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docx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x
大纲编号:
070923202
《经济学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系别:
信息经济与管理系
课程名称:
经济学基础
适用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职业标准:
初级经济师
课程性质:
专业技术课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34
执笔人:
唐雪莲
审订人:
王瑞
修订日期:
2007年1月
一、课程简介:
《经济学基础》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阐述基本微观经济学原理、基本宏观经济总量两部分内容,具体包括需求与供给、效用、价格弹性、国内生产总值、失业与通货膨胀现象及宏观经济政策。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目标、任务:
1、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3、使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4、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基础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5、着重提高学生的用经济学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课时分配(总学时34学时,一个学期完成,每周2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
课程内容
理论课时
备注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理论
4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4
第四章生产理论
4
第五章成本理论
2
第六章市场理论
4
第七章分配理论
2
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
2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2
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2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4
期末考试
2
合计
34
五、教学方法及建议: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建议:
提供最新的经济学有关案例和新闻,供学生们理论结合实际。
六、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预备课程:
政治经济学、一元微积分。
后续课程:
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物流货代等其他专业相关课程。
七、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成绩评估: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30%)=作业(15%)+课堂表现(15%)
期末成绩(40%)=笔试(单选、名词解释、计算、简答、综合)
开卷考试题型配分:
单项选择题(25题,1分/题);名次解释题(7选5题,2分/题);计算题(4题选3题,10分/题);简答题(6选5题,5分/题);综合题(1题,10分/题)
八、建议教材
《西方经济学基础》吴志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九、主要参考书目:
1、《经济学》萨缪尔森主编,华夏出版社,1999年。
2、《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经济学原理》曼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西方经济学概论》王花球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6、《经济学概论》陶铁胜主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年。
7、《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8、《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全部教学的起点,主要为了帮助初学者了解西方经济学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框架,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
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及经济制度与二者间关系
教学难点:
资源稀缺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产生
(一)稀缺性
(二)选择
(三)资源利用问题
(四)经济制度
二、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机会成本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二)机会成本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两者区别
(二)两者联系
复习思考题:
1、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学习本章应在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理论、掌握供求规律的基础上,理解价格形成的条件、过程与变动;能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
教学重点:
需求的含义、影响因素,需求函数与曲线,需求价格弹性;供给的含义、影响因素,供给函数与曲线;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需求和供给的含义,替代品与互补品,需求价格弹性,均衡价格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
一、需求
(一)需求表
(二)需求曲线
(三)需求定理
(四)影响需求的因素
(五)需求函数
(六)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
二、供给
(一)供给表
(二)供给曲线
(三)供给定理
(四)影响供给的因素
(五)供给函数
(六)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
三、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形成
(三)均衡价格的计算
(四)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五)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四、弹性理论
(一)需求弹性
(二)供给弹性
复习思考题:
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2、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是什么?
3、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4、需求价格弹性分为哪些类型?
影响需求弹性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5、为了保护农产品生产者的收入,应对农产品采用提高价格还是降低价格的策略,为什么?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充分了解效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等基本概念,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效用,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
教学难点:
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
教学内容:
一、欲望与效用
(一)欲望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三)效用
(四)效用的变动规律
二、基数效用论
(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四)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五)消费者剩余
三、序数效用论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三)边际替代率
(四)预算线
(五)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效用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并解释为什么在同一坐标平面内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第四章生产理论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生产者行为与决策合理化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分析技能。
教学重点:
了解生产要素、生产函数及技术系数,理解并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理解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掌握生产三阶段的划分方法,掌握确定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
理解生产要素组合原理,学会生产要素组合数量分析方法;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的确定;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比例;如何确定生产项目的合理组合比例。
教学难点:
生产要素组合数量分析方法;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的确定;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比例;如何确定生产项目的合理组合比例。
教学内容:
一、生产与生产目的
二、生产函数
三、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确定
四、生产要素组合分析
五、规模收益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如何理解?
第五章成本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与掌握企业成本与收益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成本含义与分类,掌握总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短期成本的构成,掌握各种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期总成本、平均成本的构成特点,掌握长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各种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各类成本变动的规律
教学内容:
一、成本与成本函数
二、短期成本分析
三、长期成本分析
复习思考题:
1、经济学中的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之间有什么区别。
2、以机会成本说明生产成本有何意义?
企业是否以机会成本作为成本?
第六章市场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市场结构及各种市场结构的特点,掌握各种市场结构下厂商的需求和收益规律及曲线。
本书在分析消费者均衡时,假定消费品的价格已知和既定,然而在任何市场下,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本章就是研究在各种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竞争策略。
教学重点:
完全竞争市场含义、特征,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特征,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特征,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特征。
教学难点:
各类市场的特征与对应策略。
教学内容: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概念、特征、厂商竞争策略
二、完全垄断市场的概念、特征、厂商竞争策略
三、垄断竞争市场的概念、特征、厂商竞争策略
四、寡头垄断市场的概念、特征、厂商竞争策略
复习思考题:
1、论述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发展过程。
2、试述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点。
第七章分配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配理论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社会收入分配的标准与政策依据。
教学重点:
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特性,了解生产要素供求均衡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解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及工资的决定;掌握劳动、资本、土地市场供给的特点,理解利息、地租和利润产生的原因及其与决定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生产要素供求的特点;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与工资的决定过程;利息在经济中的作用;级差地租的形成与变动分析;社会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标准。
教学内容:
一、生产要素的市场均衡分析
二、工资及其决定
三、利息理论
四、平等与效率
复习思考题:
1、造成工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会产生实际利息差别?
3、经差地租是怎样形成的?
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能正确理解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总量指标,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特别是支出法。
在此基础上,了解其他总量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GDP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GDP含义
教学内容:
一、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二)GDP的计算方法
二、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一)国民收入的其他几个总量
(二)GDP和GNP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调整与比较
(四)GDP的局限性
复习思考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是什么?
它有哪些计算方法?
2、GDP和GNP的区别是什么?
3、GDP的局限性有哪些?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首先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衡量方法,充分认识失业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重点分析失业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
失业的类型和原因,失业率的计算,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
教学难点:
失业率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二)失业的种类及原因
(三)失业的影响
(四)如何解决失业
二、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衡量及计算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失业的种类有哪些?
2、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影响有哪些?
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要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规律,能客观正确的分析一般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
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含义;掌握经济周期理论及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类型。
教学难点:
掌握经济周期理论
教学内容:
一、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周期理论
复习思考题: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什么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宏观经济的政策目标,理解并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运用。
教学重点:
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内容及运用
教学难点:
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运用与协调
教学内容: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二、宏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
(二)宏观财政政策运用
三、宏观货币政策
(一)货币及其分类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三)货币政策的运用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复习思考题:
1、宏观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要怎么运用?
2、宏观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要怎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