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 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6902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 精品.docx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 精品.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 精品.docx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规范精品

封面格式:

××油田××区块(单元)××油藏(细分层系、井网加密、井网完善、转蒸汽吞吐、转蒸汽驱等)开发调整方案

(油藏工程部分)

 

 

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厂

(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年月

 

扉页格式:

××油田××区块(单元)××油藏(细分层系、井网加密、井网完善、转蒸汽吞吐、转蒸汽驱等)开发调整方案

(油藏工程部分)

 

编写人:

参加人:

初审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厂

(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年月

方案审查纪要

(根据方案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编写如下内容)

××年××月××日,由中石化油田部(或胜利油田分公司)组织,对××方案进行了审查。

方案审查专家:

……;方案汇报人:

……;参加汇报人:

……。

现将专家组审查意见纪要如下:

1、××方案,针对×××开发矛盾,在充分研究认识……开发潜力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为主的开发调整,经专家组充分评审讨论,一致认为该方案开发矛盾和潜力认识清楚,调整思路和技术对策正确,调整措施可行,同意该调整方案。

2、调整工作量及主要开发指标预测

新钻井××口(油井××口,水井××口),进尺××万米,其中水平井××口,进尺××万米。

老井措施××井次(油井××井次,水井××井次),油井措施包括……,水井措施包括……。

主要开发指标:

新增年产油能力××万吨(新井××万吨,老井××万吨),开发成本××美元/桶,井网完善程度由××%提高到××%,注采对应率由××%提高到××%,储量动用程度由××%提高到××%,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由××%提高到××%,可采储量由××万吨增加到××万吨,新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万吨,采收率由××%提高到××%,百万吨产能投资××亿元,万米进尺建产能××万吨,税后内部收益率××%。

3、方案实施要求及建议

实施要求…………。

建议………………。

方案审查专家组组长:

_____________

方案审查组织单位:

____(盖章)____

年月日

 

1.概况

简要概述区块地质概况、勘探开发简历、油藏动态监测及目前资料录取情况,以及开发调整的主要原因。

1.1工区概况

工区所在的油田、地理位置、气候和水文条件、交通及经济状况等。

工区区域构造位置(一般先描述处在凹陷或凸起次级构造的某部位,然后是相邻的区块或次级构造)及构造发育史、沉积环境及地层发育情况。

地理位置图、工区构造位置图。

 

××油(气)田(工区)地理位置图

图形要求:

1)图形范围不能过大,但需涵盖所描述工区所处的主要区域构造、地理位置;

2)图上需标明主要道路、河流情况;

3)

在适当的位置标注比例尺和图例。

 

××工区区域构造位置图

图形要求:

1)构造图应为研究目的层附近大层顶、底或主要含油砂体顶面构造图;

2)等值线、深度标识清晰,深度标识依据等值线的疏密程度按每一根、每两根或每五根标识一个;

3)图中应根据研究目的标注构造高点或低点;

4)在图中合适区域标注比例尺、图例;

5)注明绘图人、审核人等信息。

1.2勘探开发简况

简述油田发现时间、主要含油层系、储量、投入开发时间、经历的主要调整措施、开发层系、注采井网方式、井距、采出程度、采收率等。

附油藏地质综合图、取芯井统计表。

 

××区块油藏地质综合图

××油田(工区)取心数据表

井号

层位

井段

m-m

进尺

m

心长

m

收获率

%

油砂长

m

1.3前期研究成果及监测资料录取情况

阐述本区块调整前取资料井及研究项目名称、时间、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成果认识及对生产的指导作用。

××油田××区块调整前研究工作情况表

研究项目名称

研究单位

研究时间

主要研究内容

主要成果认识

备注

阐述动态监测方案实施情况。

附动态监测方案设计、实施工作量统计表。

××油田××区块调整前动态监测工作量计划及实施情况表

单元(区块)

层系

监测项目

实施井数(口)

实施情况

备注

2.油藏地质特征

2.1地层

2.1.1地层层序

阐述油田钻遇地层情况、地层间接触关系、目的层埋深等。

附地层层序表、地层柱状图。

 

××油田地层层序表

 

地层层序柱状图

2.1.2小层对比

1)小层划分与对比原则

2)小层对比标志(增加标志层、标准层测井曲线)

3)小层划分(韵律层细分)方法

4)小层划分对比结果

××油田××区块小层及韵律层细分结果表

砂层组

现小层划分结果

原小层划分结果

附纵、横向主干对比剖面图等。

××区块××小层对比剖面图

图形要求:

(1)断层、特殊岩性体等按规范标识;

(2)做彩图应有色标图例;

(3)图名、图例、比例尺清晰。

2.2构造

2.2.1断裂系统

阐述构造样式、断层发育特征、断层空间组合特征、平面组合方式、断层要素等。

附断层要素表、主要断层断面图。

××油田××区块断层要素表

断层名称

断层类型

级别

穿过层位

走向

倾向

倾角

延伸长度(m)

断距(m)

钻遇井点

封堵性

 

 

××油田或区块主要断层断面图

2.2.2构造形态

阐述层系内主力砂层顶面构造类型、构造方向、地层倾角、构造高点等特征。

依据小层对比划分成果,以井资料为主编制含油砂体微构造图,分析各主力油砂体顶底面微构造发育类型、微构造数量、分布特征,主要包括:

正向地形、负向地形、斜面地形三类。

附各主力砂体顶、底面微构造图。

 

××区块××小层顶面微构造图

图形要求:

1)等值线、深度标识清晰,深度标识依据等值线的疏密程度按每一根、每两根或每五根标识一个;

2)图中应根据研究目的标注构造高点或低点;

3)构造线的间距步长应小于5米(构造倾角较陡处可以到10米);

4)在图中合适区域标注比例尺、图例(含油面积较小或井网密度大的需提供1:

5000的图件);

5)必须进行补心及井斜校正;

6)注明绘图人、审核人等信息。

2.3储层

2.3.1岩石学特征

阐述储层岩石类型、矿物成分、胶结物及含量,胶结类型、成分和结构成熟度、粒度中值等内容。

附矿物成分、泥质含量统计表等。

××油田××储层岩石矿物统计表

层位

石英

(%)

长石(%)

岩屑(%)

泥质

填隙物

(%)

岩性

钾长

斜长

合计

岩浆

变质

沉积

云母类

合计

 

 

 

 

 

 

 

 

 

 

 

 

 

 

 

 

 

 

 

 

 

 

 

 

 

 

合计

 

 

 

 

 

 

 

 

 

 

 

 

2.3.2沉积相研究

阐述区域沉积背景、沉积相标志(沉积亚相、微相划分标志)。

在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地层对比成果结合沉积规律进行剖面相、平面相研究。

在相分析过程中,采用由点、线、至面,由一维至二维开展沉积相分析,最基础的研究工作是单井相分析,它综合应用了岩性、岩相、古生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电性特征等划分相、亚相和微相。

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层对比成果,进行井间逐层剖面相分析,同时根据沃尔索相律原理,对各断块、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进行研究。

1)沉积微相类型

在对取芯井进行岩芯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分析化验、粒度分析等资料进行研究,对工区逐级划相(到沉积微相),并分析各微相的岩性特征、测井曲线特征。

附岩芯照片、概率累计曲线、C-M图、与工区有关的相模式图。

××油田××储层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图

××油田××储层C-M图

 

××油田××区块××井岩芯照片

图形要求:

1)不同的沉积相带要用明显的标识区分开来;

2)各沉积相带的图例依据《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样式》中要求;

3)平面上要依据沉积环境,在没有后期剥蚀存在的情况下沉积亚相、微相不能有跨越;

4)井上需标注SP、GR测井曲线。

××油田××储层岩石组分结构表

井号

层位

井段

组分(%)

结构

岩石类型

石英

长石

岩屑

填隙物

分选

磨圆

支撑方式

接触关系

胶结类型

××油田××储层粒度分析统计表

井号

层位

井段(m)

粒度中值

um

分选系数

分选性

泥质含量

%

岩性

2)沉积微相展布规律

①沉积微相垂向递变规律

综合岩性、电性等方面的特征,对取心井沉积微相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总结。

附关键井的单井相综合分析图、多井沉积微相剖面图。

××油田××区块××井单井相分析图

②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研究

在单井相分析和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沃尔索相律原理,开展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

附各主力砂体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油田××区块××层沉积微相图

2.3.3储层分布

充分利用井资料与沉积相研究成果(必要时结合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如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多属性分析等,开展“相控储层预测研究”,对单砂体的空间发育和展布情况进行研究),描述砂体形态、大小、连续性、稳定性、平面分布、纵向分布状况。

附主力砂体等厚图,净总比图(适用于稠油油藏)。

 

××油田××区块××砂体厚度等值图

图形要求:

1)等值线根据作图范围内的最大、最小值范围合理取值划等值线;

2)断层、特殊岩性体等按规范标识;

3)作图范围内井点较少时应在井点左侧标识井点储层厚度值;

4)做彩图应有色标图例;

5)图名、图例、比例尺清晰。

2.3.4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应用取芯井的压汞、薄片分析、粘土矿物×衍射分析、图象分选数据等分析化验资料,并参考沉积特征及非均质特征研究成果,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

包括孔隙类型、孔喉形态、孔喉分选性、粘土矿物的组分、含量及分布。

附典型压汞曲线、渗透率累计贡献曲线、参数(平均孔喉半径、孔喉最大半径、排驱压力、最大汞饱和度、最大非流动孔喉半径、变异系数)统计表。

××油田××储层粘土矿物分析表

样品号

井深

m

层位

岩性

粘土矿物相对含量%

粘土矿物组分相对含量%

伊/蒙间层

伊利石

高岭石

绿泥石

伊/蒙间层比

××油田××区块××井毛管压力曲线

 

××油田××区块××井渗透率贡献值、累计贡献值分布图

2.3.5成岩作用

在对沉积相和微相研究基础上,利用取芯井的各种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岩石学特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析,对储层进行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成岩阶段划分等研究,并对储层进行有效性评价研究。

主要描述内容为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1)储层成岩类型;

2)储层成岩阶段的划分;

3)储层有效性评价。

2.3.6储层物性参数解释(已完成测井二次解释的区块,直接应用解释成果)

以岩芯资料为基础,以测井资料为重点,岩芯标定测井,综合地质、岩芯化验分析及试油、试采资料对储层进行测井二次解释研究,描述储层物性特征,包括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含油饱和度等。

一般采用比较成熟的软件建立适合于工区的储层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解释模型,并利用测井综合解释模型对工区内所有井的常规测井资料进行精细解释。

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测井解释与取芯分析对比图,典型单井主力层测井综合解释成果表。

 

××油田××区块××井测井综合解释成果图

2.3.7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非均质性包括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

(变异系数的参考值:

<0.5时为均质;

在0.5-0.7之间(包括0.5)时为较均质;当

时不均质。

1)平面非均质

分析砂岩钻遇率、砂体平面连通性、泥质含量、粒度中值、孔隙度、渗透率在平面的变化等反映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附泥质含量、粒度中值、孔隙度、渗透率等值图。

××油田××区块××层(砂体)储层渗透率等值图

2)层间非均质

通过分层系数、隔层分布、层间渗透率差异(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反映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附参数统计表、隔层分布图、纵向各砂体渗透率柱状图等。

××油田××区块××井纵向各砂体渗透率大小分布图

3)层内非均质

分析层内夹层分布、层内纵向渗透率差异(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级差)反映储层层内非均质性。

附参数统计表、夹层等厚图。

××油田××储层渗透率非均质参数表

层位

最大值10-3um

最小值10-3um

平均值10-3um

变异系数

突进系数

级差

均值系数

××油田××储层岩心毛管压力实验数据表

井号

层位

深度m

孔隙度

渗透率10-3um

平均孔喉半径um

最大孔喉半径um

变异系数

标准偏差

均值系数

汞50%时孔喉半径

um

2.3.8地应力及裂缝研究(低渗油藏)

1)天然裂缝分布规律

通过岩芯观察和电镜分析、铸体薄片分析等手段,定量确定井点不同层位储层裂缝的发育程度,包括裂缝密度、裂缝开度、裂缝倾角及裂缝方位等,并对全区裂缝发育状况进行描述。

有条件的以露头、岩芯裂缝观测、动态监测资料等为依据,主要利用构造应力场模拟法等裂缝网络的数学模拟研究技术预测研究区裂缝发育部位、发育程度和延伸方向等。

2)现今地应力及压裂裂缝分布规律

通过井壁崩落法等方法进行单井地应力计算,主要确定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

有条件的在单井地应力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地应力场模拟,对现今地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描述。

结合现今地应力分布规律,根据对压裂井施工曲线和压裂效果、示踪剂井间监测、油水井生产动态等资料,研究压裂裂缝的发育情况及其延伸方向。

2.3.9储层敏感性

依据储层敏感性实验,对储层进行水敏性、酸敏性、碱敏性、速敏性、盐敏性分析和评价。

附五敏实验曲线。

××油田××储层五敏试验结果汇总表

项目

层位

井号

依据

结论

水敏

速敏

酸敏

碱敏

盐敏

 

水敏曲线

渗透率比值

PH值

碱敏曲线

2.4油藏

2.4.1油气水分布

分断块、分小层分析油气水等流体的分布特点,包括油气界面、油水界面、油气水分布的控制因素。

附油藏剖面图。

         东          

××油田××区块××油藏剖面图

图形要求:

1)剖面上至少有3口井,纵、横向比例尺选用合理,横向标明线比例尺,图例清晰;

2)油(气)藏剖面采用海拔深度,每口井左右带测井曲线,一般左边绘自然电位或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右边绘电阻率测井曲线,井底标注完钻深度;

3)标明射孔井段和试油(气)成果,右上方标明剖面方向;

4)剖面上自左向右井的顺序按西-东向、南-北向顺序排列。

2.4.2流体性质

1)原油性质

分析原油的组分、密度、粘度、凝固点、含蜡量、含硫量、胶质、沥青质含量。

附原油物性统计表、粘温曲线、原油粘度平面分布图

××区块沙三段粘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油田××储层原油性质统计表

井号

层位

井段

原油密度g/cm3

粘度mpa.s

含硫

%

凝固点

0C

备注

2)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即地层原油的PVT性质、流变性等特性。

××油田××储层高压物性分析统计表

井号

层位

饱和压力

原油体积系数

气体平均溶解系数

地面原油密度

地下原油密度

地面原油粘度

地下原油粘度

压缩系数

收缩率

MPa

小数

m3/(m3·MPa)

g/cm3

g/cm3

mPa·s

mPa·s

10-4×1/MPa

%

3)天然气性质

主要描述天然气组分、含量及相对密度。

××油田××储层天然气分析统计表

井号

层位

甲烷

%

乙烷

%

丙烷

%

丁烷

%

CO2

%

氮气

%

4)地层水性质

主要描述地层水组分、矿化度、水型等。

××油田××储层地层水性质统计表

井号

层位

井段

K++Na+

mg/L

Mg2+

mg/L

Ca2+

mg/L

HCO3-

mg/L

Cl-

mg/L

SO4-

mg/L

总矿化度

mg/L

水型

备注

2.4.3油藏压力和温度系统

1)确定原始地层压力、压力系数、饱和压力、地饱压差等参数,分析压力异常情况;

2)确定油藏温度、地温梯度等参数,分析温度异常情况;

3)油藏天然能量与驱动类型;

4)确定边水、底水、气顶能量,评价边水、底水、气顶的活跃程度;

5)确定溶解气、弹性、重力驱动能量。

附PVT资料、有关参数统计表。

××油田××储层压力统计表

井号

层位

井段

m

中深

m

地层压力

Mpa

压力系数

××油田××储层地层温度统计表

井号

层位

井段

m

中深

m

测温深度

m

地层温度0C

温度梯度0C/100m

2.4.4油藏类型

根据有关标准综合分析确定油藏类型。

油气藏分类一般遵循原则参考说明:

(1)油藏的地质特征,包括油藏的圈闭、储集岩、储集空间、压力等特征;

(2)油藏的流体性质及分布特征;

(3)油藏的渗流物理特性,包括岩石的表面润湿性,油水、油气相对渗透率,毛管压力,水驱油效率等;

(4)油藏的天然驱动能量及驱动类型。

油藏命名原则参考说明:

油藏命名采用多因素主、次命名法,次要因素在前,主要因素在后。

(1)最主要因素构成基本类型名称;

(2)较主要因素冠在基本名称之前构成大类名称;

(3)其次的因素冠在大类名称之前构成亚类名称。

2.5地质储量评价

2.5.1储量计算方法及参数确定

确定含油面积圈定标准、有效厚度电性解释标准,采用的解释图版,油(气)饱和度、孔隙度取值依据及取值结果,单储系数确定。

1)计算方法

一般采用容积法来计算储量,公式如下:

N=100A×h×φ×(1-Swi)×ρo/Boi

式中:

N:

石油地质储量,104t;

A:

 含油面积,km2;

h:

平均有效厚度,m; 

φ:

 平均有效孔隙度,f;

Swi:

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f; 

ρo: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g/cm3;

Boi:

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一般纵向上以小层为基本单元,平面上分油砂体划分计算单元。

2)含油面积

各小层含油面积一般以顶面构造图上采用含油边界线结合断层进行圈定。

断块油田一般有三类含油边界,断层边界、有效厚度零线和油水边界。

附含油面积图。

盘40断块馆7含有面积图

××油田××砂组含油面积图

3)有效厚度选取

单井有效厚度划分以试采资料为基础,结合有效厚度电性标准(以下标准仅供参考):

声波时差:

≥320μs/m;

感应电阻率:

≥4Ω•m;

四米梯度电阻率:

≥4Ω•m。

投入开发后的水淹层不参与原始地质储量计算。

依据夹层电性标准扣除夹层,一般0.2m起扣,如:

泥质夹层:

微电位回返到主体幅度差2/3以上,0.45米电位和自然电位曲线上有相应显示。

灰质夹层:

微梯度极大值≥主体部分微电位的平均值,0.45米电位和自然电位曲线上有相应显示。

顶底渐变层:

微电位回返到主体微梯度平均值;渐变部分幅度差≤主体幅度差1/2;在0.45米电位和自然电位曲线上有相应显示。

根据以上标准对全区井的有效厚度进行划分。

附关键井有效厚度划分图、各小层平面图。

2.5.2储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采用容积法计算石油或天然气地质储量,分断块、小层、油砂体进行储量计算。

分析本次储量计算结果与原计算结果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油田××区块上报储量与本次研究储量对比表

计算时间

(年、月)

计算

类别

计算

单位

砂层组

小层

油砂体

面积

km2

有效厚度

m

单储系数

104t/km2.m

储量

104t

采收率

%

可采储量

104t

上报

上次计算

本次计算

差值

与上报

与计算

附储量对比柱状图

2.5.3储量评价

根据储量丰度、规模,综合分类评价含油小层、油砂体。

小层评价原则主要考虑含油面积、有效厚度、储量大小、钻遇井数,共划分3~5类,制定小层评价标准。

附含油砂体综合评价表。

油气田储量规模等级划分表

等级

项目

特大

超小

油田108t

>10

>1~10

>0.1~1

0.01~0.1

<0.01

气田108m3

>1000

>300~1000

>50~300

50~5

<5

储量丰度等级划分表

等级

项目

特高

特低

油田104t/km2

>500

>300~500

>100~300

50~100

<50

气田108m3/km2

>30

>10~30

>4~10

2~4

<2

××油田××储层储量评价表

储量分类

储量级别

砂体(个)

地质储量104t

百分比%

一类(参考值)(储量>50×104t,面积>0.5km2)

 二类(参考值)(储量20~50×104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