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计算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6998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计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计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计算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计算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计算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计算题.docx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计算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计算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计算题.docx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计算题

 纵观近几年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全国高考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广大师生务必引起高度关注。

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年高考中政治学科的计算题。

    

(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例1:

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这会引起。

    A.80000.5通货膨胀B.40000.25购买力降低

    C.160002纸币升值D.20003购买力提高

    【解析】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

(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8000/16000=0.5(元)。

    

(二)关于货币升值(贬值)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

    例题2:

在国际外汇市场,2007年7月份,美元对换日元的比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2008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

这就是说()

    ①日元升值了②美元升值了③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④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将题中等式:

100美元=14000日元,折算成:

100日元=0.714美元,由此看出:

2008年1月与此2007年7月相比,100日元换得的美元更多了,即意味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降低了。

    例3: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

    A.上涨不足5%B.上涨5%以上C.下降不足5%D.下降5%以上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汇率的有关知识。

美元贬值后,即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意味着等量的人民币将会换得更多的美元,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用美元来表示其价格,则上涨在5%以上。

此题正确答案为B。

或者这样理解:

人民币比美元可以表示为X:

Y=(1+5%)X:

(1+5%)Y美元贬值后意味着数量X的人民币换得的美元在数量Y以上,数量(1+5%)X的人民币换得美元在数量(1+5%)Y以上,即在美元贬值后,增加5%的人民币意味着增加5%以上的美元。

    例4: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重庆卷)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

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A、1400万元B、5600万元C、7000万元D、9800万元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外汇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知识点。

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000万—14×100万=5600万。

    (三)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例5:

(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2008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

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2008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

并计算出2008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

最后就可算出2008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40万÷20万=7小时。

    

(四)关于价值量的计算

    例6:

(补充题)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1小时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茶杯的价值量()

  A.同样大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D.甲、乙、丙之间不能比较

    (五)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例7:

(20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解析】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例8:

(补充题)2006年上海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为:

交通、通讯、教育及医疗占33.4%;衣着及家庭用品占14.0%;食品占37.2%;其他占15.4%。

该市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

    (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

    例9:

(07年全国卷)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8040B.24020C.48020D.416040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对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的理解,涉及价值总量、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的认识。

可以分三步解决:

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

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

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

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

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因该是160元。

    例10:

(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

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

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

下面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方法一: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5÷(1+50%)=10(元)。

其次,货币贬值20%,意味着等量货币只具有了原来80%的购买力,故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10÷(1-20%)=12.5。

方法二:

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假设2007年该国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x件商品,价格为15元。

现在,由于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那么,单位时间内该国能够生产(1+50%)x件商品,假设每件M商品价格为y元。

又因为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所以15X=(1+50%)xy,从而得出:

y=10(元),即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货币贬值前,该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为10元,由于现在该国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即2008年1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2007年的0.8元,注意此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在10元的基础上增加20%。

假设在货币贬值前,一单位M商品的价格10元只相当于贬值后的N元,那么用比例关系表示,可以看出,1:

0.8=N:

10(注意等式前后的比例相等)通过计算,得出:

N=12.5(元)。

    例11: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

    【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

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

  

  例12: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

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

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

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

    例13: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宁夏卷)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

    (七)关于存款(债券)利息或银行利润的计算题

    例14:

某居民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1年,年利率为2.25%,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5%)后可得到利息为()元。

    A、20360B、427.5C、360D、450  【解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公式: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利息税率)=20000×2.25%×(1—5%)=427.5(元)。

    例15:

某商业银行在2007年吸收存款2000万元,发放贷款1500元,那一年银行存、贷款利率分别是3%和8%,其中各种开支50万元。

请问该银行2000年利润是多少?

    (八)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例16:

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

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0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

试题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5+2=7(万元)。

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不合题意。

  

  例17:

某公有制企业职工刘国庆每月工资800元,奖金200元,投入10000元作为企业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时刘国庆以技术入股,每年可得股息12000元。

刘国庆临街还有门面2间,每月要得租金600元。

请问刘国庆每月的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

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

    (九)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

    例18:

如果某员工月工资为6000元,那么他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A、300元B、440元C、475元D、600元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注: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算出该员工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为:

6000—2000=4000(元);其次,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分段进行计算,得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500×5%=25(元),1500×10%=150(元),2000×15%=300(元),25+150+300=475(元)。

  

  (十)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

  

  例19:

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

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1倍,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

  

  A、15元B、20元C、30元D、40元

  

  【解析】解答此题需三步:

首先,明确股票价格计算公式: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其次,根据公式算出银行利息率,即银行利息率=预期股息/股票价格=0.4/20=2%;再次,根据公式算出股票价格,即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0.6/(2%+2%)=15(元)。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精品计算题例析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2008高考价值量计算题分析

  

  作者:

杨祥智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所用原理: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表现为价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时间没有关系(切忌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同于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数!

)。

数学公式为价值=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总量/劳动生产率。

  

  

(2)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表现为数量)越高,平均到单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少,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

数学公式为价值=1/生产率。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理论上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价值量相抵消,所以价值总量问题不考虑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公式为使用价值量=数量=生产率*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企业价值总量成正比(公式为价值总量=数量*价值量(不变)=生产率*时间*价值量)。

  

  (4)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币值变化(商品价值变化)影响价格变化(货币用来表现商品价值),公式为商品价值=货币表现的价格:

商品增减值时价格变化为商品价值=货币价格*(1±变化);币值变化时为商品*(1±变化)=货币价格。

  

  (08全国一卷)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

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

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

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

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

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

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

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

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

M=10*(1+20%)=12元。

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

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

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

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

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

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08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B)

    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

    分析:

(用原理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

因此,假设2006年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1,其价值总量为1元/件*1件=1元,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元/件*1*(1+25%)=1元,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B项正确。

    (用原理2)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X=1/(1+25%)

    (08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l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

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C)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

(用原理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

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

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劳率无关。

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

    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劳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

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

故08年商品价格=12.1亿×10元=121亿元。

    (用原理2),价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值量:

商品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价值量为10/(1+10%)=1/1.1.价值总额=12.1/1.1=110亿。

    (08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

    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

    解析:

(用原理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

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

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劳率无关。

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

  

  (用原理2),价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值量:

商品数量为10亿*(1+10%)*(1+20%)=13.2亿件;价值量为10/(1+20%)=1/1.2.价值总额=13.2/1.2=110亿。

 (08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

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

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

  

  A.5小时B.7小时C.7.5小时D.8小时

  

  分析: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商品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我们先算出价值总量:

  

  

  

  10*6+8*10=140小时。

用价值总量去除以2008年的商品数量,就得到了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0/[10(1+20%)+8]=7小时

  

  易犯的错误是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个别的平均数,即2007年为8小时,2008年为7.5小时。

用公式计算2007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40/18=7.77777

  

  例:

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mp4。

  

  A、4个B、6个C、8个D、10个

  

  解析: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所以,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手机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在生产mp4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

1部手机=4个MP4。

而实际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MP4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

1部手机=8个MP4。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例:

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mp4。

  

  A、4个B、6个C、8个D、10个

  

  解析: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所以,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手机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在生产mp4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

1部手机=4个MP4。

而实际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MP4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

1部手机=8个MP4。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领悟:

分环节各个击破。

先算出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时会换多少个以前的MP4,再算出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