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5507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docx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docx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周教案分析

  

  备课时间:

5月23日

  授课时间:

  第14周第1节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出结果。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计算(结果是最简分数)

  /2-(3/4-3/8)

  3/4+5/7+1/2

  4/5+2/3+1/5

  5/17-4/51+2/3

  -17/18-1/18

  7/10-

  1/12+15/16+8/15

  5/12+3/4+1/12

  7/10-3/8-1/8

  二、列式计算

  

(1)2/3减去2/5,再减去1/6,结果是多少?

  

(2)11/6与38/9的和比58/9少多少?

  (3)5/8减去1/10与1/2的和.结果是多少?

  (4)1/2加上3/4的和减去一个数,差是3/8,求这个数。

  (5).5/8减去1/10与1/2的和.结果是多少?

  (6)1/2加上3/4的和减去一个数,差是3/8.求这个数.

   

  三、解决问题

  、食堂里原有大米1/2吨,吃掉1/5吨,又运来9/10吨.现在食堂里有大米多少吨?

   2、小强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总页数的3/20,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总页数的1/10.还剩总页数的几分之几没有看?

  3、有一块布料,做上衣用去7/8米,做裤子用去3/4米,还剩1/12米,这些布料一共用去多少米?

  4、某工程队修一条路,第一周修了4/9千米,第二周修了2/9千米,第三周修的比前两周的总和少1/6千米,第三周修了多少?

  5、课堂上学生做实验用1/5小时,老师讲解用3/10小时,其余的时间学生独立做作业。

已知每堂课是2/3小时,学生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

  6、张大伯收了一批西瓜,第一天卖出了总数的3/8,第二天卖出了总数的1/4,两天一共卖出总数的几分之几?

  7、小芳做数学作业用了2/5小时,比语文作业少用1/4小时,小芳做这两项作业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8、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1/3米、5/9米和7/18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9、王彬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6,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

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

  0、一堆沙有2/3吨,第一天用去250千克,第二天用去1/5吨,还剩下多少吨?

  教学反思:

  数学五年级下册

  打电话

  备课时间:

5月24日

  授课时间:

  第14周第2节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4.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探讨最优方案。

  2.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你们知道吗?

打电话也有很多学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来研究打电话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学生小议。

  师:

为了庆祝“六一”节,学校组织了一个15人的合唱组,星期五放学后老师收到紧急通知,要求合唱组第二天早上彩排,老师决定打电话通知他们。

如果打一个电话需要1分钟,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所有的人在最短的时间收到通知呢?

  2.小组活动,探讨方法。

  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充分利用叙述、图式、颜色等方式表达出来,并算一算用几分钟。

  (小组活动,教师参加研究,活动后汇报,交流辨析)

  生1:

我们是这样想的,老师先给3个组长打电话用了3分钟,然后由组长分别给4个同学打电话用了4分钟,一共用了7分钟。

  生2:

我们是这样标上时间的:

(出示演示图)

  生3:

第5分钟第1小组的组长给所有的组员打完电话了,但第3小组还有两个同学没接到电话。

  生4:

有办法,把第3小组的最后1个同学调到第1小组,可以使每个小组同时打完电话。

(出示演示图)

  3.讲求策略,优化方案。

  师:

到底分几组,每组多少人才能最省时间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画一画,算一算。

(小组活动后汇报)

  生1:

我们把15个同学平均分成5个小组,每组3人,用了7分钟。

  生2:

我们组也把15个同学分5个组打电话,每个小组的人数分别是5人、4人、3人、2人、1人,又节省了2分钟。

  生3:

我们组分成4组来打电话,分别3人、4人、4人、4人,用了7分钟。

  生4:

我们也是分4组,但比上一组少用了1分钟即6分钟,我们是这样安排:

5人、4人、3人、3人。

  生5:

不用考虑分7组了,因为这样最少要7分钟。

  生6:

分组太少也不行,这样组长给组员打电话的时间越多。

  生7:

最省时间的是分成5组,依此是5人、4人、3人、2人、1人。

  生8:

我发现需要的时间是分组数和最后一组组员数加起来。

  4.大胆设想,有所创新。

  师: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想了很多办法。

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一次次地节省了时间呢?

  生1:

因为想办法使更多人同时打电话。

  生2:

以上的方法组员在接到电话后是闲着的,其实他们也可以帮忙打电话呀。

  生3:

对,我们小组原来就是这样设计的。

(见图4)第1分钟由老师打给1个同学,有1个同学收到通知;第2分钟由老师和这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2个同学新收到通知;第3分钟由老师和这3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4个同学新收到通知;第4分钟由老师和这7个同学同时打电话,有8个同学新收到通知,这时收到通知的一共15个同学,所以4分钟就通知完15个同学。

  5.发表见解,评选方案。

  师:

你会选择哪种方案呢?

请说说理由。

  生1:

当然是最后一种,因为这样打电话最省时间了。

  生2:

安排打电话的先后顺序用去的时间也不少,当你安排好了,可能用分组的方法已经打完电话,还是分组打电话比较快。

  生3:

我认为选择哪种方法还要看需要通知的人数,人数多就应该分组,人数少就用最后一种方案。

  生4:

可以这样,分组有老师安排,小组内打电话的先后顺序由我们安排。

  师:

你们的见解都有道理。

在安排好先后顺序的情况下,后一种方案的速度是很快的,当中还隐含着数学规律,你们找找看。

  (小组讨论后汇报)生1:

我发现每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人数分别是1、2、4、8,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2倍。

  师:

按照这样的规律,下一分钟新收到通知的人数有多少?

  生2:

16人。

  (板书:

第4分钟共有1+2+4+8=15人收到通知)

  师:

还有别的方法算出这个总和吗?

大家讨论一下。

  生6:

我发现可以用每一分钟新得到通知的人数乘2减1就是到这分钟的时候收到通知的学生总数了。

例如第4分钟接到通知的学生的总数是8×2-1=15人。

  (板书:

第4分钟共有8×2-1=15人收到通知)

  师:

同学们真用心思考。

按照上面的规律计算,如果时间是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生7:

31人,刚才第4分钟有15人收到通知,第5分钟有16人新收到通知,15加16等于31人。

  (板书:

第5分钟共有15+16=31人收到通知)

  生8:

我的算法不同,第4分钟有16人新收到通知,第5分钟共有16×2-1=31人收到通知。

  (板书:

第5分钟共有16×2-1=31人收到通知)

  师:

如果要通知50人,最小需要多少时间?

  生1:

第5分钟时有31人收到通知,加上老师共有32人再同时打电话,说明第6分钟有32人新收到通知,31加32一共是63人收到通知,所以通知50人需要6分钟。

  (板书:

第6分钟共有31+32=63人收到通知)

  三、课堂小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

  打电话

  第1分钟:

1(人)

  第2分钟:

1+2=3(人)

  第3分钟:

1+2+4=7(人)

  第4分钟:

1+2+4+8=15(人)

  8×2-1=15

  第5分钟:

15+16=31

  6×2-1=31(人)

  第6分钟:

31+32=63

  教学反思:

  数学五年级下册

  单元练习

  备课时间:

5月24日

  授课时间:

  第14周第3节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出结果。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填空。

  

(1)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 )。

  

(2)7/12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 )。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才能相加。

  (5)35分钟=()/小时 

  80厘米=/米

  (6)0.8里面有8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5里面有5个()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18里面有18个()分之一。

它表示()分之( )。

  (7)9/10米比()米短2/5米

  比4/5米长3/20米的是( )米。

  (8)分数单位是1/8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二、判断题。

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1)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不同。

(  )

  

(2)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

(  )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

  (4)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

  (5)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  )

  (6)1-2/5+3/5=1-1=0(  )

  三、计算。

  、直接写出得数。

  5/9+8/9=  

  /8+7/8=  19/24-13/24=  

  9/36+3/36=

  3/7+4/7= 

  1/8-1/8=  

  /4-1/9=   12/13-3/13

  8/9+4/11+1/9  

  -1/6-1/6=  3/4+1/4+1/4 7/8-3/8+3/8

  2、简便方法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6.12+3/7+2.88+4/7   29/24-(5/24-4/9)

  8/11-(7/11+3/8)

  7/9+3/10-2/9+17/10

  7/15+7/12+8/15-7/12

  5/11-3/8-5/8

  3、解方程。

  2x-8.125=18.125   3x+13/9=14/9

  x+5/9=1  

  2x-5/6=5/6

  x-=1/2

  x-(7/4-3/8)=7/8

  4、列式计算。

  

(1)5/6与7/18的差比1/2与4/9的和少多少?

  

(2)一个数加上2/5,再减去1/4,结果是17/20,求这个数是多少?

(用方程解)

  5、计算。

  5/6+7/9+3/8

  5/8-2/5+1/4

  14/15-

  19/20+(4/5-7/40)

  7/6-

  11/8-(2/3-1/4)

  (4+2/7)-

  3/6-(3/4-5/12+1/3)

  六、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长是6/5米,宽是2/3米。

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1/5,第二次用去它的1/2,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

  (3)小萍做语文作业用了1/2小时,做数学作业比语文作业少用1/4小时,他做这两种作业一共用了多少小时?

  (4)筑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13/14千米,比第二周少修1/5千米。

两周一共修了多少千米(5)一个建筑队原计划七月份筑路11/10千米,结果上半月筑路4/5千米,下半月筑路13/20千米。

实际超过计划多少千米?

  (6)甲、乙两队合做一批零件,甲队做了全部的2/5,乙队比甲队多做了全部零件的几分之几?

  教学反思:

  数学五年级下册

  单元练习

  备课时间:

5月25日

  授课时间:

  第14周第4节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出结果。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填空。

  、

  4/9+2/9表示4个(

  )加上2个(

  )和是(

  )。

  2、一项工程甲独做要2天,乙独做3天,两人合作一天,可完成这项工程的()/()。

  3、一条绳子长5米,用去它的1/3,还剩下它的(

  ),用去1/3米还剩(

  )米。

  5、在1/2,1/3

  ,7/9

  ,6/13

  中,分数单位最大的分数是(

  )。

  二、判断。

  、比4/5小比2/5大的最简真分数只有一个。

  )

  2、假分数和分母不一定比分子小。

  )

  3、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

  4、因为18/24=3/4,所以18÷a/24÷a=3/4。

  )

  三、直接写出得数。

  /4+3/4

  4-2/3

  2/15-1/30

  6/7+25/7

  7/9-4/9

  /3+0.2

  /6+0.5

  /5-1/6

  =

  10-33/10

  5/2-0.6

  0.875+1/8

  3/4-0.5=

  四、计算下列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运算。

  35/8+3.47

  8/7+4/7+11/3

  43/4

  -6.25+5/3

  77/9-

  43/6-

  3/20+10/3-

  五、解方程。

  55/6+X=7.3

  X-5.25=17/7

  1/5+X-5/3

  =3/4

  X-=10.5

  六、列式计算。

  、甲数是51/14,比乙数多26/21

  ,乙数是多少?

  2、一个数减去12.45,再加上49/6

  ,结果是53/10

  ,这个数是多少?

  3.1/3加上17/2与67/12的差,和是多少?

  4、38/7与0.8的和减去一个数,结果是12/5

  ,这个数是多少?

  七、应用题。

  .供销社运到一批水泥,卖给东村12.25

  吨,卖给西村43/10

  吨,剩下8.5吨,供销社运到水泥多少吨?

  2.建筑工地有一批黄沙,已经用去8.6吨,比剩下的多29/15吨,这批黄沙原来有多少吨?

  3.一堆货物,第一天运走总数的2/15

  ,第二天运走总数的1/12,第三天运走的等于前二天运走的总和,第三天运走总数的几分之几?

  4.食品商店运进的白糖51/4吨,运进红糖53/6吨,卖出一些糖后,还剩下14/3吨,食品商店卖出糖多少吨?

  5.一个修路队要修一条长18.8

  千米的水泥路,第一天修了10/3千米,第二天修了4.5千米,还剩下多少米没修?

  6.看一本书,第一天看全书的1/12,第二天看全书的3/8,第三天看完了这本书。

第三天比第一天多看全书的几分之几?

  教学反思:

  数学五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

  备课时间:

5月26日

  授课时间:

  第14周第5节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数据。

  XX年:

426支;XX年:

394支;XX年:

468支;XX年:

454支;XX年:

489支;XX年:

499支;XX年:

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XX~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

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

(揭示课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读懂图意。

  谈话:

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

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

表示XX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

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

XX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

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谈话:

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调查自己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

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

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

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三、课堂练习

  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起来。

  教学板书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