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5791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docx

《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docx

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

单反相机基本术语(扫盲篇)

单反相机基本术语

焦段

  焦段,简单说就是变焦镜头焦距的变化范围。

  镜头焦段的划分:

首先是标头--就是所谓的标准镜头。

它的视角在43度左右,这时照片的透视是最接近人类眼睛。

片幅不同,标头的焦距也是不同的。

135片幅的标准镜头在50mm左右,120的6×6标头焦距在80mm,300d的标头在50÷1.5=33mm左右。

纪实类的照片使用标头可以忠实的记录你看到的东西,所以纪实摄影大师们大多喜欢使用标头,比如法国摄影泰斗布勒松。

  当焦距小于标头的时候,镜头可以记录更大视角的影像,所以称为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的透视是被夸张的。

在广角镜头下,近的更大,远的会更小,尤其在风光摄影中可以得到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比标头焦距大1.5~4倍的焦距的镜头称为中焦。

一般中焦镜头的变形最小,而且设计成超大光圈也相对容易,所以人像摄影是中焦最擅长的。

一般标头的1.5~2倍的焦距运用于拍摄全身、半身的照片。

大于2倍的镜头多用于拍摄特写,镜头里被人称为“人像王”的几支镜头都出现在这个焦段。

  大于标头焦距2倍以上的镜头称为望远镜头。

顾名思义,望远镜头就是可以实现“望远”拍摄,多用于体育、动物等拍摄,风光片中望远镜头的应用可以使景观的远近透视被压缩。

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基本信息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用来控制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是相机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参数,通常在镜头内。

它的大小决定着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其中,F=镜头的焦距/镜头的有效口径的直径。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  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f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如右图所示),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f11。

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光圈及快门优先  高端数码相机除了提供全自动(Auto)模式,通常还会有光圈优先(AperturePriority)、快门优先(ShutterPriority)两种选项,让你在某些场合可以先决定某光圈值或某快门值,然后分别搭配适合的快门或光圈,以呈现画面不同的景深(锐利度)或效果。

  光圈优先模式  由我们先自行决定光圈f值后,相机测光系统依当时光线的情形,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可为精确无段式的快门速度)以配合。

设有曝光模式转盘的数码相机,通常都会在转盘上刻上“A”代表光圈先决模式。

光圈先决模式适合于重视景深效果的摄影。

  由于数码相机的焦距比传统相机的焦距短很多,使镜头的口径开度小,故很难产生较窄的景深。

有部份数码相机会有一特别的人像曝光模式,利用内置程序与大光圈令前景及后景模糊。

光圈种类  固定光圈  最简单的相机只有一个圆孔的固定光圈——沃特侯瑟光圈。

最初的可变光圈只是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圆孔排列在一个有中心轴的圆盘的周围;转动圆盘可将适当大小的圆孔移到光轴上,达到控制孔径的效果。

十九世记中叶约翰·沃特侯瑟发明这种光圈。

猫眼式光圈  猫眼式光圈由一片中心有椭圆形或菱形孔的金属薄片平分为二组成,将两片有半椭圆形或半菱形孔的金属薄片对排,相对移动便可形成猫眼式光圈。

猫眼式光圈多用于简单照相机。

  “虹膜”类型的光圈是由多个相互重叠的弧形薄金属叶片组成的,叶片的离合能够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

有些照相机可以借助转动镜头筒上的圆环改变光圈孔径的大小,而有些照相机则是利用微处理器芯片控制微电机自动地改变光圈的孔径。

弧形薄金属叶片可多达18片。

弧形薄金属叶片越多,孔径越近圆形。

通过电子计算机设计薄金属叶片的形状,可以只用6片薄金属叶,得到近圆形孔径。

瞬时光圈  单反相机的光圈是瞬时光圈,只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光圈缩小到预定大小。

平时光圈在最大位置。

兼快门光圈  有的简便照相机的光圈兼有快门的功能,这类兼快门光圈大多是双叶片的猫眼式光圈,与单纯猫眼式光圈不同的是:

于兼快门光圈平时是完全关闭的:

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双叶片光圈开启到预定的孔径后,保持这孔径到一段预定快门开启时间之后,立刻闭合:

如此一来,光圈便又兼快门的功能。

光圈大小  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

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越小。

简单的说就是,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传感器尺寸

传感器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

1/1.8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

而相同尺寸的传感器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

传感器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价格也较高。

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相机的体积重量。

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传感器尺寸也小,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传感器尺寸也越大。

说到传感器的尺寸,其实是说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

感光器件的面积越大,CCD/CMOS面积越大,捕捉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

CCD/CMOS是数码相机用来感光成像的部件,相当于光学传统相机中的胶卷。

  CCD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矩阵的方式排列。

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时,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CCD上的所有感光组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对角长度,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x24mm。

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约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

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的D100,CCD/CMOS尺寸面积达到23.7x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x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

现在市面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2.3英寸、1/2.5英寸、1/3.2英寸。

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

  但假如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像质量,就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个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CCD/CMOS的总面积。

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本也非常高。

因此,CCD/CMOS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价格也较高。

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相机的体积重量。

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CCD/CMOS尺寸也小,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CCD/CMOS尺寸也越大。

  说到传感器的尺寸,其实是说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

感光器件的面积越大,也即CCD/CMOS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

CCD/CMOS是数码相机用来感光成像的部件,相当于光学传统相机中的胶卷。

  CCD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矩阵的方式排列。

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时,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CCD上的所有感光组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数码相机ISO值简介  ISO不是感光度的意思,而是对感光度做了量化规定。

  ISO感光度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感光速度标准的国际统一指标,其反映了胶片感光时的速度(其实是银元素与光线的光化学反应速度)。

传统相机可以根据拍摄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ISO感光度的低速、中速或高速胶片进行拍摄。

  而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其实并不使用胶片,而是通过感光器件CCD或CMOS以及相关的电子线路感应入射光线的强弱。

为了与传统相机所使用的胶片统一计量单位,才引入了ISO感光度的概念。

同样,数码相机的ISO感光度同样反应了其感光的速度。

  ISO的数值每增加1倍,其感光的速度也相应的提高1倍。

比如ISO200的感光度比ISO100感光度的感光速度提高1倍,而ISO400的感光度比ISO200的感光度提高1倍,而比ISO100的感光度提高4倍,并依次类推。

工作原理  ISO感光度的高低代表了在相同EV曝光值时,选择更高的ISO感光度,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更快的快门速度获得同样的曝光量。

反之,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用更小的光圈而保持获得正确的曝光量。

因此,在光线比较暗淡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往往可以选择较高的ISO感光度。

当然,对于单反相机而言还可以选择使用较大口径的镜头,提高光通量。

而对于一般数码相机因为采用的是固定镜头,惟有通过提高ISO感光度来适应暗淡光线情况下的拍摄,特别是在无法使用辅助光线的情况下。

  传统相机所使用的胶片是通过控制染料对光线的敏感度的不同来实现提高胶片感光度的目的。

但是,感光度的提高会降低影象清晰度,增加反差,也就是减少了动态范围。

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属于主动元件,存在暗电流,普通模式下设置了截止电流,并不会使用到存在噪声干扰的部分,高感光度模式是利用到了存在噪声较大的部分,这些背景噪声反映到图像上就是随机的杂色。

只要感光元件没有改进,光圈不改变,该问题无法有真正的改善,最多利用算法弱化噪声的直观感受,这也是高iso的相机往往有更大的镜头和更大尺寸感光元件的原因。

  因此,当现场光线条件不好时应当首先考虑辅助光(闪光灯和反光板)的应用,在无法使用辅助光时再考虑三脚架的使用和防抖,最后才考虑提高ISO感光度的办法。

  对于经常拍摄舞台等光线较暗,并且不允许使用闪光灯或不便于使用三脚架的场所,可以尽量选择镜头口径较大焦距较短,ccd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单反数码相机可以选择使用口径较大的镜头来进行拍摄(当然,大光圈也会降低景深)。

  夜景拍摄常常使用较大的光圈和较长的曝光时间,假如选择较高的ISO感光度必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噪点和杂色。

这时可以使用三脚架和自拍,有可能的再使用快门线,选择较低的ISO感光度就可以避免噪点和杂色的产生。

  因此,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就需要考虑选择具有最大iso和较大尺寸ccd的相机,其比较有利于弱光情况下的拍摄。

在拍摄时尽可能的使用辅助光源和较长曝光时间等。

噪点数码相机的噪点(noise)主要是指CCD(CMOS)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由电子干扰产生。

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布满一些细小的糙点。

我们平时所拍摄的数码照片如果用个人电脑将拍摄到的高画质图像缩小以后再看的话,也许就注意不到。

不过,如果将原图像放大,那么就会出现本来没有的颜色(假色),这种假色就是图像噪音除了噪点外,还有一种现像很容易噪点相混淆,这就是坏点。

在数码相机同一设置条件下,如果所拍的图像中杂点总是出现在同一个位置,就说明这台数码相机存在坏点,一般厂家对坏点的数量有规定,如果坏点数量超过了规定的数量,可以向经销商和厂家更换相机。

假如杂点并不是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则说明这些杂点是由于使用时形成的噪点。

  噪点:

CCD和CMOS感光元件都存在有热稳定性(hotpixel)的问题,就是对成象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如果相机的温度升高,噪音信号过强,会在画面上不应该有的地方形成杂色的斑点,这些点就是我们所讲的噪点。

各个品牌各种型号的相机对噪点的控制能力也不尽相同,同一型号怕相机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也有些相机有降噪功能。

但燥点问题是现在所有DC都没能完全克服的问题(调高感光度(ISO),特别是长时间曝光、或相机温度升高时)。

原因:

CCD和CMOS感光元件都存在有热稳定性(hotpixel)的问题,就是对成象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如果机器的温度升高,噪音信号过强,会在画面上不应该有的地方形成杂色的斑点,这些点就是我们所讲的噪点。

各个品牌各种型号的相机对噪点的控制能力也不尽相同,同一型号的相机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也有些相机有降噪功能。

但噪点问题是现在所有DC都没能完全克服的问题(调高感光度(ISO),特别是长时间曝光、或相机温度升高时)。

噪点的多少和传感器构造以及处理器差异而不同。

长时间曝光产生的噪点  这种现象主要大部分出现在使用低ISO拍摄夜景,在图像的黑暗的夜空中,出现了一些杂乱的亮点。

可以噪点和ISO系数的关系说其原因是由于处理器无法处理较慢的快门速度所带来的巨大的工作量,致使一些特定的像素失去控制而造成的。

为了防止产生这种图像噪音,部分数码相机中配备了被称为"降噪"的功能。

  如果使用降噪功能,在记录图像之前就会利用数字处理方法来消除图像噪音,因此在保存完毕以前就需要花费一点额外的时间。

但随着降噪功能的开启,画面细节会损失。

感光元件面积太小造成噪点  单反数码相机与普通消费数码相机噪点对比通常情况下单反数码相机噪点数量要明显好过普通消费相机,这是由感光芯片面积所决定的。

其中普通人可见的噪点90%以上是由此原因造成。

  组成像素的光电二极管转换效率和面积成非线性的反比关系,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面积在1平方厘米的光电二极管转换效率是35%左右的话(本组数据是假设数据,仅供直观说明问题之用),当面积降低到7平方微米(1DsMK3的像素面积)的话,光电转换效率会急剧下跌到1%以下,而在面积更小,集成度越来越高的便携相机CCD/CMOS上面,光电转换效率之低也就是可以想象的了。

  转换效率的低下使得从CCD/CMOS上读取出来的信号必须经过放大才能使用,我们所调节的ISO,其实就是调节这个信号的放大倍率,而信号的放大过程中不可能仅仅将分离出来的电平信号放大,必然伴随着噪音信号的同步放大,再加上更高集成度的CCD/CMOS发热量也必然更高,热噪音会更大,这就需要各家的降噪算法来出力了,只是如果输入的信号质量就相对低下的话,降噪算法本身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我们在便携DC上常常见到的颗粒感比较重,或者干脆色彩交界处模糊一片的情况,就是各家降噪算法不同所带来的效果了。

背景虚化要想虚化背景,有如下4种方法:

  

(1)将变焦倍率设置成最大;  

(2)背景尽可能设置较远;  (3)加大镜头光圈。

  (4)拍摄距离越短越好  但一般的DC是不具备大光圈这个功能的,而傻瓜型的相机是无法达到虚化背景的效果的,一般的DC机最好的虚拟方法便是用微距拍摄,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实现。

  如果相机能够变焦,(这个变焦指的是光学变焦而非数码变焦,数码变焦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那么就将变焦倍率设置成最大,即是说以将图像扩大到的最大限度来拍摄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虚化背景。

如果增大变焦倍率后,拍摄主体溢出了画面,那么请摄影者往后退,离拍摄主体再远一些。

  变焦倍率越大,虚化效果也就越明显。

有的相机的光圈不能设为为恒定光圈,在变焦倍数变大的同时光圈却在缩小,所以虚化效果欠佳。

  

(1)拍摄距离  一般相机的说明书中都标有拍摄距离参数。

如A610标注为通常情况下是45cm至无限远。

意思是说拍摄距离小于45cm的话可能无法对焦,拍出来的片子有可能虚了。

那么在不小于45cm的前提下到底多少距离才能拍好浅景深效果呢?

严格地说这个距离没有可供借用的量化的数据参数。

因为根据您的构图情况,欲表现出来的景色范围和效果,变焦的长短,甚至是当时环境的明亮程度都有可能改变距离这一参数。

只能是靠自己的熟练度和经验来判断和确定了。

总而言之,构好图,想象好表现效果之后,能使主体清晰的最近的极限距离上拍摄就可以达到虚化的目的了  

(2)对焦  无非是把相机的焦点对准所要拍摄的主体的意思。

对焦对准了才能保证拍出清晰的片子。

A610有三个对焦模式AiAF(智能自动对焦),中央对焦,自由移动对焦。

我想其它品牌相机的术语和展现方式虽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应该是一样的吧。

根据本人的体会,拍摄浅景深不适合使用AiAF对焦模式。

虽然有时也能拍出主体虚化效果,但由于对焦框的随意性,经常跑到意想不到的地方。

结果放到电脑上一检查,往往是主体虚了,背景倒清晰了。

所以拍浅景深时我原则上使用中央对焦模式。

既,中央对焦模式下的中心测光或点测光。

  (3)背景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背景作虚化,对整个画面效果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一般虚化用的背景以暗面较多(当然也有以明亮面作虚化背景的)。

我就喜欢用暗面做背面。

因为好虚化,整体效果也感觉不错。

  主体再怎么好,如果背景选的不理想,画面的整体效果会大打折扣。

所以想拍摄浅景深片时,应先观察和琢磨什么角度最好。

可以灵活变换拍摄主体的朝向和取景角度,尽量选择背景画面和背景明暗面相对单一,且偏暗的方向。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背景离主体越远越好。

很显然主体和背景很近,甚至几乎贴在一起,就算你有千般本领也很难虚化背景。

曝光

表示由光圈和快门速度决定的图像感应器接收到光量。

ISO感光度也是影响到曝光的一个因素,因此有时也将它纳入到曝光参数方程式之中。

“准确曝光”是指图像的颜色和亮度与人眼所看到的一致。

它表示快门速度、光圈与ISO感光度的正确结合。

如果图像看起来太亮,则是曝光过度。

而如果看起来太暗,则是曝光不足。

要获得正确的亮度,需要调节相机的快门速度、光圈和/或ISO感光度。

快门速度

快门控制着光线能够照射图像感应器的时间。

快门速度与控制光量的光圈一起,控制着图像感应器接收到的光线总量。

光圈相同的情况下,使用1/2秒的快门速度将比1秒的快门速度减少一半的光量。

而1/4秒的快门速度则得到1/4的光量。

与光圈不同,快门速度上的差别会更直接地反映到光量差异上。

快门速度由分母表示。

例如,“500”表示1/500秒。

由于图像感应器只有在快门开启时才可以记录图像,因此对于移动的同一主体可以创造出凝固(使用高速快门)或者模糊(使用低速快门)的效果。

自动曝光当模式拨盘转至P(程序自动曝光)时,相机会根据主体的亮度和周围的光线环境自动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

与全自动模式不同的是,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下,您可以手动设定白平衡、ISO感光度、闪光灯闪光等设置。

在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中,照相机能根据测光系统所测得的被摄画面的曝光值,按照厂家生产时所设定的快门及光圈曝光组合,自动地设定快门速度和光圈值。

就相机操作性而言,在这种方式下等同于所谓的"傻瓜照相机",操作者根本不用调节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所要做的只是对好焦点,按下快门释放钮就行了。

在"傻瓜"照相机中常见的电子程序快门,就属于这种曝光方式。

其实,只有程序自动曝光方式才是真正的"全自动"曝光方式。

在全自动模式下,多数设置都是由相机自动设定的。

而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您可能会超越这个模式,想自己进行一些设置。

这时您就可以使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

将模式拨盘转至“P”即可。

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可以让您自己更改一些设置。

您可以设定曝光补偿、白平衡、ISO感光度和开/关闪光灯。

而快门速度和光圈仍由相机自动设置。

想得到合您心意的最佳照片时,程序自动曝光模式非常适合。

此模式可以在多数的场景下为您获得美妙的照片。

“AE”代表自动曝光。

测光模式选择测光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