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5534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教案.docx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教案.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教案.docx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熟悉信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特点、常见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了解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化系统运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了解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提高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区分各种物流信息技术设备和物流信息技术类型;

掌握安装物流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的方法,能使用各种物流信息管理软件;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常见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区分各种物流信息技术设备和物流信息技术类型;

教学手段

理实一体

实物讲解

小组讨论、协作

教学学时

6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一物流信息技术基础认知

模块一信息与物流信息

一、数据与信息

(一)数据

数据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事物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是客观事物的基本表达。

例如,载重10t的东风卡车,其中“10”“东风”“卡车”就是数据,反映了一辆特定的卡车。

我们在理解数据的内涵时,一定要注意数据是一种鉴别的符号。

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及其运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决定了事物的属性有能被人们所认识的特征,对于这些能被人们了解的事物的属性和特征的表示,我们称之为数据。

如数值、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事物属性和特征的数据表示方式,数据是客观存在的。

(二)信息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由客观事物发生的能被接收者接收的数据,在这些数据被接受的过程中,经过了接收者的过滤与分析,达到了对事物了解认识的目的。

信息具有以下几层含义:

(1)信息来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的运动。

(2)信息是一种知识与消息,是由事物传达出的,经接收者加工处理的数据,可以储存和传递。

(3)信息具有价值,通过信息的接收与传递,有助于对运动事物的认识与了解,并能反馈于事物。

信息活动就是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传递、反馈的过程,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人们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到其行为的作用的大小。

因而,信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要求信息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处理和反馈信息。

进入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也称之为信息革命,这使得经济、政治、教育、科研文化、国防乃至社会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信息的特征

综合信息的多种定义,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真实性。

(2)价值性。

(3)不对称性。

(4)滞后性。

(5)有效性。

(6)可传播性。

(7)可共享性。

(8)可扩散性。

3.信息的属性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信息的以下重要属性值得注意:

(1)结构化程度。

(2)准确度。

(3)信息量。

(4)使用频率。

(5)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

二、信息与决策的关系

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但信息本身不能决定决策。

决策最终依靠于决策者的判断。

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决策者面前会产生不同的判断,有时甚至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信息与决策的关系,还表现在不同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也不同。

(1)战略性决策。

其任务是研究企业自身目标所应采取的战略。

用于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应提供对企业能力的评价,对企业未来潜力的预测,对本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要求的估计,企业投资风险的推算等。

(2)战术性决策。

战术性决策的主要活动是对经营管理中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多发生在战术管理层。

(3)日常业务活动的决策。

日常业务活动的决策通常是确定型的管理决策问题,即问题的相关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制约关系是可知的、可描述的、确定的,多发生在操作管理层。

三、物流信息

(一)物流信息的概念

物流信息(LogisticsInformation)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中各环节生成的信息,一般是随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各种职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整个物流活动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

(二)物流信息的特点

物流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物流信息量大、分布广,信息的产生、加工、传播和应用在时间、空间上不一致,方式也不同。

(2)物流信息动态性强,实时性高,信息价值衰减速度快,时效性强。

(3)物流信息种类多,不仅本系统内部各个环节有不同种类的信息,而且由于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如生产系统、供应系统)密切相关,因而还必须搜集这些物流系统外的有关信息。

这就使得物流信息的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4)物流信息趋于标准化。

(三)物流信息的作用

(1)物流管理活动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采购、运输、库存及销售等活动在企业内部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2)物流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协调与控制,以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3)物流信息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水平。

(四)物流信息的分类

1.按信息沟通联络方式分类

(1)口头信息。

(2)书面信息。

2.按信息的来源分类

(1)外部信息。

(2)内部信息。

3.按照物流信息的变动度分类

(1)固定信息。

固定信息通常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有如下三种表述形式:

①物流生产标准信息。

物流生产标准信息是以指标定额为主体的信息,如各种物流活动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固定资产折旧等。

②物流计划信息。

物流活动中在计划期内一定任务所反映的各项指标,如物资年计划吞吐量、计划运输量等。

③物流查询信息。

物流查询信息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很少发生变更的信息,如国家和各主要部门颁发的技术标准,物流企业内的职工人事制度、工作制度、财务制度等。

(2)流动信息。

与固定信息相反,流动信息是物流系统中经常发生变动的信息。

这种信息以物流各作业统计信息为基础,如某一时刻物流任务的实际进度、实际完成情况、各项指标的对比关系等。

模块二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泛指凡是能拓展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替代或辅助人们完成对信息的检测、识别、变换、存储、传递、计算、提取、控制和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一般是指基础元(器)件、计算机技术及通信网络技术。

基础元(器)件是后两者发展的基础,它们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推动。

二、物流信息技术

(一)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

物流信息技术(logisticsinformationtechnology,LIT)是指运用于物流各环节中的信息技术。

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平台上的各种技术应用,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技术、条形码、射频技术,以及在这些技术手段支撑下的数据库技术、面向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技术。

(二)物流信息电子化的主要手段

(1)数据库。

物流作业是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由不同的人员采用不同的载体共同完成的,只有采用数据库技术,才能将物流系统分散的数据集中起来,为所有的作业者、管理者及合作者共享。

可以将物流系统的数据库建成一个物流系统或供应链的公共数据平台,分布在不同地点、环节的数据共享者可以在不同时间对数据库进行实时的更新和共享,这就为数据采集、数据更新和数据交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信息网络。

物流系统多以载体的实物网络方式存在,物流信息网络应该与载体实物网络相匹配,结合采用数据库技术,物流网络可以使物流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等分散化,这正好符合物流网络中网点分散化的特征。

因特网(Internet)促进了物流系统信息网络的建设,提高了物流业务信息化程度,加快了物流反应速度。

(3)电子技术。

为了提高物流作业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作业效率,现代物流需要广泛采用电子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商品识别设备,如货架上的电子标签;可以用于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分拣机、自动堆垛机等。

(4)计算机。

计算机是最基本的信息处理工具。

现代物流使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往往是数据库、信息网络、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的综合应用,先进的物流系统一般都要运用GPS、GIS、卫星通信、射频(radiofrequency,RF)技术、机器人,实现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三)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1.条码与射频技术

条码技术是20世纪在计算机应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集条码理论、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条码印刷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2.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是按照协议的标准结构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通信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

EDI的基础是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由人工输入计算机,但更好的方法是通过扫描条码获取数据,因为这样速度快、准确性高。

物流技术中的条码包含了物流过程所需的多种信息,与EDI相结合,才能确保物流信息的及时可得性。

3.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将信息系统中的大量数据按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查询的功能。

可以将物流系统的数据库建成一个物流系统供应链的公共数据平台,为数据采集、数据更新和数据交换提供方便。

结合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原始信息进行系统的加工、汇总和整理,提取隐含的、从前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关系,以满足物流过程智能化管理的需求。

4.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服务的计算机系统。

通过各种软件的配合,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建立车辆路线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设施定位模型等,更好地为物流决策服务。

5.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空中卫星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的导航与定位,以达到全天候、高准确度地跟踪地面目标移动轨迹的目的。

近年来,全球定位系统已在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汽车自定位及跟踪调度、铁路车辆运输管理、船舶跟踪及最佳航线的确定、空中运输管理和军事物流配送等领域。

模块三管理信息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

一、系统概述

系统是一个使用极为广泛的概念,正确地理解系统的定义对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要全面理解系统的含义,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关联性

4.层次性

5.环境适应性

二、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系统就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递,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是任何组织中都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子系统,它能将整个组织的各个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的顺利进行。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生产经营过程贯穿了物流、资金流,伴随这些流动也就产生了信息流。

为了处理这种信息流,需要建立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为人的各种业务活动服务的因此必须紧密地与人相配合。

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使用与人密不可分,人与机的联合和交流是该系统重要的一环,因此可以说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即成的系统。

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存储器、信息管理者和信息传输通道等部分组成,如图1-4所示。

其中,信息管理者起着主导作用。

图1-4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1.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包括:

确定系统所需的数据、来源、收集方法和实际收集。

收集物流过程中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环节的数据。

收集数据的方法应根据数据来源确定,使收集的数据准确、及时、经济。

2.传输数据

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处理,将处理得到的信息发送给使用者,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等,这些过程都涉及传输数据的问题。

系统的规模越大、数据越多,使用的传输技术越复杂。

为了能及时、有效地传输数据和信息,目前的信息系统使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电视会议、传真等有关设备和技术。

3.存储数据

信息系统从收集原始数据到处理、获得有用信息,都需要对数据或信息进行存储。

为了便于使用和数据共享,应尽量清除数据存储的冗余,通常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将它们存入数据库中。

存储数据或信息的介质,通常使用磁带、磁盘、光盘。

4.处理数据

处理数据包括:

对原始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查询,用数学方法计算、分析数据等,加工能力包括数学计算、逻辑处理及智能化处理等能力。

5.输出信息

系统输出的信息可供各级管理人员使用,或是将信息从一个子系统传送到另一个子系统。

输出信息的形式和方式多种多样。

输出信息的形式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语音等。

输出信息的方式有打印,远距离传送,存入磁盘、光盘等介质中。

6.人机交互

由于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需要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人机合作完成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信息系统将信息技术、信息和用户紧密连接在一起,但在信息系统的不同发展时期和发展阶段,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有着不同的要求。

随着信息系统处理的信息对象的扩大,信息系统支持的业务领域由低层发展到高层,用户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使用的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因而,全面地协调信息、信息技术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以求得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便成为其首要任务。

三、管理信息系统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本书引用《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从技术角度看,MIS是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来自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的信息,通过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等基本活动以支持组织管理决策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这个人机系统可以有效地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

其结构如图1-6所示。

图1-6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面向管理决策

2.综合性

3.人机系统

4.现代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可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1)业务处理部分。

业务处理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输入,数据库的管理、查询,基本运算,日常报表的输出等。

(2)管理控制部分。

管理控制部分主要在业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processingsystem,TPS)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深加工。

例如,运用各种管理模型、定量分析手段、程序化方法、运筹学方法等对组织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

(3)战略决策部分。

MIS的决策模型多以解决结构化的管理决策问题为主,其决策结果要为高层管理者提供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4)数据库部分。

数据库是MIS的核心部分,主要完成数据文件的存储、组织、备份等功能。

(5)接口部分。

接口部分在MIS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系统不是孤立的,总要和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因此,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成为系统必备的功能。

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存在的,因此,它必须和具体的管理内容相联系。

解决不同问题的信息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就构成了一个个的功能子系统。

例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就包括市场营销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物流供应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财务和会计子系统等。

四、物流信息系统

(一)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类,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

物流信息系统可以理解为通过对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达到对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同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交互系统。

从广义上讲,物流信息系统应包括物流过程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如运输、仓储、配送及其他物流活动,是一个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其他高科技的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动态交互系统。

从狭义上说,物流信息系统只是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一涉及物流的企业中的应用,即某一企业用于管理物流的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正朝着信息分类的集成化、系统功能的模块化、信息采集的在线化、信息存储的快速化和大型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及信息处理界面的图形化方向发展。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一般模型

物流信息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1-7所示。

图1-7物流信息系统的一般模型

对于开放系统而言,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系统环境。

系统环境是为系统提供输入和输出的场所,它既与系统发生作用,但又不包括在系统内的其他事物的总和。

环境与系统相互影响。

(2)系统边界。

系统边界是系统与环境分开的界线,在此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3)输入/输出。

系统从外界环境接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称为系统的输入,系统经变换后产生另一种形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称为系统的输出。

(4)组成要素。

组成要素是指完成特定功能而必不可少的工作单元。

(5)系统。

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是指系统的组成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7)接口。

接口是指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三)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1.物流信息的收集

2.物流信息的处理

3.物流信息的传递

4.物流信息的应用

(四)物流信息系统的一般要求

1.物流信息的可得性

2.物流信息的精确性

3.信息提供和更新的及时性

4.灵活性

5.以异常情况为基础,突出问题和机会

(五)物流信息系统的分类

由于管理思想和内容不同,可将物流信息系统分为以下几种:

1.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的LIS

2.以“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的LIS

3.以“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的LIS

4.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LIS

模块四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1)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2)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系统极为罕见。

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物流信息平台有两种:

一种是企业物流信息平台,主要用于企业内部及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另一种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指国家、区域或行业性的公共信息平台。

2002年,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有了很大进展,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如深圳市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已作为全国唯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入选“十五”国家信息项目攻关工程。

中国电子口岸是一个公共信息平台的成功实践。

中国电子口岸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资源,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口岸及口岸行政管理和执行的进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在统一、完全、高效的计算机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使口岸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交换和互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报关、报仓、结付汇核销、出口退税等各种进口业务。

还有一类平台是以技术服务为主的,如GPS/GIS系统。

此类平台的技术趋于成熟,主要问题在于降低成本和培养需求,在这些问题未解决之前,资源闲置的现象难以扭转。

三、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物流信息存储的基础知识;

理解信息存储管理技术的发展,学会使用SQLServer;

理解物流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

能力目标

能够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物流企业当中;

能够运用数据库存储物流信息;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SQLServer

教学难点

能够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物流企业当中;

教学手段

理实一体

小组讨论、协作

教学学时

8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二物流数据库与网络存储技术

模块一数据库基础知识

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一)人工管理阶段

人工管理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的阶段。

当时计算机处于发展初期,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机,计算机本身的功能很弱且数量并不很多,没有大容量的外存和操作系统,数据的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程序的运行由简单的管理程序来控制。

这一阶段的特点可概括为:

(1)数据不能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

(2)数据作为程序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即数据和程序完全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数据由程序员设计的应用程序进行管理,无专门的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4)数据面向应用,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之间相互独立、彼此无关,即使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涉及相同的数据,也必须各自定义,无法互相参照和引用。

因此,数据大量冗余,且不能分享。

(二)文件系统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磁带、磁鼓和磁盘等较大容量的存储设备,软件方面有了操作系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由科学计算机领域扩展到数据处理领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1)数据以文件形式可以长期保存在计算机中并由操作系统来管理,文件的组织方式由顺序文件逐步发展到随机文件。

(2)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系统提供了对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操作接口,即提供数据存取方法。

(3)一个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多个文件,一个文件可被多个应用程序使用,数据可以共享。

(4)数据仍然是面向应用的,文件之间彼此孤立,不能反映数据之间的联系,因而仍存在数据大量冗余和不一致性。

(三)数据库系统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开展了对数据组织方法的研究,并开发了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数据管理系统,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数据库技术这一独立分支。

数据管理中的数据的定义、操作及控制系统由数据管理系统来完成。

这一阶段(见图2-1)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图2-1数据库系统阶段

(1)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来组织数据,数据不再面向单一的应用,而是面向整个应用系统。

(2)应用程序独立于数据,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

(3)数据的冗余长度明显减少,从而减少了数据的不一致性。

(4)为用户的数据操作提供了方便的接口,实现了数据共享。

(5)提供了下列数据控制功能:

①数据完整性控制:

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相容性和一致性。

②数据安全性控制:

保护数据的安全和保密,以防被窃和失密。

③数据的并发控制:

防止数据共享时相互干扰和恶意破坏。

④数据库的恢复:

发生数据损失时尽可能恢复到最近一个正确的状态。

(四)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在数据库领域中诞生了很多高新技术,并产生了许多新型数据库,其中有些已经成熟并进入了实用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是分布式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

(1)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的产物,由一组物理上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结点上的数据构成,既面向本地的局部应用,又参与涉及多个结点的全局应用,即这些分布的数据在逻辑上属于同一个整体。

(2)面向对象的数据库。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程序设计语言领域中引入了面向对象的概念。

通过面向对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