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5716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7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案设计.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纯朴的乡村》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3.2—3.6

《古诗词三首》(3)《乡下人家》

(2)

书法展评

(1)假期读书交流会

(2)

3.9—3.12

《天窗》

(2)《三月桃花水》

(1)《口语交际》

(1)

《习作》

(2)课外阅读

(1)书法

(1)

3.16—3.20

《语文园地》

(2)《琥珀》

(2)

《飞向蓝天的恐龙》

(2)课外阅读

(1)书法

(1)

3.23—3.2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千年梦圆在今朝》

(1)《口语交际》

(1)《习作》

(2)课外阅读

(1)书法

(1)

3.30—4.3

《语文园地》

(2)《快乐读书吧》

(1)

《短诗三首》

(2)《绿》

(2)书法

(1)

4.6—4.10

《白桦》

(2)《在天晴了的时候》

(1)

《综合性学习》

(2)课外阅读

(1)

清明节放假1天

4.13—4.17

《语文园地》

(2)《猫》

(2)《母鸡》

(2)

课外阅读

(1)书法

(1)

4.20—4.24

《白鹅》

(2)《习作》

(2)《语文园地》

(2)

课外阅读

(1)书法

(2)

4.27—5.1

《海上日出》

(2)《记金华的双龙洞》

(2)

课外阅读

(1)书法

(1)

五一劳动节放假1天

5.4—5.8

《习作例文》

(1)《习作》

(2)《小英雄雨来》节选

(2)课外阅读

(2)书法

(1)

十一

5.11—5.15

《我们家的男子汉》

(1)《芦花鞋》

(1)

《口语交际》

(1)《习作》

(2)《语文园地》

(2)

课外阅读

(1)

十二

5.18—5.22

《古诗三首》(3)《文言文二则》

(2)

课外阅读

(2)书法

(1)

十三

5.25—5.29

《“诺曼底号”遇难记》

(1)《黄继光》

(1)《口语交际》

(1)《习作》

(2)《语文园地》

(2)书法

(1)

十四

6.1—6.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2)《巨人的花园》

(2)

课外阅读

(2)书法

(2)

十五

6.8—6.12

《海的女儿》

(1)《习作》

(2)《语文园地》

(2)

课外阅读

(2)书法

(1)

十六

6.15—6.19

复习(8)

十七

6.22—6.26

复习(6)

端午节放假一天

十八

6.28—7.3

复习(8)

十九

7.6—7.10

期末考试

1 古诗词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包含三首古诗词,其中有两首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宿新市徐公店》,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写了初夏农村的忙碌,村居生活富有情趣。

诗中用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之作,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色的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诗人在店内看到儿童嬉戏的天真活泼,以及菜花开放、遍地金黄、彩蝶飞舞的自然景色,有动有静,人景交融。

《清平乐·村居》则描写了农村清新秀丽的环境及农村安宁平静的生活。

在诗人的笔下,三首诗词都描写农村里的朴素恬静,是著名的田园佳作,无一不表达着作者对农村快乐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清平乐·村居》的音乐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

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注:

1.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

  2.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使用手机扫描封面二维码进行下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描写乡村田园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

出示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宿新市徐公店》。

3.指读字音,理解课题:

“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ìnɡ”,“杂”是平舌音,“杂兴”的意思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是“住”的意思。

“新市”是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4.带着理解读一读课题。

设计意图:

古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示过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学习古诗,感知诗意

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自由读这首诗。

读准平舌音“杂”,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齐读。

4.默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内想办法解决。

5.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说说你在这首诗描绘的画里看到的情景。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人笔下的画面,并结合画面,读出感情。

学生交流:

预设:

生1:

读到“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两句时,“我”仿佛看到果园里梅子成熟了,金灿灿的,杏子也长得很肥美。

田野里小麦开花了,雪白一片,油菜花渐渐凋谢了。

师:

多美的景色呀!

诗人把它凝练成两句诗就是——(生接读诗句)。

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画面。

生2:

读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时,“我”仿佛看到夏天的时候,篱笆边没有人,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3.教师引导想象:

蝴蝶和蜻蜓飞来飞去,可爱极了,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让学生结合“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充分的讨论,了解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感受农民的繁忙和劳动的辛苦。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

感悟诗句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的过程中,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理解古诗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

三、想象画面,自学古诗

1.过渡:

刚才大家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了第一首古诗,相信第二首古诗也一定难不倒大家。

下面请大家小组内合作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①按节奏读一读古诗,读准生字的读音,读出诗的韵味。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②根据对加点字词的解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篱落:

篱笆。

疏疏:

稀疏。

阴:

树荫。

一径深:

一条小路长长的。

急走:

快跑。

③读读诗句,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画面?

(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①指名朗读诗句,齐读诗句。

②交流诗句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长长地伸向远方,树上的花落了,树叶还未长得茂盛,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匆匆忙忙地跑着追赶一只黄蝶,黄蝶飞入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③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我看到了在那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是那样安静;我仿佛看到树上的花已经纷纷落下来,可枝头的嫩叶才长出来,还没形成浓密的树荫。

③配乐朗读诗句。

设计意图:

两首诗都是画面感十分强的乡村古诗,采用在学习前一首诗的基础上自学,让学生自学第二首古诗,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

杂、稀、篱、蜻、蜓、蝶、宿、徐、疏。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

“杂、篱、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稀、蜻、蜓、蝶、徐、疏”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蜻、蜓、蝶”部首相同,都是“虫”字旁。

3.教师范写:

篱、蝶、疏。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5.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

写字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学习靠熟习。

本环节意在给学生一定的书写时间,培养学生先观察再书写的良好习惯,通过指导和练写,不仅使学生重视写字,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五、背诵积累,实践拓展

1.背诵古诗。

2.选择你喜欢的古诗,结合里面的诗句,给古诗画一幅配画。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意图:

制作“诗配画”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并与美术学科相整合,强化诗的美育功能。

这一过程还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谁能背一背?

(指名背诵)

2.过渡:

背得真好!

奖励大家欣赏音乐(播放ppt),好听吗?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词出自哪里吗?

3.(板书:

清平乐·村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看看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可举例,对比说明“诗和词在形式上的区别”。

4.小结:

词的题目由词牌名和词题组成。

在这里“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最开始是配乐唱的歌曲,“乐”在这里读yuè,“村居”是词题。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以音乐欣赏引出要学的词,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词的特点

导学:

除了题目不一样以外,找找词句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1.词句有长有短,不像古诗,结构严谨,句式对仗,词相对而言形式更加自由一些。

2.中间的空行把词分为两部分,相当于把歌词分为两段,在这里我们称这两部分为上阕和下阕。

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有停顿。

3.词押韵ao“小、草、好、媪”;onɡ“东、笼”。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词体、了解词韵,感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优美,有助于学生对词的理解。

三、理解词意

1.导学:

读了词题“村居”,你能猜到这首词描绘的是一种怎样的画面吗?

为了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体会意境,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词,把词句读准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词,辨析字音。

(1)剥:

两个音意思一样,bāo,一般用作口语,如“剥皮、剥花生”;而bō属于书面语,所以这里读bō。

(2)亡赖: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亡”,这里读wú。

(3)翁媪:

强调读音。

“翁”指的是“老翁”,“媪”指的是“老妇”。

3.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1)出示会写的字指名认读:

茅、檐、翁、赖、剥。

(2)观察生字的特点,交流书写要点。

(3)观看书写动漫。

(4)练写2个字。

4.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自由读,同桌讨论,同学汇报,其他人认真听。

(1)茅:

指茅草屋。

(2)相媚好:

相互逗趣、取乐。

(3)吴音: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

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4)翁媪:

老翁和老妇。

5.引导朗读:

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时,对整个作品的理解就更深入了,让我们同桌之间互相读读,指名展示读。

设计意图:

旨在引导学生借助注解,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并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四、读出画面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清平乐·村居》也是如此,每一句词都是一幅生动的画。

(一)环境图

导学:

这些画面有些是写景的——请你读(指名读词句),有些是写人的——齐读词句。

1.第一个画面出示: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甚至闻到了什么?

3.交流:

低矮的草房边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岸边草儿青青。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人物图

读读这首词,看看简练的语言里一共描写了几个人?

他们都在干什么?

预设1:

1.出示:

醉里吴音相媚好。

2.交流: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翁和老妇,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只听见他们正在“相媚好”,他们在聊什么呢?

预设2:

1.出示: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2.交流:

老夫妻俩的三个孩子,大儿子、二儿子多么勤劳、孝顺、能干啊,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农活儿。

预设3:

1.出示: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交流:

小儿子呢?

他在干嘛呢?

“卧”是什么意思?

(躺、睡、趴)去掉的话好不好?

看到这样的小儿子,你想到了哪个词?

(调皮、淘气)

               引导学生理解“亡赖”的古今义,了解

             

这是一种“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3.指导朗读:

诗人用到了“亡赖”,同“无赖”,指“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而在这里指“顽皮、淘气”。

小儿子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

在诗人的描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这茅舍一家老小幸福和谐的生活画卷,风景如画,有劳作的美好,也有生活的温馨,让人陶醉其中。

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温馨美好。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画面,围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展开交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词的意境,走进村居。

五、感受情怀

1.认识诗人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他出生时,中原已为金所占,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这首词写于他晚年归隐时闲居农村时所写。

2.升华情感。

可以说,这是词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词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

听到那低绕婉转的南方口音,看到这样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3.再读全词。

设计意图:

了解词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对词意的理解。

六、拓展练笔

1.读词句,结合自己的感悟,想象词句中呈现的情景,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开合理想象,将课文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2.大胆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从而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将文本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融入孩子的想象,把想象内容化为文字,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给学生课堂主人地位,增强语文综合素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风景美

宿新市徐公店

 喜爱

清平乐·村居

秀丽恬静

幸福和谐

教学反思

本文的三首诗词均描写了田园生活的恬静美好,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画,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并且了解诗词意的基础上,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着诗词句来说说自己在诗词中想象到的画面,并且采用诗配画的形式,联想画面,真正读懂古诗词,感知诗人、词人的情感。

2 乡下人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作者紧扣乡村风景的“独特、迷人”,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故事内容比较感兴趣,而本篇散文“形散神聚”,尤其是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手法,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学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诵读和品味为主。

教学中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较熟悉的场景入手,激发学生品读的兴趣,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感受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乡村风光的图片或有关乡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生字卡片,查找乡下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画面,配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房前爬藤蔓,空地鲜花绽,鸡鸭争觅食,沐夕阳晚餐……

(1)欣赏了这几个画面,你有怎样的感觉?

能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两句话概括一下吗?

(2)通过画面,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乡下人家》,齐读课题。

3.教师导学: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陈醉云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下人家,一起领略这悠闲惬意的乡间生活。

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声图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做好铺垫。

二、识记生字,扫除障碍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尤其是带有生字的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读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轻声词:

时候 尾巴 石头

指生读,思考:

有什么发现?

(2)出示带有会认字、会写字的词语:

   

“捣衣”和表示花名的词语可借助图片来识记。

第一组:

构成 鸡冠花 朴素 率领 倘若 附近 捣衣 绘成 和谐

第二组:

装饰 蹲着 凤仙 顺序 照例 觅食 耸着 踏步 寄住 催眠曲

①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注意:

“饰”不要读成sì;“例”不要读成liè;“冠”是个多音字,在“鸡冠花”一词中读ɡuān;关注另外一个多音字“率”。

②用不同方法识记生字新词,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3)书写提示:

①指名认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②观看书写动漫,注意起笔和运笔方法。

③重点强调:

“蹲”“率”这两个字笔画较多,是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和笔顺。

设计意图:

中年级学生要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而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书写,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提示易写错的生字,给学生课堂练习、书写的时间,加强指导,不仅让学生把字写美观,同时让学生逐渐养成勤书写的良好习惯。

三、再读课文,初谈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导学:

在课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陈醉云总结概括的他印象中的“乡下人家”,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横线把这个句子画出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指名读这句话,思考:

读过这个句子,你觉得乡下人家的风景如何?

(独特、迷人)

(2)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句话的含义。

(3)教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特别的”。

“迷人”是指“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使人陶醉的美。

(4)过渡:

真是这样吗?

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齐读这句话,加深对乡下人家特点的理解。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句子的含义。

四、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再读课文,想一想:

乡下人家有什么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课件出示填空提示:

乡下人家,(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学生自由交流:

乡下人家,(屋前和屋后),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春夏秋三季),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傍晚和夜里的时候),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过渡:

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很多表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的词语。

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吧。

(2)课件出示:

①表示空间顺序的词语有:

屋前、门前、屋后、房前。

②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春、夏天、秋天。

(季节)

傍晚、夜里。

(时候)

4.小结:

这篇课文不是采用单一的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而是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的,展示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难怪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处不禁要这样说:

(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学生齐读)

5.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

这篇课文是按“分—总”的结构来写的。

引导学生了解本课是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

设计意图:

时间、空间、季节的交叉在同一课时进行教学,会引起学生学习思路的混乱。

因此,应抓住本文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掌握这种写作方法,利于指导学生今后的写作。

五、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导学: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如此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其实作者只是描写了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

那么,课文都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选一个你喜欢的场景,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过渡:

瞧!

老师把大家归纳的各个场景汇编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课件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笋翠竹繁花。

鸡群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傍晚风景如画,纺织姑娘轻唱。

最美乡下人家。

(2)齐读课件出现的小诗,引导学生快速了解全文的具体内容。

3.教师小结,整体回顾。

无论在屋前、屋后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生活都是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学生齐读)

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领略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继续感受作者笔下乡村风景和语言文字的美。

设计意图:

让学生梳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给每个场景起名字,第一,可以促使学生仔细阅读;第二,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第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是学生今后必须要掌握的阅读技能。

回归最后一个自然段,意在回到课文的整体,回味乡村诗意的美,帮助学生提升认识。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要画一幅画,可以用什么笔来画呢?

其实,中国的语言文字就是一支很好的画笔。

它能画出一幅幅独特的画卷。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就曾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意思是说读着王维的诗,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字里行间藏着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真可谓“文中有画”。

这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乡下人家》。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导语的设计,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二是揭示本课学习的方法——通过文字描述想象画面。

看似是在和学生聊天,实际上用心良苦。

二、复习回顾

1.课件出示上节课学的字词,指名朗读,检查复习情况。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那么,课文给我们描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乡村生活画面及文字: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3.导学:

乡下人家的瓜藤、鲜花、竹笋、鸡鸭以及乡下人家吃饭、睡觉时的生活场景,都是美丽的图画。

难怪作者要这样感叹——(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学生齐读)

4.过渡:

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在作者的描述中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吧。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回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使学生成功地想起了上节课的内容,为下面深入分析与理解课文奠定了感情基础。

同时,又通过寻找课文的中心句,令学生迅速进入了课文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读文品味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认真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出美丽的画面。

2.交流反馈。

(1)指名读画记号的句子,谈感悟。

①过渡:

这位同学带我们来到了乡下人家的瓜架下面。

课件出示句子和瓜架图片: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②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农家屋子前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无人工雕琢之感。

③为什么说这些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与城市里高楼门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