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6621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docx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docx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

第24卷第12期2009年12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ol.24,No.12Dec.2009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综述

徐云,王德喜,杨磊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探索了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研究得出:

从1996—2008年,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可分两个阶段,2005年后研究比重迅速上升;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论文总体质量一般;高级职称研究者比例偏少;研究方法明显集中;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关键词: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现状;建议中图分类号:

分类号:

G81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66(2009)12-0128-05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检索项:

主题;在检索词中输入:

全民健身路径,共检索出相关论文159篇。

通过整理剔除消息、专稿、动态、会议总结等相关无效论文73篇(无抽样),获得相关论文86篇,以这86篇论文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输入检索项:

主题;在检索词中输入:

全民健身路径,共检索出相关专稿、动态、会议总结等论文159篇。

通过整理剔除消息、

相关无效论文73篇(无抽样),获得相关论文86篇,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献依据。

1.2.2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forWindows13.0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录入及统计处理,统计方法主要采用了頻数交叉表统计分析,然后对结一般描述性的频数统计、果用excel软件进行制表、制图。

0引言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95年国务院颁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6年9月我国第一条健身路径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成,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随着全民健身工程的第一期工程和第二期工程第一阶段的顺利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07年底,体育总局在全国共建设了11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累计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5.9亿元,建设路径工程9497条[1]。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它不仅为群众的健身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平台,转变群众的现代健身意识,提高群众体育活动的质量;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全民健环境效益。

伴随着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全面发展,身路径工程受到研究者关注。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受研究者关注程度如何?

其研究水平如何?

研究有何特点?

本文从研究文献分布状况、论文刊载期刊分析、研究人员、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五个方面来分析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多年来的研究发展。

2结果与分析

2.1各年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文献分布状况

李相如将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生和探索阶段(1996年9月-1997年底);第二阶段,试点和开始推广阶段(约为1998-2002年)和第三阶段,全面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通过对全民健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稿日期:

2009-09-18

基金项目:

江苏省连云港市社会科学院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

徐云(1973-),男,江苏涟水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训练学。

128

身路径工程研究相关文章的统计发现,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与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有着密切联系。

通过研究86篇相关文章的统计显示(见表1):

在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第一和第二阶段,我国科研工作者对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处于局部零散的研究阶段,论文数量只有12篇,

占全部研究论文的14%;在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第三阶段,即全面发展阶段,我国科研工作者经过对第一、二阶段路径建设的全面思考,研究成果成逐步递增的趋势,特别是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之际,科研工作者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5年科研论文达到18篇。

随后研究论文保持在每年13篇的水平,在2008年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达到历史新高(22篇)。

表1

有关全民健身路径研究文献时间及数量分布

2.2各年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论文刊载期刊分析

通过对全部86篇文章分析研究可以看出(见表2),发表在体育类期刊上的有关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文献共51篇,占总数的59.3%,而发表在非体育类期刊论文有35篇,占总数的40.7%。

同时,通过对86篇论文研究分析,有21篇研究论文发表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占体育类期刊发表文章总数的41.2%,占全部发表文章的24.4%。

这一方面反映出,体育类核心期刊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的重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国科研工作者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论文的总体层次还有待提高。

表2各年份全民健身研究论文的期刊刊登分析

期刊类别体育期刊非体育类期刊体育类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数量51352121比例

59.3%

40.7%

41.2%

24.4%

2.3研究人员年龄、职称结构分析

从86篇相关文献中剔除没有注明研究者年龄、职称和同一研究者的文献,获有效文献作者54人(均统计第一作者)。

对54人进行研究表明(见表3):

从研究者的年龄分布看,46-55岁研究者的比例最高,为19人,占统计总数的35.2%;36-45岁研究者14人,占统计总数的25.9%;30-35岁研究者15人,占统计总数的27.8%;30岁以下的研究者比例为11.1%。

笔者认为,35-45岁研究者应该是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的主力军,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自己可能就是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受益者,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有着更多的感触和体会,但是从统计结果来看,并不太理想,因此有必要提高他们对全民健身路径工

程的关注度,让更多的中青年研究人才投入到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中。

同时,我们也惊喜的看到,35岁以下研究者占总量的38.9%,虽然他们研究论文的质量不高,但是反映出我国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关注。

表3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者的年龄分布

我们把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统计显示4):

助教的比例为9.6%,讲师的比例为48.1%,副教授的比例为23.1%,

教授的比例为7.7%。

讲师和副教授的比例相对较高,他们经过职称评审后,拥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是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的中坚力量。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校大学生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从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在读大学生

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比例为11.5%,国家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重视,也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中。

表4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者的职称分布

2.4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方法分析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有25篇论文未交代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61篇论文交代了使用的研究方法。

在未交代研究方法的论文中,通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其大多属于一般理论性的研究论文,而此类论文在格式上一般不出现研究方法的部分。

对于61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分析得出,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最多,其次是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运用较多。

此外,依次是访谈法、观察法、分析法、实验法和逻辑推理法。

之所以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运用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研究内容所决定的。

据统计在标明研究方法的61篇论文中,有37篇论文是对部分省市城市社区全民建设路径的现状调查类型的文章,他们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采用选取大规模样本,用问卷来收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以此来得出结论。

文献

129

(见表

资料法使用频率较高,这是因为对于我国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研究者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为他们研究的选题做出参考,同时也为他们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

表5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方法分析

2.5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内容分析2.5.1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一般理论研究

经过研究发现,有26篇论文属于一般理论研究类型,占全部研究论文的30.2%。

这部分文章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实施的意义、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

李相如等人在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特征与未来发展》一文中,论述了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意义和成就,分析了路径工程发展的三个阶段,系统阐述了健身路径工程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特征,对我国健身路径工程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2]。

谢恩杰等人在《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与发展探析》一文中,论述了当前健身工程发展的现状,对我国全民健身工程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指出应在资源配置、投资体制、工程布局、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改善提升[3]

周德铨的《江苏农

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的思考》一文中,论述了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在全省基本实现“村村有体育健身场地”

的目标,探讨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意义和取得的成就,阐述了江苏农村健身路径工程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特征,以及存在的不足,对江苏省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进行了思考[4]

另一部分是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锻炼方法及锻炼处方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的论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如下:

韩秀英等人的《全民健身路径合理选址与科学布局的数学模型探讨》

一文,提出了随着全民健身路径的普及,如何对全民健身路径进行合理选址以及科学布局的问题。

通过把该问题模型化,用运筹学中的选址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了该模型详细的数学解法[5]

李相如等人的

全民健身路径锻炼方法与游戏竞赛规则的研制》一文中,探索了全民健身路径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提出了研制全民健身路径各站的功能开发和设计不同人群不同路径的6个原则,

并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科学锻炼方法及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同时在现场对设计的锻炼方法和评价参数

130

进行了实验和修证[6]。

以上等人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布局、设施供给模式和路径锻炼方法及锻炼处方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性研究,对于进一步研究全民健身路径,更好地发挥其效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笔者认为:

一方面,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二阶段即将结束,新的《全民健身计划》即将开始,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理论进行总体的探索与研究,仍然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关于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的不足。

健身路径挺进农村具有战略意义,没有农民的健身,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

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逐步推进,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科研工作者加强对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关注与研究,为推动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再次,对路径器材的更新淘汰研究、创新路径器材品种的理论研究仍然有待加强,随着第一期工程路径的淘汰,如何更新路

径器材和创新路径器材,在理论值得我们去思考。

2.5.2全民健身路径区域研究

研究分析显示:

有30篇论文属于这种类型,占全部研究论文的34.9%。

这部分论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全面描述了部分省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依据研究的目的对部分省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虽然此类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研究内容多为重复,同时对是否能够为当地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起到积极的意义,还有待商榷。

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如下:

董鹏等人的《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一文中,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城区190例利用全民健身路径锻炼居民的健身情况和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参加锻炼的中老年人明显高于中青年;居民的健身多以简便、易学的方式为主;多数老年人对器械满意;很多人不知道器械的使用方法,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原因有无人管理、无保护措施、设计不合理等;锻炼者中患各种慢性疾病的人很多,需要专业人员给予指导[7]。

罗炯在《粤北地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分析》一文中,通过对粤北地区梅州、韶关两市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的使用现状分析研究发现:

健身路径中使用最多的人群是工人,且以女性为多;健身者的锻炼方法主要靠模仿他人或阅读器材使用说明书获得;不同年龄段的健身者对健身器材选择差异显著;健身者对器材的选择与健身器材的实际配备比例不合理;不同年龄阶段健身者的健身动机带有强烈的功利倾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需求发生质的变化;不同性别对练习频次、练习量的选择有差异。

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提出了四点积极的建议[8]。

梁亭的硕士论文《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与发展研究》一文中,对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管理和居民使用健身路径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客观地反映了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管理及使用的基本状况,同时针对南京市健身路径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健身路径功能、

布局、质量、管《《

理方面发展的对策[9]。

2.5.3健身路径针对特定对象如何应用的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科研工作者在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针对特定研究对象方面的论文有16篇,占全部研究论文的18.6%。

它们主要集中研究了特殊人群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问题以及学校、社区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结合问题。

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如下:

朱琳的《广州市残疾人健身运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通过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了广州市残疾人参与健身活动的态度、动机、内容、频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并提出了普及残疾人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寻求残疾人家属的配合、打消残疾人及其家属的错误观念、改善残疾人健身环境和条件、在公共健身场所增设适合残疾人特点和要求的健身设施和路径等措施[10]。

谭燕秋在《江苏省中老年人群健身路径使用现状与服务管理对策》

一文中,对江苏省8个城区中老年人在体育锻炼中运用体育健身路径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揭示中老年人通过体育健身路径进行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使体育健身路径在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与对策[11]。

王志强的《“健身路径”与体育设施的配置》一文中,对健身路径如何进入高校进行了论述,提出普通高校在修建健身路径时,应充分体现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的体育教育本质特征;必须针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功能效益以及使用者年龄结构等特点确定设计思路,合理配置,与校园整体环境协调搭配布局[12]。

张爱萍的《社区体育器材配置及居民使用状况调查研究》一文中,就温州市社区健身路径和健身器材的安置及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提出了要使健身器材真正发挥其作用,就应在管理及维修、社区健身辅导员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办法,使健身器材更好地服务于居民[13]。

对以上论文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对特殊人群的研究仍然有待加强。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目前我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到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

同时,到200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055亿人,占总人口的7.7%。

因此,对于特殊人群如何利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开发适合特殊人群锻炼的器械、锻炼方法、锻炼处方、特殊人群使用器械的管理等等问题的研究,有必要深入下去,使全民健身路径更好为特殊人群服务,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2.5.4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与社会效益的研究

随着第11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陆续完工,对于路径管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产生的社会效益等方面,我国科研工作者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分析显示:

有14篇论文属于这种类型,占全部研究论文的16.3%。

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如下:

展更豪等人的《对我国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管理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社区进行调查,找出全民健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

改善措施[14]。

李红等人的《西安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对西安市城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对西安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提出了:

认真做好全民健身路径的规划;管理法规化、

制度化;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等建议[15]。

陈上越的《福建省“全民健身路径”

社会效益的调查与分析》一文,对福建省19条“全民健身路径”锻炼者的情况及社会效益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

全民健身路径”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和落实;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健身意识;锻炼人群、年龄、文化层次、

锻炼方式多样化;“全民健身路径”的设计、布局、管理有待完善[16]。

刘嘉丽的《河南省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的调研》一文,对河南省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锻炼者的基本情况及社会效益进行调查。

调查表明:

近几年随着全民健身路径的推广,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健身意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布局,设计有待完善;锻炼者普遍缺乏科学锻炼的方法[17]。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路径工程的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地方出现路径损坏没人维护、

路径伤人等事件,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路径工程的管理问题。

对已实施的11批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产生了那些具体的社会效益的研究,应该说对今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虽然以上文章对我国当前路径管理、

路径社会效益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是探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特别是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方面,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建设路径工程,本是为民做了好事,可是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有器材不能用,用器材不能达到锻炼效果,反而伤人的事件,对今后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造成负面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

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与全民健身路径建

设有着密切联系,伴随着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研究成果也成逐年递增的趋势。

同时,就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论文的层次来说,还有待提高;就研究人员年龄、职称结构分析来看,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中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引导;就研究方法来看,因研究内容所限,研究方法趋于集中。

3.2加强基本理论研究。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二阶段即将结束,新的《全民健身计划》即将颁布,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总体发展现状进行探索与总结性的研究,仍然有待加强。

因为它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为新的《全民健身计划》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研究。

3.3

区域研究明显,但研究内容多为重复,同时对是

否能够为当地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起到积极的意义,还有待商榷。

3.4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体系任然不够完善,特别对当前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中急需研究的领域,如:

131

民健身路径工程保险研究、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研究、特殊人群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研究、路径工程的后期维护

与管理研究等方面仍然需要加强。

参考文献:

[1]张旭光.百姓享受更多健身实惠[N].中国体育报,2008-07-23.

[2]李相如,范青慧.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特征与未来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

96-98.[3]谢恩杰,张建业.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3:

46-47.[4]周德铨.江苏农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的思考[J].农业考古,2007(6:

149-151.

[5]韩秀英,胡金平,张彦峰.全民健身路径合理选址与科学布局的数学模型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

103-105.[6]李相如,凌辉,王庆伟,等.全民健身路径锻炼方法与游戏竞赛规则的研制[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6:

3-5.[7]董鹏,顾湲,赵之心,等.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

40-41.[8]罗炯.粤北地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6:

57-61.南京师范大学,2008.[9]梁亭.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与发展研究[D].南京:

[10]朱琳.广州市残疾人健身运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3:

17-21.

[11]谭燕秋,陈野.江苏省中老年人群健身路径使用现状与服务管理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63(3:

39-44.[12]王志强.“健身路径”与体育设施的配置[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17(4:

74-81.

[13]张爱萍.社区体育器材配置及居民使用状况调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86(3:

9-11.[14]展更豪,高学民,李莹对我国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管理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2000,12(4:

93-96.

[15]李红,薛海红,王鹏.西安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

321-325.[16]陈上越.福建省“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

44-52.[17]刘嘉丽.河南省全民健身路径社会效益的调研[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79(1:

43-46.

(上接第97页)必要前提。

一个合理、完善的授权机制,可以极大地激发健身职业经理人的创造性,也是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目前我国健身企业的授权机制相当不透明,根源在于产权不明晰,老板说了算,董事会大多形同虚设。

2.制定招募和培养计划。

职业经理人的培训需要较长的周期,不同背景、经历的职业经理人往往只适应特定的企业,因此健身企业必须制定长期的职业经理招募和培养计划,做好人才储备。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健身管理人员研习EMBA热、出国培训热、考察交流热等,效果比较明显。

这反映了健身职业经理人自我开发意识的觉醒和健身企业重构核心人力资源的愿望。

3.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20年国有企业改革经验

告诉我们,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并不是天然地与企业利益相一致,仅有授权不足以保证职业经理尽心尽力地经营企业,还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职业经理人的考核、评价与绩效挂钩,才能有效地规范他们的行为。

健身企业亦是如此。

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激励办法如年薪、期权分红、管理团队持股等,条件成熟后可以尝试。

4.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当主动进入健身业市场,分析市场、研判市场,转变观念,准确定位。

为健身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培养经理人、营销商,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

在中国奥运热、健身热的大背景下,健身职业经理人大有用武之地。

只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其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也许,未来中国自己的“健身大亨”、“健身大鳄”,就会在今天的健身职业经理人当中诞生。

参考文献:

[1]陈玲.职业经理人战略性管理研究初探[J].中国市场,2008(14.[2]陈强.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经理人[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6.[3]赵波.职业经理人力资源价值及其培养策略[J].中国市场,2006(17.

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