给我写信,我在美国念书,留学,我母亲待在中国。

她给我写信就告诉我,「书,你就慢慢的读,反正你读书也是这么过,你做事工作也是这么过,当然你就好好去读书,清清静静这样去读书,反而没有做事工作来得烦恼」。

勿畏难

《易经•乾卦》中说:

“上天的运行强健而有力,君子靠自我强健而永不停息。

(《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按照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天道日夜运行,四季交替,永不停息,相应于此,人类中的君子也是像天道一样,刚毅图强,永不停息。

【登顶蛤蟆的启示】

有一则蛤蟆爬铁塔的故事,它是说:

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

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

竞赛开始了,只听到围观者一片嘘声:

“你们无法到达塔顶的!

”其它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下来了,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继续向前,并且更加努力。

比赛结束,其它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坚持了下来,竭尽全力到达了塔顶。

其它蛤蟆都很好奇,纷纷向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