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原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5963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原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规划原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规划原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规划原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规划原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原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

《规划原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原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划原理考试复习重点.docx

规划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1.城市概念

按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2.城镇三个本质特征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3.设市标准P004页

4.中国城市-政治经济中心;欧洲政治中心-城堡,经济中心-城市

5.城镇化概念、含义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6.城镇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PU=U/P式中PU—城市化水平U—城镇人口P—总人口

7.城镇化进程表现特征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它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

(见表1-4-1)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见表1-4-2)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8.诺瑟姆曲线代表含义结合图三个阶段中国处于哪个阶段

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

中国处于加速阶段

第二章

1.周礼考工记记载及译文、图、意义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朝一夫。

“匠人营国”,指丈量土地建设城市。

“方九里”,为每边九里。

“旁三门”,指每边设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有三条直街,三条横街,每街有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

“经涂九轨”,指道路宽为车轨三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左祖右社”,指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

“前朝后市”,指前面为朝廷,后面为集市。

“前朝一夫”,指市朝各方百步。

意义:

《周礼》:

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2.管子商君书记载内容意义

《管子》:

”凡立国都者,非立于大山之下,必立于广川之上,高勿旱而水用足,低近水而壕沟省,顺天时,应地利,故国都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打破《周礼》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书》:

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特征

规划理念

a.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

b.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观念。

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c.严格有序的等级制度

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

4.希波丹姆模式图

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图片见课本P024页

5.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6.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人论著理论内容)作业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8世纪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突进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病”—城市中住房短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匮乏—传染病流行。

•19世纪开始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法律基础)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

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A、乌托邦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著作《乌托邦(Utopia)》,提出理想之邦,有50个城市,距离一天为限,与乡村紧密结合。

每户一半人在城市,一半人在乡村,二年轮换。

街道宽200英尺。

门不闭户,以废除私有财产观念。

生产物资放在公共仓库,按需领取。

公共食堂,公共医院。

•中国的《桃花源记》

•B、欧文的新协和村

•罗伯特•欧文(英1771—1858)主张建立崭新的社会组织,提出未来社会按公社组成,人数500—2000,土地国有,实行部分共产主义。

1817年提出“新协和村”,人数300—2000,人均耕地0.4公顷。

村内设公共设施,周围是住宅,附近有工厂。

村外有耕地、牧场和果园。

产品统一分配、财产共有。

1825年,欧文带900人从英国到美国印地安那州,用15万美元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新协和村。

但不久就全部失败。

•C、傅立叶的“法郎吉”

•查勒斯•傅立叶(法1772—1837)1829年发表《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主张建立1500—2000人的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减少家务劳动。

建设可以容纳400个家庭(1620人)的巨大建筑(“法兰斯泰尔”)。

1871年,戈定按照傅立叶的理论在盖斯建设了“法兰斯泰尔”。

1.2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2.田园城市

英国人霍华德(1850—1928)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

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在1898年发表《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产生的标志

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论点

a)“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

b)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

可以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c)应移植和控制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

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有吸引人口的“磁性”,城市要不盲目膨胀,则要移植和控制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

d)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

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城市周围永远保留一定绿带。

3.卫星城市

•1、卫星城镇

(1)卫星城的理论基础:

田园城市

•1922年,霍华德的追随者雷蒙.恩温出版了《卫星城镇的建设〉一书。

•1927年,雷蒙在作大伦敦规划时,建议用一圈绿带把现有的城区圈住,不让其再往外发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2)卫星城含义

•是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同时从属于某个大城市.

(3)卫星城发展过程:

•卧城\半独立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4)类型

a)初期形态,居住用途.“卧城”.生产、工作、文化生活均要到“母城”去解决.

b)第二代,加入一定工业企业.“半独立卫星城”.

c)第三代,独立卫星城.二战以后在大伦敦规划中,主要是在伦敦的外围建设卫星城镇,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

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

2、现代卫星城镇主要有两类:

(1)为疏散大城市人口\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而建设。

(2)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

4.新城

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强调了新城市的相对独立性。

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的截流作用。

7.雅典宪章主要内容与马丘比丘宪章对比

雅典宪章主要内容:

提出城市四大功能: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

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他们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8.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人C.A.佩里提出.

•“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居住区的“细胞”。

这种思想应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区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

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来组织一个居住区域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居住功能的重视)

•邻里单位理论

•邻里单位产生的背景

•道路密集,街坊地块小

•机动车发展,速度增加,车祸较多

•居住方式不适应,临街住宅不安宁

•邻里单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邻里单位为小区的“细胞”

•小学、托幼不穿越交通道路,以此控制邻里单位规模

•内部设置服务设施

•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在一起,改良主义

9.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P037页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

.城市全球化

•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产业的全球性迁移,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聚集,促使全球城市体系的多级化,中心城市将更加发展,以实现其对全球经济的控制与运作。

.区域一体化

•城市和城市的发展竞争进入了更高的区域层次,没有一个城市可以独立于周边的乡镇而提升起发展的持续性。

.信息网络化

•工业革命使人们向城市聚集而疏远大自然,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居住和工作空间扩散并亲近大自然。

全球城镇化

•交通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有可能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先集中后分散的老路,探索更为合理的城镇化道路。

第三章

1.城乡规划体系构成

城乡规划体制是通过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行系统共同构建的。

2.法规体系包括能区分属于哪类

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行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法规系统又构成了整个规划体制的基础,为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方面提供了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规划体制的产生与发展常常是以法规系统的重大变化为标志的。

3.行政系统主管部门设置主管部门职权

规划行政系统是指从国家中央政府到地方城镇政府规划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以及各个层面上机构权责的界定。

模式:

中央集权(英国)和地方自治(美国)

4.技术系统城市规划层面属于战略性实施性?

规划技术系统:

指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划。

规划的技术系统是建立一个国家完整的空间规划系统的基本框架,包括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空间战略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建设控制规划等多个层面。

战略性规划是制定城市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时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

5.规划依据包含哪几方面内容P057—058页

6.一书两证“一书两证”指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7.一书两证如何申请对应关系P058页

8.乡村庄规划需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

1.城市规划定义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城市规划工作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

为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

这种空间安排意图从地域上分:

宏观:

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

中观: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微观:

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设计

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有效、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

•计划经济体制下: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市场经济体制下:

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

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3.永续发展包含两个重要概念:

需要限制

永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的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包含两个重要概念:

•需要:

尤其是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放在优先位置

•限制:

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4.和谐城市提出背景时间三个和谐P073页

5.和谐城市含义P073页

第五章

1.城市环境概念P86页

2.城市环境特征P86页

3.城市环境效应的概念及五个效应P87页

4.城市环境容量概念P88页

5.城市环境容量分析的几个方面P87页

6.城市环境质量概念P89页

7.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P90页

第六章

1.城市和经济的关系P93—P94页

2.产业分类

a.统计上的分类

第一产业是指以利用自然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如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不生产物资产品的行业。

即服务业。

在国标中第三产业包括15个门类,计48个大类。

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b.从要素角度分类

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c.城市产业功能分类

主导产业:

又称专业化产业,是决定城市在区域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产业,对城市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辅助产业:

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

服务产业:

是为保证城市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发展以及满足城市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产业。

3.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几种模式

a.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所提出的。

许多学者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转换到地理空间上。

1966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

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起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增长极包括了两个明确的内涵:

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

增长极具有“推动”与“空间集聚”意义上的增长之意。

b.点轴开发模式

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

点轴模式:

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

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样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

发展轴应当具有增长极的所有特点,而且比增长极的作用范围更大。

点轴开发理论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空间线性推进方式,它是增长极理论聚点突破与梯度转移理论线性推进的完美结合。

实践意义:

在于首先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即可能通过点与点之间跳跃式配置资源要素,进而通过轴带的功能,对整个区域经济发挥牵动作用。

因此,必须确定中心城市的等级体系,确定中心城市和生长轴的发展时序,逐步使开发重点转移扩散。

c.梯度模式和反梯度模式

梯度模式:

是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空间演变过程。

反梯度:

在承认梯度模式的前提下,可跨越某些中间发展阶段。

d.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出口导向模式

4.城市空间经济发展内在机制——理解为主

规模经济

规模报酬变化: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

范围经济

主要来源于可用于多种输出的共同要素的充分利用,由于共用要素具备不可分割性,把多种输出集中在一个企业生产就更为节约。

集聚经济

分为内部集聚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镇化经济

自我强化机制

是指促使已经发生变化的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产生额外的变化。

5.四种典型的产业集群P110页

第七章

1.城市人口界定、统计口径

英文名称:

urbanpopulation

定义:

指城镇集中连片部分和它周围能够享受城镇各种生活的人口。

(在2000年的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采用建成区人口的概念。

2.城市人口统计,重点掌握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计算,以及综合增长率法。

会用综合增长率法推算人口。

P118—P119页

第八章

1.城市历史的研究内容P131

2.基于城市历史的规划分析内容及分析方法

基于城市历史的规划分析内容

对城市历史沿革的认识和分析

分析城市格局的演变

分析城市历史发展中的自然与社会条件,物质、非物质性历史要素

具体工作方法:

历史与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资源调查、自然资源调查和面向市民的社会调查等。

3.基于城市文化的规划设计方法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通过城市定位诠释城市文化形象

依据城市文化特征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

根据城市文化选择城市产业发展

在城市设计阶段通过城市肌理诠释城市历史文化

根据城市文化指导城市景观设计

通过城市环境要素诠释城市文化基调

第九章

1.城市规划编制所包含的技术(四个方面)P145页

2.收集资料方法P145页

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P162页

4.互联网技术包括哪几方面P163—164页

第十章

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和调研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综合性、法制性政策性、地方性、长期性经常性、实践性

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1城市建设项目:

涉及面广、建设项目多

2城市建设条件:

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

3总体布局:

注重城市空间组合,建筑布局形式,反映城市的风貌、园林、绿化安排

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4法制性强——依据城市规划法

5涉及面广——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都有密切联系

6经济发展和大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关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因地制宜确定规划方案,因为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风貌、特点和不同发展方向。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根据近期建设、远景规划,要求规划要有现实性又有预见性,根据城市因素发展,不断修改或补充。

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3.城市规划调查研究工作包含三方面

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

4.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和合理发展。

•总体规划纲要主要内容:

(2006年新版)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5.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包括:

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3.城市建设用地。

包括:

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律,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

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

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葬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

包括:

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6.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P175页

7.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内容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