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5883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体无咎言。

(《诗经·卫风·氓》)

(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3)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4),映带左右。

(《兰亭集序》)

(5),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

“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

“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车驾幸许昌,问邈曰:

“频复中圣人不?

”邈对曰:

“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

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

”帝大笑,顾左右曰:

“名不虚立。

”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

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

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

迁为司隶校尉,百僚敬惮之。

公事去官。

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

“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

”遂固辞不受。

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辄:

常常

B.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佃:

耕种

C.应死者乃斩以徇 徇:

示众

D.竟坐得免刑  坐:

因为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徐邈“忠清在公”的一组是()(3分)

①邈性修慎,偶醉言耳②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④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⑤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⑥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

A.①⑤⑥ B.①③④C.③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邈早年早年被曹操征辟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县令,入朝为东曹议令史。

魏国初建时,推行禁酒令,徐邈却偷着饮酒沉醉不醒,闹出一个大笑话。

B.徐邈醉酒失言,却因祸得福,得以被魏文帝所认识,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并再迁任抚军大将军军师。

C.徐邈在任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期间,广修盐池,开田兴农,百姓家家丰足,官府也仓库充溢;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

D.徐邈任职期间,所得赏赐皆散给将士,从不入家,致使妻儿衣食常困乏。

七十八岁时,死于家中,死后家无余财。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

(3分)

(2)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6分)

早发竹下①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但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

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

②吹:

通“炊”。

(1)分析颔联中叠词使用的妙处。

(3分)

(2)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简析颈联。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身世不明和相貌丑陋,使伽西莫多到处受人嘲笑、侮辱。

他对除养父外的所有人都怀着恶意和仇恨。

而在耻辱柱受刑时看到爱斯美拉达送水给他喝时,他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巴黎圣母院》)

B.在第二次工潮发生时,吴荪甫来厂听取屠维岳的汇报,并要他宣布工人们第二天不上工的,一律开除。

出厂时,女工们包围了吴荪甫的汽车,投掷碎石泥块,要他释放被捕的姚金凤。

(《子夜》)

C.“可耻而又丑恶,丑恶而又可耻。

这段心理描写,是涅赫柳多夫从科尔恰金家的宴会出来后的所思所想。

与马斯洛娃在法庭上的相遇,使涅赫柳多夫开始对自己堕落的生活进行反省,他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现在却让他感到可耻而又丑恶。

(《复活》)

D.“今差心腹将一人……下一封密书与郡主,只说国太病危,欲见亲女,取郡主星夜回东吴。

玄德平生只有一子,就教带来。

孙权听从张昭计策,设计让玄德用荆州来换阿斗。

孙夫人不知是计,回报诸葛亮后带阿斗随周善而去。

诸葛亮派赵云奋力拦截,从周善船上夺回阿斗。

(《三国演义》)

E.“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这句话中“他”指的是觉新,他的“幻梦”指中学毕业后去大学继续研究化学,去德国留学,并娶青梅竹马的梅为妻。

(《家》)

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阅读《欧也妮·葛朗台》片断,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我心里有一种感情是消灭不了的。

我能给予丈夫的只有友谊。

但是,您若帮我这么一个大忙,您就能得到我的婚约和我的财产。

这段话是欧也妮对谁说的?

“我心里有一种感情是消灭不了的”指的是欧也妮对谁的感情?

请简述欧也妮的婚姻悲剧。

(2)阅读《红楼梦》片断,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司棋听了,气个倒仰,因思道:

“纵是闹了出来,也该死在一处。

他自为是男人,先就走了,可见是个没情意的。

司棋嘴里的“他”指的是谁?

“他”因为什么事“先就走了”?

从后来的情节可以看出,司棋和“他”都是“有情意”之人,试简述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第四·三)

②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

“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

“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②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③以为直者。

”(《阳货》第一七·二四)

【注】①讪:

谤毁。

②徼:

音jiāo,抄袭。

③讦:

音jié,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错。

(1)孔子认为君子与人交往要具备什么要求?

(2分)

(2)孔子说君子也会有讨厌的人,这和君子“尊贤而容众”的德行是否相冲突呢?

请结合选段回答。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人性光谱的灰色地带

前些天,有一篇回忆艺术家于是之晚年的文章,文中说于是之曾谈到当年塑造的余永泽形象并不成功,这引起我的好奇。

 看了太多的革命电影,我们似乎已经很习惯,人人都活像打了鸡血的激情斗士,才是正常的活法,仿佛英雄就是由这样的人群组合而成,静谧沉默的人生被贬低成懦夫的苟且,这是不值得度过的。

人性的光谱就这样缩编成了单调的两极,那属于最大多数也最复杂最有趣的中间百态被遗漏得一干二净。

想到于是之的晚年醒悟,倒是提醒我们,即使是把人使劲往坏了写,也要注意他在场时的基本人性逻辑,于是之在电影中还是演出了余永泽身上的那股民国范儿,不那么张扬激进的主义,沉潜入自身的学问,也不时打点自私的小算盘,相信言语的价值不亚于行动。

这批人其实构成了民国初年甚至后来一段历史中文人的主要风景。

读20世纪的文人史,有时觉得他们有傲骨,有时又觉得他们太装,一到关键时刻不是自恋不停,就是绷不住架子破罐破摔趋炎附势。

这也许正是人性的常态,那种慷慨为主义赴死的情形,也是个别的例子。

那些忍辱存活平庸度世的人物,才是多面和复杂的,与英雄闪亮出场张扬出的一派崇高相比,未必就显得没有普通人的尊严。

处在光谱中间的鲜活人物被忽略,是因为他们不符合被剪裁好的时尚标准。

从当代人的眼光看,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一目了然,界线分明。

关键在于个人介入的形式,是否只有激情行动与卖身投靠这两极选择?

最近读到傅葆石的著作,就多少回答了我的疑问。

这本书研究日据(日本占领)时期在上海生活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

在一般人眼里,只要是留在上海日据区这个“孤岛”中,即使不属附逆变节之辈,也是一帮动摇的不抗日分子,应该划归人性光谱的阴暗一极。

实际上,沉默的隐忍,也许是个更加困难绝决的选择。

“孤岛”中的知识人有自己的信念和生活节奏,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也有特别的抗议姿态,大多数有模仿清初遗民的痕迹。

“孤岛”作家作品中多有隐士和妓女,个个有情有义,清初隐士以逃居佛门、避免入仕作为抵抗姿态,妓女则与抗清名士的缠绵情感折射守节的理想。

在小说《双清》中,歌女爱上了一个革命者,可这位革命青年又背叛了她。

在这篇小说里,歌女变成了“孤岛”文人的化身,忍辱坚定,那持久坚韧的守节力也并不容易。

“孤岛”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批身份模糊、观点犹疑、在两边投机捞好处的人,这类人与那些孤独的隐士、过着凡庸生活的平民占去了“孤岛”人群的大多数。

如果按照严苛的守节标准,他们身上似乎都有瑕疵。

说到此,我想到还应该有一个标准谁来定、守节为谁守的问题需要澄清。

当年乾隆皇帝命史馆设《贰臣传》,就是专门记录一生服务两朝的那些高官事迹,等于预先给他们加盖了一道道德审判的皇印,只要一入此传,不管你曾为清朝卖了多少命,都成无法洗刷的污点。

乾隆爷的意思很明白,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当家皇帝绝对效忠的程度。

因此,拼死抵抗的史可法被捧上天,开门纳降又密谋反清的钱谦益则被看作首鼠两端,留在历史的污名册里。

可见,在乾隆爷的脑子里也有一个两极的人性光谱,那就是“忠”还是不“忠”。

可是如果我们也把这紧箍咒真当个桂冠洋洋得意地戴在自己头上,或者爱屋及乌,自作多情,拿着这顶帽子四处找人,强行试用,老觉得拒戴此冠者必是恶人,则大可不必。

在我看来,满大街还是少点戴这类帽子的人,这生活才显得正常、多样和有趣。

(摘自《经济观察报》有删改)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在太多的革命电影里面,人人都活像打了鸡血的激情斗士,仿佛英雄就是由这样的。

B.于是之的醒悟提醒我们,即使是把人使劲往坏了写,也要注意他在场时的基本人性逻辑。

C.“孤岛”中那些身份模糊、观点犹疑、在两边投机捞好处的人占去了“孤岛”人群的大多数。

如果按照严苛的守节标准,他们身上似乎都有瑕疵。

D.在乾隆爷的脑子里也有一个两极的人性光谱,因此,拼死抵抗的史可法被捧上天,开门纳降又密谋反清的钱谦益则被看作首鼠两端,留在历史的污名册里。

11.在作者看来,“满大街还是少点戴这类帽子的人,这生活才显得正常、多样和有趣。

”请根据文本,思考“戴这类帽子的人”是指什么人?

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12.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事例论证“人性光谱的灰色地带”的存在。

(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l5题。

妈妈的秘密

赤川次郎

  千万不能让丈夫知道。

  绫子拿着那个小包,站在桥上。

夜深人静,河水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流淌着。

  它能带走这秘密吧。

  小包飞快落入河中。

回家吧,明天丈夫住院,得起个大早呢。

  绫子疾步往回走。

轻轻打开后门,穿过厨房,溜进卧室——丈夫站在那里!

丈夫满脸愤怒。

  “上哪儿去了?

”“这……”“哼,是把见不得人的东西扔到河里了吧!

”丈夫真的动了气。

绫子的脸也变白了。

  “扔了什么?

说!

”绫子忍不住反问一句,“你怀疑我什么?

”“我替你说吧——是北山的信!

”绫子睁大了眼睛。

接着,慢慢将视线移至脚下。

  “跟那家伙勾搭上啦!

”“啪!

”一记沉重的耳光。

绫子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在床上。

  好不容易抬起头时,女儿有纪子正怯生生地站在床边,黑黑的瞳仁里充满了恐惧和疑惑。

  “我到底是谁的孩子?

”有纪子问,“是爸爸的,还是叫北山的那个人的?

”“你为什么问这个?

  “想知道。

  良久,绫子没有作声。

微风吹拂着她那业已大部分变白的头发。

  “好,”绫子终于开口了,“那就告诉你吧。

  “和我结婚前,你爸爸爱着一个人,她叫……”晶美,并不出众。

在中学,比他低一年级。

当时很迷恋他的绫子,偏偏和晶美又是最好的同性朋友。

不过,这两个女孩儿那时都还不到敢向异性吐露爱心的年龄。

因此,也就没有发生什么争“郎”大战。

论家庭背景,绫子占上风。

晶美死了父亲,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度日维艰。

她自然穿不起绫子身上的漂亮衣裤,也不善于玩耍。

不过,绫子知道,晶美特有的那种清纯、温柔和娴静是谁也学不到手的。

  那件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暑假。

  晶美突然跑到了绫子家。

他正巧也在。

紧追而至的是一群恶煞似的男仆,他们的主人是当地首富,晶美的母亲在那家干活。

  “让那个女孩儿滚出来!

”男仆们叫嚣说,他们小姐放在梳妆台上的宝石不见了,晶美当时正进府找她母亲,偷宝石者必是晶美无疑……他,发怒了,让晶美躲进里屋,他转身直奔门口,跟那帮男仆大吵起来。

  大概是被他那不要命的样子吓住了,男仆们嘟嘟哝哝着回去了。

本来他们也没有充分的证据。

  他走向面色惨白、颤抖不已的晶美,温柔地拉起她的手……然而,那件事并未结束。

暑假期间,晶美偷盗宝石的传言飞遍整个镇子。

新学期开始后,没一个人愿跟她说话。

她母亲也失去了工作,娘儿俩的日子更难过了。

他则明明确确地爱起了晶美。

那不是出于怜悯或同情,而是纯粹发自内心深处的诚挚之情。

绫子一如既往关心着晶美,同时暗暗在心里发誓:

委屈自己,成全他们。

  然而,单靠一个学生的爱情,是无法支撑母女俩的生计的。

这个事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晚秋的一个黄昏,晶美和她母亲一同投河自尽了。

  “后来,你爸爸倒插门到了咱们家,再后来,就有了你。

”绫子停顿了一下,“不过,你爸爸在心里一直思念着晶美。

我只是他的妻子,晶美才是他的恋人,而且只有她一个……”有纪子长长地叹了口气。

  “可这与你扔到河里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

”“我打扫里屋的时候,发现了塞在天棚上的宝石,就把它偷偷地扔进了河里。

”“是,是这样……”有纪子几乎喘不过气来。

“晶美被人追到咱们家,趁你爸爸跟人吵架的当儿,踩着板凳,把宝石塞到了天棚里。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爸爸呢?

”绫子莞尔一笑:

“我那时已经得知,晶美的不幸使你爸爸在身心方面所受的沉重打击和极度悲痛该有多大。

对你爸爸来说,晶美是完美无瑕的女性偶像。

如果告诉他真实情况,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儿?

”“妈妈!

”有纪子紧紧地抱住了母亲。

  “您才是最爱爸爸的人啊。

  绫子的脸微微发红。

(选自《赤川次郎作品集》)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巧妙地用插叙的方法让时光倒流,回到青春的岁月,展开爸爸、妈妈和晶美之间丰富复杂的感情纠葛。

最后出人意料地揭示出宝石的秘密。

B.妈妈在夜深人静时偷偷地扔掉宝石,为的是怕被爸爸发现,误认为是妈妈偷的宝石。

C.本文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塑造了妈妈的形象,并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妈妈对爸爸的爱。

D.女儿对妈妈说“您才是最爱爸爸的人”,表明女儿通过整件事的了解,认识到妈妈对爸爸深切的爱。

E.本文为了表现妈妈的爱,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达技巧,使小说蓄满艺术张力。

14.请简析“千万不能让丈夫知道”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5.有人认为:

“妈妈对爸爸是一种无私而深沉的爱”,也有人认为:

“妈妈对爸爸的爱太不值得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最后的才子苏渊雷

魏承思

  ①在今时的文化圈,大凡有些年纪、带个头衔的人,不是被捧为“国宝”,就是被称作“大师”。

笔者看了常常暗自窃笑,这些人实在是孤陋寡闻,没见识过真正的“国宝”和大师。

余有幸在十年浩劫后进入大学,仍得以亲聆了不少大师的教诲,其中印象最深的则是苏渊雷先生。

  ②苏先生不是一般的学者,而是“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的才子。

他平生治学,力主融通,批判综合,兼收并蓄,熔文史哲于一炉。

尤精于佛学,著有《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整理出版了禅宗要籍《五灯会元》,并留下半部《中国禅学史》,未及完稿即被病魔夺去生命。

  ③苏渊雷自幼受外祖父徐笛秋熏陶。

年十三,入读南雁荡山的会文书院,曾亲炙朱自清和词学家夏承焘,诗词造诣极高,为诗风格近元白、渔洋。

钱钟书评曰:

“发而为言外者,欲兼珠玉与剑气;蕴而为意内者,欲兼情韵与理趣。

  ④1986年,我大哥和苏先生一起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访日。

大哥回来后告诉我:

“日本高僧个个能吟诗作画。

这次亏得有苏老师口占成章,称心而出,为中国佛教界挣回了面子。

”苏先生博学多才,自称“余事书画,寄其逸兴”,属学者书法文人画。

特别是行草俊爽飘逸,“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

  ⑤考入华东师大就听说,本系教授苏渊雷就是编选《李杜诗选》和《元白诗选》的苏仲翔(先生字仲翔)。

我年轻时喜爱唐诗宋词,尤偏爱李白和白居易的诗,于是就登门拜访苏先生。

那时的学生不懂什么规矩,想到要上哪位教师家拔脚就去,从不预约,教授们也不以为意。

敲开苏先生的门,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矮个子老人出来开门,这就是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

他把我让进兼作书房的客厅坐定,屋子十分仄逼,但环看屋内,琳琅满目,都是书画,书卷气迎面扑来。

满屋盆栽,那傲霜的菊花更倜然有凌轹秋芳的情致。

笼中蓄着一只德国芙蓉,羽毛茸茸,作殷红色。

鸟语花香,构成娴静雅适的境界。

记不得第一次会面谈了些什么,记得苏先生浓重的温州口音,声细而语调悠长宛转,初听仿佛唱戏一般。

ks5u

 ⑥后来对佛学有了兴趣,往苏先生家就跑得更勤了,我们慢慢熟稔起来。

断断续续地从苏先生的闲谈中了解了他传奇的一生。

1926年,苏先生还在中学念书就加入了共产党。

“四一二”清共政变后被捕入狱,判刑19年,直至1934年被保释出狱。

在狱中7年发奋苦读。

有一次,我问先生是哪所大学毕业的?

他笑答:

监狱大学。

出狱后与钱俊瑞、徐雪寒等创办新知书店。

抗战时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与贺麟、冯友兰一起教哲学课。

此时他虽已脱党,却始终不渝地呼吁民主,反对独裁,为当局所嫉忌。

到共产党坐天下时,却成了右派,流放东北边城数十年。

“文革”中复遭冤屈,红卫兵逼他跳楼自杀。

  ⑦苏先生曾对我说:

“读书明理。

这种疯狂的年代岂能长久。

当时我如果自杀,这几十年的书不是白读了?

”1971年10月被勒令退休,遣送还乡。

1979年沉冤得白,重返华东师范大学。

  ⑧苏先生一生喜交友。

抗战时就曾辞去教职,在重庆北碚及上清寺开设“钵水斋”,又卖书,又卖酒,还办学术讨论会,成为当时陪都文人们的“精神家园”。

由此结识了章士钊、沈尹默、柳诒徵、谢无量等耆宿大儒。

先生为人豪爽,襟怀坦荡,国内文化圈内名人,如宗白华、徐森玉、赵朴初、傅抱石、吴湖帆、钱钟书等,几乎无人不识苏仲翔。

  ⑨先生贪杯,每顿必饮,且非高粱酒不过瘾。

有一次,我请他给青年史学社讲演。

那天下午大家足足等了一个小时,还不见他来,我不得不让同学去催请。

原来老先生中午喝酒,多贪了几杯,故而迟到。

他在醺醺然的状态下,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讲了近两个小时,广征博引,出神入化,此时我们方知何为饱学之士。

ks5u

⑩和苏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是我出国前夕,约了他和王元化先生一起到我的新居“退思书屋”喝酒话别。

他慢悠悠地喝着酒,不时放下杯子,听我们慷慨陈词,面色平和,仰脸,眯眼,远望。

虽然苏先生去世已经16年了,但此情此景,依然历历在目。

(《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37期,有删改)

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作者看来,当时文化圈中那些被捧为“国宝”“大师”的人往往名不副实,而平生治学,融文史哲与一炉的苏渊雷先生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大师。

B、苏渊雷先生精于佛学,著有《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五灯会元》及半部《中国禅学史》等。

C、文章引用了钱钟书对苏渊雷的评价,意在表明苏渊雷很有才气,诗词方面造诣极高。

D、文章第④段引用了大哥的话,从侧面表现出苏先生的博学多才。

E、苏渊雷先生贪杯,每顿必饮,且非高粱酒不过瘾。

常因贪杯上课迟到,这些描写是作者精心设计,目的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更真实。

14.作者以《最后的才子苏渊雷》为题,饱含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15.文中说:

“苏渊雷先生平生治学,力主融通,批判综合,兼收并蓄,熔文史哲于一炉。

”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感悟?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将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分)

①所以写作评论的第一步阅读,务必要深,要有真知灼见。

②阅读是文学作品评论中一个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写作评论的关键,是要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

④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⑤从文学作品评论的写作要求来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答:

(只填序号)

17.下面这段话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为横线①处补写一个合适的成语;根据注音,在横线②处写出其相应的汉字。

(3分)ks5u

中国力量,是精神的力量、制度的力量。

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丰富了中国道路的深刻内涵,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了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

“万众一心、①,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贯穿于汶川灾后重建、发展振兴的始终,融汇于中国精神的谱系,成为激励全民族穿越灾难、②(dǐlì)奋进的强大动力。

(1)病句修改:

(2)合适的成语:

ks5u

(3)相应的汉字: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近期在北京、深圳等地的交管部门对违反交通信号的行人处以10元或20元人民币的罚款。

可是在南京,有一位大妈面对交警要求绕行的劝导,只是淡定回复:

“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

”而4月16日,又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边闯红灯边面对交警说:

“我都闯了几十年红灯了,要你管!

”。

一位交警人士告诉记者说,处罚存在难度,主要还是以劝阻、教育为主。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拟将行人闯红灯从以往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罚款”改为“处一百元罚款”。

对于行人“闯红灯”这一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阐述。

(150个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