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6471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社会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社会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社会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社会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复习.docx

《社会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复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复习.docx

社会学复习

《社会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

重点: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学的功能。

难点:

社会学学科研究对象的分歧,社会学学科不同层次和类型理论知识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由来

“社会学”是由拉丁文Socitas(社会)或Socius(社会中的个人)和希腊文Logos(词、学说、学问)两部分组成。

一般认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奥古斯都•孔德提出的。

二、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简称社会运行论。

四、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1、条件:

人口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心理条件。

2、机制:

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

五、社会学视角和想象力

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种观点,大体上反映了这个问题的历史演变过程。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具体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是被指导和指导的关系。

2、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和单科性科学的关系,是特殊和个别的关系,

3、社会学与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特殊和特殊的关系,其主要区别在于研究角度不同。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3、搜集和处理资料4、分析和阐述结果

一)基本方式

1、普遍调查2、典型调查3、个案调查4、抽样调查:

二)具体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访谈法:

问卷法:

观察法:

文献法:

2、分析资料方法:

统计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

第四节社会学简史

一、社会学的产生

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欧洲

㈠早期的社会学奠基人

⒈孔德(AugustComte,1789--1857)。

法国人,创始人

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这是孔德社会学说的两大支柱

⒉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德国人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经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典之作。

⒊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英国人

斯宾塞是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是孔德之后最著名的早期社会学家。

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由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两部分组成,

⒋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1858--1917),法国人

迪尔克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实践了孔德的实证社会学,用统计方法研究自杀现象。

⒌韦伯(MaxWeber,1864--1920),德国人

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是德国杰出的社会学家。

2、社会学的现代发展(19世纪末--)美国

(一)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侧重于对社会系统的制度性结构进行功能分析,其代表人物是T·帕森斯和R·K·默顿。

其中,帕森斯是该理论的创始人,1945年,他首先正式提出“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其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结构》、《社会系统》等,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

(二)社会冲突论

该理论反对帕森斯关于社会的价值一致、均衡、整合的观点,认为,冲突是每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的,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权力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的不均是冲突产生的根源,冲突对社会的作用不仅具有破坏性的一面,而且还有建设性的一面。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功能冲突论者L·科塞和辨证冲突论者R·达伦多夫。

(三)社会交换论

社会交换论重点研究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象,它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视为一种计算得失的理性行为。

认为所有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稳定都可以通过行为者之间的物力交换的平衡和失调得到解释。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G·霍曼斯P·布劳。

(四)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认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只有通过人际间的互动才能得到解释,而人际互动是以运用符号解释并确定相互间行动的意义为媒介的,社会是个人借助符号互动的产物。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G米德、布鲁默和戈夫曼。

米德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是《心灵、自我和社会》。

他认为,象征符号是人际互动的中介,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手势、表情等象征符号进行交往,交往的社会意义建立在对他人行为做出反应的基础上。

布鲁默,是自米德以后符号互动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最早明确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并将该理论加以体系化,其代表性的著作是《符号互动:

观点与方法》。

戈夫曼,是布鲁默的学生,他的研究兴趣也在于社会互动,他专门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互动现象、互动时的角色扮演等,他的理论被称为“戏剧论”。

模拟题

一、选择题

1、C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A、马克思B、迪尔克姆C、孔德D、韦伯

2、西方社会学的形成时期大约在A。

A、18世纪末代至19世纪初B、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

C、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D、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3、      的社会学被称为“理解社会学”。

A、马克思  B、迪尔克姆  C、孔德  D、韦伯

4、“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于1836年正式提出的。

A、马克思B、涂尔干C、孔德D、韦伯

5、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

A、动力机制B、整合机制C、激励机制D、控制机制E、保障机制。

6、社会学属于全部社会科学      层次。

A、一般B、特殊C、个别D、综合

7、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的关系。

A、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B、特殊和个别的关系

C、是特殊和特殊的关系D、个别和个别的关系

8、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分为

A、普遍调查B、典型调查C、个案调查D、抽样调查:

9、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由

A、社会有机体论B、社会进化论C、社会静力学D、社会动力学

10、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是

A、T·帕森斯B、R·K·默顿C、L·科塞D、G·霍曼斯

11、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A、G·H·米德B、布鲁默C、L·科塞D、G·霍曼斯

12、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B、谭嗣同

C、梁启超D、林则徐

 

第二章社会与文化

重点:

了解什么是社会,并掌握社会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

难点:

社会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类型、文化的分析视角

第一节社会和社会运行

一、社会的特点及功能

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派别,即社会唯实派和唯名派。

1、社会唯名论:

社会是个人的集合,是真实存在的;

2、社会唯实论:

社会并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有个人;

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观点:

社会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只能在个人之间、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中去寻找。

社会的主要功能有:

1、整合的功能。

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统一的局面。

所谓整合主要包括文化整合、规范整合、意见整合和功能整合。

2、交流的功能。

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为人类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从而保持和发展人们的相互关系。

3、导向的功能。

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着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

导向可以是有形的,如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或舆论等非强制手段进行,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通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人的生命短暂,人类一代代更替频繁,而社会则是长存的。

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得以积累和发展。

第二节文化

一、文化的涵义及特征:

 广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

文化的特征

文化(culture)是社会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耕耘、耕作。

就有人们对自然界的开拓之意。

[德]普芬多夫:

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包括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

[英]泰勒: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

[只包括精神因素]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

2、文化的复合性:

任何一种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

3、文化的象征性:

具有广泛的意义

4、文化的传递性:

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

分为横向和纵向传递两个方面。

5、文化的变迁性和文化堕距[culturelag亦译文化滞后]:

文化处于时刻变化之中。

二、文化的分类: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

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

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2、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

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

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

主文化:

指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

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评比性文化:

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非评比性文化:

也称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

三、文化的结构

1、文化特质

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它即可以表现为物质的形式,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形式。

2、文化丛

文化丛是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在一起的一组文化特质。

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如春节庆祝活动等。

3、文化模式

所谓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四、文化的分析

1、文化模式的交流

文化震惊:

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文化边际:

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2、文化模式的评价

文化中心主义:

也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

文化相对主义:

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

3、多元文化与统一国家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方面的多元一体格局在文化上呈现多元的特色。

文化交流和文化共享为文化进步和社会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现代化并非“汉化”或“西化”。

现代化不可避免地要考虑民族传统。

在当前的建设中,必须保持和发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点,充分考虑民族特点。

中国的现代化是各族文化共同繁荣前提下的社会进步,决不能以牺牲某一民族文化为代价。

五、文化的功能

模拟题

一、选择题

1、社会基本功能主要有:

A、整合的功能B、交流的功能C、导向的功能D、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2、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被称为   。

A、文化堕距  B、文化震惊  C、边际文化  D、反文化

3、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的一组文化特质称为()。

A、反文化B、亚文化C、文化丛D、文化模式

4、亚文化可分为:

A、民族亚文化B、职业亚文化C、越轨亚文化D、边际亚文化

5、全面放弃原始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称为      。

A、初始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逆向社会化  D、再社会化

6、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称为()。

A、反文化B、亚文化C、边际文化D、物质文化

7、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充当的角色,而是将来要充当的角色,叫()。

A、初级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D、再社会化

二、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因此它高于其他具体社会科学,可以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量齐观。

2、亚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抑制和对抗。

3、亚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抑制和对抗。

4、继续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惯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或行为规范。

5、预期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6、人的社会化就是人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

三、论述题:

1、社会有哪些基本功能?

2、试析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3、非评比性文化极其作用。

 

第三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重点:

社会化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内容

难点:

结合实际了解社会角色的扮演,以及社会角色的失调与调适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狭义:

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广义:

社会化不仅是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条件和因素

㈠社会化的个人生物条件:

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㈡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条件:

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社区

三、社会化的类型

初级社会化:

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

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发展社会化:

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逆向社会化:

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

再社会化:

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四、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㈠、关于社会化的理论

【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理论】

1、库利“镜中我”理论:

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映而形成关于自我的概念。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是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

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

4、埃里克森:

社会化贯穿人成长的一生,并把人的一生划分为8个阶段:

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怯、主动与内疚、勤奋与自卑感、认同与角色混淆、亲密与孤独感、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完善与绝望。

【生命历程理论】

生命历程理论:

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

㈡、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㈢、社会化的基本过程:

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五、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2、社会失范与再社会化问题

3、社会变迁与成人的继续社会化

4、代差问题:

代差是转型社会对社会化的影响在两代人之间的代际互动和代际文化传递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

造成代差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社会变迁)价值标准及其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知识结构与教育背景造成了巨大的落差;媒介、社会流行等引发的代差;

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对文化结构变化的反映出现了落差。

正确认识代差问题(是一种客观现象、对代差的性质作具体分析、要有正确的对策)

第二节社会角色概述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与类型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二)角色丛(角色集)

这些与某一种身份相联系的角色的集合。

三)社会角色的类型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指由遗传、血缘等先天因素决定的角色。

如性别、年龄、种族。

自致角色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到的角色。

2、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3、正式角色与非正式角色。

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指计算成本——收益、注重实际利益的角色(追求经济利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商人、企业家、厂长经理、商品生产和经营者。

表现性角色指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信仰等目的的社会角色———战士、法官、警察、教师、作家、音乐家、运动员、歌唱家等,这些角色都是出于个体地位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事业上的自我实现,并不主要着眼于实际报酬。

二、社会角色的扮演

【社会角色的扮演的一般过程】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角色期待,也叫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要求,它是人们在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时首先所要面对的。

角色领悟,也叫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规范和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实践,也叫角色行为,它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或活动,是角色领悟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角色失调及调适】社会角色的扮演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

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角色冲突及调适

角色冲突:

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2、角色不清及调适

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

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3、角色中断及调适

角色中断:

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

如在业职工突然失业;或者是因为角色的前一阶段的一套行为规范与的一阶段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直接冲突,如进入另一文化群体的移民,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不能继续充当原来的角色。

如未考上大学的学生,离退休干部。

4、角色失败及调适

角色失败:

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

它是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

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角色承担者不得不中断自己的角色,如离婚、退学等;一是角色扮演者虽然没有退出角色,但是实践证明角色扮演已经失败,如不离婚分居的夫妻等。

角色失败不是普遍现象,但是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利影响甚至恶劣后果,并使角色承担者受到重大打击,因此也应该重视。

角色失败是坏事,但是当事人能够及时调换角色扮演者,将会减少损失和影响,既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社会,坏事会变成好事。

同时,对于角色扮演者本人总结失败教训,也不失为下一个角色扮演成功打好基础。

总之,人们在扮演角色之前,应该充分认识自己,切实估计自己的扮演能力,同时明白角色的规范,尽是避免角色失败现象的发生。

即使角色失败发生了,也不必惊惶失措,应当冷静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重新振作精神,转失败为成功。

模拟题

一、选择题:

1、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叫。

A、初始社会化B、预社会化C、发展社会化D、再社会化

2、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充当的角色,而是将来要充当的角色,叫()。

A、初级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D、再社会化

3、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角色是()。

A、归属角色B、自致角色C、自觉的角色D、先赋的角色

 

二、判断、改错题:

1、继续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惯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或行为规范。

2、王志强高考失利之后,开始做小生意,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办起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从社会角色上说,王志强现在的“老板”角色是一种归属角色。

3、张同学能考上大学,这是他努力的结果。

从社会角色上来说,这是一种归属角色。

4、商人、企业家、经理等,从社会角色上说,是一种表现角色。

5、预期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三、论述题

1、什么是社会角色,社会角色失调有哪些表现?

2、结合社会实际分析角色失败及其调适。

第四章社会群体

重点:

把握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及其功能,认识初级群体的发展变化对于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难点:

群体的不同类型及划分

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及特征

1、社会类别

2、类集体

3、群体

二、社会群体产生的基本原因

三、社会群体的分类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3、内群体与外群体

主要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提出的。

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主要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来划分。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

主要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来划分。

第二节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提出:

“初级群体”这一概念,译自英文的“primarygroup”,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提出的,主要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等。

内涵:

初级群体,又称首属群体,指的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最初加入的群体。

这些群体包括家庭、邻居、儿童游戏群体以及其他关系比较亲密的小规模组织。

二、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

1、活动空间接近。

2、接触时间长。

3、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约束。

4、交往各方角色、地位间的地位差异较小。

第三节家庭

一、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家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种基本形式:

1、血缘家庭

2、普那路亚家庭。

3、对偶家庭。

4、一夫一妻制家庭

二、家庭结构类型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结合状况,它是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组合形式。

家庭结构的类型主要有:

1、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组成的家庭。

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G·P·默多克1949年在《社会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1)配偶家庭。

(2)单亲家庭。

2、主干家庭。

主干家庭又称扩大的核心家庭,它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或一方)及未婚子女或未婚的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1)配偶主干家庭;

(2)单亲主干家庭。

3、联合家庭。

联合家庭是指由父母和几个已婚子女以及孙子女共同组成的大家庭。

联合家庭又分为两种情况:

(1)同代联合家庭;

(2)异代联合家庭。

4、其他家庭。

(1)单身家庭;

(2)兄弟姐妹家庭;(3)断代家庭。

模拟题:

一、选择题:

1、群体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是。

A、初级群体B、直接群体C、首属群体D、次属群体

2、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群体,可将群体划分为

A、内群体B、外群体C、所属群体D、参照群体

3、失去了父母亲的小雨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这样的三口之家,属于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

4、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为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

二、、判断、改错题

1、家和户的概念是相同的。

2、核心家庭指由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庭。

3、家庭属于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

三、论述题

1、初级群体的含义及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