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6967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7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计划.docx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计划.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计划.docx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含计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

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

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附: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2.17—2.23

第一单元

1.数据收集整理

2

2.练习一

1

第二单元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

2.24—3.2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3

3.3—3.9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4

3.10—3.16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3.整理和复习

1

第三单元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

5

3.17—3.23

2.平移和旋转

1

3.实践活动:

剪一剪

1

4.练习七

1

6

3.24—3.30

第四单元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2.解决问题

2

7

3.31—4.6

3.整理和复习

1

第五单元

1.混合运算

1

8

4.7—4.13

1.混合运算

3

2.解决问题

1

9

4.14—4.20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六单元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10

4.21—4.27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2

2.解决问题

2

11

4.28—5.4

2.解决问题

1

3.整理和复习

1

4.小小设计师

1

12

5.5—5.11

第七单元

1.1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3

5.12—5.18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4

14

5.19—5.25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

15

5.26—6.1

3.整理和复习

1

第八单元

1.认识克

1

2.认识千克

1

3.解决问题

1

4.练习二十

1

16

6.2—6.8

第九单元

1.猜一猜

(一)

1

1.猜一猜

(二)

1

第十单元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

1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

17

6.9—6.15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

1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

1

结束课程,复习迎考。

18

6.16—6.22

19

6.23—6.29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1课时

3.单元检测与评估2课时

第一课时: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编制教师:

吴群星课型: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

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

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

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

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

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

统计。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

为什么?

师:

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

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

自由发言。

师: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

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

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

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

不能。

师:

为什么?

生:

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

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

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

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

你们真会想办法。

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

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

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9

6

15

8

师:

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

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

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生:

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

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

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生:

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

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

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统计数据的方法

编制教师:

吴群星课型: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

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

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

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

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

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

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

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

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

自由发言。

师:

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

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

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师:

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

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生:

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

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

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

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

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

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

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

你们真会思考问题。

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

(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

再分别解决第

(2)小题和第(3)小题。

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

(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

再解决第

(2)小题。

对于第

(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明白:

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自由发言。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练习课

编制教师:

吴群星课型: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练习一的第5、6、7小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

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

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生: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

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

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师:

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

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

(1)、

(2)和第(3)小题。

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

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学生独立完成第

(1)、

(2)和第(3)小题。

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师:

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单元反思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

(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单元检测与评估2课时

第一课时:

平均分的认识

(一)

编制教师:

吴群星课型: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

(1)班明天要去春游。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

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

我们来帮助二

(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

请各组为二

(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

(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

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根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

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